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家人叫远亲不如近邻-记我们在海口同住在一栋楼上的家人们

郝言好语(洪山)

<p class="ql-block"> 郝洪山</p><p class="ql-block"> 大约是在二月上旬我们还在河南的时候,就接到了在海口的楼下邻居浩英打来的电话问我们正月十五能不能返回海口。她说她代表父亲准备在过正月十五的时候邀请我们居住在凤翔东路的新疆老战友们在一起一聚。因为我当时在河南的事情未了,也只能在电话中向浩英表示了感谢与遗憾。快人快语的浩英听后当时就在电话中说,好罢,那就等你们回来后咱们再重新补上。果不其然在我们2月中旬返回海口以后,浩英还执意要再一次邀请也是从北京回来的新光副司令一家、从深圳回来的老陈一家和从郑州回来的我们一家欢聚一堂。尽管我们大家都一再推让,但浩英却依然是斩钉截铁与坚定不移。浩英战友的这种情真意切亦是让我们又都深切体会到了一种回到家的感觉与家人般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在海口同一栋楼同一单元的家人们</p> <p class="ql-block">  可亲可敬的老兵-李司令</p> <p class="ql-block">  说起来也是有缘,我们这些在部队的时候就是老战友、老朋友们从新疆退休以后,又都在海口成为了同住在一个小区楼前楼在的左邻右舍。这么多年来每到鸿飞霜降之时,我们这些“候鸟们”又几乎都会回到海口这个“凤翔东路大家园”过冬。所以,可以说每年在海口的这整整一个冬季里,我们凤翔东路上的所有新疆老兵都会置身在一个充满了欢声笑语,暖意浓浓,热闹非凡和其乐融融的阖家欢大团圆的氛围之中。</p><p class="ql-block"> 更让人感到惊喜和幸运的是,我们这个小区里和我同住在同一栋楼,并且还是同一个单元的三楼、四楼的四家人又都是以前我们新疆军区的老战友、老朋友。所以开玩笑说,我们海口这个小区的这一个单元的三楼、四楼如称其为“新疆老兵军休点”亦并不为过。也真有点儿是应了当年样板戏红灯记中的那一段经典的台词:“我们拆了这堵墙就是一家,不拆墙也是一家”。而且,我在这里说的并非仅仅是一句戏词而是我们这几家人在海口生活状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  对门的老陈 我们的近邻</p> <p class="ql-block">  老宋、毛毛一家与李司令夫人</p> <p class="ql-block">  我们家四楼对门老陈,当年军区机关某办主任。上过战场、打过仗。本人亦是博才多学、遇事稳重、待人真诚。而且老陈不仅上得厅堂亦还下得厨房。他既厨艺出众,有口皆碑。并且他那一手堪称大师级的烘焙技艺,则更是让我们这些左邻右舍的人都印象深刻与赞不绝口。</p><p class="ql-block"> 住在我们楼下301室的老宋,曾是兵团某师武装部的部长。他在工作上出类拔萃,生活中亦是独当一面。在我们这栋楼的“军休点”上,被誉为能工巧匠的老宋就好像我们这几家人的物业总管。我们这些年来,无论是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疑难杂症”,比如,谁家电视有故障、冰箱出问题,谁的箱包锁头和衣服拉链不灵光等等问题,心灵手巧的老宋都总会是召之即来和手到病除的。有人道:“能使卫星上天的人是天才;能让家里马桶不漏水的人同样是天才”。对我们现在这些居家过日子的老人们来讲,或许能让家里马桶不漏水的人更是我们生活中和身边需要的贵人与天才。</p><p class="ql-block"> 我的楼下、也就是老宋家对门住的是我们原新疆某军分区的李司令一家人(也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同是军人出身的“侠女”李浩英父亲)。老李司令是1964年就已经入伍的我们部队老前辈和老领导。虽然他老人家如今已是年近八旬之人,但却至今依然保持着“坐如钟、站如松和行如风”的军人气质与作风。尽管李司令和老伴并不是年年都来海口,但他老人家只要回来,就是我们这个大家庭中的主心骨与精神内核。</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点儿是我想特别提及的,我们家和楼下的李司令家以及对门的老陈家,还不仅是机缘巧合的在海口成为了左邻右舍和楼上楼下。而且早在十多年前我们在新疆就已经是住在同在一个部队小区和同一栋楼上的老邻居了。所以我以为,这种人算不如天算、天算不如不算的缘分,或许也已经不能仅仅说是一种巧合而一定算得上是一种天意了。</p> <p class="ql-block">楼上楼下的姜喆与毛毛</p> <p class="ql-block"> 郝洪山与李浩英</p> <p class="ql-block">  家人们结伴而行</p> <p class="ql-block">  这么多年以来,我们住在一起的这几家人真的也可谓是远亲不如近邻的就像是一个大家庭一样。虽然不能说是“吃的是一锅饭,点的是一灯油”。但也一定是如有好事大家分享,如有美食大家品尝,如有需要大家相帮的。即便是每年的冬天有谁家早走晚到、甚至是不来过冬了,家里的钥匙却也一定会是留在左邻右舍那里由他全权处理自己家里的一切事宜的。这也包括有人家中需要维修或改装时,依然会委托还在这里的邻居予以全权负责管理与照看。说心里话,在当下这个充满了世态炎凉与人间冷暖的社会里,还依然能够有这样一种亲人与家人一般的信赖或托付,的确也是我们十分难得的幸运和福报了……</p><p class="ql-block">远亲不如近邻,</p><p class="ql-block">楼上楼下对门。</p><p class="ql-block">一生一世战友,</p><p class="ql-block">心心相印家人。</p><p class="ql-block"> 2025.3.7.周五</p><p class="ql-block"> 于海口</p> <p class="ql-block"> 我们海口的小区</p> <p class="ql-block"> 我们海口的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