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韵之旅(上)

普洱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古徽州厚重的历史文化所吸引,我们一行七人从2025年2月22日开始了我们的古徽州探寻之旅。</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一天冒雨驱车七百多公里,于晚上八点到达徽州古城,猝不防就被雨夜城墙外的梅影扰乱了心绪,忘了饥肠辘辘和长途跋涉的辛苦…</span></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又名歙县古城,古称新安郡,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徽州古城是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是徽州文化及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的主要发源地。城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span>主要景点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许国石坊、</span>徽州府衙、渔梁坝、斗山街等。</p><p class="ql-block">走进古城,城门上挂着红灯笼,城墙上是今年楹联大赛的获奖作品,新春的气氛依旧浓厚。</p> <p class="ql-block">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坊,俗称“八脚牌楼”,<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城内阳和门东侧,跨街而立,</span>是难得一见的双重古牌坊,它历经明清约500年的风风雨雨岿然屹立,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作为全国少见的明代大型石牌坊和中国现存在的唯一的一座八脚牌楼,已成为徽州古城的象征之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誉为“东方的凯旋门”。</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买的是徽州府衙、棠樾牌坊群和许村的联票,接着我们来到了棠樾村,相互唱和的七连座牌坊群和相互呼应的男祠女祠,诉说着古徽州人的伦理道德、宗法思想。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地域文化特色,也记录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傍晚我们来到渔梁坝,这座始建于唐代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它是</span>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span style="font-size:18px;">站在坝上远眺,可以看到清澈的江水欢快地流淌,岸边的民居错落有致。斑驳的</span>墙面、红包的浆果、祈福的春联述说着岁月的沧桑和生命的鲜活。</p> <p class="ql-block">24号清晨前往不卖鱼的卖花渔村,这里本命洪岭村,因村形似鱼,村人姓洪,鱼得水则生机盎然,故在鱼字边加三点水,称渔村,又因家家户户都以种花,培制花桩,制作盆景为生故而取名卖花渔村。</p><p class="ql-block">因这里的梅花正值盛花期,景区需乘坐他们的摆渡车进入。穿过一座座盆景园,沿百步云梯爬山观梅,身边都是无人机大炮筒,个个装备精良,我可怜的手机根本拍不出沿途的哇塞!</p> <p class="ql-block">从卖花渔村出来,驾车到阳产,经过一番如同过山车般的摆渡,我们遇见了质朴壮观的阳产土楼,它是一个依山而建的山寨,土楼群依山就势、千姿百态、布局合理、错落有致,是徽派建筑又一奇葩。</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来到了许村,这是一座国宝扎堆的古村落,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曾名“昉溪源”、“任公村”。唐末,许氏迁居于此后,繁衍成大族,遂更名许村。现仍保存有元、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古建筑100余座。著名的有大观亭、高阳廊桥、五马坊、双寿承恩坊、观察第、大邦伯祠、大墓祠、大宅祠等。这里的村民们安静地生活劳作,不打搅你也不愿被打搅,就连嬉戏的狗儿都是安静的,整个村落给人以静谧美好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2月25日阴雨绵绵,我们照例七点半出门,吃过早餐就赶往唐模村。唐模村,被誉为“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檀干溪穿村而过,全村夹岸而居,高阳桥横跨檀干溪,沿溪两岸的水街分布着各式民居、祠堂、店铺、油坊。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撑伞走过,恍若自己就是那<span style="font-size:18px;">穿越而来的</span>温婉女子…</p><p class="ql-block">让人惊叹的是这里还保存有宋、元、明、清“苏、黄、米、蔡”等十八位名家真迹碑刻,这些可都是如雷贯耳的大家!</p> <p class="ql-block">村中这棵银杏树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相传公元632年,唐越国公汪华的后裔汪思立利用风水原理栽植了这棵银杏树,选址建设家园,奠定了唐模村的基石。这棵银杏树不仅是唐模村的重要标志,还见证了村落的沧桑变迁‌‌。</p> <p class="ql-block">唐模村的导游小姐姐推荐我们看看潜口民宅,它是一处集明清两代徽派建筑艺术之大成的古建筑群,由国家文物局投资兴建,采用“原拆原建、集中保护”的方式,保护了24幢古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对于我们外行人而言,也就只能是走马观花而已了。</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来到现今发现历史最悠久的八卦古村落—呈坎村。被朱熹赞誉:“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p><p class="ql-block">呈坎历史上英才辈出、人文会萃,其中宋代吏部尚书罗汝楫、安徽省第一部地方《新安志》作者罗愿、制墨大家罗龙文、地理学家罗洪先,扬州八怪后起之秀罗聘等5人在《中国名人大辞典》有载。愿游过呈坎一生无坎!</p> <p class="ql-block">26号的行程是宏村、西递和老陈心心念念的碧山,因为西递晚上有灯光水秀,所以把西递安排在最后。</p><p class="ql-block">宏村我是第二次来,且有前面几天的徽派古村落的铺垫,宏村的游玩已没有之前的兴奋,依旧是粉墙黛瓦马头墙,高墙深院小窗户,肥梁瘦柱内天井…</p> <p class="ql-block">中午稍作休息就前往碧山村,虽然依旧是白墙黑瓦的古民居、错落有致的马头墙、曲折幽深的街巷,但这里有用汪氏家祠启泰堂改建的碧山书局,也有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村祠堂尚义堂的遗址上修建的</span>碧山工销社…很文艺,很悠闲,我很喜欢。</p> <p class="ql-block">傍晚,走进西递,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坐落于村口的胡文光牌楼,漫步</span>在青石板铺就的街巷,穿梭于粉墙黛瓦之间,你能深切地感受到这里的宁静与和谐。晚上的灯光秀则为西递增添了热闹、丰富了色彩。</p> <p class="ql-block">因篇幅有限,之后的行程记录在下篇,敬请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