中国古代诗词曲精选[一二四]

霍永正

<h3>江西永丰博山美如画</h3> <h3>中国古代诗词曲精选[一二四]<br>                         霍永正编著<br>                               <br>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br>               辛弃疾<br>饶床饥鼠,<br>蝙蝠翻灯舞。<br>屋上松风吹急雨,<br>破纸窗间自语。<br>平生塞北江南,<br>归来华发苍颜。<br>布被秋宵梦觉,<br>眼前万里江山。<br><br>注释<br>①清平乐,词牌。<br>⑵博山,在江西永丰境内(今江西省广丰县),古名通元峰,由于其形状像庐山香炉峰,所以改称博山。王氏庵:王氏人家的草屋。庵,圆形草屋。<br><br>⑶翻灯舞:绕着灯来回飞。<br><br>⑷“破纸”句:窗间破纸瑟瑟作响,好像自言自语。<br><br>⑸塞北:泛指中原地区。作者于南归前,曾两随记吏北抵燕山。归来:指罢官归隐。<br><br>⑹华发苍颜:头发苍白,面容苍老。<br><br>译文<br>饥饿的老鼠绕着床蹿来蹿去,蝙蝠围着灯上下翻舞。屋上松风裹挟着大雨汹涌而来,糊窗纸被风撕裂,发出呼啦啦的声音,仿佛在自言自语。<br><br>平生塞北江南辗转不定,如今归来已是满头白发,容颜苍老。布被单薄,疾风骤雨的秋夜,从梦里醒来,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万里江山。<br><br></h3> <h3>读过此词后为民族英雄辛弃疾的一生感慨不已:梦里梦外都是祖国的大好河山。<br></h3> <h3>赏析:<br><br>这首词用文字构筑的画面和表达的感情,若改用线条和色彩是完全能够表达出来的,可见作者用抽象的文字符号所捕捉、表现的景物的具象化程度了。而且,每一句话都是一件事物、一个景点,把它们拼接起来,居然连连接词都可以省略掉,形成了一幅难得的风情画。通过这幅画面,表现作者的凄苦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心情。<br><br>从词的格调看,近似田园派,或者归隐派,同作者的那些豪放之作相去太远了,而且还算不上是代表作。不过,这首词别具一格同样带给了人们美好的艺术享受。从创作来说,作品总反映着作家的所历、所见、所闻,所感,总反映着作家的一生及其一生的各个方面,即反映作家的全人。从创作的角度讲,任何作家也总是从题材内容出发,去努力寻求不同的形式和风格,他们之间的区别权在于成就的高低而已。象作者这样,能够在断承、发展苏轼词风的基础上,成为豪放派大家,同时还能在闲淡、细腻、婉约等格调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在文学史上倒是不多见的。正如刘克庄在序《辛稼轩集》时所说:“公所作,大声镗鎝,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br><br>这首词感情浓烈,语言平淡,纯用白描,环境气氛的渲染非常出色,抒主人公的心理描述和形象刻划是十分成功的,在稼轩的爱国作品中,别具一格,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h3> <h3>辛弃疾故事集锦<br><br>1.辛弃疾是年龄最小的间谍!辛弃疾出生在南宋时期的山东济南,那个时候已经是金朝的地盘了,用现在的话就是出生在白区。辛弃疾的祖父可能也是一个间谍,他虽然做了金朝的官,但实际上是一位渴望复国的英雄。在他祖父的影响下,辛弃疾在十四岁去参加金朝的科举考试,就一路注意搜集情报,为以后的抗金做准备!<br><br>2.辛弃疾是壮岁旌旗拥万夫的青年英雄!在那个风起云涌抗金起义队伍遍地开花的时刻,年轻的辛弃疾也拉起了一支队伍,并加入了耿京的大部队。在叛徒张安国投敌之后,辛弃疾竟然能够率领一支几十人的队伍,偷袭敌营并将叛徒亲自带回,这需要的已经不仅仅是勇气了!还需要智慧和谋略!<br><br>3.要说辛弃疾只会打仗,那你可大错特错了!他是一个高超的谋略家!辛弃疾在南归后,写了10篇论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他详细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美芹十论》是献给皇帝的,因此,作者谦称《十论》不过是他自己觉得好,皇帝不一定就会喜欢--就像宋人喜欢芹菜一样--事实上,皇帝的确不喜欢。<br><br>4.辛弃疾是豪放派词的巅峰上的巅峰!辛弃疾和陆游其实差不多的风格,一生的词都与他的抗金经历和思想相关,连做梦都是洗雪国耻、收复失地。这也形成了他豪放的风格。他又与苏东坡有相同的贡献!苏东坡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而辛弃疾也是如此,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是能用文字写的,辛弃疾都能给你写出一首美妙的词来!<br><br><br><br><br><br>汇编于2020年10月,修改于2025年3月<br>        </h3> <h3>辛弃疾简介</h3> <h3>今天聊一聊宋词<br><br><br>一、宋词数量谁最多<br><br>先从人开始说,首先,把柳永排到第一座次的话,估计没有几个人同意。<br><br>两宋词人众多,《全宋词》收录了1330余词人的约 20000首作品。优秀的词人中,柳永是早期的名家之一。不过,如果要排名的话,估计大多数人都会把苏轼、辛弃疾列为前两位,而不是柳永。<br><br>从数量来说,前三名是:辛弃疾,存词629首;以下依次为苏轼362首;刘辰翁354首。<br><br>往下7位是:第4、吴文英341首,第5、张炎302首,第6、贺铸283首,第7、刘克庄269首,第8、晏几道260首,第9、柳永213首,第10,朱敦儒246首 。<br><br>当然,数量不能说明什么。乾隆写了4万多首诗,也没有人说他是第一诗人。反而成了被揶揄的对象。<br><br>二、婉约词<br><br>婉约词和豪放词,并不是宋朝人自己的分类。 明朝文人张綖(1487-1543)在《诗余图谱》中,首提婉约词与豪放词。<br><br>说到婉约词,不能不提到柳永。<br><br>柳永对于宋词的发展有几个贡献,首先,大力创作慢词长调。唐朝五代以至于北宋初期,词人们以小令为主。如果没有柳永的开拓,可能就没有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了。<br><br>其次,柳永精通音律,有创作曲调的能力。好比北宋时期的罗大佑、李宗盛,不过,柳永自己唱不唱就不清楚了。<br><br>在婉约词人中,柳永和后人相比,占据了一个先发的优势,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这是他不可磨灭的贡献。<br><br>与柳永同时的欧阳修、张先、宋祁,以及后世的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姜夔、蒋捷等人都是婉约词的大家。<br><br>您觉得婉约词中,谁是第一人呢?<br><br>三、豪放词<br><br>苏轼的贡献,是变婉约而豪放,在李清照眼里,苏轼是不通音律的外行而已。但是东坡居士生生把言情的词搞成了言志的词。<br><br>到了辛弃疾手里,在豪放词风中,又加入了北宋词人少见的忠君报国的内容。<br><br>在北宋时期,苏轼几乎以一己之力为豪放词赢得了地位。但苏轼最早填词的时候,其实也很忐忑。俞文豹《吹剑续录》中记载,苏轼填词后,问旁边人,自己与柳永相比如何:<br><br>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七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br><br>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柳永以及婉约词在当时的影响力,也可以体会到逆潮流而上的难度。在苏轼坚持下,他的这种词风渐渐受到认可,影响到了宋词的发展变化。<br><br>宋朝人自己评价苏轼豪放词的开拓之功:<br><br>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宋胡寅《酒边词序》)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quot;(王灼《碧鸡漫志》)<br><br>另外,苏轼在政坛和文坛的地位,都比柳永要高很多,自然其影响力也大很多。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也是类似词风的作品,连苏轼都说是”野狐禅“,可见豪放词在当时比较另类。<br><br>从李纲、张元干、岳飞等人开始,这些经历过靖康之变的词人们,已经在词作中加入忠君爱国、志图恢复的精神。<br><br>几十年后,辛弃疾从北方归来,终于为宋词发展发起了另一次高潮。辛弃疾一生致力于恢复中原,可惜至死没有如愿,甚至连一次真正上战场的机会都没有。于是,他把自己的这一腔热血,都写入了词里。<br><br>其他的词人即作诗也填词,但是辛弃疾致力于填词,他也是传世词作最多的词人。新派词人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这是苏轼等北宋豪放词中所缺少的基因。<br><br>苏轼与辛弃疾,虽然是豪放词的代表人物,但是他们的婉约词数量并不少,无论是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还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都是婉约词中的精品。<br><br>辛弃疾与苏轼都有不少追随者。南宋很多有爱国情怀的词人,都被归为辛派词人,例如陈亮、刘辰翁、陆游、刘过、刘克庄等人。<br><br>四、宋词排行榜<br><br>前面说了那么多的婉约词人和豪放词人,我们看看王兆鹏他们用大数据统计的前10名吧。<br><br>第1名、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苏轼的词排第一,估计很多人还是比较认可的。<br><br>第2名、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这一首一直有争论,因为很多人认为这首词不是岳飞的作品,而是明朝人的伪作。<br><br>第3名、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出现在前10名并不奇怪,不过我以为,应该是李清照别的作品出现在这个位置。<br><br>第4名、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还以为这首词会成为第一呢? <br><br>第5名、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这是柳永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只选一首的话,肯定是这一首。<br><br>第6名、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终于等到辛弃疾了,仅仅排在第七位。你用典太多了,好多人都不懂呀。<br><br>第7名、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白石道人出现了。我觉得这一首比《暗香》、《疏影》好。<br><br>第8名、陆游《钗头凤》(红酥手),这是前10名中,唯一的一首小令。为什么?大家都喜欢长调吗?<br><br>第9名、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第二次出现辛弃疾的名字,这两首的确是辛弃疾的代表作。 <br><br>第10名、姜夔《暗香》(旧时月色),又是姜夔,前十名中唯一的咏物诗,咏梅的名作。 <br><br><br><br>评价唐诗,总会把李杜放在一起,评价宋词,人们往往把苏辛放在一起。唐诗前十名中少不了李杜,宋词前10名中,少不了苏辛。<br><br>不过,李杜各自仅有一首入选前10,而苏辛却各有两首。另外有两首词入选的是姜夔。剩下的是柳永、李清照、岳飞、陆游。<br><br>2025年3月摘录于网络</h3> <h3>注:本文中的图片及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