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读《说不尽的南北朝》笔记</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是大分裂大动荡民族大融合的时代,这个时期地方割据,政权林立战乱不断,改朝换代象走马灯一下频繁发生。对于一个缺乏系统专业历史知识的人来说,这段历史有点杂乱无章没有头绪,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每每提及,有点盲人摸象的感觉。虽然对这个时期的人物经典故事知道的也不少,但是单个的零星破碎的,甚至是前后颠倒的,构不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说不尽的南北朝》这部三册六卷一百多万字的宏篇巨著中,作者邙山野人,一位八零后的年轻作者以现代流行语言,以轻松诙谐的语气,讲述着南北朝以及五胡十六国的征伐兼并王朝更迭的前因后果文韬武略征战杀戳宫闱密斗。让人受到启迪,并对这段历史有了较为完整系统的了解。 </p><p class="ql-block"> 南朝共四个朝代,依次是宋齐梁陈。北魏有五个朝代,分别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不同南朝的是北魏的几个朝代不是完全的继承关系,有并存的关系。南北朝从公元420年到589年,五胡十六国从304年到439年,两个时期有20年的重合。南朝以公元420年晋恭帝被逼逊位,刘宋正式立国开端,北朝是以公元439年拓跋焘灭掉十六国最后一个政权——北凉,统一了北方开始。南朝宋与另三个朝代相比,存在时间最长,疆域最广,实力最强,是唯一能和北部各割据政权相抗衡的王朝。北魏几个政权中北魏存在时间最长,从386年到534年,另外几个政权是由其衍生、取代的。</p><p class="ql-block"> 一 刘裕的横空出世 </p><p class="ql-block"> 宋武帝刘裕,小名刘寄奴,公元363年出生于京口(镇江)一个地位并不高的家庭,父亲任郡功曹,为吏而非官。刘裕的青年时期距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已七八十年,北方的中原地区正在被匈奴羯人鲜卑氐羌族的所称五胡侵占瓜分。长江以南司马皇族建立了东晋王朝。建国后的几十年中,东晋的上层权力一直被以王庾桓谢为代表的世家大族所控制,形成了独特的东晋门阀政治格局,社会上形成高门次门役门三个阶层。当时的选官机制是看德行看出身。出身好德行好的有资格出任清官,就是级别高油水大事务清闲又重要的官职,中品只能出任浊官或不入流的佐吏。下品则根本没当官的资格。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刘裕家属次门,只可做五品以下的浊官佐吏。故尔刘裕在仕图发展上并无优势,加上青年时期的刘裕本就是一个行走京口街巷,操着俚语方言赌博喝酒,甚止打架斗欧的平凡百姓、街头混混。</p><p class="ql-block"> 乱世出英雄,是一道诏令引发的动乱给刘裕提供了用武之地。东晋末年,朝廷发布诏令“发东土诸郡免奴为客者,号曰乐属,移置京师,以充兵役"。免奴为客指那些曾经沦为奴婢,已经被放免或被王公百官收为佃客的人。诏令发布后,被征发的佃客极不愿意,因为按晋朝的制度,一旦当兵,子孫后代也是兵,当兵的社会地位低下,如果入了兵籍,世代就成贱民。另外佃客的主人不乐意,佃客为他们种田种地进行水产养殖,交纳丰厚的租赋,佃客的征用使他们利益受损。</p><p class="ql-block"> 江南是道教的主要活动传播地区,免奴佃客征发的诏令发布后,怨声四起,世人共愤,天师道教主孙恩、芦循趁机起义,举兵造反。造成江南沿海地区发生大规摸的长达十多年的以宗教为组织形式的农民造反、动乱。就是在此背景下,已经三十多岁的刘裕投身到刘牢之为首领的北府兵营,实现华丽转身,由一名社会闲散人员成为军营里的一名小军官。从此开始了真刀实枪旷日持久的对孙恩芦循势力的征战围剿的军事政治生涯。北府兵是东晋的一支王牌武装力量,曾经在淝水之战中八万北府兵大败前秦符坚八十七万大军。刘裕在北府兵营里磨练自已,在与孙恩卢循的作战中发展壮大自已,以他的果敢坚毅霸气神勇一步一步地开启人生高光时刻,进击桓玄,组建创业班底,威镇荆襄,激战落落桥覆舟山,入朝辅政,剪除司马氏,保卫健康,假途灭秦,攻克长安,北伐南燕,受相国、宋公和九锡之礼,直到黄袍加身。五胡十六国中的后秦南燕是在刘裕的北伐中灭国的。而且刘裕在北伐中同时收复洛阳长安两京,这是西晋末年两京陷入匈奴之手后,历经一百年来,汉族政权的首次收复。与他同时代的大才子崔浩称刘裕为一个光复山河气吞万里的开国雄主。将他比作魏武帝曹操。</p><p class="ql-block"> 二 拓跋鲜卑的崛起</p><p class="ql-block"> 传说拓跋鲜卑是从遥远的东方大泽累世迁徙到阴山南北,这里是大草原与农耕文明的交接处,在这里与其它部落联姻,生息繁衍,许多世纪后变得强大起来,自称代国,大草原上其它部落都要听取代王的命令。东至辽河,西至吉额齐纳旗都属它的疆域,鼎盛时期拥兵50多万,兵威西至中亚,东至朝鲜,可谓漠北霸主。但有近两百年的时间里,由于继承制的混乱和强大的先秦的讨伐等原因,内乱不断,甚至到了亡国的边缘。淝水之战给拓跋鲜卑部落的恢复壮大提供了绝佳的机会,这时北方重又陷入混乱动荡,拓跋部在塞北复国,并改国号为魏。在开国君主拓跋珪和元明帝拓跋嗣父子二人的经营下,开疆拓土,深入中原,占据黄河以北大片土地,与东方的北燕,西方的赫连夏,南方的刘宋形成并立格局。立国后的北魏野心勃勃充满生机,改陋习,学汉制,重用崔浩等一批汉族能臣,南征北讨,扫除统一北方的一个个障碍。在崔浩等汉人辅佐建议下,有病的明元帝拓跋嗣采取汉王朝的立储,也就是太子监国制度,保证了在他死后政权的顺利交节。十二岁就被立为太子的皇长子拓跋焘聪慧温良,身体壮硕,有人君之度。当上监国刚一年,其父病死,十六岁的拓跋焘就坐上帝位,开始了他的统一北方大业。在四方受敌的形势下,制定策略,各个攻破。不到二十岁的拓跋焘身先士卒率领大军攻伐夏国,根据夏国的统治格局,北有统万南有长安,采取两路进兵双线作战。顺利拿下夏朝南北两处统治中心,俘获了大量的人口牲蓄珍宝。携胜利之威,再次征讨北部柔然。击败柔然的回师途中派一万骑兵征伐东部位于呼伦贝尔湖的高车部,取得胜利后,将高车诸部投降的数十万降众连同柔然的降众全部安置在漠南,安置在东至今滦河上游,西至五原阴山这三千里地带中,人数至少百万,北魏以此基础建立了六镇,成为北疆戍边的强大力量。以后北齐的孕育诞生也是和六镇密不可分的。</p><p class="ql-block"> 2015,3,7</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