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佘山园—自然与人文的交响

绮园

<p class="ql-block">呢称:绮园</p><p class="ql-block">文攝:绮园</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53480497</p> <p class="ql-block">北大门</p><p class="ql-block"> 西佘山园位于上海佘山国家森林公园,山地面积800余亩,海拨高度98.8米,以秀丽的自然风光、璀璨的宗教文化、茂密的竹林、峻峭的山岭和雄伟壮观的山顶建筑吸引着中外游客。</p> <p class="ql-block">  西佘山园内拥有:秀道者塔、上海天文博物馆、佘山天主教堂、经折路、天主教中堂、三圣亭、上海地震科普馆、佘山地震台……等主要景点。</p> <p class="ql-block">上山步道</p><p class="ql-block"> 3月1日我们踏上西佘山的步道,沿途绿茵环绕,两旁树木参天,仿佛是历史的守护者,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走到半道,远远看见一塔,其身姿优美,宛如一位美丽的姑娘,亭亭玉立地呈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秀道者塔</p><p class="ql-block"> 秀道者塔位于西佘山东坡北麓,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8年),为七层八角砖木结构,高29米,塔身细长,外形秀丽,显示了中国古建筑的特色。现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佘山秀化寺</p><p class="ql-block"> 秀化寺始建于北宋时期,以其独特的秀道者塔而闻名,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宗教文化的传承地。</p> <p class="ql-block">佘山钟楼</p><p class="ql-block"> 佘山钟楼位于秀道者塔旁,钟楼采用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风格,显得典雅庄重。</p> <p class="ql-block">  继续往上走,在此路尽头右转,到达佘山天文台。</p> <p class="ql-block">上海天文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佘山之颠,是一座集历史、文化、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所在的佘山天文台,由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始建于1900年,是中国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天文台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内部分多个展区,包括星空之旅体验厅、聚焦望远镜、百年宝镜、百年天文台、太阳观测中心……等,置身其中会有很浓的历史氛围。</p> <p class="ql-block">  双筒折射望远镜,采自法国巨型的40cm双筒折射望远镜,百年来拍下了7000多张珍贵的天文照片。</p> <p class="ql-block">  南天星图,位于展厅拱顶上,此为装饰用星图。</p> <p class="ql-block">  帕兰子午仪,1925年购于巴黎,口径80cm。参与过1926年和1933年两次国际经度联测。</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不仅是一处了解天文知识、感受天文魅力的绝佳场所,也是一处品味历史、享受自然美景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佘山天主教堂</p><p class="ql-block"> 在西佘山顶上,浓荫托起一幢气势非凡的赫红色建筑,这便是闻名中外的天主教大教堂,它与法国的罗德圣母大殿一起享有殊荣,并称为世界二大圣堂。</p> <p class="ql-block">  教堂于1871年由法国传教士始建,1935年落成。1942年,罗马教宗敕封该教堂为宗座圣殿,使其成为远东地区的天主教朝圣中心。</p> <p class="ql-block">  教堂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希腊、罗马和哥特式元素,同时融入了中国传统手法,展现了中西合璧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教堂的钟楼高耸入云,塔尖铸有8只大钟,钟楼上还有8米高的圣母像。</p> <p class="ql-block">  教堂东西长56米,南北宽25米,从殿基到十字架尖顶高38米,建筑面积1400平米,內设3000个坐位,可同时容纳4000位教友。</p> <p class="ql-block">  教堂依靠拱顶的回音壁,不需要任何电声设施,每一个角落都能清晰地听到神甫的颂经布道声,教友们歌唱赞美诗整齐划一。</p> <p class="ql-block">  教堂的平面呈拉丁十字形,内部装饰有五彩花玻璃和碧色琉璃瓦。</p><p class="ql-block"> 佘山天主教堂不仅是一个宗教场所,更是一个文化艺术宝库。</p> <p class="ql-block">经折路(苦路)</p><p class="ql-block"> 苦路建设始于1907年,位于西佘山从三圣亭到佘山天主教堂的山坡上,呈“之”字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沿途共有14座苦路亭,每座亭中有一幅耶稣受难浮雕,展示了耶稣受难的场景,增加了宗教体验的庄重感和朝圣性。</p> <p class="ql-block">中山教堂</p><p class="ql-block"> 西佘山的山腰处,有一堂耸立,这就是天主教中堂,也就是中山教堂,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具有中国传统风格。</p> <p class="ql-block">  佘山天主教堂包括中山教堂与山顶大堂两座建筑,每逢圣母月(五月),各地天主教徒纷纷来此朝圣,故佘山在海外有圣母山之称。</p> <p class="ql-block">  堂前有可容千人的圆形广场,凭栏可观四周风景。堂内设祭台供奉圣像,可容500余人。</p> <p class="ql-block">三圣亭</p><p class="ql-block"> 中山教堂圆形广场西侧有3亭,亭内分别供耶稣圣心亭、圣母亭及亚若瑟亭,合称“三圣亭”,在此感觉充满了宗教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佘山地震台</p><p class="ql-block"> 沿着山路缓慢下坡,来到了位于西佘山南麓的地震台,它是国家地震、地磁类基准台,承担着测震、地磁、地形变、重力、地下流体、强震等观测任务,已拥有14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上海地震科普馆</p><p class="ql-block"> 地震科普馆则坐落于佘山地震基准台内,是一座集科普与博物馆于一体的场馆。</p> <p class="ql-block"> 科普馆的展厅面积为550平方米,保存了国内外最多最老的历史地震仪器和历史地磁、地震资料。</p> <p class="ql-block">  馆内设有序厅、地震科普厅、漫画墙、弧幕影视厅、灾难走廊、百年风采厅等设施,主要向社会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展现百年地震台站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  此外,地震科普馆还先后评为: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国家防震减灾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我们离开了地震科普馆,沿着下山的步道,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来到东门出口处。</p> <p class="ql-block">  佘山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无论是观赏山水之美,还是感受文化之韵,佘山都能带给你心灵上的净化和满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