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荆楚艺术家个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关于郭方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叶军/湖北美术学院教授</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p><p class="ql-block">认识郭方颐老师,是我十六岁时,在上高中时期的1980年前后。他的儿子郭铭在上初中,我们都在沙市六中上学,也都在沙市六中美术组学画画,高中初中的学生都在一起画。有一天,郭铭送了一张宣纸给我,说是他爸爸郭方颐老师给我用的,当时我很激动,回家给母亲说了这个事,母亲马上带着我登门拜访了郭老师的家,谈了一些关于学国画的事,郭老师还送了一支笔管上刻有“郭方颐”专用的毛笔给我。这就是我以后走向传统艺术的关键起点。之后第二年,我报考了中央美院和湖北艺术学院(今湖北美术学院)两所学校,最后被湖北艺术学校美术系国画专业录取,从此就走上了传统艺术之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些年,郭方颐老师不仅仅是对我有影响,对我弟弟和妹妹也给予了更大的帮助,还让我们认识了国画家陈立言老师和油画教授杨惠民老师,在这些老师的引导下,我弟弟叶雄1984年考取了广州美院中国画系,妹妹黄勤勤考取了湖北艺术学院附中,之后,1987年妹妹黄勤勤考取了中央美院。这都得益于郭方颐老师的恩惠,着实让人无法忘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p><p class="ql-block">对于中国画的传承和创新,郭方颐老师做得非常出色。他师承了张振铎、王霞宙、唐醉石等先生,特别是花鸟画得王霞宙先生小写意之正脉。作为中国画传承,他很好地运用了诗书画印的元素并充分体现出了中国画的特征,同时,他不断精修和加强了中国画画家所要具备的功夫和能力的研究,由此,他精通诗词、书法、绘画、金石篆刻,也对音乐有所精通并拉得一手绝妙的好京胡。这些画外之功都是对他绘画格调和审美观念的提升和补充,也就成就了他的中国画艺术的风格特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郭方颐老师上世纪六十年代从湖北艺术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沙市热水瓶厂设计室工作,他用传统中国画的花鸟造型进行热水瓶的外观设计,获得非常好的效果,影响深远。之后调到沙市画院,才又回到中国画的创作之中,慢慢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特征,再之后调到华中师范大学美术系,这才是郭方颐老师迎来他的中国画创作的黄金时期,也就是这个时期,他的中国画小写意花鸟画才真正形成其独特的风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p><p class="ql-block">郭方颐老师的国画,最大特点就是把书法和绘画揉和在一起,做到了以书入画。画面中的用线,完全显露出他的书法用笔,可以看出他书法中的行草书功夫,他的书法的书写中,也可以看出他的绘画造型中元素揉进书法里,由此可见,他的中国画既有传统的影子,又有现代意识和元素,将传统的中国画向现代推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郭方颐老师的国画,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将传统的国画题材画了出现代意味。传统花鸟画题材一般是梅、兰、竹、菊,这些题材同时也是花鸟画的基本功,郭方颐老师不仅在此锤炼,同时又将紫藤,松石等题材纳入自己的创作中,参加全国第九届美展的作品《青山不老,绿水长存》就是一幅以松树题材进行创作的作品。紫藤是郭方颐老师最为重要的国画题材,可以说是教科书式的中国画范例,他撰写的教材《怎样画紫藤》影响深远。作为中国画而言,他是联系传统和现代的一个画家,也是一个让我们认知和学习中国画的传承和发展的最好老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郭方颐花鸟画的写意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张大风/博士/湖北美院中国画学院教授</span></p><p class="ql-block">20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画的命运在时代浪潮中跌宕起伏。面对外来文化艺术的冲击,中国画的发展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趋势:一方面,一批艺术家开始探索新水墨画与彩墨画艺术,追求形式上的创新与突破;另一方面,一些画家在西方造型的基础上,尝试双构填色的所谓新工笔小写意笔墨。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背景下,郭方颐先生始终坚守传统花鸟画的写意性笔墨,他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展现了坚定的艺术信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郭方颐先生的花鸟画,得益于他深厚的书法与篆刻功底。在湖北艺术学院学习期间,他深受碑学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巧妙地将碑贴书法的刚健气质融入花鸟画创作,从而提升了写意性的审美品格。在王霞宙先生的指导下,郭方颐先生对吴昌硕的写意花鸟画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郭方颐先生师从王霞宙、张振铎、唐醉石、曹立庵等艺术大家,他深知传统艺术的重要性,注重对传统的研究与学习。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线条在他的画作中展现出厚重的质感和金石韵味,写意性笔墨的特点尤为显著。在郭方颐先生的作品中,老干虬枝盘结,新春嫩枝在春风中摇曳。线条刚劲有力,蕴含着生命的内力和律动。他以写代构的写意性笔墨,构成了一幅幅充满生机、悠然、邃秘、温馨的新人文绘画作品。郭老用自己的写意性笔墨,赋予了时代花鸟画新的内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艺术实践中,郭方颐先生紧紧抓住笔墨的写意性这一语言体系,深入体悟传统艺术中特有的创作手法。他的作品既表达了对前辈大师的仰慕与学习,也体现了他对自己多种笔墨尝试的舍弃。在探索过程中,郭方颐先生不断寻找中国传统笔墨艺术语言体系,将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形式相互融合,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将个人的情感、审美观念与时代精神融入作品中。所以他的花鸟画既有传统的底蕴,又不缺现代的气息,他深知,艺术的道路没有尽头,只有不断探索、创新,才能为后人留下更多宝贵的艺术财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郭方颐先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他笔下的花鸟画,生动活泼,充满生命力。他的写意性笔墨,犹如一股清流,滋润着观者的心灵。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先生以其独特的艺术格调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广泛的赞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关于郭方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张文蕾/博士/湖北美院艺术教育学院教师</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p class="ql-block">郭方颐,一位生于1938年的艺术大家,原名李珍煜,号浥庵、平阳客,河南武陟县人的他,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创作风格,在我国当代画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64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的郭方颐,师从王霞宙、张振铎、唐醉石、曹立庵等艺术大师,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华中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为湖北省美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贡献了毕生的精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郭方颐先生的艺术之路,既是传承又是创新。他的作品《雨满清溪图》、《小园香径春融融》、《倚风带雨淡生香》等,无不展现出他扎实的笔墨功底和挥洒自如的艺术气质。在写意花鸟画领域,郭方颐先生继承了八大山人、齐白石等大家的艺术精神,将传统中国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艺术实践中,郭方颐先生深得恩师王霞宙先生的真传,注重写生,追求艺术的独创性。他的作品《丛花野草自春秋》、《南国情》、《瑟瑟秋风多寒意》等,均来源于生活,展现出独特的审美观照和新题材的探索。在笔墨构成上,郭方颐先生大胆创新,将西方艺术的概念融入中国画,创作出了如《笔端唤醒玉梅魂》、《庭院深深》、《秋实》等具有现代感的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郭方颐先生的艺术成就,得益于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博学多才的素养。他早年习书,对杨守敬、北魏造像墓志等碑帖有深入研究,后又涉猎篆刻,成为东湖印社首批会员。他的艺术实践证明了“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艺术教育领域,郭方颐先生以身作则,传授艺术真谛,强调中国画创新必须“以笔墨画构成”,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艺术人才。郭方颐先生的艺术生涯,犹如一部精彩纷呈的画卷,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关于郭方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张静/博士/湖北美院艺术教育学院教师</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郭方颐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也是一位有着深厚教育情怀的美术教育家。他才情禀赋,诗书画印兼擅,具有深厚的笔墨功底,全面的艺术修养奠定了他艺术创作的厚度,创作了《山高水长》《秋水共长天一色》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美术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是杰出的学院派写意花鸟画家,在湖北艺术学院国画花鸟专业本科接受过正规、完整的学校美术教育和学术训练,受业于王霞宙、张振铎、唐醉石等先生,也受到了以潘天寿、李苦禅为代表的学院派写意花鸟画技法理论体系的影响。他全面继承了王霞宙先生花鸟画的衣钵,学习、继承和发展了王霞宙先生“师法自然”“活本所有,画本所无”“师古人之心而不师古人之法”等花鸟画创作的艺术思想和主张。他力主创新,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画之创新必须“要以笔墨画构成”,是中国画“笔墨构成”的提倡者,为中国画现代转型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郭方颐先生也是一位有影响力的美术教育家,他于1992年调入华中师范大学美术系任教,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年轻艺术家。凭借多年的创作经验和教学心得,他撰写出版了《写意花鸟画技法全解》一书。《写意花鸟画技法全解》为《中国画名家技法丛书》之一,提供了一本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写意花鸟画技法教程,让千千万万的写意花鸟画学习者受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郭方颐先生作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郭方颐先生老照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叶军仿郭方颐先生作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研究生以及弟子仿邵声朗先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杜晓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李俊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欧阳慕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向瑾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杨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方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徐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周君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杨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胡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陈科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肖泽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25年3月</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叶军艺术工作室 / 一社懿空间</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