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共读】康教结合项目组第12次共读——《融合教育实践指南-家校合作实务》第二章

强国复兴有我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3月6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康教结合在学龄前孤独症儿童干预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组开展第十二次线上共读活动,本次活动聚焦于《融合教育实践指南-家校合作实务》一书的第二章,由梁志峰老师担任导读。</p> 内容导读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家长在家校合作中的角色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需要“等一等”再去融合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上学是根据孩子的能力还是根据老师去选择班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家长是否需要主动向学校坦白孩子的障碍类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孩子上学为什么需要影子老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6.影子老师的派遣有何依据和条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如何为孩子选择优秀的影子老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8.家长是否可以用“影子老师”的身份入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9.如何让学校接受影子老师入校的申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0.家长是否需要与学校沟通“影子老师”的身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1.如何争取班级老师的支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2.孩子在学校被投诉后家长如何应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3.孩子被欺凌了,家长怎么办?</p> 线下阅读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师们在阅读之旅中,边读边笔耕不辍,边思边心领神会,将每一页的智慧都化作滋养心灵的甘露,不断充实着自己的“知识宝库”。他们悉心捕捉书中对实际工作大有助益的精髓,同时也细细咀嚼并镌刻下个人的独到见解与感悟。</p> 线上交流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共读《融合教育实践指南》第二章家校合作之家长篇的活动中,氛围热烈且充满活力。大家紧扣家校合作中家长的作用,展开了深入探讨。每位老师都热情洋溢,从不同角度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有的老师用生动案例展示了家校合作的成功,证明了有效策略的实践魅力;有的老师则深入剖析了合作中的难题,提出了智慧创新的解决方案。老师们各展所长,言辞生动,视角多元。智慧的火花在这里碰撞,为家校合作照亮了前行之路,也为教育事业注入了新活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读书分享活动最后,课题主持人蒋小利园长对本次线上共读活动进行了全面深入且富有见地的总结。她强调,融合教育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深思熟虑的系统性工程,它如同父母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与深切关爱,旨在为孩子的全面发展与长远未来精心谋划、周密布局。在推进融合教育的实践探索中,我们不仅要以满腔的热忱和深沉的爱意去洞悉每一个孩子的独特需求与潜能,更要遵循科学的教育原则,运用创新且有效的策略方法。这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怀揣一颗热爱教育、奉献教育的赤子之心,倾注全部的专业智慧与匠心独运,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与专注力,携手并进,共同为融合教育的蓬勃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与力量,共同书写融合教育辉煌灿烂的新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