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行—台北从国父纪念馆到中正纪念堂再到总统府

鸿冰 Bing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7日 星期五 阴天</p> <p class="ql-block">下楼吃早餐。去了北投温泉后才注意到酒店餐厅也有温泉蛋。</p><p class="ql-block">温泉蛋是一种起源自日本的鸡蛋料理,类似欧美的水煮嫩蛋,以温泉水煮熟。蛋黄部分为半熟、蛋白部分为半凝固状态。</p><p class="ql-block">当然不一定要温泉水,只要掌握好温度就可以在家吃到“温泉蛋”!</p><p class="ql-block">度娘的做法是用白开水直接煮蛋。 这种水煮蛋需要严格控制时间和温度(因为蛋清凝固的温度是70+°C,蛋黄凝固的温度是60+°C,所以控制在水温60-70°C之间即可做出温泉蛋)在蛋黄稍微凝固,蛋清未完全凝固的时候,从水中取出。 敲开蛋壳,倒入放入碗中。 蛋黄为半凝固状态,蛋清在周围。</p><p class="ql-block">这是我家先生喜欢的吃法我则喜欢再熟一点儿。</p> <p class="ql-block">哈哈,还有纳豆!纳豆是日本传统的食物,由发酵的大豆制成,台湾人也喜欢?</p><p class="ql-block">纳豆中含有丰富的纳豆激酶,可以降低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可以起到降脂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更重要的是,纳豆的营养成分包括大量的蛋白质、铁质和膳食纤维,对人体的血压和体重的均衡都能产生正面作用。 纳豆甚至还能让人们感觉和看起来更年轻,每一份40-50克的纳豆含有维生素K每日摄取量,能够预防骨质疏松。 纳豆还富含维生素B6和维生素E,能够提高细胞新陈代谢,减缓皮肤老化。</p><p class="ql-block">我尝了尝,并不是很喜欢它的味道,等到了日本还要品尝一下当地的看看和台湾这种有什么不同。</p> <p class="ql-block">荞麦面也是我喜欢的</p> <p class="ql-block">师傅给做了一碗面,撒上很多海带丝,味道很不错。</p> <p class="ql-block">出门时阴天,不过没有下雨。</p> <p class="ql-block">我们住在捷运的蓝线的板桥线附近,去国父纪念馆不用换车。</p> <p class="ql-block">国父纪念馆/National Dr. Sun Yat-Sen Memorial Hall站到了!</p> <p class="ql-block">出了地铁站要走一小段路</p> <p class="ql-block">就看到纪念馆的一角了</p> <p class="ql-block">台北大巨蛋—<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3 年 10 月开放的</span>多功能圆顶体育场就在对面</p> <p class="ql-block">谁为国父?孙中山也。阅读其生平浓缩在此:</p><p class="ql-block">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诞生于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翠亨村,家境贫寒。本名孙文,后化名中山樵,字德明,号日新、逸仙,中国近代政治家、革命家、医师。</p><p class="ql-block">1879年5月21日,12岁的孙中山随母坐驳艇到澳门坐英轮“格兰诺去”号(S. S. Grannoch)赴檀香山,投奔哥哥孙眉。9月开始在英国圣公会主教韦礼士主持的教会学校伊奥拉尼书院当寄宿生,14岁的孙中山在伊奥拉尼书院读华盛顿、林肯等传记,希望改造中国,1882年7月27日,孙中山毕业于伊奥拉尼书院。</p><p class="ql-block">1883年1月15日孙中山与其他教会学校子弟入美国公理会创办的奥阿厚书院(高级中学就读,继续学习,特别是基础医学和法律。</p><p class="ql-block">后因加入基督教意向和劝阻在夏威夷工作的华侨工人不要膜拜关圣帝君神像而惹众怒回国自学,后去香港并在1884年5月4日受洗礼加入基督教会。1884年11月孙中山再去檀香山并于第二年经日本回国。</p> <p class="ql-block">1886年9月孙中山持喜嘉理博士介绍信,入(美国)长老教会海外基督使团嘉约翰(John Kerr)博士主持的广州博济医院附设医科学校习医(即南华医学校、今中山医科大学前身)并开始投身革命。</p><p class="ql-block">1892年春,孙中山以首届成绩第一名毕业于西医书院,获得开业执照。12月18日,孙中山贷款2,000银元开设中西药局,由于孙中山医术高明,态度认真,颇受欢迎,“声名鹊起”。1893年春,孙中山迁设药局于广州,改名东西药局,藉医术掩护革命。</p> <p class="ql-block">1894年10月,孙中山自上海经日本赴再檀香山,在华侨中宣传革命,11月24日,28岁的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现代革命团体兴中会。1895年10的广州起义因泄密而流产,1896年9月孙中山去英国后被清政府诱捕,在英使馆周旋下被释放。</p><p class="ql-block">图片:1896年孙中山摄于旧金山</p> <p class="ql-block">下面图片是孙中山的长兄孙眉,<span style="font-size:18px;">谱名德彰,号寿屏,</span>出生于1854年12月6日广东香山翠亨乡(今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因家境贫穷于17岁赴檀香山当华工。</p><p class="ql-block">1872年来向檀香山政府领地,自己开垦,经营农场生意。孙眉经营有道,后来在茂宜岛租得土地6000英亩,饲养牛、马、猪等牲畜数万头,雇用员工100多人,成为大牧场主,号称“茂宜王”。</p><p class="ql-block">1894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后加入进入孙中山创办的兴中会,襄助孙中山读书及革命事业,不遗馀力倾尽家财。</span></p><p class="ql-block">1904年,当地政府颁布新的租地条例,孙眉的农场损失惨重,至1906年正式宣告破产,举家迁到香港定居。<span style="font-size:18px;">1915年病逝澳门。</span></p> <p class="ql-block">1896年11月,孙中山在伦敦应英国剑桥大学汉学家翟理斯邀请,撰写自传。1897年1月至7月,孙中山居伦敦,经常到大英博物馆图书馆读书,认真观察英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孙中山研究并考察了欧洲政治,其间曾访问第二国际,形成民生主义观念,初步形成三民主义思想体系;2月,孙中山在伦敦《双周论坛》发表《中国的现在和未来》一文,揭露清政府的专制主义苛政,主张对中国根本革命改造。</p><p class="ql-block">1897年7月1日孙中山乘“努美丁”号轮船离开英国自伦敦经加拿大,8月16日抵达日本横滨。</p> <p class="ql-block">1900年9月25日,孙中山化名“吴仲”乘船赴台,谋求武器援助,希望争取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支持并建立起义指挥中心,11月10日,台湾总督下驱逐令,孙中山从基隆乘“横滨丸”赴日本。1902年,宫崎滔天出版孙自传《三十三年落花梦》,1903年中文译本问世。1905年春,孙中山在伦敦会晤严复,坚持民主革命。后孙中山自英国赴德国、法国,在留学生中宣传革命,并于柏林、巴黎组织革命团体。1905年8月<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正式成立大会。1911年孙中山多次去欧美筹款。</span></p><p class="ql-block">图片:孙中山摄于1900年8月</p> <p class="ql-block">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日)孙中山领导武昌起义。“武昌起义的成功,使中國各地陸續響應革命黨人推翻清朝的訴求,最終使清帝在1912年2月12日退位,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帝制政體,建立中國史上第一个共和國,即中華民國,是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p><p class="ql-block">1920年,孙中山回广东,次年就任非常大总统;1925年3月12日因胆囊癌恶化在北京病逝。</p><p class="ql-block">1940年,中国国民党通令尊称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中国共产党尊其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民间亦有称其为“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1963年8月开始筹建国父纪念馆;1964年9月决定兴建大型纪念馆;1965年11月12日蒋中正主持奠基典礼;1966年由国父纪念馆兴建委员会接办兴建工作;1967年8月<span style="font-size:18px;">整体建筑的设计</span>定案;1968年国父纪念馆举行开工典礼,建筑物的工程分四期进行;1972年5月16日,国父纪念馆举行落成及国父铜像揭幕典礼。</p> <p class="ql-block">国父纪念馆高30.4公尺,每边长100公尺,由每边14支灰色大柱顶起翘角像大鹏展翼的黄色大屋顶,安静地座落在十万公尺见方的平地中央。</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国父纪念馆官网</p> <p class="ql-block">据官网介绍,近年来中国大陆来台交流、旅游人士,多安排国立故宫博物院和国父纪念馆参观。</p> <p class="ql-block">在国父纪念馆可以看到远处的台北101</p> <p class="ql-block">国父纪念馆由著名设计师王大闳设计,为结合传统的现代主义建筑,线条简炼。主要特色为其飞檐与正面入口。</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张网上的图片并加说明:匾额由蒋中正亲书“国父纪念馆”五个大字做成的黑底金字的横匾悬挂于馆之正门上方</p> <p class="ql-block">国父纪念馆正门有一个喷水池,我们去时没有喷水,但拍到纪念馆的倒影。</p> <p class="ql-block">国父纪念馆是台湾旅游三大名胜之一,前两个一个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在我抵达台北第二天就已经去过、另一个是龙山寺昨天和女儿去了。</p><p class="ql-block">一定要在这里留影!</p> <p class="ql-block">官网上说国父纪念馆于2024年2月26日闭馆维修,预计至2026年重新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不能进去参观,在网上看了看馆内的常设东西展厅。</p> <p class="ql-block">视频:纪念馆被围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中山公园</p><p class="ql-block">“该公园为开放式的庭园,占地逾11万平方公尺。园内有翠湖,湖内种植睡莲,湖畔杨柳青青,并有香山桥蜿蜒其中。绿地植有樟树、凤凰和成排的白桦;每季更换的草花更将中山公园衬托得生气盎然,使游客享有称心如意之游憩体验。此外还有健康步道,吸引重视健身养生的民众。” 维基百科</p> <p class="ql-block">国父纪念馆一侧的“中山碑林”:</p><p class="ql-block">“為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創建民國暨革命先烈先賢之事蹟,本館特與國內工商界及文化界共同籌建「中山碑林」,工程於民國 83年11月12日國父誕辰紀念日落成,共設立23座先烈先賢之墨寶花崗石碑雕刻,融合書法及景觀藝術,並具有歷史傳承之意義,為國內最具代表性的碑林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山碑林中央,豎立有戴廣文先生所塑〈國父〉銅雕立像複製品;本件立像高286公分(含銅底座及石頭臺座),原作矗立於中國大陸南京市新街口,本件為縮小複製件,為南京孫中山紀念館於2000年6月捐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片:程允賢、王少軍先生所塑國父銅坐像複製品;本件國父手持文稿,為北京中山堂管理委員會於2003年3月12日捐贈。”</p> <p class="ql-block">中山碑林是国立国父纪念馆及台湾工商界、文化界人士出于纪念孙文及中华民国开国先烈先贤而建造的,第一期工程完成于1994年11月12日(国父诞辰纪念日),内容包含1座日晷、3座刻有先烈先贤墨宝之花岗石碑。</p> <p class="ql-block">国父纪念馆附近还有“景觀雕塑園區”:</p><p class="ql-block">雕塑園區銅雕作品,有著名藝術家曹崇恩教授所塑之國父幼年銅像「根」;另有擅於表達大地、親情、鄉土、母愛等情懷的王秀杞老師,園區中典展「育」、「童心協力」、「閱讀少女」及「阿公講古」等多項作品。</p> <p class="ql-block">这座雕像叫做“阅读少女”</p> <p class="ql-block">这是国父纪念馆附近的“書法藝術園區”</p><p class="ql-block">為傳承書法藝術之美,本館於園區東北角設置書法藝術園區,採用自然原石及人造物,兼具書法、庭園、教育與休閒功能。</p><p class="ql-block"> 本園區於民國107年(2018年)5月16日正式落成啟用,設置高約80公分、寬60公分,共10個拓碑座,碑體涵蓋多元設計,碑刻內容有6類,均可提供拓碑之用,共計九種書法字體,多元漢字碑文,包括:</p><p class="ql-block">(1) 館藏國父墨寶,計「博愛」、「天下為公」2幅書法。</p><p class="ql-block">(2) 古典經文,故宮「散氏盤」古體文字。</p><p class="ql-block">(3) 商周甲骨文字體。</p><p class="ql-block">(4) 金文(亦稱銘文或鐘鼎文),乃鑄或刻於青銅器的文字。</p><p class="ql-block">(5) 傳統書法字體,包括篆、隸、草、行、楷等5種書體。</p><p class="ql-block">(6) 十二生肖文字造型碑,居於圓形拓碑區的中央。</p> <p class="ql-block">在国父纪念馆之后下一站是中正纪念堂</p> <p class="ql-block">捷运中正纪念堂站</p> <p class="ql-block">国家戏剧院和国家音乐厅,是位于台湾台北市中正区自由广场的双子表演艺术场所。这些地标于 1987 年建成,分别矗立在广场的南北两侧,东侧是中正纪念堂。</p> <p class="ql-block">国家戏剧院和国家音乐厅和自由广场</p> <p class="ql-block">视频:国家戏剧院和国家音乐厅和自由广场</p> <p class="ql-block">自由广场</p> <p class="ql-block">广场除了供民众休憩外,也是大型艺文活动的场地,常举办展览及表演;邦交国元首访台欢迎仪式(军礼)也在此举行。</p> <p class="ql-block">园区主体建筑、大道、广场及牌楼等以“台湾民主纪念园区”之名义,由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今文化部)指定为国定古迹。</p> <p class="ql-block">中正纪念堂</p><p class="ql-block">以下信息来自维基百科网:</p><p class="ql-block">中正纪念堂是位于台北市中正区的国家纪念建筑,为纪念已故前总统蒋中正而兴建,为众多纪念蒋中正的建筑中规模最大者。全区250,000平方公尺,纪念堂主堂体高70公尺。</p><p class="ql-block">东门、中山南路部分路段及园区以“中正纪念堂”之名义由台北市政府登录为文化景观。</p> <p class="ql-block">中正纪念堂外表同位于故都南京紫金山的国父陵寝一样是以蓝、白两色为主。</p> <p class="ql-block">纪念堂正面共有花岗石84阶、大厅阶梯5阶,合计89阶,代表蒋中正享寿89岁。</p><p class="ql-block">正堂上层青铜大门高16公尺,重达75吨。</p> <p class="ql-block">视频:三军仪仗队在堂外的民主广场每整点的交接,我们正赶上,请看视频。</p> <p class="ql-block">台阶上向自由广场方向拍摄</p> <p class="ql-block">两侧有花坛</p> <p class="ql-block">蒋中正铜像位于正堂后方,高达6.3公尺,重21.25吨,面露微笑坐姿,穿著传统长袍。</p> <p class="ql-block">铜像基座刻有“先总统 蒋公遗嘱”全文。</p> <p class="ql-block">铜像后方墙壁则悬挂有“伦理、民主、科学”字样</p> <p class="ql-block">以及“生活的目的在增进人类全体之生活”、“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等蒋中正生前语录。</p> <p class="ql-block">视频</p> <p class="ql-block">中正纪念堂介绍</p><p class="ql-block">主堂體</p><p class="ql-block">民國64年(1975)蔣中正去世,行政院核定「紀念總統 蔣公有關事項」,並成立籌建小組,決讓結合民間捐款及政府出資並撥用國有土地興建中正紀念堂。經過競圖,圓區規劃及所有建築之設計均由楊卓成建築師主持,地址選在陸軍總部舊址,於民國65年(1976)10月31日動士,民國69年(1980)4月5日正式對外開放。</p><p class="ql-block">主堂體面積約15,000平方公尺,高70公尺,頂為重簷八角攢尖頂,用寶藍色琉璃瓦覆蓋,四周牆壁以白色大理石懸掛而成,透過顏色營造國徽/黨徽意象;兩扇大門為青銅拱門,高</p><p class="ql-block">16公尺,重75公噸;正面階梯共八十九階,表示蔣中正總統歲數;大廳中央矗立巨型坐姿蔣像,後方置有蔣中正個人言論,上方藻井設計大型國徹,暗示其個人與國家一體的連結。</p> <p class="ql-block">关于蒋中正/蒋介石网上资料颇多,下面是《百度百科》的词条:</p><p class="ql-block">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原名瑞元,后改名志清、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及军事人物,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p><p class="ql-block">蒋介石受孙中山赏识而崛起于民国政坛,在孙中山去世后长期领导中国国民党达半世纪;其于国民政府时代一直居于军政核心,但其政治手腕与独裁统治亦遭受批评。其从政生涯横跨多个重要时期,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1975年4月5日,在台北士林官邸逝世。</p><p class="ql-block">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关键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进程产生过极为重要的影响。</p><p class="ql-block">图片为1911年蒋中正参加辛亥革命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在展览厅匆匆拍的一些照片</p> <p class="ql-block">蔣中正座車</p><p class="ql-block">民國61年(1972)</p><p class="ql-block">美國通用公司製</p><p class="ql-block">金屬車身、皮質座椅</p><p class="ql-block">632 × 208 x 150 cm</p><p class="ql-block">重量約2噸</p><p class="ql-block">此凱迪拉克四門七座型座車,為蔣中正於民國61-64年間(1972-1975)所使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使用。</p> <p class="ql-block">来参观的小学生</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和蒋中正轶事,网上看到这一条:</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和蒋介石是亲戚吗?</p><p class="ql-block">因此,经学者考证,蒋家和毛家有亲缘关系,还是“一家”。 蒋中正原配,蒋经国之母毛福梅实与毛泽东同出一族,而按辈分算,蒋中正是毛泽东的“姐夫”或“姑丈”,与毛同辈。 据此,中国近、现代史中最重要的三人,孙文是蒋中正亲姐夫,而蒋又是毛泽东远姐夫。”</p> <p class="ql-block">在另一个展区看到关于李敖的介绍</p><p class="ql-block">李敖(1935~2018,生於中國黑龍江)一為批判而生的反對者,99本禁書稱霸李敖為人狂放,筆鋒狠辣犀利,是天生的反對者。</p><p class="ql-block">他反威權、反蔣、反國民黨、反民進黨、反臺獨、反傳統、反封建、反美、反日,可說反對一切建制。既標榜自由主義,又懷抱濃厚的民族主義。</p><p class="ql-block">李敖在1960年代擁護胡適的文化主張,以《文星》雜誌和「文星書店」為基地,大力引進自由主義思想,進而引爆「中西文化論戰」。他撰寫文章、出版書籍,批評國民黨當局的文化思想及黨國史觀,導致《文星》雜誌停刊、文星書店改組。彭明敏因案被捕判刑與特赦後,李敖是少數與其密切往來者,並協助彭的逃亡計畫。國民黨當局在彭明敏逃離臺灣後,遷怒李敖、謝聰敏與魏廷朝等人,以李敖等人涉嫌預備以非法之方法顛覆政府,判刑關押5年8個月。</p><p class="ql-block">1979年6月,李敖以《獨白下的傳統》一書復出,開闢報紙專欄,文壇掀起一股「李敖風潮」。1981年他申辦《千秋評論》雜誌,雜誌執照被吊銷後,當年8月他開始每個月出版《李敖千秋評論叢書》(叢書型雜誌),長達10年(120期,查禁42期)</p><p class="ql-block">;1984年1月和友人共同出刊《萬歲評論叢書》40期,被查禁36期,他所編寫的雜誌叢書共遭查禁99本。戰後臺灣,在蔣氏父子「強人威權統治」的眾人噤聲的年代,他是少數敢出聲的人。國民黨可以「封殺雜誌」、「查禁書籍」、「關押他」,但卻無法堵住他口中及筆下突破禁忌的言論。</p> <p class="ql-block">从中正纪念堂走去总统府时路过台湾外交部</p> <p class="ql-block">在经过介寿公园,从公园穿过,花红草绿。</p> <p class="ql-block">女儿喜欢这种毛绒绒的红花</p> <p class="ql-block">在路过白色恐怖时期政治受难者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总统府</p> <p class="ql-block">问了一下士兵说周一至周五上午9-11点可以进去参观。</p><p class="ql-block">我们在外面走了半圈后打道回府!</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5日编辑完成该美篇</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在台湾的最后一晚,下楼在酒店对面吃了火锅。店里人不少,看上去多为当地人。</p> <p class="ql-block">走了一整天,犒劳一下,在旁边的“熊本木”还是“木本熊”店做了足底按摩。</p><p class="ql-block">明天将启程日本东京!</p><p class="ql-block">请点击下面连线观看:</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bbq4vyu?share_depth=1&first_share_to=copy_link&first_share_uid=2504322" target="_blank">登台北101</a></p><p class="ql-block">待续</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be40uxu?first_share_to=copy_link&first_share_uid=2504322&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告别台北飞往东京</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