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描写方法、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谋篇布局

柳暗花明

<p class="ql-block">说真的,学生很多时候分不清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描写方法、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尤其是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题目一问得含糊点,就更搞不清了。不知道用什么答题,就像不知道用什么工具去下地干活。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p> <p class="ql-block">修辞手法:</p><p class="ql-block">1 比喻: 用某一种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修辞手法。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运用比喻可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能够具体形象地突出本体的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p><p class="ql-block">2拟人: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使之有了拟人化之后特有的效果,让读者对该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p><p class="ql-block">3排比:用排比来叙事、写景,使文章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有韵律感,显得感情洋溢……总之,排比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p><p class="ql-block">4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其特点是只问不 写作指导:反问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发人深思,激发读者的感情,令读者加深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p><p class="ql-block">5反语:指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含有否定、讽刺、嘲弄的意思,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运用反语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它产生的讽刺性能更好地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激昂的感情。</p><p class="ql-block">表达方式</p><p class="ql-block">1描写: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描写的表达方式运用得好,能使文章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它是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一般议论文、说明文有时也会运用。</p><p class="ql-block">2抒情: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是抒情性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其他文学作品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表达感情的手段。</p><p class="ql-block">3议论: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的一种表达方式。它的作用在于使观点鲜明、主旨深刻,使文章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性。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其他文学作品中,也常会运用。</p><p class="ql-block">4.说明:是高中阶段必须掌握的表达方式之一,说明的顺序有:</p><p class="ql-block">逻辑顺序、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3种;</p><p class="ql-block">说明的结构有:</p><p class="ql-block">总分式、递进式和并列式3种。</p><p class="ql-block">5.记叙:是义务教育阶段最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它的6个要素是:</p><p class="ql-block">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p><p class="ql-block">记叙的4种顺序是:</p><p class="ql-block">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p><p class="ql-block">表现手法:</p><p class="ql-block">1象征: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事物、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含蓄深刻,富有表现力。</p><p class="ql-block">2欲扬先抑:“扬”,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或事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文章波澜起伏,突出要写的人物或事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p><p class="ql-block">3 对比:一般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使其特点更加突出(或个性更加鲜明),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p><p class="ql-block">4动静结合: 指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使形象在意境中和谐统一的手法。作用:使所写内容更生动、更鲜活,富有感染力。</p><p class="ql-block">5正面、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是把镜头直接对准描写对象进行刻画。侧面描写是着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景物、人物,或以物衬物,或以景烘托人物,或借助他人来刻画此人,使所描写的对象特点更鲜明、更突出。</p><p class="ql-block">6以小见大:小处落笔,大处着眼,记叙的是小事,描写的是细节,剖析的是细小现象,但是所表现的是重大主题,所阐述的是深刻道理。描写方法:</p><p class="ql-block">1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可以鲜明地展示人物性格,生动地表达人物的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p><p class="ql-block">2动作描写:描写人物富有特征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等。</p><p class="ql-block">3外貌描写: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装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等,用以揭示人物的性格,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p><p class="ql-block">4神态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情,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p><p class="ql-block">5心理描写: 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内心活动等进行描写,用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p><p class="ql-block">6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的感情,点明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重要的方法。</p><p class="ql-block">7白描: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主要特征是简练、质朴、传神。一般不用修辞,它的终极目标是“以形传神”,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多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建造及产品生产过程,是常见的说明顺序之一,即按照事物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都应以时间为序。运用时间顺序,使内容清楚,使读者一目了然。</p><p class="ql-block">2空间顺序:按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运用空间顺序,要选好观察角度,注意观察的顺序,一般是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事物的特征,或者随着观察者位置的转移来描写事物。</p><p class="ql-block">3逻辑顺序: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说明事物与事物及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通常包括从整体到局部、由原因到结果、由现象到本质、由特征到用途、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等。说明方法1举例子:通过列举具体事例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p><p class="ql-block">2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特征或事理。</p><p class="ql-block">3打比方: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增强文章的趣味性。</p><p class="ql-block">4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写作指导: 列数字</p><p class="ql-block">5幕状貌:生动形象地描摹了……,通过具体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p><p class="ql-block">6引用:引用一些经典著作、名人名言、典故传说、谚语俗语、诗词句等,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更具有说服力。</p><p class="ql-block">谋篇布局:</p><p class="ql-block">1悬念:在作品开头提出尖锐的矛盾或设置疑团,不立即给予解答,而是到一定阶段或文章结尾才解开矛盾或疑团,引起读者的兴趣,增强感染力。</p><p class="ql-block">2伏笔、铺垫:伏笔,前半部分文字为后半部分文字埋下线索,或上文对下文作出暗示,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铺垫,为了突出后面要描写的主要事件或人物,先对次要事件或人物进行铺陈描述。</p><p class="ql-block">3开门见山:开篇点题,统领全文。</p><p class="ql-block">4照应:文章的前面提出问题,后面做了解答;后文出现的情节,前文有所交代。作用:使文章中心突出,主题得到深化等。</p><p class="ql-block">5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它以事实的重要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把最重要的写在前面,然后将各个事实按其重要程度依次写下去,一段只写一个事实,全文陈述事实,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多用于事件性新闻。运用这种结构写新闻,便于快速写作、快速阅读,符合新闻“快”的特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特别声明:以上素材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争议需要交涉,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消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