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绩溪县,大大仁里村

小桥流水(LM)

<p class="ql-block">  青山绿水、粉<span style="font-size:18px;">墙黛瓦、文风昌盛的徽州</span>,处处流淌着千年的古韵,目之所及,都是一幅幅水墨丹青。</p><p class="ql-block"> 从小就生活在徽风皖韵的氛围中,对徽州和徽文化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那上小学时的祠堂,那祠堂门前的小河,那小河上的平桥拱桥,深深地刻在记忆的长河中。所以,有事无事,总喜欢去徽州看一眼,看一看绿水青山、黛瓦粉墙,走一走石板街巷、流水小桥。</p><p class="ql-block"> 初春时节,阴雨绵绵,驾车绩溪、旌德,再从泾县返回芜湖,走了几个小众的古村落,没有游客,也没有门票,只有我们夫妇俩人。第一站就是绩溪的仁里古村。</p> <p class="ql-block">  “小小绩溪县,大大仁里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仁里村位于绩溪县瀛洲乡,距离县城仅三公里。</span>这个千年的古村落,是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少儿时代嬉戏和启蒙之地,也是唐越国公汪华的故里,更是“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的祖居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历史上仁里村是徽商汇集的水陆码头,聚财蓄气,千丁万灶,鼎盛时期常驻人口超过县城,因之有“小小绩溪县,大大仁里村”之说。这里是古徽州名副其实的“程朱阙里”,更是远近闻名的“仁和之地、书院之乡”,文化积淀非常深厚,村内有古城门、古祠堂、古牌坊、古民居、古书院、古码头、古井、桃花古坝等历史遗存,如同一颗璀璨的历史文化明珠,镶嵌在绩溪最大的河流登源河旁。</span></p> <p class="ql-block">  “仁里”,语出《论语•里仁》中的“里仁为美”。里者,民之所居,居于仁者之里,是为美。</p><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国传统古村落,仁里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这里原是绩溪耿姓的发源地。据《绩溪县志》姓氏源流记载,南北朝时,梁大同五年(公元539年),工部尚书耿源进与其弟耿汝进徒居登源河畔,石洞山下,并以“仁乃二人”、“里仁为美”为村命名,因此,仁里村已逾1400多年。</p><p class="ql-block"> 唐朝时,歙县篁墩“忠壮公”程灵洗的第十八世孙程药(时任金乡县尹)带其家族于唐光化三年(公元900年)迁居于此。宋朝时,忠壮公第二十七世孙程宏祖、程瞻祖、程辛祖兄弟三人,亦于南宋咸淳六年(公元1270年)从歙县槐塘莺迁于仁里定居。后来耿姓家族衰落外迁,程姓后者居上,仁里被“程里”代替。明清时,仁里是徽商云集的水陆码头,村成市井,有“四门、三街、十八巷”;街成商铺,驴骡接踵,店楼林立,一度繁荣至极。至清道光年间,人口竟达六千多人,“小县城大程里”之谚不径而走。</p> <p class="ql-block">  仁里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山水秀美的风水宝地,登<span style="font-size:18px;">源河在这里绕了一个大湾,河流变缓,河床宽阔,河水清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仁里古村按龟形设计,是一个远近闻名的长寿村、民俗村和风水村。走进古村,但见四个城门分立东西南北,明清古居鳞次栉比,长长的石板路连接起三街十八巷,光启堂、世忠祠、洛源堂、思诚堂等古祠古居古书院古色古香、古坝、古井、古码头、古牌坊依然存在,完好地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古村风貌。</span></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村中曾有石牌坊十余座,以贞节牌坊居多,但现仅存2座,其中建于明代的皇门公“世肖坊”最为引人注目。有近1500年历史的“百步钦街”,是村中耿姓唯一的遗迹。因耿尚书功勋卓著,当时皇帝御赐耿源进“免征地”一块,在村东井地段用砖砌垒“百步钦街”一条,青砖竖排铺筑,俗称“钉栓砖”,意为金砖铺地,并造廊亭,遮阳避雨,文官至此下轿,武官至此下马。如今,廊亭虽毁,但百步钦街保存完好。街上开有杂货店、肉店、蔬菜店、缝纫店等。村中有东西两口古井,相传东井是皇帝为下嫁仁里的公主所修。</p> <p class="ql-block">  仁里人以教育为本,自古以来人文气息浓厚,名人辈出。元代就有程燧创办翚阳书院,明清两朝又建多所。清末村中还建有徽州第一所洋学堂——思诚学堂(思诚堂),还有绩溪最早的女子学校——端本女校。明朝有进士程辂,官至兵部给事中;清代有翰林程秉钊,为翰林院庶吉士;近代名人,有程乐亭、程本海、程宗鲁、程士范、“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等。洛源堂即为程开甲的祖居。</p><p class="ql-block"> 而光启堂(程氏宗祠)里的程氏家训,以三字经的形式传承,共198个字,内容涵盖了修身处世、孝悌婚恋、励志勉学、为商为政、勤俭节约以及养生等各个方面,对族人的行为规范起到引导和约束作用。</p> <p class="ql-block">  穿<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门入南门,走北门回东门,走完三街,古村原汁原貌,穿过古巷,小巷幽深狭长。</span>站在古老的桃花坝上眺望,远处龙须山朦朦胧胧,近处登源河清澈见底,绿色菜园伴着古宅,青青瓦舍层次分明。漫步在南陈梁武帝御赐的“百步钦街”上,如同穿越在古村的千年时空,古老气息宁人陶醉,民间烟火抚慰心田。</p><p class="ql-block"> 小桥流水:文图</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5年3月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