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an阮广灿/金砂镇上红旗飘

Ruan阮广灿

<p class="ql-block">去永定金砂,就是为着看红旗。</p><p class="ql-block">农历小年之后,我就琢磨:春节期间去哪玩最有搭煞?</p><p class="ql-block">早些年我就从媒体上了解到:金砂是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汇集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素有“红旗不到之乡”美名,是中国红色革命的摇篮和红军的故乡,中央红色交通线必经之地,称得上名符其实的红色乡镇,所以,去金砂玩新年,应该是蛮不错的选择。</p><p class="ql-block">最后的方案定格在年初一:前往红色旧址群景区,参观永定暴动旧址,福建省第一支红军部队和溪南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一一金谷寺,兵工厂旧址一一邹公庙,瞻仰张鼎丞纪念馆,了解他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游览红军街,近距离接触闻名遐迩的诚信菜摊,蹓蹓特色美食街,重温久违的家乡味道,车览田园风光,脚踏实地感悟乡村野趣。</p><p class="ql-block">大年初一,天公作美,云淡风轻,暖意融融。从车窗里往外看,永湖公路两旁,“春色可期,柳绿风熏满园花”;可谓“绿树青山皆妙趣,白云芳草自知心”。经过城区客家风情街,再走十来分钟的路程就是金砂镇街区。</p><p class="ql-block">来到金砂镇,抬头可见六个红色大字:金砂红色小镇。这是引用毛主席的字体来命名的红军街。街道宽敝整洁,两旁全部是用青砖,白墙,黑色瓦片统一装修而成的店面,家家户户高挂大红灯笼,贴上春联和年画。环顾四周,不少店家挂着腌制肉品:腊猪头,腊香肠,腊鸭或腊鸡;门前撒满爆仗红色纸屑,人们在喝年酒,划拳猜令,互致新年祝福,浓厚的喜庆氛围萦绕生活环境的良好和生活质量的优越。</p><p class="ql-block">最引人注目的,是每家店铺都挂着红军军旗,军旗旗底为红色,中间有大红五角形,五角星内是黄色交叉的镰刀和锤子,旗柄为白色,上面有“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团”字样,在蓝天白云映衬下,鲜艳的红军军旗犹如烈火般炽热,又如朝霞般绚丽,见证着金砂光荣的红色革命历史,激励着人们爱国爱乡的自豪和骄傲。</p><p class="ql-block">这时耳边传来那首红色经典老歌《十送红军》:一送红军下南山,秋风细雨扑面寒,树树梧桐叶落完,红军几时再回山?二送红军大路旁,红漆桌子路边放,桌上摆着送行酒,祝愿红军打胜仗。听着听着,仿佛置身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年代。心想:当年永定人民,不就是用那样的斗志,开展革命武装暴动?金砂老百姓,不就是这样送郎参军上战场?不就是这样送别红军,期盼革命早日胜利?</p><p class="ql-block">参观张鼎丞纪念馆时,一则陈年老故事引起我极大的兴趣。</p><p class="ql-block">1964年8月,永定县政府有个领导告知张鼎丞侄子,拟将张鼎丞故居改建为纪念馆,张鼎丞得知后回信说:我金砂的老房子,我一直都不同意改建。革命者应当为大多数人服务,绝不能为少数人或者自己谋私利。如确实需要做个纪念,立个牌说明即可!</p><p class="ql-block">事已毕,人已矣。但在历史的尺度上,谁为官清正,谁生前两袖清风,身后片瓦不留,老百姓都看得一清二楚。仰望那逼真的老人雕像,我不得不万分敬佩张老的高风亮节,他理所当然是矗立在闽西人民心中的丰碑!</p><p class="ql-block">来到红军街,如果没去“溪南红收藏馆”</p><p class="ql-block">那么对永定乃至闽西的革命历史的理解就是欠缺的,于是我特地去走访。</p><p class="ql-block">只见门联写道:藏东西南北红品,展工农兵学文化。其博大精深的内涵由此可见。入门的《前言》则说:红色文物资料是传承教育后代的宝贵精神财富。收藏馆的红色教育宗旨由此一目了然,它不愧是金砂文色旅游的靓丽风景;馆内分九大部分展柜,丰富的红色文化元素像璀璨的光芒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赏,徜徉其中,作为凡夫俗子能不受到全心身的熏陶,获得巨大的聪明智慧吗?</p><p class="ql-block">沿着红军街慢行,嘿!迎面就是诚信菜摊农贸市场。早在二十多年前我曾在《闽西日报》见过多次。记得报上说:</p><p class="ql-block">菜农摘回自家蔬菜,然后洗净,捆好一把一把,明码标价后,装进菜篮子并拎到街边摆放出售,无需看管,买者自觉付钱放进篮子,自行取菜。这种约定和默契的经营方式沿续至今。</p><p class="ql-block">古人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p><p class="ql-block">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金砂民风纯朴,乡民心地善良,遵规守信,这些良好素质是红色革命土壤培植出来并代代相传的结果。</p><p class="ql-block">徜徉于红军街,心情豁然开朗,虽然年初一外来游客不多,但返乡过年的当地人并不少,他们的一颦一笑都是情,一举一动皆有意,因为毕竟是旅游区,当地人会比较关注游人动态。</p><p class="ql-block">这不,当我走近金砂镇政府大楼准备拍摄留念,倐地冲过来一位中年大姐,问我要不要帮忙选景拍摄,口气糯软细膩,和蔼可亲。当初我以为是掮客赚小费的,没想到大姐憨笑道:我是金砂本地人,吃旅游饭的,志愿为游客服务,不收半分钱。如果有心情,我还可以带你们去张锦辉纪念园听歌,大姐自告奋勇地说。</p><p class="ql-block">一提到听歌,我可兴奋了,便不加思索就跟着她去。</p><p class="ql-block">来到张锦辉纪念园,大姐绘声绘色地向我们介绍道:</p><p class="ql-block">张锦辉烈士,在轰轰烈烈的永定暴动中,她最勇敢最出色的表现,是参加工农宣传队,用山歌鼓动人们起来武装斗争,打倒土豪劣绅和军阀反动派,她唱过许多山歌,如《救穷歌》《当兵就要当红军》《送郎当红歌》山歌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她也被称为“红色小歌仙”,可敌人却对她恨之入骨,因而被逮捕入狱并惨遭杀害。听着以前在书本上读过的烈士故事,我至今没有失去曾经的好奇和敬佩。</p><p class="ql-block">中间,大姐竟大大方方地唱起当年的《救穷歌》虽然五音不太准确,但她专注而投入的表情确实叫我拍手称快,那朴实的客家话和深刻的内涵,正好反映劳动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光明未来的憧憬!这刚好为金砂红色旅游增添一道文明风景线!</p><p class="ql-block">回到红军街口,回望一排排迎风招展的红旗,我想起上学时老师的一句教导:红旗是革命先烈的血染成的。</p><p class="ql-block">古代民间传说:红色能够驱邪避凶,能够抵御罪恶和灾难,带来平安和吉祥。因此,我脑海中始终坚守一个概念:红旗是中国红色革命和民族精神的象征;那些为国家为民族而牺牲的先烈们,正如鲜艳的红旗永远飘扬在人民心中。</p><p class="ql-block">昨天的金砂,是革命红旗树立的地方。今天的金砂人,已经接过革命的红旗,正在䂽厉奋发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p><p class="ql-block">明天的金砂,一定会更加美好!</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