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期待已久的《后勤不后》终于出版了,这是一部值得品读、不可错过的军事史书。是一部辉煌的我军后勤史。</p><p class="ql-block"> 徐文涛先生的新著共36万字,收录了760幅珍贵历史照片,章节结构清晰,由:忠诚廉洁的红管家;守护战储的仓库兵;救死扶伤的卫勤兵;纵横驰骋的汽车兵;钻山凿洞的工程兵及铁水公空的军交兵六部25章成书。</p><p class="ql-block"> 通过作者“老兵诉说”这条主线,巧妙穿插“历史链接”“往事追忆”“老兵悟语”“挚友心声”等多元形式,再现后勤战线鲜为人知的英雄群像。</p><p class="ql-block"> 写作方法的创新、史料的详实及内涵的厚重,使这部新书具备了更高的可读性及收藏价值,引人入胜。</p><p class="ql-block"> 我是一名后勤老兵,从入伍到退伍26年军旅生涯,先后在沈阳军区后勤所属工程团、分部机关、仓库、驻军医院等部队服役 ,参加过野战兵站演习,大兴安岭扑火、抗洪等抢险救灾军事行动,深知军人职责及后勤保障的重要性。况且,书中许多内容,包括典型人物事迹,以及一些老领导老同志的名字及照片……等等,我都熟悉。因此,这部书对我来说读起来就更加亲切。</p> <p class="ql-block">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徐文涛先生新著《后勤不后》的核心主题。历史上许多战役的胜败,很多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有效组织和管理后勤供给。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时,由于水土不服加上粮草不足,最终被孙刘联军击败。拿破仑兵力十足,最后却兵败莫斯科。1812年处在巅峰状态的拿破仑,亲率60万大军进攻俄国,结果遭到惨败,几乎全军覆灭。拿破仑之前在欧洲战无不胜,却在攻俄之战赔了老本,导致其最后败亡。拿破仑并非败给了传说中的严寒天气,而是因为那个时代的后勤保障能力,实在是不足以支撑他的野心。</p><p class="ql-block">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p><p class="ql-block"> 清代康雍乾三代皇帝征战百余年,打下了我国辽阔的疆域和领土,可以说战无不胜,几乎没有打过败仗。其中奥妙就是,清代实行的是军民一体化,军队所到一处,家眷和附丁都要随军,主要负责耕种和养殖,以保障部队军糈给养。比如雅克萨之战。因为雅克萨地处寒冷地区,冬季漫长,部队行军、炮具火药及军需给养供给等诸多困难难以解决,所以,朝廷确定采取“先围后打”的基本战略方针。就是部队先在雅克萨附近安营扎寨,围困城中之敌,并由随军家属和附丁耕种养殖,以保障军糈供给,待时机成熟一举攻克。比如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清政府平定阿睦尔撒纳、大小和卓叛乱之后,为加强新疆防务,从盛京(今沈阳)及所属诸城锡伯族官兵中,抽调年富力强,善于骑射官兵一千余名,携眷移驻新疆伊犁,进行屯垦戍边,史称“大西迁”……类似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以史为鉴知兴替</p><p class="ql-block"> 历史是一个民族乃至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的缺失或断代,必然会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文化延续和社会发展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同样,历史文化的传承必然会对人们认识过去,理解现在,预见未来,起到无法估量的作用。由于种种原因,有许多历史文化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给人类留下了太多的遗憾。</p><p class="ql-block"> 我军后勤保障事业有着优良的光荣传统,然而,解放以后,由于多次裁军,许多建制和兵种被撤销,如果没有一个机构来管理这些,档案遗散就在所难免。</p><p class="ql-block"> 有道是“有档能佐证千年历史,无档说不清古往今来。”</p><p class="ql-block"> 2004年徐文涛先生 受命创建沈阳军区后勤史馆。二十年来,他千辛万苦搜集了大量文献、实物及图像,编写近百万的文字材料,创造了全军独一无二的后勤史馆,先后接待数十万人次的参观访问。呕心沥血,又用了三年时间完成了《后勤不后》一书的编撰任务。为我军留下一份宝贵的财富,功在当代,利在千秋。</p><p class="ql-block"> 徐文涛先生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p> <p class="ql-block"> 2018年,徐文涛先生被授予全国最美退役军人荣誉称号。2019年被评为全国学雷锋最美志愿者。之后,他又创建了“红色大篷车”志愿服务团队,经常活跃在学校、驻军、机关、企业……乃至全国各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讲座。</p> <p class="ql-block"> 徐文涛先生在后记写道:“我在写书过程中,夜不能寐 ,苦思冥想,搜肠刮肚,无非是想尽自己绵薄之力,把那些为党、为军、为民奉献了一生的后勤人物托举出来,把他们的精神境界和历史贡献写准、写活、写好,才无愧于军区后勤史馆馆长的历史责任。虽然我已古稀之年,身患糖尿病多年,右眼黄斑病变已经不能看书,但是,为了写好这本书,我自学了电脑打字和文档处理。为了了解查明有关历史,我遍求老战友,四处搜索,八方寻觅……”</p><p class="ql-block"> 徐文涛先生在部队退休,有着较为充足的退休金,他本该颐养天年,优哉游哉,享受生活。可他却选择了付出和奉献;他本可以用充足的时间去锻炼、养生,品味美食,可他却甘愿架起那辆满载希望的“红色大篷车”,愉快地颠簸在理想的大道上。</p><p class="ql-block">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这就是他的选择……</p><p class="ql-block"><br ></br></p> <p class="ql-block"> 我和徐文涛先生是在他撰写《后勤不后》一书期间认识的。我的老团长李国才先生向他推荐了我的长篇小说《白桦林中的誓言》,一部反映工程兵生活的作品。我们加了微信。他每有新作都会发给我,每次我都会认真拜读,获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我没有他那么大的能力,但我却由衷地敬佩他的人格,敬佩他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何久成 ,锡伯族。1951年出生,黑龙江林甸人。籍贯沈阳。就读于林甸一中 ,毕业于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1969年入伍,历任沈阳军区工程兵建筑第214团4连战士、文书,一营技术员、二营工程助理,团部工程股助理工程师(技术11级);沈阳军区后勤40分部基建营房处副团职助理员;沈阳军区913仓库副主任;沈阳军区第203医院副院长。1995年转业,2011年齐齐哈尔市政府公务员(正处级)退休。在国家级刊物发表专业文章多篇,《中国建筑工程百科全书》(国外法规篇主编)。著有长篇小说《白桦林中的誓言》、《静静的乌裕尔河》及中短篇小说。出版散文集多部 。作品多次获奖。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齐齐哈尔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现为顾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