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在到南昌办完事后,返程有机会顺道对景德镇、瑶里古镇、望仙谷、三清山、徽州古城等地做了一游;现将在瑶里古镇的旅行日记整理成游记。<div> 瑶里古镇,位于江西景德镇市浮梁县县城东北端,地处安徽的祁门县、休宁县与江西的婺源县、浮梁县两省交界四县交汇处。去之前听人讲,这个古镇挺有特色的,现在游人不算多,商业气息还不算浓厚,很有些看头。</div> 我们是在中国瓷都--景德镇看过了古窑民俗博览区后,从景德镇向东北方向驱车50多公里,临近傍晚时分来到了瑶里古镇的。<div> 一到古镇景区游客中心附近的住宿酒店,略微收拾了一下,就开始逛瑶里古镇的夜景了。上图是古镇的入口处,游客中心到古镇入口处,要经过一片商业区--方街。</div> 瑶里古镇依瑶河两岸而建,两条古街沿河岸贯穿古镇。夜晚的古镇,游人很少(我们到时也是周日),少了些喧闹、多了许幽静。 人少有人少的惬意,随意逛,尽情打卡。 <p class="ql-block"> 夜晚略显空挡的美食街</p> 霓虹灯光下,曲径通幽的古街巷 <p class="ql-block"> 吴氏宗祠,古街上一个规模较大的仿古建筑。后来看介绍:吴氏家族,在古镇上也算是挺显赫的;吴氏宗祠初建于明代,后来又重建。祠堂内保留有完整的历代传下来的族谱。现在,这里还是瑶里村落社区活动中心,功能多样。</p> 色彩的灯光,装扮了古镇瑶河两岸的风景。 <p class="ql-block"> 转天一早,继续逛古镇。在古镇上游玩,是免门票,但古镇内的少部分景点是要收费。从古镇游客中心至古镇入口处间的商业街区--方街(下图),在这里食宿购物都挺方便。</p> 看景区游客中心的介绍:瑶里古镇,在当地其实是一片面积挺大的风景名胜区,主要由五个片区组成:一是古镇游览区(古建筑、老街、历史文化景点等);二是高岭土矿遗址园区(包括陶瓷高岭土矿遗址公园、东埠村的古街古码头等);三是汪湖生态游览区(瀑布 、原始森林、徽州古道等);四是陶瓷主题园区(古陶瓷作坊 、古龙窑遗址等);五是梅岭休闲度假区。<div> 由于我们在此停留的时间不长,也只是看了上面瑶里古镇风景区中的前两个片区。</div> 瑶里古镇,保存有较为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筑群、明清老街、宗祠、老屋等历史建筑;同时还保留了一些革命历史遗址,如陈毅旧居(原名“敬义堂”)、新四军瑶里改编纪念馆等;古镇也曾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的外景地之一。古镇的民居建筑,融入了徽派建筑、客家与西洋建筑风格,有着较为鲜明的江南民居建筑特色。<br><br> 看介绍:瑶里古镇,原来的古名叫“窑里”,始建于西汉末年,是景德镇陶瓷的发祥地;唐代中叶,这里已有生产陶瓷的手工业作坊,因瓷窑出名而得名。直到二十世纪初,古镇的瓷窑外迁,“窑里”才改名为瑶里。 走在古镇的街巷里,陶瓷的印记,还真是随处可见。 古镇北边瑶河岸边的古瓷窑窑址 程氏宗祠,位于河岸古街上,这是一栋带庭院的三进硬山式砖木石混结构民居建筑;其部分建筑为明代,部分为清代的,但代表了古镇古民居建筑的最高水平。<div> 现在这里是现在的瑶里博物馆所在地,更是一处革命历史遗址--原新四军瑶里改编三处旧址之一(另两处为:敬义堂又称陈毅旧居和宏毅祠-吴家祠堂的旧庭屋,这三处均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div><br></div></div> 古街边矗立的赋有历史印记的石碑 白天的古街古巷 河岸古街上另一处红色历史文化的印记--新四军瑶里改编陈列馆,此处是原新四军驻地旧址之一。 墙上的当年红军标语,清晰可见。 看展示馆内的内容介绍: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红军长征后留在江南的部分红军,经过三年的艰苦卓绝斗争,迎来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局面。1937年底,陈毅首次来到瑶里,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传达国共合作的方针。第二年年初,陈毅再次来到瑶里,指导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两个月后,部队改编整训完成,五百余名勇士北上东进锻造成抗日铁军,自此在江南沙场激战不息。<br> 从新四军瑶里改编展示馆出来往前走不多远,就到了另一处的革命历史遗址--敬义堂,又称陈毅旧居;此处古建筑建于清朝嘉庆年间,是当地一个士绅的书斋。1937年至1938年间,陈毅在瑶里指导新四军改编工作时,曾居住在此。他曾与胞兄陈孟熙同住一室,畅谈国共合作抗日。 古镇房屋门面墙壁上,红色的毛主席语录,这是上世纪文化大革命时期留下的历史印记。 古镇瑶河岸边,一处上世纪七十年代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其中的外景拍摄地点。 古街上赋有特色的古镇民居,有些已开发成旅游民宿或商业门店。 古镇街上,一个民宿的院落 <p class="ql-block"> 在穿镇而过的瑶河边,这样极具原生态气息的生活画卷,以后会是越来越难见到了。</p> <p class="ql-block"> 古镇瑶河两岸的明清徽派古建筑,依山傍水、分布的错落有致;瑶河上还分布着多座各式的桥梁,其中包括赋有江南民族特色的风雨桥。但在旅游图片中看到的那种江南特色的单板人字木板桥,却没能看到。据当地人讲:每年在雨季河道里容易发洪水的时期,为了行洪方便,古镇上会提前将单板人字木桥给拆掉了;而在雨季结束时,还会再重新架起,供游人打卡拍照。</p> 瑶河上的鱼鳞坝 瑶河上的磨盘坝 瑶里古镇群峰环抱,四周山清水秀,环境宜人。 <p class="ql-block"> 青砖黛瓦马头墙的徽派民居,在山水之间,是看着那么的和谐惬意。</p> 悠闲的古镇,确是挺美! <p class="ql-block"> 瑶里古镇,还是景德镇瓷都的源头;瓷器的原料--高岭土,最早就是出产自瑶里古镇附近的高岭村。我们自驾车从古镇游客中心向西南方向约15公里,就来到了高岭村附近的瑶里古镇高岭国家矿山公园。</p> 这里就是闻名世界的陶瓷圣地,是世界“高岭土”的命名地,现在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园内有古矿坑、古窑址等遗址,可以了解陶瓷制作的历史与工艺。<br><div> 看有关资料介绍:从这里采掘出的瓷土,以优异材质被制作成的瓷胎,使得景德镇制瓷原料与工艺发生了重大变革,出产的陶瓷产品质量出现了飞跃,达到了世界领先地位,从而大大推动了欧亚乃至世界制瓷原料与工艺的进步,这是中国最早向国外传播的重大科学技术成果之一。因而在高岭这个地方出产的瓷土闻名天下,高岭随即成了瓷器原料-高岭土与高岭石矿物的命名地,这也是我国第一个世界通用的矿物命名地。</div> <p class="ql-block"> 高岭古矿从宋代开始开采,到明代中期至清代中期开采最盛,一直持续至20世纪60年代;1965年后,高岭山的瓷土矿经数百年的开采后停产。在这200多年历史开采中,高岭村周围的山上留下来很多采掘遗址,高岭山周边的古矿坑有数百处之多,至今保存完好的有4处。上图就是其中一处古代大型露天瓷土采矿遗址。</p> <p class="ql-block"> 高岭古道,用于从古矿坑开采出来的高岭土运输的山间道路。看介绍:这条古道始修建于宋代,距今已有近年历史。它全长2.5公里,宽约2米,全部用麻石铺砌而成,共有5000多级台阶。明清之际,矿工们就是通过这条古道将一担担高岭土挑到山下3公里外的东埠村码头,然后装船运往景德镇,供瓷业生产使用。如今密林中的古道上,已长满了青苔。</p> 高岭古道下山处的接夫亭,又名“碑亭”。原亭始建于明朝,后被毁,现亭是1990年首届景德镇国际陶瓷节前重建。<div> 高低不平的古石道,诉说着古代制瓷采矿人的艰辛;而古道上的接夫亭,则是制瓷采矿工妻子,盼望其丈夫平安相见的地方。看介绍:古代高岭山的制瓷矿工,因山高路远长期不能回家,在山上工作时衣不蔽体,妇女不得入山。家眷亲人要想与矿工见面,只能到山下古道上的接夫亭等待,以期盼亲人的平安和相见。</div> <p class="ql-block"> 古道接夫亭下方水声阵阵,一道溪水流往山下,高低落差形成的小瀑布与山林相间成趣,景色怡人。这道水流的不远处建有一座房屋,古称水口亭。</p> 水口亭屋中供奉一尊神像,名为“江西福主许真君”,为江西地方主神。 拐过水口亭,不远处有一棵古樟树,巍巍矗立,亭亭如盖。再放眼望去,稍远处的白墙灰瓦民居,相互映衬,宁静悠远,古村的独特蕴味彰显无遗;这里便是高岭古村(见下图)。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没有进高岭村。 <p class="ql-block"> 从高岭国家矿山公园出来,向西不到3公里多点就是我们这趟瑶里古镇行的最后一站---东埠村(距离瑶里古镇游客中心约11公里)。</p> <p class="ql-block"> 看介绍:东埠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处于浮梁县瑶里镇的东河岸边,背靠高岭山。东埠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至明清时期这里是一个重要的商业集散地,主要是运输制瓷的原料--高岭土。</p> <p class="ql-block"> 东埠古村落,相应有着一条历史悠久的东埠古街(是浮梁县的四大古街之一),主要由古街、古桥、古码头等组成。这里,也是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外景拍摄地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东埠古街两边鳞次栉比的店铺,中间夹着3米多宽的街面,店铺前门正对着街面,后门房屋则多为吊脚楼,对着碧波荡漾的东河;此处,因水而兴!</p> <p class="ql-block"> 在过去,为了方便运送高岭土,靠河的店铺每隔几家房屋之间,都建有一个台阶通道,可以直通到东河边。而且在沿河房屋前,基本上都建有一个方便过往客商和运送高岭土的工人遮风避雨的廊亭。</p> <p class="ql-block"> 看到这些遗留下来的古码头,依稀可以想象到古时高岭瓷土从这里卸下装船的繁忙场景。</p> 从河对岸观东埠村的民居和古码头 <p class="ql-block"> 如今,古码头基本已废弃,平静默默地排列在这里。静静的东埠古村,守着那潺潺的河水,留下这青山绿水、青砖黛瓦任人回味。</p> 一条长长的石板路,连接了东河两岸的东埠村 人从桥上过,青山绿水间留下一抹靓影 在石板桥不远处,本来还有一座供旅游拍照打卡用的单板人字木板桥(见上图河道中的木板和木支柱),也是因为行洪的原因而暂时拆掉了。 在东埠村的东河两岸间,还有一座仿明代式样的七孔石拱桥--东埠大桥(全长113米),据说是迄今为止江西省最长的仿古石桥。站在大桥上远眺,秀丽的东河从东埠村旁静静流过,河两岸屋舍重重,炊烟袅袅,构成一幅古色古香的乡村图画。 <p class="ql-block"> 瑶里古镇,确值一游!古镇慢生活的悠闲惬意,悠长的历史文化痕迹,不缺的红色历史文化印记,较少的商业气息与人流,四处转转满眼秀美的自然景色等等,都让人有不错的体验感。不过,由于整个古镇风景区地方相对比较大和分散,可看的地方比较多,故较适合自驾游方式,在古镇住宿两三晚上的慢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