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参战轶事之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血洒南疆的师首长</b></p> <p class="ql-block"> 1979年2月17日凌晨,总攻的号角吹响,126师如锋利的剑刃突破布局关口。为了更贴近战场指挥,孙权佳副师长、林凤云副政委率领师前敌指挥所乘坐一辆装甲车,编入右路坦克与步兵的突击大军之中。然而,这辆指挥车因双天线的独特外形而易于辨认,火力又相对较弱,很快便成为越军的重点袭击目标,如同黑暗中的灯塔,格外显眼。</p> <p class="ql-block"> 由于路况恶劣,地形复杂多变,师前指装甲指挥车在前进途中不断遭遇袭击,有时还需停车查看道路状况,导致前后车辆间距逐渐拉大,与坦克1营脱离,失去了前方的掩护。越军察觉到这一情况,集中火力猛烈攻击。师前指装甲输送车不幸中弹四发,驾驶员受伤,报务员英勇牺牲,车辆失去机动能力后侧翻,车内人员冒着浓烟奋力冲出车外。此时,孙权佳副师长、林凤云副政委、司令部作训科副科长陈维忠以及通讯保障人员和八一电影厂的摄制人员身处险境,周围不见我方人员的身影,随时可能遭到越军攻击。孙权佳副师长迅速召集人员,下令销毁部分密码、绝密文件及有关设备,随后将众人分成两个小组,由他和林凤云副政委各自带领,沿着公路两侧向东溪方向前进。</p> <p class="ql-block"> 不久,一辆505号坦克缓缓驶来,众人拦下坦克,可坦克上已挤满了乘员,只能勉强给孙副师长挤出一个位置。作为前敌总指挥,孙副师长需尽快追上前出分队,以保障对穿插步坦部队的指挥和与师基指的联络。作训科副科长陈维忠紧随其后,蹬上了坦克外面。</p><p class="ql-block"> 当坦克突击到东溪后,后续梯队传来一个令人悲痛的消息:在靠松山下发现了一位牺牲的我军干部,他身穿四个上衣口袋的军服,年龄在40多岁,身上还有一台被子弹打穿的袖珍式“熊猫牌”收音机,但身份不明。孙权佳副师长命令尽快将遗体运到东溪,经辨认后,这位牺牲的干部正是第126师副政委林凤云同志。</p> <p class="ql-block"> 据了解,林凤云副政委与孙副师长分开后,一时未遇到可搭乘的车辆,只能沿着山边小路前进。突然,山上冲下一股越军,他们疯狂地向林凤云副政委等人射击,面目狰狞地扑过来。在与敌人的交战中,林凤云副政委不幸胸部中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心中牵挂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如何保护好随身携带的机密文件,不让部队的作战行动遭受挫折和损失。他让警卫员向敌人射击掩护自己,而自己则从容迅速地从文件包中掏出文件进行焚烧。警卫员首先被越军的子弹击中牺牲,林凤云副政委强忍剧痛销毁掉最后一份文件后,身体再次中弹倒在血泊里,他用生命向党和军队交出了一份最后的答卷。这便是老党员、老军人舍生忘死、忠于党、忠于军队的高尚品格。</p> <p class="ql-block"><b> 将军孤胆战群丑,</b></p><p class="ql-block"><b> 寡不抵众丧敌手。</b></p><p class="ql-block"><b> 忠魂飘向天际外,</b></p><p class="ql-block"><b> 壮志未酬寄九州。</b></p><p class="ql-block"> 谁能想到我军一名副师职干部,牺牲时身边既无援兵又无守军,活着的人甚至无法知晓他临终时究竟经历了什么,就这样从容默默地走了。林凤云副政委为人厚道实在,对军队忠诚热爱,行事低调不张扬,没有架子,活着时像普通一兵,走时又是独自离去。</p><p class="ql-block">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徐志摩,《再别康桥》)</p> <p class="ql-block"> 战士们发现他时,只见他安详地躺卧在草丛中,壮烈殉国,身边散落着文件焚烧后的灰烬,武器、手表等财物已被越军搜罗殆尽。林凤云副政委一将一卒,独战群敌,英勇无畏,向死而生。林副政委义薄云天,军中豪杰,英灵永存,精神不灭。他留给组织的没有豪言壮语,留给家人的没有殷殷嘱托,留下的是尽忠报国的大德大爱,他走得很豪壮、很荣光!他的精神像一道绚丽的彩虹,为战友们的征战带来吉祥和胜利的祝福!在场的官兵无不为老首长的悲壮之举所感动,纷纷流下了悲痛的热泪,脱帽致敬,抬起亲爱的首长,他们心目中的英雄,向激战中的东溪前行。</p><p class="ql-block"> 林凤云副政委是对越作战中第一位牺牲的师职干部。他的牺牲让孙权佳副师长及在场的官兵悲痛万分,也点燃了一线指战员杀敌复仇的烈火。</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本篇文稿:摘立李贵华《兵出布局关》一书</p><p class="ql-block">本篇插图:陈立新</p><p class="ql-block">本篇编辑:步兵连</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参战轶事目录</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参战轶事之一---野战加油 </p><p class="ql-block">参战轶事之二---鸡粥 </p><p class="ql-block">参战轶事之三---界碑旁的女民兵 </p><p class="ql-block">参战轶事之四---掉队 </p><p class="ql-block">参战轶事之五---与敌同归于尽的英雄李定申 </p><p class="ql-block">参战轶事之六---用命救伤员的卫生员兰延春 </p><p class="ql-block">参战轶事之七---空手夺机枪的彭云火 </p><p class="ql-block">参战轶事之八---血洒南疆的师首长 </p><p class="ql-block">参战轶事之九---为国捐躯的副师长 </p><p class="ql-block">参战轶事之十---致敬烈士、致敬英雄 </p><p class="ql-block">参战轶事之十一---怀念战友杜西江 </p><p class="ql-block">参战轶事之十二---怀念战友王恒岳 </p><p class="ql-block">参战轶事之十三---生产队的钟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