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63年底,家在鸡西的马老,初中毕业后,因煤矿没有进人指标,正处于迷茫之中。</p><p class="ql-block">就在此时,大庆油田的招工启事贴到了矿上。那时,大庆油田已对外公开,大庆人战天斗地、不怕困难、为国分忧的光荣事迹,通过报纸、广播传遍了全国的大街小巷,马老的家乡当然也不例外。</p><p class="ql-block">马老和众多同伴一样,并不了解钻井采油与下井采煤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反正都是当工人,年轻,有把子力气,能赚钱养活自己,不给家里添负担,弄好了还能贴补家用,还挑个啥呢?就这样,他和200多名青年一道报了名。</p><p class="ql-block">令大家没有想到的是,这批招募徒工的条件相当苛刻,政审、体检……几轮下来,算上马老在内,只有79人合格应招。</p><p class="ql-block">1964年4月,马老他们一行,怀着兴奋的心情,登上了前往萨尔图的列车。</p> 兴奋与失落 <p class="ql-block">将要到达的目的地是陌生的,环境和人一切都是陌生的。第一次离家远行的马老,感觉前途未卜,心里多少有些忐忑。他的视线望向车窗之外,可思绪早已经向脱缰的野马,比列车跑得还快……这个叫大庆的地方什么样?条件比老家好不好?自己将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下工作呢?</p><p class="ql-block">马老说:“到萨尔图火车站时,天已经黑了。站在车门向外一望,我心中一喜,只见不远处高高低低灯火璀璨,就像从画片中看到的繁华都市的夜景一样,不用问,这里的工作环境肯定错不了。</p><p class="ql-block">“一路的兴奋,让我忽略了‘大解放’在漆黑荒野上的起伏颠簸,带着对未来的畅想,幸福地小睡了一会儿。不知过了多长的时间,我听到有人喊,大家下车,到地方了。我赶紧收拾行李,从车上跳到地面,看到眼前却是一栋栋亮着灯光,似曾相识的土房子。不住楼房吗?我心里这样想着,但马上又把这个问题否定了,前线后线的,哪能都住楼啊,这大概就是远离城市的生产一线吧。带着心里预想的那种美好,我和同伴们在干打垒宿舍好好地睡上了一觉。</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大早,我忙着爬起来,想出门去欣赏这个‘大城市’的晨景,可是出了门,向一目千里的平原望去,我欢乐的表情僵那儿了。我使劲揉了揉眼睛,昨晚还能见到的那个万家灯火的城市,一夜间竟海市蜃楼般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屹立在荒原上,一座座高大的黑‘铁塔’。</p><p class="ql-block">“教导队的老师傅,看出了我的疑惑,笑着对我说,是不是昨晚看到的‘大城市’变没了?我忙说,是呀,这是怎么回事?</p><p class="ql-block">“老师傅说,我给你背个顺口溜吧,‘远看高楼大厦,灯光闪烁万家,以为楼上楼下,天亮全是井架。’他对我解释说,我昨晚看到的‘万家灯火’下的‘高楼大厦’,其实就是荒原上星罗棋布的井架,上面的连串灯光,让你出现的视觉幻影罢了。这里还没有你想象的高楼大厦,许多会战职工搬出帐篷也只是前两年的事儿。现在你们能住在干打垒里,已经是挺幸福的了。</p><p class="ql-block">“到这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兴奋劲儿一下子降到了失落的冰点。老师傅说,年轻人吃点苦算不了什么,坚持住,像电影《列宁在1918》中卫士长瓦西里说的那样:‘困难是暂时的,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p> 无奈与牵挂 <p class="ql-block">“一切都会有的……”说是这么说,身处那个生活艰苦、严寒难耐、缺衣少吃的恶劣环境,光用口号和谈心,对那些意志力薄弱的人,无异于凭空画饼,会战职工中好多人吃不了苦难的人,都选择了不辞而别……</p><p class="ql-block">马老说:“头天晚上还在被窝里,一清早行李还在,人却不知道哪去了。逃跑就像多米诺骨牌,一个、两个、三个……不仅我们单位,全战区各单位跑路的事件也频频发生,其中不但有老工人、徒工,甚至还有一些经历过战争洗礼的老兵,许多人一走了之不说,就连户口也没有迁走,不得不在老家当了几十年的黑户。</p><p class="ql-block">“虽然跑路、退职的人群并不是当时会战职工主流,但它在参战职工中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和‘示范’效应,加大了油田各级基层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精神压力,干部们与有离开倾向的职工面对面谈心、安抚,摆明道理,尽量做通工作,极力挽回。怎奈腿长在这些人身上,是走是留,全凭一念之间,条件和恶劣的环境就摆在那里,总不能用绳子把他们绑着不让走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资料片</b></p> <p class="ql-block">“按理说,这些经不住考验的‘逃兵’,走掉是自己的选择,脱离了,就没有了关系。可是大庆的领导们,还是觉得他们来大庆一回,对石油大会战多多少少都作出过贡献,一直牵挂着他们的生活。当领导们听说这些人大多在家乡务农,经济条件不好时,心里很不是滋味。当大庆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逐渐好起来了,领导们仍然没有忘记这部分人,想了许多办法想去帮助他们,都没有成功。</p><p class="ql-block">“直到中央下发了一个落实城市下放支农人员补贴办法的文件,领导们立即与相关部门沟通,尽量把这部分人划入到这一补贴范围之内,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领导们的不懈努力,申请终于得到了批准。</p><p class="ql-block">“为了摸清这些人的底数,真正让每月15元的补贴落到人头,油田各单位都成立了专门工作组。在摸底过程中,有一件事,让我至今难忘。</p><p class="ql-block">“当时,我们在江西九江找到的老李哥,转业到大庆前,是个身经百战的老革命,回乡后,家里生活比较困难。‘家访’时,我们刚说明来意,他就哭得不能自已。抽泣地说:‘做梦也没想到我一个会战队伍的逃兵,大庆油田的领导却没抛弃我,还千方百计地为我们的生活着想,我对不起领导和同志们这么重的情义,我怎么能接得起啊!’”</p> 自豪与压力 <p class="ql-block">自从1964年4月,一直处于保密状态的大庆油田对外公开,大庆人的先进事迹家喻户晓,备受尊敬。出差在外,不认不识的乘客会站起来,给穿着工服的大庆人让座。大庆人组队上一些城市介绍经验,会被许多人包围,并报以热烈的掌声……大庆人在那时红的程度,不亚于今天的明星。</p><p class="ql-block">马老说:“当时,我在单位表现突出,领导想送我去学开车。1965年11月,大庆的征兵工作开始,我积极申请入伍。领导劝我,还是留下来当司机吧。我思来想去,还是放弃了学车的选项,穿上军装进了军营。</p><p class="ql-block">“连长和战友们听说我来自大庆油田,对我格外高看一眼。这提醒我,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只能干好,不能干坏,争当五好战士,不给大庆人丢脸。</p><p class="ql-block">“有一次,连长和我谈心时,希望我给大家讲讲大庆油田、讲讲大庆人、讲讲铁人王进喜,让全体指战员接受一下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教育。这让我既自豪激动又紧张,讲点什么能把我亲历的石油会战真实地呈现在战友们面前呢?我想了好几天,讲稿的内容一遍遍地被我推翻,折腾了好几宿,手上终于有了一份自觉满意的初稿。可惜的是,我精心准备的讲演被一件突如其来的事给冲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资料片</b></p> <p class="ql-block">“那天,我们炮连接到命令,有紧急任务,让我马上到某处集结。到了地方才知道,广州军区要组建一支仪仗队,但南方兵普遍个矮。广州军区经过请示,与沈阳军区以对调的方式,调来100名身材魁梧、相貌堂堂的男兵,我就在其中。</p><p class="ql-block">“这次转调广州军区,与以往运兵不同,待遇很高,是坐着卧铺进的广州。</p><p class="ql-block">“因为走得匆忙,没来得及把秋衣秋裤脱掉。接兵的首长说,这些衣服以后都穿不上了,广州热,我们将配发夏秋的军装。就是因为新军装,还闹了个笑话。</p><p class="ql-block">“到广州军区时,正赶上65式军装设计完成,我们就成了第一批军装的试穿者。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军区两样军装的情况。我们穿着65式军装上街,总会有市民问我们,这是什么单位的服装,咋从来没见过。告诉他们这是新式军装时,他们都说还是这套穿着威武。</p><p class="ql-block">“仪仗队被称作广州军区警卫营一连,与北京的那支三军仪仗队一样,负责执行国内外高级别领导人的礼仪任务。有一次,周总理陪同外宾,检阅了我们的仪仗队。因为我站在第一排,第一次近距离地见到了敬爱的周总理。</p><p class="ql-block">“为了能在短时间内,尽快完成训练,圆满执行好礼仪任务,我不忘自己是个大庆人,严格要求自己,对每一个动作都精益求精,各项评比处处走在前面,连续3年被评为‘五好战士’,还在党组织的培养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p> 红色传承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父亲在哪都是合格的“兵”</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讲述人:马冰(马老的女儿)</b></p> <p class="ql-block">不论是做会战职工、步入军营,还是后来又重归大庆,父亲都时刻记着自己是个大庆人,当兵就要当个好兵,要把在大庆学到的光荣传统带到军营,见于行动,处处在各项训练工作中起到表率作用。</p><p class="ql-block">回首在大庆的创业岁月,父亲常说:“我们这辈人,都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受益者和践行者,正是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受用一生。”</p><p class="ql-block">作为一名油二代,我将传承好父亲的这种精神,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在哪儿都做一名合格的“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