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读者》,遇见我的灵魂伴侣

天行健

<p class="ql-block">遇见《读者》,遇见我的灵魂伴侣</p><p class="ql-block">文/尚应平</p><p class="ql-block">上世纪90年代,我与《读者》初次相遇。那是在我上中师时的一个百无聊赖的下午,一缕暖阳带着我走进学校图书馆,我随手翻开一本《读者》杂志,立刻被其中一篇精彩的卷首语吸引。读后,我感到“赏心悦目”,精神为之一振。此刻始,我与《读者》结下了不解情缘,一路相随且一生相伴,这么多年来,每一篇文章犹如我的恋人在我生活里的点点滴滴,让我感动,让我依恋,让我成长。</p><p class="ql-block">打那以后,我一有时间就会去学校图书馆读书,而《读者》则成为了我的首选读物。捧着这本书,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那种感受难以言表;品味其中的文字,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汗淋漓”,又是何等的惬意。《读者》就这样与我一次次相遇,因为这本书,我爱上了阅读,也迷上了文学创作。</p><p class="ql-block">《读者》陪伴我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见证了我人生的“高光”时刻,也帮助我走出了人生的不佳际遇。它一直陪伴着我,一路走来……</p><p class="ql-block">2001年,我结识了我的爱人。源于她负责管理学校的图书室,每次我去图书室既能见到《读者》,也能见到她。她知道我喜欢《读者》,于是每次报刊到来时,她都会先把《读者》挑选出来给我阅读,有时我甚至会偷偷地藏起来,抓紧时间读完后再放回原处。就这样,我们一来二往,在《读者》的“牵线搭桥”下,逐渐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最终,我们相爱、相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p><p class="ql-block">2021年,我生了一场大病,是《读者》陪伴我度过了人生的难关。它一次次将我从疾病的泥潭中拖拽出来,让我忘记了病痛,振作起来,看到了生命的希望,在《读者》中,我遇见了另一个坚强的自己。《读者》总是以母亲般的温柔抚慰着我,疗愈着我,鼓舞着我。它让我战胜了病魔,重新站了起来。</p><p class="ql-block">在我的潜移默化影响下,我们全家人都成为了《读者》的忠实粉丝。儿子特别喜欢《读者》,每期杂志我读完后,都会寄给他读。我的爱人是一名语文老师,她将《读者》推荐给学生读。《读者》已经成为我们家人的床头书,甚至连我们六岁的女儿也喜欢欣赏《读者》中的插图和摄影作品。</p><p class="ql-block">《读者》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年销量位居各报刊之首,累计发行量超过20亿册。它的高成就得益于其40多年来的精心“酿造”和长期“沉淀”。《读者》的文章清新隽永,富有哲理,笔法细腻,情感真挚,能够直击读者的心灵。我试图阅读《读者》每一期的所有文章,它总能引发我的思考,给予我智慧和启迪。截至目前,我共收藏了200余册《读者》。</p><p class="ql-block">《读者》的卷首语文辞优美,短小精悍;《文苑》中的小说感人至深,饱含深情;《诗笺》里的诗句美妙绝伦,意象优美,想象力丰富,读来如沐春风,如饮甘露;精辟的《言论》微言大义,用极简的文字道出了生活的卑微与崇高、谬论与真谛;《名家轶事》则展现了众生百态、世间万象。</p><p class="ql-block">在《读者》中,我遇见了许多高贵的灵魂和人生的导师。我领略了稻盛和夫哲学,懂得了人生的真谛在于磨练灵魂、提升心性,明白了活着的意义;我结识了保尔·柯察金,看到了他百折不挠、英勇顽强的奋斗精神;我遇到了前南非总统曼德拉,感受到了他坚韧不拔、宽容深邃、博爱平等的精神;我邂逅了泰戈尔,他说:“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这些优美的诗句让我为之动容,心底生出花朵,灵魂为之洗礼。</p><p class="ql-block">《读者》以其包罗万象、海纳百川的姿态接纳和包容着每一位读者,让人们感受到世态炎凉而不萎靡,品味到人情冷暖而不偏执,为漂泊的灵魂提供了栖息和滋养之所。</p><p class="ql-block">人生本就孤独,太多时候也许我们只需一句佳言。因为《读者》因为爱,随一本好书,奔赴山海,我不怕生命冷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