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3月初,阅读完2025年第二本书。阅读过程跨了农历龙年和蛇年。一个月左右,家庭工作学习生活,还有思考起起伏伏经历了太多太多。有读完一本书沉思的习惯,也有读完一本书写一些读后感的习惯。可转隶地方8年特别是地方工作至今4个年头以来,相对于曾经,书看的不算少,但是动笔写读后感却少了。原因很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连说说读完该本书的感受的人都没有,包括曾经还经常谈谈阅读感受的妻子,不想也不知道该谈还是不该和她谈谈。犹豫之间翻了翻鲁迅的《伤逝——涓生手迹》,给妻子转发了过去。大概是前天,考虑到和妻子近来的交流,我认认真真又把鲁迅这篇唯一爱情短篇小说又看了一遍。</p> <p class="ql-block"> 总之,看完了2025年度第二本书,虽然期间我在其他场合可以说是“大谈特谈”了阅读该本书的感受体会,但是如今真正读完,想说的太多,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和谁说。还有一个原因,阅读之后的最急切的感受是做,是行动,不仅仅是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24年阅读完共6卷的中央文献出版书的《毛泽东传》,我和家人朋友同事说过,习近平总书记在毛主席诞辰130周年的讲话就算是我的读后感。大概是那样。但那也是一种偷懒惰性的表现,因为自己确实是有感受并且感受很深但就是不想写,也写不出来,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确实讲出了我想说的。如上所说,关键是阅读完最大的感受之一还是做,和知后的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感受也大致相同。快阅读完《置身事内》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最新一起发表的《做好经济工作要统筹好几个重要关系》包含了我阅读完《置身事内》的很多感受。为此这两天,我微信朋友圈把这篇文章转了又转。朋友圈也因此成了我阅读的书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而同时在实践层面全国两会正在召开,而本周周末县两会也要召开。于我阅读之后的具体行动层面,就包括参与县两会,与书名和内容相契合——置身事内。</p> <p class="ql-block"> 2025年第2本书目阅读结束,本书阅读对我有特别意义,随后可能,专门撰文另述。本书阅读结束之前,我大概列出了近期和本年度阅读学习的几本书,包括《邓小平年谱》5卷本,这两天刚刚出版首发的《习近平经济文选》,等等。巧合的是,《置身事内》最后结语中作者推荐的读物就是家里书架上放着的我到地方工作前阅读过的美国学者傅高义的《邓小平时代》,冥冥之中又有某些暗合契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就这样吧。关键是行动。“踏上取经路,比到达灵山更重要”。做比说更重要。尽管有些时候,确实有些话不吐不快。就把这阅读完2025第2本书之后的简单一些感受说给当下唯一可说的“你”,作为承前启后的一个“点”的结束和开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5日深夜宿舍随记</p> <p class="ql-block">附记:</p><p class="ql-block"> “小记”发出的时候,已经是深夜凌晨。第二天清晨,我把“小记”的部分——那一部分,有关鲁迅,有关《伤逝》,有关“涓生”的“手记”——发给了妻子。与妻子相识十六个年头,在有关生活随感随记中我是第二次提到《伤逝》。第一次是六七年前的2018,那篇随感题目是《灯下漫笔》,“灯”是“车灯”。美篇中就有,现在还在。那篇随笔,无论是自己,还是妻子,还是身边朋友,以及美篇中的一些美友,至今读来都应该还有种“酸楚苦涩”之感。</p> <p class="ql-block"> 有一种,但不应该全是,因为文章结束所附图片,又暗合了本篇随记主题《置身事内》的结束,就是美国的中国专家傅高义的《邓小平时代》。时间真快,已经过去七个年头了。</p> <p class="ql-block"> 此刻的附记,是有关前天清晨,<b style="color:rgb(237, 35, 8);">《置身事内》读后小记“部分”发给妻子后,妻子的回复。一切无需多言,所有的一切都在其中:</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伤逝》是我完整看过的鲁迅的文章之一,而且是很久很久以前,久到记不清具体时间,可能那时我才高中,不懂爱情,却能体会到刚开始他们那种心灵共鸣,而后更多的是对生活琐事的无奈,子君的生活被各种鸡零狗碎照顾孩子填满,养鸡鸭鹅维持生计,满到没有一丁点儿多余的精力风花雪月,弹诗吟诵,谈论理想,像极了现在的我。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而涓生亦是如此孤独,结婚后尤其是生了孩子后越发过的孤独,他的世界只剩下书,曾经还能精神共鸣的子君被生活缠绕着得不到一丝喘息,两人互相走不进对方的心里,同在一个屋檐下又彼此互相忽视对方的感受,以至于渐行渐远,直到有一天子君的永远离开才让涓生如此的悔恨,恨不得烈火将他烧尽以求的子君的重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当时不懂其中的深意,只感觉如果爱就好好过,不理解明明相爱的两个人为什么会把日子过成这样,不理解。</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如今理解了已是曲中人。现在思考的是如果可以重来,如果预料到如此下去的结局,他们会有怎样的改变,会有怎样的结局,涓生会去和子君一起承担生活的一地鸡毛并且把他扎成鸡毛掸子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觉得你可以续写</b></p> <p class="ql-block"> 我用红色标注了妻子的回复,用粗体标注了重点。2018那那篇《漫笔》之后的感觉忽而就涌上了心头。我该说些什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p><p class="ql-block"> 只觉得:鲁迅就是鲁迅,经典就是经典,《伤逝》就是《伤逝》,“手记”就是“手记”……</p><p class="ql-block"> 妻子就是妻子!十六年了……</p> <p class="ql-block"> 当然还有,我还是我。</p><p class="ql-block"> 我没有沉默。因为无论身处何地,无论所处何世何时,生活都得继续。无论置身事内,还是跳出事外,时间都在流逝,续篇都在续写。没有沉默的我,只是确定了此后续篇的一个主题,就让它作为此篇“随记”“小记”和“附记”的结语:</p> <p class="ql-block">《伤逝》及我们续篇的主题就是:<b>把读书梦想融入生活平常,自觉向前看往前行,难,知难而上,享受与困难斗争的快乐和过程。一个不断提高认知,向上而行,一个自觉俯下身来,认真生活,还有就是互相能平和有效沟通。做难而正确的事。</b> </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7日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