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一章:母亲的岁月长歌</p><p class="ql-block">一、童年的艰辛奠基</p><p class="ql-block"> 1936 年 1 月 6 日(农历 1935 年腊月十二),母亲诞生在山东昌邑县。彼时,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生活的重压下艰难求存。六岁那年,迫于生计,母亲随父母踏上了闯关东的征程,来到了内蒙古喜桂图旗巴林这个仅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从此,这片陌生的土地,成为了母亲新的家园,也承载起了她一生的悲欢离合。</p><p class="ql-block"> 外婆家是个颇为庞大的家庭,一家十一口人,包括外公、外婆、太姥爷,母亲姊妹七人,还有收养的孤寡老人朱老爷。在那风雨飘摇的旧社会,这样一个举目无亲的大家庭,初来乍到,生活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 母亲作为家中老大,自幼便肩负起了沉重的责任。每当外公外婆外出打工,母亲就如同家中的顶梁柱,承担起看护弟弟妹妹的重任。洗衣做饭,操持家务,对于小小年纪的母亲来说,早已是驾轻就熟。她的威严在姊妹中根深蒂固,无人敢轻易触犯,这不仅源于她作为长姐的身份,更在于她为家庭无私奉献所赢得的敬重。</p><p class="ql-block"> 十几岁的母亲,已然像个男儿般坚毅勤劳。春天,当第一缕春风拂过大地,母亲便随着外公踏入田间,扶犁耕地,播下希望的种子;夏天,烈日炎炎,她又与外公一同在田间挥汗如雨,打草铲地,精心呵护着农作物成长;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母亲除了参与秋收,还会穿梭在山林间,采摘木耳、蘑菇、榛子等野产品,为家庭增添收入;冬季,寒风凛冽,她不畏严寒,跟随外公上山砍柴,确保家中能有足够的燃料抵御寒冬。巴林的山山岭岭,处处都留下了母亲辛勤劳作的脚印,也见证了她诸多惊心动魄的经历。</p><p class="ql-block">二、喇嘛山的奇遇</p><p class="ql-block"> 在母亲众多的经历中,喇嘛山与蟒蛇的相遇,无疑是最为传奇的一段。那是一个平常的日子,母亲如往常一样,在喇嘛山的森林里聚精会神地采摘木耳。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四周静谧无声,只有母亲偶尔的呼吸声和采摘木耳的细微声响。</p><p class="ql-block"> 然而,突然间,母亲感到一阵冷风袭来,一股莫名的紧张感瞬间涌上心头。她下意识地起身,四处张望。就在距离她不到两米的地方,两条两米多长的蟒蛇盘踞在一棵倒木上。它们头部高高挺起,口中一伸一缩地吐着舌头,正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母亲。母亲顿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大脑一片空白,全然不知所措。</p><p class="ql-block">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母亲与两条蟒蛇就这样对视着。或许是蟒蛇感受到了母亲的善良,又或许是它们同情母亲小小年纪便为家庭如此操劳,竟没有对母亲发起攻击。只见两条蟒蛇善意地朝母亲昂头示意,随后友好地屈身下树。耳边只听到飕飕的声音,眨眼间,它们便快速地消失在草丛中,只留下草丛中两道深深的 S 型痕迹。</p><p class="ql-block"> 母亲用惊呆的目光目送着这两位“天外来客”离去,这一切发生得如此突然,仿佛一场神话。后来听当地老人说,喇嘛山确实隐居着两条大蟒蛇,传说它们常年栖息在一个山洞内,洞口冒着丝丝凉气,无人敢轻易接近。此前虽有人发现过蟒蛇,但都是在极远处,像母亲这般近距离接触,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p><p class="ql-block"> 外婆得知此事后,为了报答蟒蛇未伤母亲之恩,在家中为两条蟒蛇立起牌位。每逢节日,外婆都会虔诚地上香叩拜,祈祷蛇仙保佑全家幸福安康。而这段奇遇,也成为了母亲人生中一段独特而神秘的记忆,时常被她讲起,让我们这些子女对母亲的过往,又多了一份惊叹与敬畏。</p><p class="ql-block">三、成长与奋斗之路</p><p class="ql-block"> 1949 年,新中国成立的曙光,照亮了这片饱经沧桑的大地,也为母亲的人生带来了新的机遇。13 岁的母亲,抓住了政府开办扫盲教育班的机会,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知识的渴望,三年时间便读完了小学全部课程。</p><p class="ql-block"> 1952 年,扫盲教育毕业后,年仅十六岁的母亲,怀着满腔的热情,积极投身于社会活动。她先是在当地小学代课,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孩子们开启知识的大门。之后,母亲又进入当地妇联工作。在妇联的工作中,母亲凭借着出色的能力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赢得了同事和群众的认可,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令人敬仰的共产党员。</p><p class="ql-block"> 1957 年,一对怀揣着共同理想和信念的热血青年——母亲和父亲,走到了一起,组建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婚后,母亲从巴林来到了博克图,调入博克图商业局三八门市部工作。从此,母亲的生活重心,除了工作,更多地倾向了家庭。</p><p class="ql-block"> 在家庭中,母亲宛如一位不知疲倦的守护者,包揽了家中的一切家务,毫无怨言。她全力支持父亲的工作,成为父亲事业上的得力助手和贴心参谋,同时也是家中当之无愧的好妻子、好母亲。在母亲的默默付出和支持下,父亲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凭借自身的能力和努力,仕途一路顺遂。从一名普通的业务员,逐步晋升为业务股长,进而成为商业局副局长、局长,最后担任银行办事处主任。父亲所取得的成就,固然离不开他自身的素质和拼搏精神,但母亲这位坚强后盾的理解与支持,无疑是他成功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母亲就如同那燃烧的蜡烛,默默奉献,照亮了父亲前行的道路,父亲的军功章上,凝聚着母亲一半的心血。</p><p class="ql-block">四、文革的风雨洗礼</p><p class="ql-block"> 然而,命运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文化大革命”的风暴,无情地席卷而来,打破了家庭原本的平静与安宁。父亲被错误地打成“走资派”,昔日风光无限的他,瞬间陷入了困境,被关押、批斗、游街,受尽了折磨。母亲也因此受到株连,身心承受着巨大的内外压力。</p><p class="ql-block"> 在家里,三个年幼的孩子嗷嗷待哺,需要母亲的悉心照料;在单位,晚上母亲又要参加各种名目繁多的会议,还要忍受来自社会上不明真相之人的各种诽谤。曾经的亲朋好友,为了划清界线,纷纷与父母疏远,甚至有的亲属为了自保,也登台批斗父亲。刹那间,世界仿佛变得冰冷无情,亲情友情如泡沫般破碎,让人感到无比寒心,真可谓是黑云压城城欲摧。</p><p class="ql-block"> 在如此艰难的困境中,母亲独自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当人们还在梦乡中酣睡时,母亲早已悄然起床,为孩子们准备好一天的干粮;中午下班,母亲匆匆赶回家为孩子们做饭,常常还来不及吃上一口,便又要匆忙离家去上班;晚上,参加完各种会议后,母亲拖着疲惫的身躯,披星戴月地回到家中。无论多晚多累,母亲都会坚持把室内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将孩子们的衣物洗得一尘不染。</p><p class="ql-block"> 长期的过度劳累,终于压垮了母亲的身体。母亲患上了急性黄疸性肝炎,面对病魔的侵袭,母亲没有丝毫退缩。经过中医长达半年的悉心治疗,母亲凭借着顽强的意志,终于战胜了病魔,身体逐渐康复。这段艰难的岁月,不仅考验了母亲的意志,也让她在困境中变得更加坚韧。</p> <p class="ql-block">五、为亲人的无私奉献</p><p class="ql-block"> 母亲一生,始终将娘家和婆家人的事放在心上,事事关心,一视同仁,因此受到了全家人的敬重。</p><p class="ql-block"> 在娘家,外公外婆都是朴实的农民,家庭生活条件极为艰苦。母亲出嫁后,时刻挂念着家中的兄弟姐妹们。为了帮助外公家摆脱贫困,父母四处奔波,多方打听就业信息,不辞辛劳地为弟弟妹妹们安排工作。大舅先是被安排到巴林商业局,后来又调到汇流河电厂;二舅则先去当兵,转业后进入博克图商业局,因商业经营变故,父亲又将他调到银行工作;三舅被安排到梨子山粮食局;五舅到了扎赉诺尔煤矿;二姨也在博克图商业局找到了工作。在母亲的六个弟弟妹妹中,有五个都进入了国营企业工作。母亲的努力,让外婆家逐渐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也赢得了弟弟妹妹们如对家长般的敬重。</p><p class="ql-block"> 在婆家,父亲作为家中老大,自幼失去母亲,由祖父抚养长大。母亲深知祖父的艰辛与付出,自踏进赵家的那一刻起,便将祖父视同亲生父亲,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体贴照顾他。无论家中生活多么困难,母亲每月发工资后,都会雷打不动地为祖父买上罐头、糕点等食品,还会给祖父一些零花钱。随着家庭条件的改善,祖父的零花钱也从十元逐渐增加到十五元、二十元、三十元……祖父在邻里间被称为“幸福的老爷子”。</p><p class="ql-block"> 母亲对婆家的其他亲属,同样关怀备至。她先后为父亲的两个堂弟安排了工作,对待年龄与我们相仿的叔叔,如同对待自己的儿女一般。平日里,为叔叔们洗衣做饭,一针一线地为他们制作棉衣。叔叔们穿着母亲亲手做的棉衣,心里倍感温暖,“老嫂比母”这句老话,在母亲身上得到了生动的诠释。</p><p class="ql-block"> 六、对子女的无尽慈爱</p><p class="ql-block"> 在家中,母亲更是将全部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我们。母亲一生生育了六个子女,然而,排行老二的哥哥却在出生不久后,不幸患病夭折,这给母亲带来了巨大的悲痛。但母亲并未被悲伤击倒,她将更多的爱,倾注在了我们剩下的姊妹五人身上,我们如同她的心肝宝贝,备受呵护。</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母亲不仅用辛勤的劳动为我们提供了物质保障,更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母亲含辛茹苦地将我们抚养成人,为我们每个人都安排了如意的工作,看着我们成家立业。即便在退休后,母亲也没有丝毫停歇,又主动承担起看护孙女、孙子、外孙的义务,亲手将他们一一带大。母亲的付出,如同一座巍峨的高山,恩重如山,让我们终生难以报答。</p><p class="ql-block">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正当儿女们长大成人,日子越来越好,家中儿孙满堂,父母本应安享天伦之乐时,父亲却因身患脑出血,过早地离开了人世。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年仅五十四岁的母亲瞬间苍老了许多。原本乌黑的头发,掺杂了大量银丝,额头上也增添了几道深深的皱纹。</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离去,不仅让母亲承受着巨大的悲痛,还留下了两个尚未成家的妹妹。母亲强忍内心的痛苦,毅然接过父亲肩上那副沉重的担子,成为了家中新的精神支柱,继续支撑着这个家。几年后,在母亲的悉心操持下,两个妹妹都找到了如意郎君,母亲终于完成了父亲未竟的使命,为自己的人生使命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p><p class="ql-block">七、病魔的残酷考验</p><p class="ql-block"> 天有不测风云,2004 年 8 月,弟弟带母亲去检查身体时,一个噩耗如晴天霹雳般传来——母亲身体携带癌细胞,怀疑肝上长了肿瘤。得知这个消息的那一刻,43 岁的我,大脑瞬间一片空白,泪水不由自主地夺眶而出,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痛哭出声。妻子见状,赶忙安慰我,劝说道:“你是家中老大,一定要先振作起来,赶紧把母亲接过来,再做一次检查,说不定是当地医生误诊呢。”</p><p class="ql-block"> 怀着一丝希望和幻想,我急忙将母亲接到牙克石,在牙克石林业总院进行了全面检查。然而,残酷的现实却无情地打破了我们的幻想,检查结果确诊母亲为肝癌。那一刻,所有的希望都化为了泡影,我们的心情犹如坠入了无底的深渊。</p><p class="ql-block"> 为了不耽误母亲的病情,或许还期待着能出现奇迹,我和弟弟决定将母亲转院到北京治疗。然而,母亲或许是察觉到了自己病情的严重,又或许是担心给儿女添麻烦、怕花钱,执意不肯转院。为了说服母亲,我请来了二姨帮忙做工作,可母亲依旧不为所动。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好请出父亲在世时的朋友——我的老行长,亲自到家中劝说。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母亲终于同意转院,我们踏上了进京看病的路。</p><p class="ql-block"> 八、北京就医的波折与坚强</p><p class="ql-block"> 来到北京后,经过一周的漫长等待,母亲终于住进了解放军 301 总院消化内科,并进行了全面检查,结果再次确认是肝癌。根据母亲的病情,考虑到她年事已高,我和弟弟、妹夫经过反复商议,最终选择了手术介入治疗方案。</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幸运的,为她主刀的主任刚刚从美国进修回来,医术精湛。手术那天,当手术护士推着手术车来到病房时,母亲表现得异常冷静,丝毫看不出恐惧的神情,她面带微笑,从容地踏上手术车,还挥手与我们告别。那一刻,母亲的坚强让我们既心疼又敬佩。</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一个多小时后,她被推出了手术室。见到我们,母亲微笑着说:“我没事。”我深知,母亲这句简单的话语,是为了让我们放下紧张的心,在病难之时,她依然在为儿女着想,为我们分忧。望着母亲,我的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心中默默祈祷母亲能早日康复。</p><p class="ql-block"> 凡是做过手术的患者都知道,术后 12 小时是最为疼痛的时段。同病房的其他手术患者,因疼痛叫喊不止,而母亲却紧紧咬着牙,没有发出一点点声音。看到母亲紧皱的眉头,我心疼地劝她:“你难受、痛苦就喊出来,就呻唤吧。”可母亲始终强忍着,在儿子面前展现出一种压不垮的坚强。那一刻,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母亲的一生,她的坚强如同钢铁般不可动摇。</p><p class="ql-block"> 这次手术后时隔四十天,按照医院的治疗方案,母亲又在 301 总院做了第二次巩固治疗手术。在这期间,母亲承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但她始终以顽强的意志坚持着,从未抱怨过一句。</p><p class="ql-block"> 九、与病魔的顽强抗争与永别</p><p class="ql-block"> 2009 年 7 月 28 日(农历六月初七),那是一个让全家人悲痛欲绝的日子。母亲在手术后与病魔进行了长达五年的顽强抗争,然而,坚强最终未能战胜癌细胞的肆虐。终因体力不支,母亲带着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对子女的无尽挚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 74 岁。</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离去,让我的世界仿佛崩塌了一般。我仿佛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依靠,那种悲痛和无助,如同潮水般将我淹没。在整理母亲遗物时,我看到了她为我们精心准备的各种物件,每一件都承载着母亲对我们的爱。那些亲手为我们缝制的衣物,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母亲的深情;那些她平日里舍不得吃,却留给我们的食物,仿佛还残留着母亲的温度。</p><p class="ql-block"> 在母亲的葬礼上,看着她安静地躺在那里,面容安详,我多么希望这只是一场噩梦,希望母亲能突然醒来,像往常一样,微笑着叫我的名字。可现实却是如此残酷,母亲真的离开了我们,永远地离开了。</p><p class="ql-block"> 从此以后,我时常在梦中与母亲相见。在梦中,母亲还是那般慈祥,她微笑着看着我,轻轻抚摸着我的头,为我擦拭眼泪。每当从梦中惊醒,发现身边空无一人,泪水总会再次浸湿我的枕头。我知道,母亲已经去了天堂,那是她最后的归宿,但她的爱,永远留在我心中,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我亲爱的母亲,您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您的音容笑貌,您的善良勤劳,您对我们的无尽关爱,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愿您在天堂安好,我们会永远怀念您,永远……</p><p class="ql-block"> 在母亲离去后的日子里,生活似乎变得格外沉重。家中的每一个角落,都留存着母亲的痕迹,那些熟悉的场景,总是不经意间勾起我对母亲的思念。我时常会坐在母亲曾经坐过的椅子上,回忆着与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仿佛母亲从未离开。</p><p class="ql-block"> 我努力地想要从失去母亲的悲痛中走出来,却发现这是一件无比艰难的事情。每当看到别人的母亲与子女温馨相处的画面,心中便会涌起一阵刺痛。我知道,母亲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我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在遇到困难时向她倾诉,在取得成绩时与她分享</p><p class="ql-block"> 然而,我也深知,母亲一定希望我能坚强地生活下去。她一生都在为我们操劳,为我们付出,她的愿望就是看到我们幸福快乐。所以,我告诉自己,要带着母亲的爱和期望,勇敢地面对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