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船厂,老葵林

懷舊堂主

<p class="ql-block">好友推介,游江门,怀旧的地方,除了三十三街墟,还有旧船厂、老葵林。</p><p class="ql-block">全单照收,岂可遗漏。</p> <p class="ql-block">这个建于1954年的老船厂,刚好走过了70年的风雨历程,它见证了江门市的工业发展,也承载了无数江门人的记忆与感情。</p> <p class="ql-block">江门船厂鼎盛时期,工人多达1300人,能承担1000吨客货轮和2000吨驳船船舶修造任务,年造船能力过万吨,产值过亿,曾造出了香港最大的拖船。</p> <p class="ql-block">昔日机械的轰隆、工人的叫喊,早已烟銷云散,只剩下红楼伴江边。</p> <p class="ql-block">蓬江,见证了江门从一个小墟市成长为一个几百万人的大城市。</p> <p class="ql-block">蓬江畔的楼房,犹如雨后春筍。</p> <p class="ql-block">新建的彩桥,为老城市增添了色彩。</p> <p class="ql-block">小公园围栏,多像一艘準备出港的红船。</p> <p class="ql-block">一桥飞架南北,拉近了蓬江、江海两個地区的距离。</p> <p class="ql-block">老船厂改造成新食肆。</p> <p class="ql-block">昔日修理船只的龙门架。</p> <p class="ql-block">据《新会县志》记载,新会的蒲葵种植始于晋代,兴盛于明代,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南坦老葵林,绝对是新会葵田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与其他郁郁葱葱的树林不同,葵林以其独特的抽象画派风格,展现出大开大合的魅力,仿佛在与你共同欢呼,而不是被动地等待你的观赏。</p> <p class="ql-block">南坦葵林,已成为江门的绿色拍摄基地。</p> <p class="ql-block">一望无际的绿林,让人浑身舒泰。</p> <p class="ql-block">江门地区,有“四邑”、“五邑”的说法。</p><p class="ql-block">“四邑”指的是广东省江门地区内的开平、恩平、台山及新会这四个地方。</p> <p class="ql-block">“五邑”指的是在原有“四邑”的范围上,增添了鹤山这一地区,从而形成的称谓。</p> <p class="ql-block">古时广东先祖南下时,珠三角尚未成陆,自广州越秀山眺望,唯见茫茫大海,海中唯番禺大石周边山地突兀成岛,孤悬于汪洋之中。</p> <p class="ql-block">江门现今的三十三圩街,承载着历史痕迹,乃是古代码头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东晋时,南迁人口增多,遂从苍梧郡分出包含今日新兴至海边的大片区域及四邑等地,设立新宁郡,治所在新兴县城,下辖临允、新兴、单牒三县。</p> <p class="ql-block">宋元嘉九年(432),自南海、新会、新宁三郡界割新移民地,设宋安(后更名宋元)、新熙、永昌、始成、招集五县入新会郡。十二年(435),以盆允、新夷二县归化民立封乐县。</p><p class="ql-block">至此,四邑人的地域划分已大体完成,地理布局趋于稳定。</p> <p class="ql-block">隋开皇年间,冈州设立。尽管其辖区历经变迁,但核心区域始终保持未变。</p><p class="ql-block">这些地区涵盖现江门市辖区、斗门、中山古镇及澳门等广阔地带,历史上被统称为冈州。</p> <p class="ql-block">但凡四邑人“远渡重洋”,查阅其族谱(含现今鹤山大部分地区除沙坪外),均记载祖先源自古冈州。</p> <p class="ql-block">谁说厓山后华夏不存?观四邑便知,此地居民乃宋朝后裔。他们保留了公共、族群与贵族意识,实为华夏文明的鲜活见证,全国仅此一例。</p> <p class="ql-block">作为宋遗民居多之地,民风纯朴且承袭古风:崇尚读书不废经商,尊重传统兼具条理理论,拥有独特艺术形式,同时隶属于广州府。</p> <p class="ql-block">雍正时期,从新会划出了古劳、新化、遵名三都及开平的双桥都全境,还有古博都的水口金部分,共同组建了鹤山县。</p><p class="ql-block">可见,鹤山原本是从“四邑”地区划分出来的一个县。</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鹤山曾短暂与高明合并为高鹤县,1981年恢复独立,划归佛山专区。1983年,鹤山重回江门,再次融入大家庭。</p> <p class="ql-block">这解释了为何族谱多称来自古冈州,祖坟却在鹤山;舞狮用七星鼓相同;客乱鹤山起却动四邑,购炮澳门。鹤山华侨众多,因五地本就同源,紧密相连。</p> <p class="ql-block">那接下来就有两个问题了:第一,为什么没有江门呢?第二,为什么这个地方的人向外移民如此之多?</p> <p class="ql-block">首先说第一个问题,在清末的时候,江门实际并不是正式的县级建制,还只是一个镇。清末的广东建制,这一带是这样的:新会县、新宁县属于广州府,开平县和恩平县属于肇庆府,那么江门是哪里?江门是新会县管辖的一个镇,明清时期这里逐渐成为珠江三角洲的一个贸易中心,西江中下游一带的商品多在此地集散,逐渐喧宾夺主,成为这一带的第一大城。</p> <p class="ql-block">但是,尽管清时这里分属两府,但这四地属于邻县,生活、信仰及婚娶习俗等方面均十分类同,所用的方言也都属于粤语四邑片(和被视为粤语标准语的广州话差异相当大)。也正是如此,后来这一片被归纳入了同一个行政区内(这一点与潮汕地区正好相反)。</p> <p class="ql-block">这[厂次]字,竟然还看到了。</p> <p class="ql-block">五邑,五兄弟是也。</p> <p class="ql-block">“四邑”、“五邑”中的“邑”,其实就是县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1848 年在新加坡成立的“四邑陈氏会馆” 是“四邑”这一地域概念的首次应用。</p> <p class="ql-block">1851年底,新宁、新会、开平、恩平四县侨民联合起来,在旧金山成立四邑会馆。四邑诸县的华侨在海外以“四邑人”自称。</p> <p class="ql-block">“四邑”这一名称,在海外华人中有着极高的认同度,甚至反过来影响国内。</p> <p class="ql-block">为何这一带的海外移民这么多呢?根本原因在于贫瘠,四邑地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但并不沿海,属于珠三角的外侧,自然条件并不好。这四县除新会因地处西江、潭江出海口,能通过开发沙田用于农业生产外,其他三县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土壤贫瘠,并不具备进行大规模农业生产的条件,粮食生产长期不足,这一地区的居民到外面做苦工谋生早就形成一种氛围。</p> <p class="ql-block">开平,1960年代的粮仓。</p> <p class="ql-block">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敲开,广州丧失了一口通商的地位,珠三角的手工业受到重大打击,大量的四邑居民遂丧失了佣工这一重要收入来源,加之土客械斗、天地会起义,导致这一地区受创惨重,流民四起,彼时西方又开始掠夺中国劳动力,于是大量四邑居民开始远赴海外。</p> <p class="ql-block">那为何现在正式的称呼是“五邑”呢?这其实就是加了一个鹤山,最早于 1920 年代出现了“五邑工商总会”。1983年设立江门地级市后,鹤山也被划进来了,所以这些地方一起被称呼为“五邑”。从四邑到五邑的转变,经历了一个以文化区域为主导的概念向一个以行政区划为主导的概念转变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除了“五邑”,还有“六邑”之说。</p><p class="ql-block">“六邑”的说法比较少见,这是加上了赤溪,此地于公元1867年由新宁分出来,1953年被撤。此外1983年至1988年,阳江县和阳春县也归江门市管辖,时称“五邑两阳”。至1988年阳江县和阳春县从江门市划出,另设阳江市,五邑一词才正式成为江门地区的统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