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面山负海古诸侯,信美东方第一州”这就是苏 辙笔下的古九州之一的青州。</p><p class="ql-block"> 这座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两千余年的建城史,东夷文化发祥地的历史文化名城,十二年国都,1065年省会,1606年府衙,这些数字背后是青州古城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真可谓:一座青州城,半部中国史。</p> <p class="ql-block">阜财门</p> <p class="ql-block"> 阜财门 “青州高城雄九州,城门天上飞琼楼”阜财门是古南阳城的南门,巍峨高大。南阳古城始建于北魏时期,初为土城,洪武年间砌砖城。城楼正对南方不远的云门山,现在看到的城门和城墙多为今复建,但在南阳河畔有真正的明代和宋代的城墙遗存。</p> <p class="ql-block">阜财门</p> <p class="ql-block">青州古城的历史和精华都沉淀在牌坊里。自阜财门起偶园街、北园街上依次排列着海岱都会坊、一门科第坊、柱国坊、大学士坊、大宗伯坊、北门里坊等。</p><p class="ql-block">青州历史上先后走出了800名进士、12名状元,文运昌盛如斯,这一道道的牌坊,无不彰显着青州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海岱都会坊 有着7000年发展史5000年文明史的青州,曾长期作为山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被誉为“三齐重镇海岱都会”。为彰显古代青州历史地位而设立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尚书里坊 这是明朝政府为了旌表青州人士石茂华而立。</p><p class="ql-block">石茂华是明朝嘉靖年间的进士,曾任兵部尚书等要职。石茂华晚年回乡养老后,又被皇帝重新启用,前往陕西救灾,终因劳累过度,将生命留在了灾区。明政府追授石茂华为太子少保、并建牌坊表彰其功绩。另外,在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渝鬼》一篇说的就是石茂华镇鬼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一门科第坊 “一门风雅多少芝兰玉树,几代书香无穷国栋良才”,要说青州古城这些牌坊中最知名的,一定是第三座牌坊——一门科第。</p><p class="ql-block"> 这是为表彰青州冯氏家族而立。历史上冯氏为青州的名门望族之一,声名显赫,被称为“北海世家”,亦称北海冯氏。明清时期先后出了冯裕、冯溥、冯琦等名人。</p> <p class="ql-block">大学士坊 大学士牌坊是明朝政府为翟銮而设立的。翟銮是青州府诸城县人,官至谨身殿大学士。翟銮曾代表皇帝进行长达三万多公里的“九边巡行”,在此期间他发现诸多边关隐患,推动嘉峪关加固加宽,才有了此后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的固若金汤。</p> <p class="ql-block">柱国坊 青州古城内的第五座牌坊“柱国坊”是明朝政府为表彰大学士刘珝而立。刘珝是青州市高柳镇阳河村人,明正统十三年进士,官至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明宪宗称其为“东刘先生”,并赐印“嘉猷赞<span>翼</span>”。刘珝去世后,皇帝首为其撰祭联:“忠裨于国,允称一代名臣,孝表于乡,堪称三朝元老”。</p> <p class="ql-block">大宗伯 大宗伯是明朝政府为表彰青州人陈经而设。陈经曾任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其中礼部尚书又称“大宗伯”。</p><p class="ql-block">史书记载陈经“立朝三十年,门无私谒,卒后囊无私遗”。他工诗文、善草书,《海岱会集》中就有他的诗作。</p> <p class="ql-block">太保坊 太保坊是青州古城内第七座牌坊,它是明朝政府为旌表青州人邢玠而立。</p><p class="ql-block">邢玠官至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万历二十五年邢玠统兵朝鲜抗倭,大获全胜。邢玠一生为官四十年,在边境二十余年,不避辛劳,一心为国,为世人所重,“树声海外殆鲜其俦矣”。</p> <p class="ql-block">北门里坊 为北门大街的标志性建筑。四柱三门带跨楼牌楼,高9.9米总宽10.2米,主跨宽6.0米。西侧对联:看似砖旧石残想当年九州商贾纷至甚是热闹;其实人杰地灵见今朝世界宾朋沓来尤为繁荣。概括了青州府当年的繁荣及当今风光依旧的情形。</p><p class="ql-block">真是“一座牌坊一段历史”啊!</p> <p class="ql-block">偶园 是明代衡王府的东花园,清文华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冯溥的私家花园,当地人称“冯家花园”,是中国幸存的为数不多的“康熙风格”的园林建筑,也是青州古城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遗存之一。</p> <p class="ql-block">冯氏名人塑像</p> <p class="ql-block">偶园里的建筑风光</p> <p class="ql-block">偶园景象</p> <p class="ql-block">偶园景象</p> <p class="ql-block">偶园景象</p> <p class="ql-block">偶园景象</p> <p class="ql-block">偶园景象</p> <p class="ql-block">青州古城里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青州古城里的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青州古城里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天主教堂 </p><p class="ql-block">天主教堂始建于清光绪年(1875年)由中国神父王保禄在城里购置地基,建立了青州第一个天主教堂。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进行扩建。1933年法籍传教士卫国栋主教兴建了青州大教堂,文革中被毁,现在这座是重建的,距原堂址南迁了100多米。</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基督教堂 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1910年由英国基督教浸礼会修建,文革期间教堂多处遭损,1997年重修。基督教堂建筑为中西合璧式建筑,雄伟的大教堂坐西朝东,左右对称,整个建筑群风格独特,布局精巧。外部为中国古老的青砖小瓦,内部为欧洲哥特式建筑精密的木结构,令人称绝。</p> <p class="ql-block">万年桥 别名北大桥,是位于古南阳城北门外的桥梁。始建于公元1032年中间历经修葺,古时的最后一次重修是在清嘉庆年间,迄今已有180多年了。</p><p class="ql-block">万年桥现为七孔石桥,长65.3米,宽8米,高7.9米,拱跨度宽5.4米。桥东西两面有栏杆,并衬有石狮、宝瓶各16对。栏杆上有明朝的浮雕《二十四孝图》和缠枝牡丹,西面应水的六个桥墩上端刻有一米见方的龙头,人们叫它龙吞口。</p> <p class="ql-block">表海楼 位于青州古城南阳河北岸,靠近万年桥。该建筑是为纪念姜子牙治理齐地的功绩而建,始建于唐代并在宋代声名远播。登临其上可俯瞰南阳城全景,该楼历史上多次重修,北宋时期是青州城区的重要景观,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登临赋诗。</p> <p class="ql-block">万年桥和表海楼</p> <p class="ql-block">南阳河边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李清照纪念祠 坐落在南阳河畔范公亭公园内。</p> <p class="ql-block">李清照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诗人,也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一位女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更有人将她和五代词人李煜并称为词国的“男女皇帝”。</p><p class="ql-block">她的作品凭借本身的艺术性和感染力被翻译成英、俄、法、德等多国文字,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和爱好。甚至水星上的一座环形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也以“李清照”来命名。</p> <p class="ql-block">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把她在青州的居所名为“归来堂”。</p> <p class="ql-block">李清照将自己的居室称为“易安室”</p> <p class="ql-block">婉约词宗 中国宋词风格流派分婉约派和豪放派。宋代的柳永、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都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婉约词派的特点是内容侧重儿女情长,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和谐婉转,语言圆润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被视为词派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三贤祠 位于范公亭公园亭东。</p><p class="ql-block">三贤祠的历史可追溯到北宋年间,历经多次修建和扩建,至今仍讫立在阳溪湖畔。</p> <p class="ql-block">范公亭 相传是范仲淹在青州时建造的,当时是草亭,元时改为砖木结构。相传范仲淹知青州时,正值民间流行“红眼病”他遍求名医偏方,在近靠洋溪河南岸取醴泉之水,救治病人,洗眼疗疾,使百姓免去病魔的困扰和折磨。百姓称为范公井亭简称范公亭。</p> <p class="ql-block">范文正公祠 为纪念一代名臣范仲淹而建,范仲淹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历任广德军司理参军、苏州知州、权知开封府等职,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宋夏两国战争爆发,他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后拜参知政事主持发起“庆历新政”推行改革。受挫后历知邓州、杭州、青州。改知颖州途中逝世,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魏国公,谥号“文正”。</p> <p class="ql-block">民国冯玉祥谒范公祠对联碑</p><p class="ql-block">1934年5月30日冯玉祥游历范公亭,有感于时政糜弊,奋笔直书,希望有范公那样的能士拯救国家危难。后原碑损毁后上世纪八十年代按规格重新制作的。</p> <p class="ql-block">富公祠是为纪念宋代名相富弼而修建的。图为富弼塑像</p> <p class="ql-block">欧阳文忠公祠里欧阳修的塑像 。</p><p class="ql-block">欧阳修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他提倡平实的文风,领导古文运动。嘉佑二年(1057年)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澈、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影响深远。“庆历新政”失败后屡遭贬谪。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出知青州。在青州他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后乐亭创建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知府夏一风重修三贤祠时于祠后筑高台,并建房三间。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知府陶锦起名“后乐亭”,源出范仲淹“先忧后乐”思想。</p><p class="ql-block">目前后乐亭主要功能是非遗金石传拓研习。三贤中欧阳修是金石学的开创者,范仲淹、富弼与宋代金石学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三贤祠里千年以上树龄的楸树,被称为世界楸树王。</p> <p class="ql-block">三贤祠里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阳溪湖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南阳河的黄昏</p> <p class="ql-block">青州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里唯一的县级馆”。</p><p class="ql-block">青州博物馆有三大镇馆之宝:赵秉忠状元卷、东汉宜子孙玉璧和龙兴寺佛造像。</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一 :</p><p class="ql-block">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的状元赵秉忠获第一甲第一名的殿试卷。</p> <p class="ql-block">殿试卷</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二:</p><p class="ql-block">东汉宜子孙玉璧。1982年在青州谭坊镇马家冢子东汉墓出土。全国发现的汉代宜子孙玉璧仅三件,而青博这一块是最大最完整,质地最优艺术性最高的一件。它取材于一块上等的新疆和田玉,高20.8厘米,外径15.4厘米,内径2.6厘米,出廓5.4厘米,重375克,玉璧呈圆形上有出廓,出廓部分为镂雕,上方为双龙钮双龙中间有隶书“宜子孙”三个字,这三个字蕴含了长宜子孙的美好愿望。因为墨玉在玉石中较为罕见,所以这件玉璧也显得更加珍贵无比。</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三:</p><p class="ql-block">龙兴寺佛造像这是1996年在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的共600多尊佛教造像。龙兴寺佛造像的特点是数量多,贴金彩绘保存完好,镂雕精美,它被誉为改写东方艺术史的杰作。 </p> <p class="ql-block">龙兴寺佛造像的时间跨度很长,从北魏到北宋将近500年时间。采用线刻、浮雕、透雕、平雕等多种技法,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这些佛造像因为足够精美所以又被誉为“青州微笑”。</p> <p class="ql-block">龙兴寺佛造像数量众多,一部分在青州博物馆,还有一部分在山东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凤冠</p> <p class="ql-block">摄影整理:shijun</p><p class="ql-block">摄影时间:2025.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