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是一名小学教师,目前教的是二年级下册语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我们学到第二单元了。这一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边读边想象画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学中,我感觉这是一个难点,孩子们根本张不开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比如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课后第三题“读句子,想画面,再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沿着长长的小溪,冒着蒙蒙的细雨,雷锋叔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顺着弯弯的小路,踏着路上的荆棘,雷锋叔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的:“雷锋叔叔在哪里发现了一个迷路的孩子?他是怎样发现一个迷路的孩子的呢?雷锋叔叔对他说了什么?雷锋叔叔抱着迷路的孩子要去干什么呢?雷锋叔叔又会对这个孩子说些什么呢?当时天气怎样?脚下的路又是怎样的?走在这样的路上,怀里还抱着一个孩子,雷锋叔叔心里会想些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自认为提示得足够细致入微,无奈大多数孩子们就是一个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个别孩子也只能像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地往外崩,离理想中的对答如流还差着十万八千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很有些挫败感之余,我感叹:孩子们的想象力太贫乏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们的想象力真的太贫乏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是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早上,送儿子去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先后闻到了空气中流动的烟火味和饭菜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儿子也闻到了,首先问我:“这是什么味?”然后说:“我又闻到了炒肉的味道。肉切成一条一条的,菜切成一段一段的,一起放进锅里,用铲子翻一翻……真香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儿子的一席话触动了我心里的一根弦,谁说孩子们的想象力贫乏了?闻到味道就想象到了画面,这是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为什么一到课堂上,孩子们就成了锯嘴的葫芦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是因为没有身临其境的代入感,还是因为在他们眼里书本与生活脱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午的课堂上,我首先把我儿子闻味知菜的事情讲给孩子们听;然后告诉他们“这就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最后,我出示了两个句子,再次让孩子们想象画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终于,万马齐喑的困境被打破了,孩子们举起的小手由寥若晨星到雨后春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欣慰地长舒一口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