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安丰塘(二)

天清人安

<h1> <b>四</b></h1> <p class="ql-block">  在安丰塘的悠久历史中,民间还流传着许多神秘而动人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如闪亮的星星,镶嵌在这片古老土地的文化天空中,为安丰塘增添了一抹神秘而迷人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其中一则传说,将安丰塘的形成与龙王的怒火紧紧相连。</p><p class="ql-block"> 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经是一座繁华热闹、人丁兴旺的城池,名叫安丰城。城中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美满。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在不经意间降临。一日,东海龙王的一条幼龙,在狂风暴雨中贪玩迷了路,不幸坠落于安丰城外。幼龙身负重伤,瘫倒在地,奄奄一息。</p><p class="ql-block"> 安丰城中的百姓见到这从天而降的 “异物”,顿时被贪念蒙蔽了双眼。在 “天上龙肉,地下驴肉” 的诱惑下,他们纷纷拿起武器,一拥而上,将幼龙残忍地活剥分食,只留下一具惨白的龙骨,孤零零地躺在城外。东海龙王得知爱子惨遭毒手,顿时龙颜大怒,悲痛欲绝。他向玉皇大帝哭诉冤屈,恳请玉皇大帝为他主持公道。</p><p class="ql-block"> 玉皇大帝听闻此事,勃然大怒,决定惩罚这些贪婪的人间凡人。于是,他派遣天兵天将化作乞丐,前往安丰城微服私访。乞丐们挨家挨户地乞讨,很快便发现家家户户的饭碗中都残留着龙肉的腥味。唯有一户姓李的人家,户主李直为人正直善良,他告诉乞丐:“前些日子,我看见那幼龙躺在地上,眼神无助,实在可怜。又见南门口的石狮子怒目圆睁,仿佛在警示众人莫要伤害它,所以我们全家没有参与分食龙肉。”</p><p class="ql-block"> 乞丐们听闻,心中暗暗记下,对李直说:“当你看到石狮子的眼睛变红时,立刻带着家人搬到城外,否则将大祸临头。” 言罢,乞丐们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李直深知此事非同小可,于是每天都密切留意石狮子的动静。就这样,七七四十九天过去了,突然有一天,石狮子的双眼变得血红如血。李直大惊失色,赶忙招呼家人,连夜收拾行囊,匆匆逃离了安丰城。慌乱之中,他们不小心将铁锅掉落摔碎,一只正在孵蛋的老母鸡也未来得及带走。</p><p class="ql-block"> 就在他们出城后的第三天,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倾盆大雨如天河决堤般倾泻而下。刹那间,洪水滔滔,汹涌澎湃,安丰城在瞬间被淹没,陷入一片汪洋之中。待雨过天晴,那曾经繁华的安丰城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广阔无垠的大塘,这便是如今的安丰塘。而李直家那只被遗留在城中的老母鸡,它所蹲着的地方奇迹般地没有被淹没,后来人们便将此处称为 “老母鸡滩”(塘中岛);那口摔碎铁锅的地方,则被叫做 “锅砸店”,也就是现在的戈家店。</p> <p class="ql-block">  这则传说,不仅为安丰塘的形成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它反映了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在老百姓的眼中,龙是掌管风雨的神灵,拥有着强大的力量,人们不可轻易冒犯。同时,也警示着人们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切不可因贪婪而做出违背道德伦理的事情,否则必将遭受惩罚。</p><p class="ql-block">  在安丰塘畔,老人们还常常说起,每逢大雾弥漫的天气,站在塘边极目远眺,便能隐约看到安丰城的轮廓若隐若现地浮现在水面上,如梦如幻,恍若仙境。这一奇妙的景象,更为安丰塘的传说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也让人们对这片古老的水域充满了无尽的遐想与敬畏。</p><p class="ql-block">  从这些传说中,我们能够看到古人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点点滴滴,感受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力量的尊崇。这些传说,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过去与现在紧紧相连。让我们在领略安丰塘美丽风光的同时,也能触摸到它的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沉。</p> <h1> <b>五</b></h1> <p class="ql-block">  在历史的长河中,安丰塘不仅见证了和平与繁荣,也曾经历过战火的洗礼,其中元末安丰城的那场战争,尤为惊心动魄。这是中国历史上可圈可点的一场战争。 </p> <p class="ql-block">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在江淮大地,韩林儿和刘福通领导的北方红巾军势力逐渐壮大,他们以 “复宋” 为旗号,得到了广大百姓的响应。安丰城,作为红巾军的重要据点,战略地位举足轻重。至正十九年八月,元军攻破汴梁,刘福通护着韩林儿突出重围,退据安丰。在这里,他们继续积蓄力量,试图与元朝统治者进行长期抗争。然而,局势风云变幻,在江浙建立大周政权的首领张士诚,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将目光投向了安丰城。</p><p class="ql-block">  至正二十三年二月,张士诚遣部将吕珍,率领大军气势汹汹地围攻安丰。吕珍所率之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而此时的安丰城,守备力量却相对薄弱。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城中军民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p><p class="ql-block">  韩林儿和刘福通深知安丰城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急忙派人赴应天,向朱元璋求援。此时的朱元璋,正在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试图在这乱世之中闯出一片天地。接到求援信后,他陷入了两难的抉择。谋臣刘基认为,此时的陈友谅和张士诚都对朱元璋虎视眈眈,一旦出兵救援安丰,应天的防守兵力就会空虚,很难保证陈友谅不会趁机攻打应天。而且,就算救回小明王韩林儿,如何安置他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然而,朱元璋却有着自己的考量。他深知小明王韩林儿在名义上还是自己的领导,从道义上讲,不能见死不救。此外,救援安丰,还可以打击张士诚的势力,削弱这个潜在的竞争对手。经过深思熟虑,朱元璋决定亲率主力,北上救援安丰。</p><p class="ql-block">  三月,朱元璋带着中书省右丞徐达、行省参知政事常遇春等猛将,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安丰进发。当徐达和常遇春率领先锋部队率先抵达安丰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大为震惊。吕珍的军队已经破城而入,并且在城外掘沟树栅,水陆连营,防守十分严密。朱军初攻,遭到了吕珍军队的顽强抵抗,进攻一度受挫。</p><p class="ql-block">  关键时刻,朱元璋亲自督阵,鼓舞士气。他深知这场战斗的胜负关乎着自己的声誉和未来的发展,绝不能有丝毫退缩。朱元璋命常遇春率军横击。常遇春不愧是一员猛将,他身先士卒,带领着士兵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军。在常遇春的勇猛攻击下,吕珍的军队渐渐抵挡不住,阵脚大乱。经过三战,朱军皆取得胜利,吕珍见大势已去,只得率领残部仓皇遁走。</p><p class="ql-block">  然而,这场战争并未就此结束。从庐州赶来支援吕珍的左君弼部,也与朱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朱元璋的军队在连续作战后,虽然疲惫不堪,但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高昂的士气,再次击败了左君弼部。</p><p class="ql-block">  朱元璋成功解救了韩林儿和刘福通,并将他们安置在了滁州。随后,他命徐达、常遇春率军进围庐州,自己则返回应天。这场安丰之战,虽然朱元璋成功解救了小明王,但也让他陷入了与陈友谅的更大危机之中。陈友谅趁着朱元璋救援安丰,应天空虚之际,率领六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向洪都。由此,拉开了洪都保卫战和鄱阳湖之战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安丰之战,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虽然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它却深刻地影响了元末的政治格局。它让朱元璋在道义上赢得了一定的支持,同时也让他意识到,在这乱世之中,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面对各种复杂的局势,做出正确的抉择。安丰塘,这座古老的水利工程,在这里静静地见证了这场战争的残酷与壮烈。它的水波中,似乎还回荡着当年金戈铁马的声音,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p> <h1> <b>六</b></h1> <p class="ql-block">  安丰塘的魅力,不仅在华夏大地上绽放光彩,而且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早在1972年,联合国官员米兰,在踏入这片土地后,便被安丰塘的独特魅力深深折服。他毫不吝啬地对安丰塘进行赞美,称其为 “世界上最具创新性的水利工程之一”。这一赞誉,让安丰塘在国际舞台上更加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米兰的评价,绝非溢美之词。安丰塘的创新性,体现在它古老而先进的水利设计理念上。在那个遥远的时代,孙叔敖凭借着卓越的智慧和前瞻性的眼光,设计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水利系统。它巧妙地利用地形地势,通过修筑堤坝和水门,实现了对水资源的有效调控。在雨季,能够将多余的洪水储存起来,避免洪涝灾害的发生;而在旱季,则能精准地将储存的水源引入农田,确保庄稼的灌溉需求。这种独特的设计,不仅在当时是一项伟大的创举,即使在现代,也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p><p class="ql-block">  安丰塘的价值,还体现在它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上。它为周边地区提供了稳定的水源,滋养了肥沃的土地,使得农业生产得以蓬勃发展。无数的生命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形成了一个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同时,安丰塘也促进了当地的商业繁荣和文化交流,成为了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p><p class="ql-block">  正是由于安丰塘在水利工程领域的卓越成就和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所以它先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等。这些荣誉,是对安丰塘历史地位和价值的高度认可,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这座古老水利工程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在国际专家学者的眼中,安丰塘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与都江堰、郑国渠等伟大工程并肩而立,共同展示了中国古代水利文明的辉煌成就。这些水利工程,不仅为当时的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它们的存在,证明了人类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出无穷的创造力和智慧。</p> <h1> <b>七</b></h1> <p class="ql-block">  在安丰塘畔漫步,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如今的安丰塘,不仅是一处历史遗迹,更是周边人民生活的依靠,见证着他们的富足与淳朴。</p><p class="ql-block">  沿着塘边前行,我看到了大片的农田,肥沃的土地上,水稻茁壮成长,在微风中泛起层层绿浪。农民们辛勤地劳作着,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些农田,正是得益于安丰塘的灌溉,才能年年丰收,为人们带来稳定的粮食来源。</p><p class="ql-block">  除了农业,安丰塘的渔业也十分发达。渔民们清晨便驾着小船,驶向塘心,开始一天的劳作。傍晚时分,他们满载而归,船舱里装满了活蹦乱跳的鱼儿。其中,安丰塘银鱼和瓦埠湖银鱼一样,也是寿县人民两张耀眼的“名片”,名闻遐迩,已经走进国内外高档的餐厅里。1984年,美国总统里根访问中国结束后,在北京长城饭店举行答谢宴会,亲自嘱咐要用中国安丰塘或瓦埠湖的银鱼作为一道精美的招牌中国菜。安丰塘新鲜的鱼儿,不仅满足了当地居民的餐桌需求,还被运往世界各地,为人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p><p class="ql-block">  在安丰塘镇的集市上,热闹非凡。摊位上摆满了各种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琳琅满目。人们在这里讨价还价,欢声笑语回荡在集市上空。我与一位卖农产品的大爷攀谈起来,他热情地向我介绍着自家的产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从他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了这里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人们,生活简单而幸福。他们互帮互助,邻里关系和睦。哪家有困难,大家都会伸出援手,共同度过难关。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这里就是一块世外桃源,仍然保留着那份难得的宁静与淳朴。</p> <p class="ql-block">  当夜幕降临,安丰塘边的村庄渐渐安静下来。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温馨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我坐在一处农家小院里,品尝着当地的美食,听着主人讲述着安丰塘的故事,心中充满了感动。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历史与现实交织,自然与人文辉映,人们在安丰塘的滋养下,过着富足和安康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我期待着未来有机会,再次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安丰塘将会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吸引着更多的人前来探寻它的美丽和独特的文化魅力。</p> <h1>  <b></b><b>(作者笔名:天清人安、北国草、南小塘等)</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