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 弥勒是中国唯一与佛同名的城市,为云南红河州的北大门,北上昆明融入滇中,南下两广通江达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自然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宜居。</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 弥勒人杰地灵,古今名人有明末兵部尚书杨绳、清末巨商王炽、抗日名将张冲、数学泰斗熊庆来等,古滇名士昆明大观楼长联作者孙髯晚年也曾长居于此。</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 弥勒民族众多,文化绚烂,阿细跳月(彝族三弦舞,彝族支系阿细人的传统舞蹈)、阿细先基(阿细人的史诗,流传在弥勒市西山一带的阿细人民口头上)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发源和传承。</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 弥勒风光迷人,景色秀丽,古村古寨醉美彝乡,太平湖繁花似锦,东风韵艺术小镇,红河水乡烟雨繁华,锦屏山清幽静谧。</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 彩云之南,有福地弥勒。</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 3月2日,成都出发前往弥勒,开始弥勒周边及相邻地区古村古寨古镇古城游。</i></p> <p class="ql-block"> 成都东—昆明南—弥勒,坐高铁/动车,早上8点38分发车,中途在昆明南转车,下午4点11分到达,全程7个半小时到达弥勒市,入住云岭盛世家园-楠栖民宿酒店。</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 3月3日,到弥勒的第二天,去距弥勒134公里的蒙自市下辖的碧色寨,车程1.5小时(自驾车由家人从成都开到弥勒,我们坐高铁/动车到弥勒,之后每天短途自驾,游览弥勒周边景点)。早上9点从弥勒出发,上午10点半钟到达碧色寨山下的景区停车场。然后坐景区交通车上山,往返车费20元,单边15元。以前这里不存在景区,碧色寨只是一个废弃的老旧小火车站,自驾车可以到达,没有景区交通车,也没有任何费用。电影《芳华》让碧色寨成了热门景点,景区不收门票,停车费和交通车费是景区的重头收入,餐饮购物一条街也应运而生。</i></p> <p class="ql-block"> 碧色寨自然村,隶属于蒙自市草坝镇,距蒙自市市中心11公里,距草坝镇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地处犁耙山向西伸展的一段缓坡上,地名叫“坡心”,是古时从蒙自到草坝、大庄、开远驿道上的必经之地,原称“壁虱寨”,只有十几户人家,人烟稀少,交通不便,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p> <p class="ql-block"> 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了《中法新约》;1887年,蒙自被迫开关通商,贸易逐渐繁盛。1898年,法国攫取了滇越铁路的修筑权(运营权),1901年动工,1910年竣工通车。从越南海防至中国昆明全长854千米,有117个车站(滇段长465千米,63个车站)。滇越铁路总投资1.65亿法郎,被誉为与苏伊土运河、巴拿马运河相媲美的世界第三大工程奇迹,2018年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p> <p class="ql-block"> 1909年4月15日,滇越铁路通车至碧色寨。火车站建在这里,与小山村同名,在当时的国内外地图上赫然显现,名扬海内外。</p> <p class="ql-block"> 碧色寨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公园——碧色寨记载着中国革命、民族崛起和工业文明的历史,铁路文化、护国运动、抗战文化、马帮文化、商贾文化和西南联大在这里交融,碧色寨见证了滇越铁路的百年沧桑巨变。</p> <p class="ql-block"> 1936年,云南人自主修建的民营个碧石铁路通车,碧色寨有2个火车站,米轨与寸轨在此换装,成为世界铁路史上的一大奇观。这里有法、英、美等国的公司和30多家国内商号,商贾云集;有云南最早的邮政局、网球场、酒店等设施;最繁忙时有2万多人,热闹非凡,是云南重要的物资转运中心和贸易集散地,被称为“东方小巴黎”。</p><p class="ql-block"> 2013年,碧色寨火车站(含11处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这条树荫掩映下的铁轨尽头,有处圆环形的设施,这是一个活动转盘,用于机车头在上面掉头转向。</p> <p class="ql-block"> 大通公司始建于民国元年(1912),初为临安和蒙自商人合资兴办,后广东商人参与管理,并以公司南北对称分为南仓和北仑,在越南海防还设有业务代理。全盛时,大通公司包揽了滇南一带商号70%以上的进出口货物转运业务,是众多商家中实力最强的一家,抗日战争时期,存放过美国援华和飞虎队的物资。</p> <p class="ql-block"> 600毫米轨距的钢轨穿过两扇大门,直接延伸到法式小屋里面,这座小屋就是“个碧石铁路机车库”。在个碧石铁路运营初期,国内的上海扬子江工厂可以生产客货车车厢;汉阳钢铁厂可生产部分钢轨,个碧石铁路上的火车车厢和部分钢轨,是向国内厂家购买的,蒸汽机车大多数都是美国鲍尔温机车厂制造。从1919年起,个碧石铁路公司先后向武汉扬子工厂、美国、法国购买了客车43辆,货车151辆。从运营之日起,车辆的检修由蒙自机车车辆厂承担。1919年,先后在碧色寨、蒙自、鸡街、建水、石屏、个旧都建了机车库,对蒸汽机车进行临时性检修,确保行车安全。2013年11月,个碧石铁路寸轨机车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碧色寨(车站)在经历百年沧桑以后,成为《无问西东》《知音》《天下一碗》《玉观音》《西南联大》《芳华》等影视剧的拍摄地。随着这些影视剧的热播,旅游者纷至沓来,碧色寨的知名度、吸引力逐年提高,成为了景区。</p> <p class="ql-block"> 抛开滇越铁路的历史背景,碧色寨现在就是一个废弃的小火车站,说不上有什么风景,入眼的也就只有旧日的站台、站名牌、黯黑生锈的铁轨、斑驳脱落的墙壁、锈迹斑斑的水塔等等。而这一切,对生活在现代社会、看够了高楼大厦的人们来说,来到一个保留下来的旧日生活场景里,就像穿越时空回到了过往的年代。打捞旧日时光,也是一种心情。</p><p class="ql-block"> 图二是寸轨和米轨汇集在一条轨道上,这是碧色寨车站的时代特色景观。</p> <p class="ql-block"> 碧色寨还有一道景观,就是坐看游客们上演民国时装秀。</p> <p class="ql-block"> 碧色寨因电影《芳华》成为网红打卡地之后,电影中芳华们穿的绿军装成为了最受游客欢迎的道具服装,<span style="font-size:18px;">碧色寨的服装租赁应运而生,生意兴隆,游客</span>来碧色寨都要租一套穿上拍打卡照。后来不允许租赁军装了,道具服装改成了民国时装,10元钱租一套/件,随便穿上随便照。这下碧色寨成了各色“芳华们”的民国时装走秀场,男人穿长衫戴礼帽,女人穿格子旗袍,还有大襟敞袖蓝衫黑裙学生装配红围巾。高矮胖瘦不论,各自乐意就好。</p> <p class="ql-block"> 中午离开碧色寨,坐景区的电瓶交通车回到山下停车场,然后自驾车前往蒙自市(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府辖县级市)。碧色寨到蒙自仅11公里,半个小时车程。蒙自是过桥米线的发源地,我们专程去蒙自老字号的南湖香麒园吃过桥米线,31元一份。“桥”上摆盘,仪式感拉满,色香味美,好大一碗(盆)汤。</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 3月4日,在弥勒的第三天,去距离弥勒58公里的城子村,车程一个半小时,大部分是高速路(弥勒到沪西县的沪弥高速),下了高速后有一段山路。</i></p> <p class="ql-block"> 三月初的云南山乡,一路走来都是春天的色彩,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 城子村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永宁乡,位于泸西县城南25公里处,是明代广西府第五代土司昂贵的府地所在。整个村子依山而建,竖看层层而上的土库房形成一级级台阶,横看不少土库房顶连缀在一起,形成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平台。全村的土库房或上下衔接,或左右毗连,将村户人家结为一体,其造型独特,实属罕见。</p><p class="ql-block"> 2019年1月,城子村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p> <p class="ql-block"> 城子村的收费处设在进村的山道上,按人头收,20元/人,60岁以上减半收10元。山上山下各有一条路进村,分别设有收费处。自驾车开进村里停车。</p> <p class="ql-block"> 我们走盘山公路上山,自驾车一直开到山顶进入城子村。从山上往山下一看,哇,古村落和坝子里的油菜花田尽收眼底,疑似来到了桃花源。</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非常原生态的古村,没有大红灯笼高高挂,整个村庄都是清一色的土砖房。沿着不规整的石板路走进去,就能走到村里的家家户户。</p> <p class="ql-block"> 城子村原先是彝族先民白勺部的聚居地,古村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明清时期朝廷迁入了大批汉族移民,城子村的房屋便逐渐形成了彝汉建筑风格的结合。村中小学也有上百年历史,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彝族爱国将领张冲就曾在城子村小学就读。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盘北指挥部曾设此地。城子村独特的古村落景观和浓厚的人文气氛,被当地人称为“泸西的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 城子村的一千多间土库房依山而建,这些土库房在云南哀牢山区被称为"土掌房",但城子村的土库房与其他地方的土掌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集中连片,户户可通,家家相连。不少人家的屋顶就是上面一户人家的平台和晾晒谷物的场院。由于上下有木梯相通,户户有平台相连,只要进入一家,就可从平台进入另一户人家,直至走通全村人家,因而整个村子曲径通达,宛若迷宫。</p> <p class="ql-block"> 村中大多为三间两耳下八户土平房,无论是一层或两层,院落中间都留出一个5-6平方米的天窗,一是为通风透光,二是为上房顶行走方便,天井中立一架木梯,上房顶即可到其他人家。</p> <p class="ql-block"> 当地政府为了保护城子古村,在古村对面的山地上修建了城子新村,古村的村民现在有一部分搬到新村居住了,还有部分村民仍然住在祖祖辈辈居住的古村土库房里。</p><p class="ql-block"> 从古村山上望过去,古村的层层土库房和对面山上新村的幢幢小楼房隔山隔水遥遥相望,形成一种对照,也是一幅景观。我们下山后也去了新村一瞥,新村的房屋建筑和居民的生活环境都改善了,但也就是现在到处都能见到的水泥建筑居住区,没有了古村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张照片是站在下面一户人家的屋顶、即上面一户人家门前的平台上,从古村这边山上拍对面山上的新村。这就是城子村土库房的特点,层层而上的土库房形成一级级台阶,最多的有17台,一般也在10台以上。不少土库房顶连缀在一起,形成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平台,全村1000多间土库房,或首尾相衔,或左右毗连,将村户人家结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 古村居民搬离了,但村里原有的机构、格局、设施还保留着。挂着“营业中”牌子的新华书店,实际上早就不营业了,门上一把锁。</p> <p class="ql-block"> 古村里的村委会、榨油坊、驿站、宅院均没有人,供游客观光、打卡。</p> <p class="ql-block"> 城子村是一个非常安静的村庄,鸟语花香,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桑竹,阡陌交通,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景观一样不缺。</p> <p class="ql-block"> 不知名的漂亮小鸟在地上走来走去、啄来啄去,悠闲自在,无人打扰。桃花源中的生灵,不知有汉,无论魏晋。</p> <p class="ql-block"> 彝族先民很早以前就在城子村开荒种地、起房盖屋。明成化年间,彝族昂姓土司昂贵在飞凤山上建土司府、江西街。在昂贵鼎盛的年代,江西街房屋林立,店铺相连,后毁于兵火。城子村中现有的寺庙“云威寺”,即是在昂土司府遗址上建立的。由于昂土司府的存在,城子村成为了当时滇东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盛极一时,山脚下有城墙,城墙下有护城河,护城河上有吊桥,城门楼上建有炮位和枪眼,由土司府的兵丁把守。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这座土库房群落可攻可守,三百多年间经受了多次战争和外敌入侵,却从未被攻破。</p> <p class="ql-block"> 云威寺就是当年的土司衙门所在地。现在大殿和两边偏殿里还有几尊泥菩萨,但没有僧人。寺庙门口挂有“城子村史馆 ”的牌子,里面有一些城子村的资料简介。</p> <p class="ql-block"> 站在土库房房顶/晾台上拍的短视频,看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城子村”——从山上到山下,层层连片的古村土库房,坝子里的田园,碧绿的河流,河对面山上的新村。</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上午在城子村里漫游,中午在云威寺(村史馆)外面遮荫的地方吃自带的方便米饭,午饭后返程。</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 3月5日,在弥勒的第四天,游览弥勒市内的“红河水乡”小镇。红河水乡离我们住宿的楠栖民宿酒店很近,不用开车,步行十来分钟就到了。</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弥勒红河水乡是一座新生的小镇,</span>一湖碧水映衬着亭台楼阁、廊桥水榭,流溢着水乡韵味、小镇风情。</p> <p class="ql-block"> 这段红河水乡短视频的背景音乐并不是另外配的,一位男士在水边吹奏电吹管,曲调悠扬婉转,与水乡景观很协调,成了视频的原声。</p> <p class="ql-block"> 红河水乡环湖一圈,水景怡情。</p> <p class="ql-block"> “美丽木棉”,1976年从美国洛杉矶园林引种来的观花乔木,10-12月开花,树干像酒瓶,长满了刺,看着有点惊悚,与中国南方的本土木棉树长相完全不同。3月份的美丽木棉,花季已过,树叶没长,一树光枝,不知道此树开花时是怎么个美丽法。</p> <p class="ql-block"> 水乡里还有些长刺的花木,植物是很善于自我保护的。</p> <p class="ql-block"> 中午,熟悉本地餐馆的朋友带去“杨家老菜馆”吃弥勒本地菜,餐桌餐凳都是藤竹编的。</p> <p class="ql-block"> 点的都是本地家常菜,外地人没有吃过的味道,如鸡蛋炒棕花、豆豉炒糖梨花、酸笋炒肉沫,都好吃。8个人吃了两百多元,菜的份量大,没吃完,还打包带走。</p> <p class="ql-block"> 时逢有一家阿细彝族在办婚宴,一台彝家歌舞唱响了杨家老菜馆,热闹。</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 3月6日,在弥勒的第五天,前往距离弥勒14公里的“东风韵”小镇,半个小时车程。门票80元,60-69岁半票40元,70岁以上免门票,往返交通车20元。</i></p> <p class="ql-block"> 弥勒“东风韵”小镇位于弥勒南部,交通便利。小镇规划面积3.69平方公里,以艺术为核心,已建成“万花筒艺术馆”、“小镇博物馆”、“半朵云艺术家会客厅”、“牛哆啰音乐农庄”、“东风韵国际艺术中心“等项目。</p> <p class="ql-block"> 素有东方波尔多、滇中“普罗旺斯”之称的东风韵,是一座用红砖渲染情怀的文艺小镇。红砖砌出的一栋栋建筑,像是从红土地里长出来的土瓶瓶陶罐罐,具有魔幻色彩。</p> <p class="ql-block"> 走进“红土陶罐”内部,像是进入了中世纪的城堡、古堡,笼罩在来自上界的神秘光韵里。</p> <p class="ql-block"> 东风韵景观随拍:</p> <p class="ql-block"> 红土陶罐城堡打卡:</p> <p class="ql-block"> 从东风韵返回弥勒,到“佛都商城”农贸市场买香蕉,水果摊位也出彩。</p><p class="ql-block"> 佛都商城是弥勒市最大的商农贸商城,一座几层高的大楼,所有农商产品都能在这里买到,让人眼花缭乱。</p> <p class="ql-block"> 晚上在“外婆家”饭店吃饭,两位朋友今天从成都来弥勒,另两位朋友明天从弥勒回成都,接风饯行就一起了。一桌弥勒本地特色菜——丽江紫洋芋、金椒焗鱸鱼、山珍菌蒸蛋、丘北辣椒拌牛肉、小白菜芋头汤、外婆雪花鱼、姚安火塘香茅草烤鸡、昆明非遗小饵块 、蒸着吃的鲜花包等等,一大桌菜总计379.90元。</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 3月7日,在弥勒的第六天,上午前往太平湖森林公园,距离弥勒15公里,车程半个小时。门票80元,往返交通车20元,环湖观光小火车30元。70岁以上免门票。</i></p> <p class="ql-block"> 这里曾经是一座荒芜的山坡,建设者<span style="font-size:18px;">依托特有的高原森林湖泊风貌,结合当地人文景观,</span>垦殖绿化,铺路引水,移木造屋,<span style="font-size:18px;">致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生态圈,</span>建成了蔚为大观的太平湖森林小镇,让人们在林下花海里返璞归真,享受自然。</p> <p class="ql-block"> 太平湖森林公园很大,走路观光游不完,坐小火车环湖观光30元/人,沿途有若干站点,每一站都可以上下车自由观景。</p><p class="ql-block"> 遇到寒潮袭来,太平湖寒风凛冽,冷得我们坐上小火车就没有下车,帽子围巾口罩能戴的都戴上了,只为遮点寒风。随小火车环湖快游了一圈,就匆匆离开了太平湖。</p> <p class="ql-block"> 所有太平湖景观照片都是在观光小火车上闪拍的,林下花海、湖光山色都顾不得下车观赏,寒风吹得都要冻僵了。</p> <p class="ql-block"> 太平湖森林公园的“太平公主”是一件由美国大地艺术家斯坦·赫德创作的大地艺术作品。 斯坦·赫德于2016年受邀来到弥勒,以大地为画布,利用土壤、砖块、植物等自然材料,通过地形的高低变化和植物的修剪,塑造出这幅巨型艺术作品。</p><p class="ql-block"> “太平公主”以彝族女性为原型,头戴花冠、身披霞衣。作品中融入了多种象征元素,如代表云南的山茶花、象征女性美的鸾鸣凤舞、寓意吉祥的古铜钱耳环,象征长寿与健康的仙鹤图案。项链中的“和”字体现了民族团结与和谐。</p><p class="ql-block"> 作品总占地面积达50亩,是亚洲首幅大地艺术作品。作为太平湖森林小镇的地标性作品,成为了弥勒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当地人叫她太平公主。</p> <p class="ql-block"> 太平湖边的石漠化公园,仙人聚集地,一大片卵石坡地上,长满了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仙人球、仙人掌、仙人柱、芦荟等浑身长刺的耐旱植物。</p> <p class="ql-block"> 与仙人柱比高矮,看圆滚滚的仙人球在地上组团生长。</p> <p class="ql-block"> 一堆堆又圆又大的仙人球抱成一团,就像坡地上摆满了打堆卖的大西瓜。</p> <p class="ql-block"> 中午回到弥勒市内,打起导航到竹园庄老德卤鸡米线店,朋友介绍这家的卤鸡米线好吃,小份7元,大份10元。店门前烧了一盆钢碳火,正冷得手冰凉,赶快坐下先烤火,再吃米线。</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 3月7日午后,去锦屏山看弥勒大佛。导航显示,从吃午饭的卤鸡米线店过去,距离11公里,开车半小时。门票30元,70岁免门票。交通车往返20元,单边15元。</i></p> <p class="ql-block"> 弥勒大佛在弥勒市郊外的锦屏山上,一路走村过镇,满眼山地风光。</p> <p class="ql-block"> 云南气候温暖,季节比北方早,才三月上旬,地里的麦子都在黄了。</p> <p class="ql-block"> 弥勒大佛位于弥勒城北10公里处的锦屏山上弥勒寺。锦屏山风景区是滇东南著名的佛教胜地,弥勒寺拥有大佛、大运、大雄、大智四院之宏阔,集弥勒强巴相、弥勒思维相、弥勒仙光相、弥勒布袋相、弥勒天冠相之绝,为“弥勒道场”之大寺。弥勒大佛(弥勒布袋相)、弥勒第一佛手、龙华宝塔是锦屏山的三大胜景。(照片为网图)</p><p class="ql-block"> 到了弥勒市,必须要来拜见一下弥勒大佛。只是没想到,大佛坐在高高的锦屏山上,要见大佛尊容,得爬上1999级台阶。</p> <p class="ql-block"> 弥勒大佛坐落于锦屏山心脏部位,要登上1999级台阶,才能到达弥勒佛的宝座下。</p><p class="ql-block"> 可以选择坐观光车上山,单边车费15元,从山下的游客中心直达山上的大佛广场。往返车费20元。古稀大爷大妈爬山有难度,我们坐观光车上山,返程走阶梯步行下山。 </p> <p class="ql-block"> 弥勒佛称为“未来佛、希望之佛”,这尊金光灿灿的大佛1999年12月落成,高19.99米,基座高4.96米,镶满金色的莲花瓣和如意宝珠,为世界上最大的弥勒坐佛。基座上“弥勒大佛”四字为台湾佛学家南怀瑾所题,弥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p> <p class="ql-block"> 弥勒第一佛手象征佛法无边。佛手位于大佛右边山腰位置,在山下都能看见。佛手与祖师洞相连,据说祖师洞是募建弥勒寺的如玉和尚当年苦修佛法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图三的弥勒佛脚趾,被游客摸得铮亮发光,成都话叫做“摸玉了”。</p> <p class="ql-block"> 龙华宝塔总高64.15米,地上外观有九层,内七层,高56.7米,设计为八角楼阁式塔。塔前的广场和过道均是青石板地面,古朴而典雅厚重;塔外采用铁艺走廊栏杆和花岗岩石浮雕护栏,塔内以漆红柱体、浅黄色饰面、橡木楼梯、木材浮雕藻井装饰,彩绘壁画精美绝伦。据佛经记载,弥勒将在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下生到人间,经过降生、出家、成道、说法,最后成佛,将在华林园龙华树下大转法轮,三度说法,广度众生。</p><p class="ql-block"> 龙华宝塔是锦屏山上的标志性建筑,高大雄伟,山前山后山上山下,都能看见。</p> <p class="ql-block"> 弥勒寺的主体建筑都在中轴线上,从山脚开始,依次是山门、锦屏山牌坊、天王殿、弥勒铜像、弥勒大雄院、弥勒大佛宝座,1999级台阶连接起这些宏伟的佛寺建筑。面对中轴线,弥勒第一佛手在中轴线左边,龙华宝塔在中轴线右边。</p> <p class="ql-block"> 在弥勒几天,白天外出游玩景点,晚上在朋友家蹭饭。</p> <p class="ql-block"> 能干的主人,蒸煮卤炖,烧炒拌烤,样样拿手,厨房家什之齐全,出手便是一桌桌美味饭菜。在此展示一下主人精湛的厨艺,以示感谢。</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 3月8日,在弥勒的第七天,早饭后8点半钟离开弥勒市,前往红河州建山古城附近的团山古村景区,行程193公里,耗时2小时多。</i></p> <p class="ql-block">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文物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团山这座保存了完整村落格局和滇南乡村风貌特色的活态文化遗产,吸引了大批国内外专家学者。一批批国内外游客徜徉在一座座古老宅院中,观赏着精美的雕刻,寻找着团山人的家园记忆。</p><p class="ql-block"> 2005年6月,团山村通过世界纪念性建筑保护基金会(WMF)专家组的严格审查,被公布为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专家组评价团山“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未经触动的珍贵遗产的典范”。2013年3月,团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团山村门票35元,70岁以上免票。</p> <p class="ql-block"> 时逢3月8日妇女节,团山景区门口一位师傅给每一位女性游客送上一朵红玫瑰🌹,谢谢暖心的团山人。</p> <p class="ql-block"> 团山古村有东南西北四个寨门,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寨门都居高临下,与村内主干道相连,建筑形制虽各有不同,但均设有瞭望哨和枪眼,易守难攻,是团山村四门的防御工事。第三幅图西寨门因早年失修已倒塌,2003年重建于此。</p> <p class="ql-block"> “将军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院落占地面积880平方米,建筑面积958平方米,共有大小天井7个,房屋38间。房主张和在“辛亥临安”起义中平匪有功,被云南都督蔡锷委任为国民革命军第四营营管带兼稽查员,并授予“将军第”匾额。院内雕饰精美,书法绘画大部分出自建水名人邱庭栋之手。现有张氏后人住在老宅里,卖一些农副产品和竹编制品。</p> <p class="ql-block"> 张家花园是建水县西庄镇团山村的代表性古民居,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富商张氏家族(张国义、张国明)所建,融合汉族与彝族建筑风格,是滇南地区仅次于建水朱家花园的第二大私家园林。</p><p class="ql-block"> 张氏家族早年以赶马、个旧开矿致富,后投资修建宅院,其商号“天吉昌”曾为临安八大商号之一,后因时局动荡破产。</p><p class="ql-block">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完整保存19世纪风貌的原生态村落”,代表滇南民居建筑的典型特征。</p> <p class="ql-block"> 营长府、司马第、上庙等,都是团山民居中的宏伟建筑,每一处都有可圈可点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顺着青石板路,可细细品味团山的每一栋古老民居。无论是青瓦层叠的屋面、白灰粉饰的外墙、青砖垒垫成的墙裙,还是精雕细琢的门窗、沧桑的镇宅石狮、藴秀的府邸花园,都显现出古韵沧桑之感。</p> <p class="ql-block"> 不同历史时期给团山村留下的烙印:</p> <p class="ql-block"> 团山民居的老宅院现在很多都由当地文旅机构或手艺人在经营,文旅产品、手工艺品、绿植盆景等等赏心悦目。图一是手艺人的工作室;图二的盆栽植物叫“地涌金莲”;图三是松果做的工艺花瓶;图四的盆栽造型像一尊大肚罗汉。</p> <p class="ql-block"> 团山村观光打卡:</p> <p class="ql-block"> 中午在团山村里一家环境幽静的“乡愁餐厅”吃饭,坐在绿荫花架下,吃清淡的乡村菜。三人点餐三菜一汤:踏洋芋(洋芋泥)、荷叶煎鸡蛋、炒丝瓜、野菜花生汤,吃得干干净净,消费121元。</p> <p class="ql-block"> 团山村外有一条建水古城到团山古村的米轨铁路,前身为中国首条民营铁路“个碧临屏寸轨铁路”,1915年开建,历时21年贯通,曾用于运输锡矿资源。1970年改为米轨,2015年开通旅游专列小火车,以“滇南最美乡愁之旅”,<span style="font-size:18px;">融合历史、自然与田园风光,成为红河州的文旅名片。</span>起点为临安站(建水古城内),途经双龙桥站、乡会桥站,终点为团山站,全程13公里,时速20公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沿途有名胜古桥双龙桥、风雨廊桥乡会桥、泸江河田园风光,最后到达古迹荟萃的团山古村。</span></p><p class="ql-block"> 小火车各站点停留时间:双龙桥、乡会桥各30分钟,团山站2小时。每日两班:上午9:00发车,10:30到达团山站(13:00返程,13:40返回出发点)。下午14:30发车,16:00到达团山站(17:50返程,18:30返回出发点)。</p><p class="ql-block"> 2025年建水古城小火车票价因座位类型和购票渠道不同存在差异,往返硬座95-120元,老人/儿童/学生/军人半票优惠。</p> <p class="ql-block"> 团山村外,公路边的木棉花(攀枝花)开得如火如荼。</p> <p class="ql-block"> 3月8日下午从团山村前往建水古城。团山到建水15公里,车程二十多分钟。预订了建水古城北城门边的“吾家小居”民宿,两室两厅厨卫套房168元/晚。去古城方便,价格实惠。房东把老旧小区的老居室套房改造出了复古情怀小资风情,装饰细节很用心。</p> <p class="ql-block"> 入住民宿后去了建水古城里的学政考棚。2017年2月来过这里,这次重游,感觉里面的观光范围增加了些,考棚布局也有调整。门票20元,70岁免票。</p><p class="ql-block"> 学政考棚纵深150米,以甬道为中轴线严格对称,成四进院布置,庄严肃穆,这里是读书人鲤鱼跳龙门的起点,1993年被列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学政考棚为云南提督学政定期至此举行院试的考场,考生来自临安、元江、开化(今文山州)、普洱(今思茅市)四府。考取者称生员,俗称秀才,才能到省城参加乡试。因学政称提督学院,故名院试。明清两朝的科举考试共分三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院试——考秀才,乡试——考举人,会试和殿试——考进士。 </p><p class="ql-block"> 临安院试圆榜——明清时期的临安府院试,无论岁试、科试,每场考试结束都以圆榜的形式公布考生的成绩。圆圈上居中最高者为第一名,称为“院案首”。其他考生依照排名,按逆时针方向排列。考生名字下方的字和号,是运用《千字文》排列的考场号。图案中心的红色“中”字的一竖上长下短,像“贵”字的字头,表示吉利。</p> <p class="ql-block"> 出古城已入夜,顺路看古城夜景。在古城外一小食店吃了一碗草芽米线。草芽吃在嘴里脆嫩脆嫩的,像菌菇,又不是菌菇。</p> <p class="ql-block"> 不知草芽为何物,问度娘,度娘说草芽是一种人工栽培的蔬菜,为香蒲科香蒲属宽叶香蒲的地下匍匐茎尖端的幼嫩部分。其形状、颜色似小型象牙,又名象牙菜,唯云南建水所特有。草芽的幼嫩新生根状茎为食用部分。根状茎,圆柱形,顶部呈锥形,形态酷似象牙,故称草芽。草芽营养丰富,含多种氨基酸。</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 3月9日,在建水的第二天,早饭后进入临安古城,计划上午用两个小时游览朱家花园,然后继续行程,前往昆明。</i></p> <p class="ql-block"> 清晨的临安古城非常安静,店铺还没有开门营业,大量游客也还没有到达,街道上难得的没有什么人。</p> <p class="ql-block"> 素有“滇南大观园”美称的朱家花园,是清末临安府城(今建水城)富商朱成藻、朱朝瑛等两代人苦心经营的大型民居建筑群,始建于光绪初期,落成于宣统二年(1910年),占地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千余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光绪前期,朱成章、朱成彩、朱成藻兄弟在建水城内沙泥塘街(今翰林街)购置士地30余亩,聘请临安最有名的能工巧匠,大兴士木,筹建住宅、宗祠。三兄弟相继亡故后,其子朱朝琛、朱朝瑛、朱朝琼、朱朝瑾等继续增修扩建,历时30余年。一座占地面积阔大、建筑环环相扣,诗书画装饰精美、池塘、假山、稻田错落有致、透现着尊贵与荣华的宅院,竖起了建水传统民居建筑的标杆,把传统民居建筑文化推向了一个历史高峰,被称为“滇南豪宅”。</p><p class="ql-block"> 朱家花园在“文革”中被损坏殆尽。1989年,朱家花园成为云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建水县政府开始维修朱家花园;1999年,朱家花园列为“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旅游精品景点,对朱家花园重新修缮;201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朱家花园总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包括家宅和宗祠两个部分。主体建筑呈“纵三横四”不对称布局,主轴线上依次排列着池塘、前花园、一进、二进、三进院落和后花园,为建水地区典型的“三间六耳三间厅,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民居庭院并列联排组合的群体建筑。院落层出迭进,有大小天井42个,房屋214间。</p><p class="ql-block"> 2025年朱家花园门票价格,成人票35元,70岁以上免票。</p> <p class="ql-block"> 朱宅中的梅馆、兰庭、竹园、菊苑,是以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命名的四个宅院。梅馆主要是朱家孙子辈居住;兰庭是当时朱家核心人物朱朝瑛的住所;竹园主要是长辈居住;菊苑的中間有一个盛满水的石缸,叫做“门海”,比喻缸中水深似海可以扑灭火灾,故又被称为“吉祥缸”。</p><p class="ql-block"> 此外,紫藤院因院中的老紫藤树而得名。紫藤院的正厅叫做“上堂屋”,它是朱家的一个公共空间,家庭议事、家人集会、外嫁内娶、婴儿满周岁“抓周”、满18岁的冠礼、死者停灵、祭奠死者和悼念死者等礼仪活动以及家教、礼教的实施,都在这里进行,承担着部分家族宗祠的作用。据说震动云南的“辛亥临安起义”,也曾在这里密谋过。</p> <p class="ql-block"> 2017年来朱家花园时,只游览了宅院部分,当时花园池塘在复建维修,没有开放。这次来才进入了花园观光,好大一座水景花园,亭台楼阁雕梁画栋,水光潋滟花团锦簇。</p> <p class="ql-block"> 朱家花园凉亭内,十来个穿戴统一服饰的彝族妇女在商量跳舞的地方。她们在亭子里跳了两下,似乎不太满意。亭子位置有点偏,她们又往游客多的地方去。</p> <p class="ql-block"> 她们来到朱家花园水池边的空地上,这里游客多,扯眼球。看不准这群彝族妇女的实际年龄,也许比看上去年轻。云南的太阳紫外线强,常年晒太阳的人肤色黝黑。</p><p class="ql-block"> 她们跳的是彝族传统舞蹈烟盒舞,就是用“烟盒”作道具的舞蹈。所谓“烟盒”是由竹木制作的用来装烟丝的圆盒子。跳舞时将其上下两瓣分别持于双手,并用手指作有规律的弹响,它既是舞蹈的一个部分,又以其强烈节奏的声音作为舞蹈的伴奏。跳舞时一般要有“四弦”作主要伴奏乐器,故民间把它叫做“跳弦”。烟盒在跳弦中成为重要的道具,人们普遍将跳弦称为烟盒舞。</p><p class="ql-block"> 2006年5月20日,彝族烟盒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朱家花园水池中有几只乌嘴凤头白鸭,这是国家珍稀保护鸭种,全身羽毛呈白色,头部后羽毛有一簇突起,形似“凤冠”,嘴和脚呈黑色,明清时代是皇家园林中的观赏鸭,后几近濒危三百年。江苏省镇江市全国劳模沈晓昆带领团队历时十多年抢救保护终获成功,现已收入国家名录,乌嘴凤头白鸭重现江南名园。《蓬山密记》中记载<span style="font-size:18px;">康熙皇帝知道凤头鸭味美,食之有益,但因喜欢凤头鸭的洁白,从未烹食过:“</span>人言此种味美,食之有益。然朕爱其洁白,从未烹食,不知其味。”</p> <p class="ql-block"> 2022年6月,镇江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考察交流团来到红河州开展工作交流,向红河州总工会、建水县总工会赠送了四只乌嘴凤头白鸭。“千里送凤头鸭,意重情更浓”。这些“鸭中贵族”游进“滇南大观园”朱家花园,成为了红河镇江两地美好合作交流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建水紫陶驰名中外,与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陶、四川荣昌陶并列为中国“四大名陶”。“波本窑”是建水紫陶最著名的名窑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上午11点过,离开建水古城前往昆明,全程206公里。午后1点,行车100公里后,在呈元高速公路(呈贡—元阳,云南省境内省级高速公路,编号S27)上的星云服务区休息,在开满红椒花的刺桐树下,吃开小灶的自热米饭“腊味煲仔饭”。</p> <p class="ql-block"> 午饭后继续剩下的100公里路程。下午4点,昆明到了。昆明街上的樱花都开了,我们准备明天去圆通山动物园看樱花。</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本集完,2025年5月5日立夏,CL制作完成于成都)</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