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曼柳寨

美友60540137

<p class="ql-block">  曼柳寨是西双版纳大山深处的一个普通山寨,寨子不大,四面环山,一条小河从山中走来,在寨子的中部急转了个“V”型弯,折身向东而去。</p> <p class="ql-block">  热带的山林的确与温带的山林不同,放眼望去,山势郁郁葱葱,茂密的植被掩盖着山体,激发着人们无限的遐想。山林中会有什么样的奇珍异宝呢?山林中能否有毒蛇猛兽呢?身处大山中的人世代都有着怎样的独特生存方式呢?他们的文化传承有那些?他们生活的幸福指数又会是怎样的呢?……</p> <p class="ql-block">  一辆满载圆木的重卡从身边经过时,村中的宣传员告诉我们:“我们傣族人世代居住的房子都是用山中的木材搭建而成的。我们这里建房子都是自己设计,自己动手,邻里相帮,省钱又不费劲。家家如此,团结互睦。你们看,我们寨子里的房子都是这个样子。”</p> <p class="ql-block">  顺着她手指的移动,一栋栋富有民族特色的木板楼房星罗棋布地、特显镜头般闯入人们的眼帘。木板楼大都呈单檐歇山顶式,上面一层供人居住,下面一层为生活平台,如同北方的院子似的,供人休闲、娱乐或劳作一些生活用品时所用。最下面的地基部分都由木桩支撑,有的建在山坡上,有的建在水面上。楼与楼之间没有间隔,彼此都有通道相连,之所以如此,或许是为了整体楼房的稳固,又或许是为了彼此生活的依存和便利,给人一种“紧密无间”的整体感。</p> <p class="ql-block">  “山中有没有野兽出入呀?”有人问到。</p><p class="ql-block"> “现在山中大的野兽很少见,但小的东西,像蛇类、虫类等到处都是。寨子周围山上有我们的橡胶林,我们割胶都是在晚上,步入山中,各种虫子都会围绕在身旁。一旦被它们咬了,我们就及时用刀划个口子,抹上药粉自救。”</p> <p class="ql-block">  “你们开车过来时有没有发现,有两样你们常见的东西我们这里没有,想想看,是哪两样?”借着人们的询问,宣传员向人们抛出了问题。</p><p class="ql-block"> “药店”,有人回答道。</p><p class="ql-block"> “还有坟墓”。</p><p class="ql-block"> “对的,我们傣族人深处大山之中,大山为我们提供了生活的一切,遇到头疼、脑热、拉肚子、摔伤、虫咬等伤病,我们都是自己解决,人人都会用草药,家家都有救治绝招,靠山吃山,大山就是我们的药店。对于逝者,我们的认知也与内地人不同,我们把人过世当作是喜事,没有把它当作丧事。一旦有人过世,寨子中的人家,家家拿点柴火,集中到寨子的外面火化了事。人赤条条从大山中来,又毫无牵挂地回到大山之中,这本是自然界的规律,不像内地人建有坟墓、设有祠堂、定时祭奠。我们这里的人,都是属于大山的,不是属于谁家的。”</p> <p class="ql-block">  听着宣传员的述说,人们眼神里都跳出了惊诧的异样。这种惊诧或许是对几千年礼教的挣脱,或许是对世世代代传统文化的比对,又或许还有对傣医傣药神奇的向往吧,人们在傣族的大山村落中好似迷失了自己的定位。</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生活起居很简单,家中的摆设也不复杂,就是这些矮凳、床和灶台。”</p><p class="ql-block"> 一行人走进傣族人家,边听着宣传员的介绍,边四处观摩房屋内的摆设。屋内东西的确很少,整洁而又宽敞,墙的正中挂有毛泽东主席的画像,坐席旁的矮桌上放有盛汤的银锅、银碗、银筷子、银梳子等银饰用具。宣传员介绍说,他们的生活离不开银器,银器可以释放出银离子,对身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喝了银锅内的水,可以强健脾胃;用银碗装上炒热的花椒、生姜、粗盐可以治疗关节疼痛;常用银梳子既可以保健头部经络的舒畅,还可以当作刮痧板使用,刮通全身的经络,……。这些技能他们世代传承,不仅老人们常用,孩子们也常用,她的外婆和外公86岁高龄了,现如今依旧爬坡上山,“冲锋”在割胶工作第一线。</p> <p class="ql-block">  傣族的婚姻模式仍然延续着母系社会的习俗,遵循着女娶男嫁的古法。女方出彩礼,男方出嫁妆,家中的大小事,里里外外都是女方做主,男方处处都是配角。在寨子中行走期间,我们的确没有见到几个男士,在平台上织布的、在摊位上卖东西的、包括义务做宣传员的,全都是女士们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我们现在能有这样的生活,全靠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出山的路和山上的橡胶林都是当年知青帮我们建成的。我们家家都请了毛主席像,他就是我们傣族人心中的红太阳。”说到情致处,宣传员情不自禁地哼唱起了“北京的金山上”。</p> <p class="ql-block">  寨子的中心长有两棵硕大的菩提树,树干粗壮,估计两个壮汉也抱不拢,树能够长成这么大,没有千年的树龄,至少也要有数百年的历史。当年佛祖在菩提树下悟出了“空”的真谛,“空”的哲学理念就与菩提树紧紧地连在了一起。</p><p class="ql-block"> 站在树下,联想到傣族宣传员所讲的内容,我的心境一下子好似也放空了许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