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之行 第四天 西安城墙

云飘

<p class="ql-block">  城墙是西安的旅行的一张名片,西安城墙和我们这次西安之行如影随形!我们订的酒店就在永安门的附近,2号线永安门地铁站出来就看到了眼前的景象,穿过护城河,走进城门,我们就到了西安古都,就来到了我们的酒店。</p> <p class="ql-block">  酒店藏在湘子庙旁边的,一个小巧精致的中式风格的三进院落,最令人心动的是,坐在酒店的4楼平台可以看到的城墙和城楼,过年的时候灯会还在继续,这是白天看到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夕阳下,喝着茶,看着宁静的古城墙很是惬意!</p> <p class="ql-block">  第3天我们又换了一家酒店,在护城河对面,算是古城外了!我们入住的是酒店的10楼,窗外就是永宁门城楼和城墙,风光无限好,景色一览无余!(酒店的名字叫橙羽橙皓酒店,非常推荐)</p> <p class="ql-block">城墙周长约13.74公里,整体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现存18座城门,以东南西北四座主城门(长乐门、永宁门、安定门、安远门)为核心,形成对称布局。</p><p class="ql-block">作为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典范,城墙兼具多重防御功能:外侧护城河宽35米、深18.5米;城门设三重楼(闸楼、箭楼、城楼)及瓮城,形成“瓮中捉鳖”之势;城墙上分布敌台、角楼、垛口等设施,配合马面(突出墙体的防御墩台),构成立体防御网络。</p><p class="ql-block">1. 隋唐始建(582年):隋文帝杨坚在汉长安城东南建大兴城,唐代扩建为长安城,城墙作为皇城的一部分,东西宽2820米,南北长1843米,设七门。 </p><p class="ql-block">2. 唐末缩建(904年):节度使韩建以皇城为基础改筑“新城”,封闭部分城门,形成紧凑防御格局。</p><p class="ql-block">3. 明代扩建(1370-1378年):明太祖朱元璋命耿炳文、濮英在唐皇城基础上向北、东扩展四分之一,夯土筑墙,奠定现存规模。</p><p class="ql-block">4. 后世修缮:明隆庆年间(1568年)外砌青砖加固;清乾隆时期(1781-1786年)全面整修,完善排水系统,形成护城河、城墙、环城路三位一体的防御体系。</p> <p class="ql-block">  我们所在的位置就在永宁门,因为正在举办灯会,门票120元,我们决定沿着城墙往西走到寒光门上城墙,那里上门票只要45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含光门在唐代不仅是军事防御设施,更是丝绸之路背景下中西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核心节点,被誉为“外交之门”和“商贸之门”。</span></p><p class="ql-block">1. 丝绸之路的外交起点:含光门是隋唐长安城皇城南墙的关键通道,与鸿胪寺(外交机构)、鸿胪客馆(国宾馆)、西市(国际贸易中心)共同构成唐代中外交流的核心区域。各国使节、商人通过含光门进入皇城,在此办理外交事务、进行贸易活动,使其成为“丝路外交的起点”。2. 文化与经济的交汇点:含光门不仅是政治礼仪之门,更是经济与文化的纽带。门内东侧的鸿胪寺负责接待各国使节,处理民族事务;门外向西直通西市,西域及中亚、西亚商人经此门进入长安,带来珠宝、香料等商品,同时将中国的丝绸、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运往西方,促进了东西方物质与文化的双向流通。 3. 开放包容的象征:唐代以含光门为通道,展现了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其名称“含光”源自《周易》“含弘光大”,寓意接纳万物、融合多元。门内的外交机构与门外的贸易市场,共同见证了唐代长安作为国际大都会的繁荣景象,成为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永宁门出发,准备前往含光门,去探寻城墙博物馆里的历史印记。清晨的风还带着丝丝凉意,我们都穿上了厚实的外套,以抵御这微冷的天气。脚步轻快,心情雀跃,一同奔赴这场充满期待的春日之行。</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先去小南门品尝地道的早餐</span> 小南门依然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吆喝四起,我们找到老兰家。他家主打清真美食,一进店,香味就直往鼻子里钻。牛肉饼煎得外皮酥脆,内里的牛肉鲜嫩多汁;烤羊肉滋滋冒油,孜然香气四溢;还有温润的豆浆和清甜的甜酒,每一口都满是生活的烟火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含光门广场上有一个巨大的大唐地图!想想当年,这里曾是相当于那时的“海关” 。外国友人前来,需先在关外耐心等候,待含光门这边查验通关后,方可进入。想象着千年前的场景,不同肤色、服饰的人在此翘首以盼,这座门见证了无数交流与往来,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这个城门里还藏着一个博物馆,是在含光门遗址基础上建成的专题性博物馆。馆内完整展示了隋唐含光门遗址、唐城墙过水涵洞等遗迹,还有不同时期城墙断面,出土了诸多与丝绸之路相关文物。通过丰富多样的展示手段,生动呈现了西安城墙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内涵,是了解古代城市建设、军事防御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也是西安的重要文化地标。</p> <p class="ql-block">终于爬上城墙了!路面比我想象中的要宽!建筑比我想象中的要大要壮观!(长西安城墙的宽度,顶宽一般为12-14米,底宽为15-18米。)</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今天有点小雨,天空被一层灰暗的纱幕笼罩,城墙是深沉的灰色,脚下的路面亦是相同色调,目力所及,城内的仿古古建筑也都被灰暗晕染。可即便如此,眼前这略显沉闷的景致,也丝毫没有冲淡我们的兴致。漫步其上,触摸着古老的砖石,仿佛能与历史对话,心中满是对这座城市厚重底蕴的赞叹 ,满心雀跃地探寻着每一处岁月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这个叫敌楼,城墙每隔120米就有一个,敌楼是伸出城墙外的,敌楼所在的城墙叫马面!</p><p class="ql-block"> 在冷兵器时代,古代弓箭的有效射程大概在60米上下。而城墙之上,每隔大约120米就设有一座马面。这精妙的布局堪称军事防御智慧的结晶,两座马面遥相对望,当敌军进犯,城墙上的守军从两侧马面同时张弓搭箭,箭矢交错射出,恰好能覆盖其间的广阔区域,不给敌人留下丝毫躲避的死角。马面和敌楼都突出于城墙之外,为战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敌楼高高耸立,士兵能从楼中的射击孔精准地对远处敌人发动攻击,掌控战场局势;马面则让守军获得了侧面御敌的优势,二者相辅相成,共同铸就了坚固的城墙防御体系 。</p> <p class="ql-block">敌楼正面!</p> <p class="ql-block">从墙外看马面!</p> <p class="ql-block">敌楼马面一角</p> <p class="ql-block">  站在西安城墙之下,仰头望去,便能看到那锯齿状的独特构造。仔细瞧,齿状部分布满密密麻麻的射箭口 ,它们规整排列,虽个头不大,却在往昔的战争岁月里发挥着巨大作用——守城士兵正是通过这些小孔,弯弓搭箭,精准地向攻城敌军射击,居高临下地守护着城池。</p><p class="ql-block"> 目光下移,城墙底部还有一排小小的通气孔,可别小瞧了它们。据说,这些小孔可以承担当时的生化武器----粪便撒出去影响敌人的心情,造成细菌感染!(道听途说,没有考证)</p> <p class="ql-block">站在南面墙的最西端拍到的的西面第一座敌楼。</p> <p class="ql-block">  西南面这一个角是本来有一个角楼的,后来因为战争破坏了,现在留下了一个圆角的地基。听说其他三个角都是方形的,唯独这是一个圆形。角楼和敌楼的功能差不多,都是用来瞭望和战斗的。</p> <p class="ql-block">城内的角楼</p> <p class="ql-block">角楼的地基还在,是一个八廓形。</p> <p class="ql-block">西面城内全是一种长着黄色小果实的树,查了一下叫苦栗树,因为天气不好,拍出来的景色很一般。</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边悠然漫步,一边不时举起相机,定格沿途的景致。不知不觉间,抵达了西面的安定门。“安定”二字,满含着对太平、安宁的祈愿。站在安定门前,那坚固厚重的城门,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我们凑近,细细打量、认真研究起安定门的几座城楼,了解了瓮城的作用,看着那巧妙的布局、坚实的城墙,不禁为古人的智慧与匠心所折服 。</p> <p class="ql-block">西安安定门的城楼、箭楼与瓮城共同构成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核心部分,其作用分工明确且相互配合:</p><p class="ql-block"> 1. 城楼(内门)</p><p class="ql-block">位于瓮城内侧,是整个防御体系的指挥中枢。城楼内部可屯驻士兵、储备物资,兼具瞭望与调度功能。其高大的建筑结构不仅能抵御敌方火攻,还可通过高处视野实时监控城外敌情,是守军的核心据点。</p><p class="ql-block">2. 箭楼(中门)</p><p class="ql-block">位于瓮城外侧,向外突出形成独立堡垒。箭楼四周密布箭窗(如西安安定门箭楼有82孔),士兵可居高临下对攻城敌军进行密集射击。楼体采用特殊设计,既能有效遮挡敌方箭矢,又能形成交叉火力覆盖,是主动防御的前沿阵地。</p><p class="ql-block">3. 瓮城(闭合区域)</p><p class="ql-block">连接城楼与箭楼的方形闭合空间,战时可将敌军引入其中形成“瓮中捉鳖”之势。瓮城城墙与箭楼、城楼协同,通过多角度火力围歼敌军。此外,西安安定门瓮城在五行中属“金”,寓意聚财,体现了古代军事与风水文化的结合。</p><p class="ql-block">协同机制:敌军若突破闸楼(外门),将陷入瓮城,此时城楼与箭楼的守军可通过居高临下的交叉射击,配合瓮城的封闭空间,极大提升歼灭效率,形成“层层设防、步步为营”的防御体系。</p> <p class="ql-block">箭楼的正面!</p> <p class="ql-block">射箭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箭楼与城楼两个门之间的空间就是瓮城!</p> <p class="ql-block">瓮城、大树和拍照的小姐姐!</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军事基地,现在成了拍摄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城楼</p> <p class="ql-block">从这个门进去就是城里啦!</p> <p class="ql-block">  因为每天在永宁门边上路过,白天晚上拍了很多照片,所以我就对永宁门做了一个比较深入的研究,永宁门作为西安城墙最核心的防御要塞,其军事防御机制体现了古代“金城汤池”的设计理念,形成五道立体防线:</p><p class="ql-block"> 1. 护城河与吊桥</p><p class="ql-block">第一道防线为宽52米的护城河(远超古代弓箭射程),搭配可升降的吊桥。战时吊桥高悬,断绝通道,同时护城河兼具防火功能。</p><p class="ql-block">2. 闸楼(外门)</p><p class="ql-block">位于护城河内侧,主要控制吊桥起降。楼内驻守士兵,通过瞭望敌情和操控闸门,形成第一道物理屏障。 </p><p class="ql-block">3. 箭楼(瓮城入口)</p><p class="ql-block">第二层防线,高30米,正面及两侧密布箭窗(如西安箭楼共82孔)。士兵可居高临下进行密集射击,同时楼体结构可抵御敌方击。</p><p class="ql-block">4. 瓮城与月城</p><p class="ql-block">箭楼与正楼间的闭合空间为瓮城,可屯兵并形成“瓮中捉鳖”的围歼态势。永宁门特有的月城(明末增建)进一步扩大防御纵深,其闸楼可封锁入城通道,配合瓮城形成双重包围。 </p><p class="ql-block">5. 正楼(内门)</p><p class="ql-block">核心防线,楼高32米,是真正的城门。楼内驻重兵、储物资,兼具指挥与终极防御功能,通过高处视野监控全局。</p><p class="ql-block">协同防御:敌军若突破闸楼,将陷入瓮城与月城的交叉火力网,守军从箭楼、正楼及城墙上多角度俯射,结合封闭空间实现高效歼敌。这种“门三重、楼三重”的立体体系,使永宁门成为古代冷兵器时代难以攻克的防御典范。</p> <p class="ql-block">  一上午的浏览已经饥肠辘辘,我们坐地铁来到了钟楼附近的开元楼的七楼,吃了一餐一餐酣畅淋漓的湘菜。这么多天虽然吃西安的美味小吃,但是感觉还是我们湘菜过瘾。</p> <p class="ql-block"> 钟楼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位于西安市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钟楼 。</p><p class="ql-block">以下文字来自豆包:</p><p class="ql-block">- 历史:其历史可追溯到唐代,起源于唐初皇宫钟楼和迎祥观钟楼。现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 年),原址在今西大街广济街口,因城市中心东移,万历十年(1582 年)迁到现址。明清时期多次修缮,民国时遭破坏,新中国成立后也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维修加固。 </p><p class="ql-block">- 建筑特点:从外观上看是“重檐三滴水”四角攒尖木结构建筑。基座为正方形,高8.6米,宽35.5米,由青砖和白灰砌筑,四面正中各有券形门洞与大街相通。从地面到金顶高36米,基座上有四面空透的圆柱回廊。楼分两层,重檐三层,屋顶覆绿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梁雕栋。 </p><p class="ql-block">- 重要遗存:曾悬挂的景云钟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 年),现收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录制其音频作为央视春晚“新年钟声”。钟楼一层大厅西墙镶嵌有三方碑刻,二层四面门柱上各有一幅今作楹联。</p> <p class="ql-block">  这个建筑是与钟楼相呼应的鼓楼。</p> <p class="ql-block">  夜幕下的钟楼更近金碧辉煌!</p> <p class="ql-block">  站在开元商场的5楼观景平台拍的钟楼。</p> <p class="ql-block">  回到酒店已经是万家灯火,又找了一家清真菜馆,名字好像叫“古觉”。泡豆角挺好吃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