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国的地藏寺经幢

Qincao

<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25日,一行人来到昆明市博物馆,慕名前来参观镇馆之宝地藏寺经幢。</p> <p class="ql-block">2023年5月18日,昆明市博物馆常设展“天龙八部的世界——艺术史视野下的地藏寺经幢”正式对公众开放。</p> <p class="ql-block">此幢建于公元十二世纪,大约在中叶或稍后。立幢者为袁豆光,是当时大理国的议事布燮,即大理国派驻鄯阐府(今昆明)辅佐大理国权臣高明生的高级官员。</p><p class="ql-block"> 经幢石质为砂石,幢体分为基座、幢身和宝顶三个部分,总高6.7米,七级八面,由5段砂石榫卯连接,通体雕刻佛、菩萨、天龙八部及侍众等佛教造像共300尊。</p><p class="ql-block"> 经幢基座之上界石顺时针依次刻有汉文铭文4 篇,分别是《敬造佛顶尊胜宝幢记》《佛说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大日尊发愿》《发四弘誓愿》。另外经幢一层天王之间、四棱间顺时针方向自上而下旋转阴刻梵文《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及咒2000余言。</p><p class="ql-block"> 经幢构思巧妙,布局严谨,造型生动,姿态各异,精美绝伦,是国内现存经幢中雕刻最为精美、造像最为丰富的一座,被史学巨擘方国瑜誉为“滇中艺术,此极品也”,自古至今倍受人们推崇。</p> <p class="ql-block">1. 寺毁幢埋:清代咸丰七年(1857年),地藏寺在地震、洪水及战乱的影响下被毁,经幢倒塌并埋没于金汁沟淤泥中,此后便一直深埋地下。</p><p class="ql-block">2. 初步发现:1919年,人们在已被焚毁的昆明地藏寺废墟瓦砾中发现了这座经幢,当时它周身已被金汁河河道淤泥掩埋。</p><p class="ql-block">3. 重见天日:1923年,唐继尧拨款对古幢进行了修缮,并将古幢周围的15亩坡地铲平建设了“古幢公园”,经幢被重新挖出,放置在原址继续保护,开始展现在世人面前。1971年后,古幢公园被工厂瓜分,古幢留存。上世纪八十年代,工厂陆续迁出,1986-1987年,相关部门对经幢偏歪错位等情况加以校正复位,并构筑新基座升高经幢以防水浸。1997年,在古幢公园旧址上建成昆明市博物馆,经幢得以原地保护,成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考古人员对经幢进行了考古测量和绘图,绘制考古线图共90幅,这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整座经幢众神汇聚,秩序井然,俨然就是一座立体的曼陀罗坛城。坛城下部是铁围山,内有大海,海中游曳八条龙王。其上为须弥山,四大天王各自镇守一方,再往上,四方佛、四大菩萨、三世佛、迦楼罗、四智如来、尊胜佛母等三百身神祇汇聚于大日如来(不现法身,以幢体本身代之)之前,聆听说法与教诲,“天人海怪,若叱若语。”因此整座经幢也似诸神云集的海会,表达了人世消灾祈福,护佑苍生的美好祈愿,也表达了一千多年前大理国各阶层对理想世界的想象。</p> <p class="ql-block">数字化拓片</p> <p class="ql-block">廿幢公园时期</p> <p class="ql-block">从博物馆二楼的视角拍摄的经幢</p> <p class="ql-block">备注:图片拍摄于参展当天,文字源自昆明市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和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