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山西省原平市城西14公里的阳武村隐藏着一座鲜为人知的国保牌楼—朱氏牌楼。这座牌楼,亦名朱氏石坊,由三座石雕牌坊组成,现存两座,依然屹立不倒。2019年10月7日,朱氏牌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朱氏牌楼始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是晚清中议大夫、陕西延榆绥兵道加盐运使武访畴为其母朱氏所修。武访畴母亲朱氏,28岁丧夫,矢志守节,抚育孤儿,教诲儿子要做好官,被礼教认为标准的道德楷模。在道光十五年,清宣宗圣旨特加“旌表”。武访畴特为母亲修三座节孝牌坊。现存两座牌坊,主坊在村中,配坊在村外,两坊均为石建。</p><p class="ql-block"> 朱氏牌楼保存完好,主坊、配坊、碑亭主次分明,基本保持了清代晚期石刻建筑的规划布局和规模形式,主要建筑在形制特征、石材使用和雕刻工艺等方面均保留了历史原状,是研究山西清代中晚期石质牌楼建筑的重要实物档案。</p><p class="ql-block"> 主仿木结构,高逾10米,四柱三楼通天而立,重檐歇山顶如展翅鲲鹏。二十四孝图隐于檐下,貔貅(pi xiu)角、凤凰衔绶,六百兽首凝望人间烟火,十二生肖盘桓岁月长河。霸王柱间二龙戏珠跃然石上,福禄寿三星屏风矗立坊后。</p><p class="ql-block"> 坊基为束腰须弥座,上置栏板望柱一圈。彰显着古代建筑的雄伟与精致。</p><p class="ql-block"> 配坊立于村外为四柱三门结构,采用单檐歇山顶,高度约8米,规模较主坊略小,雕刻工艺也比主坊简单些。额坊上镌刻着对朱氏和武家的诰命,旁边还立有一座石质碑亭,内即是乡绅和武氏后人纪念武访畴功德教化所立的碑。</p><p class="ql-block"> 这两座满雕忠义仁孝的立体史诗,至今仍在黄土风沙中,铿锵回响。</p><p class="ql-block"> 朱氏牌楼不仅是武氏家族的荣耀丰碑,更是农耕文明中“忠孝两全”的理想化身。</p><p class="ql-block"> 据朱氏后人讲今年北京来人要修缮牌楼。我们此行太赶机会了,有幸看到和拍下了距今有170年的牌楼原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