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序 言</p><p class="ql-block"> 又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动笔了,可能是懒惰,亦或是心情使然,我很怕触动文字。自从父亲去世后,心情一直压抑,我总想记录些什么,但每每动笔,眼里总会充盈着泪水,心也乱乱的,所以不得不一次次放弃。</p><p class="ql-block"> 我对文字的喜爱一直情有独钟,所以昨日终于再次下定决心动笔,为了怀念也好,为了喜爱文字也罢。但一整天写写停停,泪水盈眶,不过还好,终于完成了这篇有关父亲的故事,那是他儿时的真实的经历。</p><p class="ql-block"> 其实,许久我就想为他写一本回忆录了,但一直没能如愿。尽管时隔这么久依然泪不成行,但我终于动笔了。</p><p class="ql-block"> 这篇《过继》是回忆录的一个开篇,可能有点仓促,作品没有精雕细琢,不够精致,但这是对父亲深切的怀念。后期我会继续书写他的故事,用平实的文字记录他不平凡的一生,算是完成我的夙愿吧!</p> <p class="ql-block"> 过继</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一个初春,一阵哭声从一户农村的小院里传来,那是一个小男孩的声音,哭声里有悲痛和不舍,也有不满和无奈。</p><p class="ql-block"> 正在哭泣的是这家二儿子,那天是他得知自己要正式过继到姑姑的消息。从此以后他便成了姑姑的儿子,去邻村长期居住了,以后再不能生活在父母身边,再也不能与哥哥弟弟妹妹朝夕相处,即便回来也只能像亲戚一样看看,不能长久的居住生活。从此他便是那个家里的一员,这一走,怕是再也回不来了,生为姑姑家的人,死了也要埋葬在姑姑、姑父的坟前,为他们守祖。以后的岁月,他要永远生活在姑姑的那个村里,原来的这个家便不在是自己的家,多少年以后他没有资格葬在父母的墓旁,在这个村子里入土为安。</p><p class="ql-block"> 他越想越伤心,哭声震耳,哭声悲怆。十来岁的年龄,对所有的经历都有了很深的记忆,对未来也有了美好的憧憬,但父母的决定把他的一切都打乱了。</p><p class="ql-block"> 满含热泪,满脸的不解,他想知道过继的人选为何是自己。过继肯定是男孩,妹妹是家里唯一的女孩,不去,无可厚非,但哥哥和弟弟为何不是考虑的对象,而单单是自己呢?姑姑对自己很亲,平日里也偏爱自己一点,但让自己永远离开这个家,他还是不愿意,不甘心。所以在知道要离开家的那一刻,他哭了,伤心地哭了。</p> <p class="ql-block"> 父母拍着他的肩,无奈地叹口气,不知道怎么去安慰。姑姑结婚十年,一直无所出,一天天的期盼最终成了梦想,失落中,他们认命了。他们想领养一个孩子,但他们又不想领养不相干人家的孩子,他们怕不知根知底,没有亲戚关系的孩子靠不住。在农村有很多例子,抚养了许多年的养子,等娶妻生子后,好多还是回到自己父母身边,他们可不能冒这个险。</p><p class="ql-block"> 思来想去,最好还是从哥哥家过继一个。因为姑姑没有妯娌,两个姐姐家的男孩子不多,也不愿意过继过来。而自己的哥哥有三个儿子,更何况弟媳又有孕在身,说不定再生个男孩呢?所以夫妻两个找到了哥哥嫂嫂。</p><p class="ql-block"> 再穷也没有理由丢弃自己的亲骨肉啊,尽管是自己的亲妹妹,也不能舍弃一个送给她人。但看妹妹伤心地诉说,又有点不忍心,妹妹结婚五年了,一直无所出,在婆家一定是受气的,都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难道让眼睁睁地看着她在婆家受气或被婆家休了不成。思索再三,觉得考虑一下,也算是答应了妹妹。妹妹破涕为笑,三天两头回娘家,并带来很多吃的,用的。</p><p class="ql-block"> 拖时间不是办法,夫妻两个人商量让谁过继好呢?老大身强力壮,可以帮家里干好多活,老三年龄小,嘴甜 ,也是夫妻心中的宝贝嘎达,他们可舍不得把老三送人。至于老二,他们也不舍得,因为老二也是家中的劳力,而且是家里几个孩子中最听话的一个,孝顺,不攀比,不惹事。手心手背都是肉,怎么选都不舍得。 最后终于做了决定,如果肚子里的孩子生下来是男孩,就让他过继。</p><p class="ql-block"> 妹妹是同意的,毕竟孩子越小,抱过来跟自己也越亲。</p> <p class="ql-block"> 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转,一晃到了冬季,在一个雪花飘飞的清晨,弟媳生了,新生儿的哭声划过天际,穿透朵朵雪花。这么嘹亮的哭声,肯定是个男孩啊!</p><p class="ql-block"> 邻居们纷纷过来道喜,想恭喜又添男丁。但出乎意料的是胖乎乎的小婴儿是个女娃。</p><p class="ql-block"> 看着眼前的女婴,夫妻两个人的心里说不出是喜悦,还是失落,总之是复杂的。他们既希望是个男孩,又庆幸是个女婴。女婴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压力会小一点,毕竟女孩饭量小,长大了也不用给他娶妻盖房。但不是男孩,给妹妹怎么交代,过继的孩子就要从三个儿子中选了。</p><p class="ql-block"> 妹妹很知趣,在孩子满月前没有在旧事重提,但她来的更勤了,每次来都不空手,有时是给孩子做的一件衣服,有时是带一点吃食。</p><p class="ql-block"> 但在孩子满月后,过继的事情又提上了日程。夫妻两个犹豫不决,选哪个孩子呢,很是为难。最后决定干脆征求妹妹的意见,她想让哪个孩子过继,就给她哪个孩子。</p><p class="ql-block"> 妹妹也不好表态,能过继一个给自己便是奢侈了,自己怎么会挑呢?都是自己的侄子,哪个都留着自己家的血呢,哪个都行。</p><p class="ql-block"> 过继的人选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妹妹不选,做父母的哪个也舍不得。</p><p class="ql-block"> 时光匆匆流逝,一晃又几个月过去了。但问题还是要解决的,无奈之下,夫妻商量用抓阄的方式决定。自己无法决定事情,那就把这纠结的问题让老天给答案吧,也许只有这样做,心里才好受点,希望孩子也能听天由命。</p><p class="ql-block"> 抓阄的结果是老二中奖,但他们没有把抓阄的事说给第三人听,如果老二听说用抓阄的方式决定了自己的命运,那他得多落寞,不能,决不能说与孩子。但过继的事情不能再拖了,于是在春节过后,正月初二那天,当妹妹回娘家的时候,哥哥把决定让老二过继的事情告诉了妹妹,妹妹听了当然很高兴,如同捡了钱包,高兴地说不出话来,抓住嫂子的手一个劲的笑。</p><p class="ql-block"> 姑姑笑了,可是老二却哭了,他知道给姑姑过继的人选必须从哥三个中选一个,会是自己吗?他不知道,但他有被选中的心里准备,但当母亲告诉他的时候,他很失落,为何是自己,他想知道原因,他愣愣地看向母亲,“娘,你让我去?为什么是我?”</p><p class="ql-block"> 当娘的也哭了,每一个孩子都是娘的心头肉,她怎舍得把自己的孩子送人?但有什么办法呢?</p><p class="ql-block"> 公婆都不在了,这是小姑子的娘家,哥嫂是她的亲人,这个忙不帮谁帮呢?小姑子一直没有生育,在婆婆家好像抬不起头来,而且在自己的面前哭过好多次,她也不忍心啊!</p><p class="ql-block"> 当娘的帮儿子擦着眼泪,泪眼婆娑地解释,“老二啊,听娘说,你大哥爱打架,到了那边在惹事,我怕你姑姑的婆婆不喜欢。你弟弟岁数小,又爱哭,怕你姑姑管不了。老二啊,你是最听话的孩子,懂事、心细、孝顺,不爱惹事,也是你们兄妹中你姑姑最喜欢的孩子,我觉得你去了,姑姑不会亏待你,你去,我比较放心。”当娘的说着安慰的话,不住地抹眼泪,“孩子,你去吧,姑姑家挣工分的人多,在那儿每天也都能吃饱饭。”</p><p class="ql-block"> 还能说什么呢?老二眼泪汪汪地看着母亲,抽泣着没有再说什么,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不可能更改了。</p> <p class="ql-block"> 但老二没有立即搬到姑姑家,因为是春节期间,大家商量,等过了初十再去,过去后先适应适应,正月十六开学就在那个村里上学了。</p><p class="ql-block"> 初十上午,姑姑姑父带着新衣服,新书包还有一些吃的来接人了。</p><p class="ql-block">老二换上新衣服,背上新书包,却一点都不高兴,他默不作声地低着头,坐在一个角落里,表情凝重地盯着一处看。</p><p class="ql-block"> 该走了,姑姑牵着他的手,跟在姑父后边,但刚刚走出门口他便哭起来,他不想跟姑姑过继,当姑姑的儿子,他也不想去姑姑的小村子里居住,他去过,在姑姑家也小住过几天,但他不喜欢那个小村子,那个村比自己住的村小太多了。他大声地哭起来,哭的撕心裂肺,但他还是跟着姑姑走了。</p> <p class="ql-block"> 姑姑的家不太大,跟公婆住在一起,但好在他不跟姑姑住一个屋,自己有个房间,尽管那间屋子很小,只有一个小炕和一张桌子。</p><p class="ql-block"> 他慢慢地适应着,也慢慢地适应了。</p><p class="ql-block"> 姑姑没有让他改口,依然是姑姑姑父地叫着,姑姑的公婆也喜欢他,夸他懂事,夸他长得白净,长得俊朗。</p><p class="ql-block"> 姑姑家的饭菜也比自己家的丰盛,不像在自己家里,孩子多,饭菜少,每顿饭都不敢吃饱。在这儿可不一样,每顿饭都能尽情地吃,直到吃饱。</p><p class="ql-block"> 春节过完,他从这个村里上了学,因为以前也在这里住过,同班中跟几个同龄的孩子认识,而且他性格好,不多久就跟同学熟悉了。</p><p class="ql-block"> 春去冬来,四季轮转,一晃他在姑姑家生活了两年多,再次期间他跟姑姑回过自己家,因为两村只有三里地,他自己也经常跑回去,逗逗自己的小妹妹,或跟大哥,弟弟疯跑着玩。但他很少在原来的家里过夜,因为家里屋子少,住不开,被子也不够盖。</p> <p class="ql-block">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年轻的小伙子个个争当红卫兵,17岁的大哥也是踊跃加入。不知是什么原因,有一次跟别人发生了争执,还动了手,大哥是全村的孩子王,他哪是受气的主,所以把别的孩子给打了,尽管不是太严重,但老爹还是买了东西跟人家赔礼道歉,赔了一些钱才了事。父母怕老大再惹祸,于是跟姑姑商量把老二换回来,让老大去,省的老大惹是生非,出什么乱子。</p><p class="ql-block"> 姑姑同意了,老大也同意了。</p><p class="ql-block">于是老二重新回到父母身边,从心里他是高兴的,毕竟这才是自己的家。不管是什么原因,他都感恩大哥,如果不是他换自己回来,自己也许一辈子都要生活在姑姑的村里。</p><p class="ql-block"> 老二又回到父母的身边,回到阔别了三年的家。</p><p class="ql-block"> 在这儿,他又重新开启了他的人生新征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