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岁后就出发之四十三(2025年1月30至2月9日云南腾冲、芒市、瑞丽、建水、元阳之行)

香园芬芳

<p class="ql-block">  去云南腾冲看看是一直的愿望,2025年的蛇年春节终于成行了。</p><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30日大年初二,我们坐上前往昆明的高铁,十个小时晚10时到达云南南站,又经历了18分钟的高铁换乘来到昆明站,也是惊而无险。入睡已是后半夜。</p> <p class="ql-block"> 1月31日大年初三。第一站慕名来到滇池。想来也算二去滇池。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称。也吸引了无数游客,前往滇池边的海埂公园。路上是车水马龙人山人海,我们也是赶个热闹涂个开心。喂引海鸥是必要功课,看海鸥潮起潮落带来一片欢呼声……​人说这里海鸥真多,感觉游客与海鸥可以旗鼓相当了。</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下午走进边上的云南民族村,刚好赶上了欢迎仪式,幸福指数又被拉伸了一些。云南民族村占地面积89公顷,是反映和展示云南二十六个民族社会文化风情的窗口。云南民族村自1992年2月建成开放以来,以生动鲜活的形态,展示了云南各民族的建筑艺术、歌舞服饰、文化风情、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在广场上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活动也是锣鼓喧天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  从东门进入民族村,这里是昆明故城‌的一个仿古建筑群,占地面积约50多亩。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诏国时期。当时南诏国筑拓东城,标志着昆明的建城之始‌。</p> <p class="ql-block">  美食一条街上,各民族的小伙、姑娘身着民族服装出售各种美食。</p> <p class="ql-block">  匆匆逛了民族村,傍晚时分我们来到昆明老街。说在成都有宽窄巷子,在上海有新天地,那么在昆明就有昆明老街。昆明老街是国内作为一个统一地名命名的街区项目,是昆明城中最后遗留的历史街区,至今有900年历史,是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由民清时期的街巷肌理和建筑风貌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民居聚落、抗战胜利堂(原云贵总督府)和文庙等共同构成。行走在老街上,可以吃到口味正宗的小锅米线,可以淘到光怪陆离的云南古玩,可以找到历经百年的药铺。古朴的老街上灯火辉煌,适逢春节更是人头攒动……</p><p class="ql-block"> 离老街不远处,有二座雕梁画栋精美绝伦牌坊,称金马碧鸡坊,必须打个卡。东坊为金马坊,西坊为碧鸡坊,是昆明的象征。金马碧鸡坊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相传当太阳将落,余晖从西边照射碧鸡坊,它的倒影投到东面街上;同时,月亮则刚从东方升起,银色的光芒照射金马坊,将它的倒影投到西边街面上;两个牌坊的影子,渐移渐近,最后互相交接。这就是60年才会出现一次的"金碧交辉"的奇观。说清道光年间,这个奇观曾经出现过一次。</p> <p class="ql-block">  来到云南,过桥米线也是必尝之一。该菜品起源于蒙自地区,是由汤料、生的猪里脊肉片、鸡脯肉片、乌鱼片等佐料制作而成。它的美丽、浓厚的家庭温情传说就不啰嗦了。满满的仪式感,七大碗八大碟的美味消除了一天的疲劳。</p> <p class="ql-block">  2月1日清晨我们从昆明乘动车四小时到达保山,然后坐上来接的大巴,沿着杭瑞高速大约二小时到达第一站芒市。开启了腾冲之旅。</p><p class="ql-block"> 芒市属德宏州傣族景陂族自治州。“德宏”来自傣语,意为怒江下游的地方。芒市傣语为“勐焕”,意为黎明之城。</p><p class="ql-block"> 芒市有国际机场,为云南省第三大支线机场,是中国距缅甸最近的国际航空口岸。拥有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机场的完善交通网,已形成了“三出境、三出州”的铁路、高速公路交通格局。2018年9月29日,云南省政府正式批准芒市退出贫困县。</p><p class="ql-block"> 来到芒市主要感受傣族文化。旅行社安排了二个地方:勐焕大金塔与傣族古镇。在这里又一次感受了假日旅游市场的人山人海。</p><p class="ql-block"> 勐焕大金塔是中国第一金佛塔,亚洲第一空心塔。坐落芒市孔雀湖畔的雷牙让山顶。是芒市标志性建筑,也是生活在这里的傣族人民的圣地,是游客必打卡之处。供奉的是弥勒佛、观音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人们脱鞋进殿礼佛祈求平安……小和尚们盘腿而坐化缘……大金塔的对面有座银塔,这是座实心塔,旅行社未做安排我就匆匆过去打了个卡,感觉这里是旅拍打卡的热地。</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芒市名称来自这只金鸡阿鸾</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站来到傣族古镇。这个新建的古镇,投资36亿,以古傣文化为统领、以建筑为骨、以商业为气、以非遗为技,打造一座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旅游服务和生态居住为一体的古傣文化旅游体验地。感觉有点失望,我们随便走一走就离开了。</p> <p class="ql-block">  2月2号清晨离开芒市,一个多小时车程来到此趟最边境城市瑞丽。瑞丽,古称“勐卯”,因“祥瑞美丽”之意得名,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辖县级市。是傣文化的发祥地。</p><p class="ql-block"> 按照行程主要是打卡一寨两国及姐告口岸。 一寨两国位于瑞丽姐相镇银井村。这里有瑞丽最小的国门,有界碑71号。据导游解说,当时划分国界线的时候,银井村有三组村民,二个组划在国内,一组被划到了缅甸。从此本是同宗人却变成了中国人缅甸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境线将一个傣族村寨一分为二,中方一侧的称为银井,缅方一侧的称为芒秀。但寨子里的两国老百姓语言相通、习俗相同,他们同走一条路,共饮一井水,同赶一场集,和睦相处,世代相承,也是佳话。看着边境线另一侧的民居,原本想象中的有几分神秘的缅甸,也只是又一个异邦民族而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以前的国界线以竹篱、村道、水沟、土埂为界,现在已修筑了坚硬的铁栅栏。当然双方都有边民证来去还是很方便的。走进银井村,里面有座姐相镇银井小学,被冠以中国第一所边防小学。缅甸的小孩上午过来上课,中午回家吃饭,下午再过来上课。</p><p class="ql-block"> 因此在这里有诸多的“一井两国”水井、“一秋荡两国”秋千、“一塔佑两国”佛塔、一桥跨两国等景点。走进这个景区除了体验许多个一寨两国的人文外,与铁栅栏外的缅甸人交流是最大的兴趣,用人民币换缅币、买香烟……尽管大喇叭里不断播放请不要购买,还是挡不住许多人的好奇……</p> <p class="ql-block">  景区内的警示台</p> <p class="ql-block">  游览这个景区还可以了解缅甸。它的省称为邦。</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站姐告国门。瑞丽作为我国西南边陲重要口岸,是中国对缅贸易的重要陆路通道。它拥有按照“境内关外”模式实行特殊管理,叫做出关不出境。游客进入关内后,出关时要进行安检。进入关内两侧有很多店铺,有边贸交易市场,说这里曾经非常繁荣,如今店铺绝大多数关闭了。只是适逢春节假期人们来这里打卡居多,靠近国门边人气还有的。</p><p class="ql-block"> 来到这里除了在国门前打个卡,这里还是G320与杭瑞高速的止点,吸引了不少游客打卡。</p> <p class="ql-block">  与缅甸的边界墙</p> <p class="ql-block">  午饭后离开瑞丽前往腾冲,途径龙江大桥。<span style="font-size:18px;">龙江大桥总长2470.58米,桥面宽33.5米,为双向四车道设计。它是云南保腾高速创造"历史文化之旅、自然景观之旅、国际通道之旅"的标志性建筑。它对云南主动服务和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中国面向南亚陆上通道、促进滇西地区旅游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打卡这座大桥意义在于它</span>是亚洲最大的高速公路悬索桥,也是云南省首座特大单跨径钢箱加劲梁悬索桥。站在桥下看对面感觉非常壮观。感叹祖国的繁荣富强!</p> <p class="ql-block">  来到滇西南,除了在芒市、瑞丽感受傣族文化,最大的吸引力是腾冲。腾冲属云南省直辖县级市,由保山市代管。如今的腾冲不仅有暖意十足的温泉和浪漫的热气球,有“火山环抱中的桃源仙境”的和顺古镇,还有国人永远不能忘记的那段历史,滇西抗战纪念馆、国殇墓园。</p> <p class="ql-block">  2月3日一早来到5A景区热海公园。沿着峡谷往里走,山腰间缠绕着热气腾腾,硫磺味扑鼻而来,它源于火山喷发和地下热液活动中的硫化氢气体。‌这些硫化氢气体在地下热液的运动和喷发过程中进入地表,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硫磺。硫磺以固体形式沉积在地表或地下的岩石裂缝中。一路走来看到金黄色与金色交辉的狮子头、姊妹泉、泉华裙、怀胎井等等,都是硫磺的杰作,人们给它们取了个好名字,留下了美丽的传说。最后来到热海大滚锅,这是一处直径约3米、深1.5的盆形沸水池,终年冒着97度的高温沸水,如同一只烧开了水的滚锅。说是腾冲拥有99座火山和88处温泉。在这里云南十八怪的“鸡蛋栓着卖”比比皆是,因不允许游客自己蒸鸡蛋,也就有了免费蒸鸡蛋的服务,也延伸了地热食品…</p> <p class="ql-block">  徐霞客考察热海之后写道: “遥望峡谷蒸腾之气,东西数处,如浓烟卷雾”。可见其水热活力之强烈。</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站走进有500多年历史的司莫拉佤族村。司莫拉,佤语当中的意思为“幸福的地方”。看到它的民俗陈列馆里这样介绍:据《汉书地理志》载,云南古代"濮人"是历史久远的土著民族。"濮人"即司莫拉佤族的“先民”。生活在保山、腾冲一带的佤族先民"濮人"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先民与汉王朝开始存在统属关系。民国时期,司莫拉的佤族被称为"卡利佤"。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司莫拉的卡利低被正式定名为"佤族"。佤族尚黑,自古以来就将黑色作为自己的象征。服饰以黑色为基调,以其它颜色作为陪衬,以黑齿、黑发、黑皮肤为美。喜欢用黑来取名。</p><p class="ql-block"> 整个寨有佤族风情广场、木鼓屋、民俗文化陈列馆、寨树、司莫拉礼堂、大箐古榕树群、树神祭祀平台、七子泉、农耕文化观光区、瓜果采摘体验区等。</p><p class="ql-block"> 2020年1月19日下午,习近平来到司莫拉佤族村考察。近年来,村民们的“幸福感”得以不断提升,正着力打造佤族文化特色旅游村。</p> <p class="ql-block">  午饭后打卡了高原火山堰塞湖苔草型湖泊湿地。这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的亚热带火山堰塞湖沼泽湿地,这里最有特色的是漂浮在整个湖面上的草甸,人们称之为草排或者海排。是由各种水草的草须经过千万年的生长不断串接而成,其厚度一般为20-50cm,最厚可达2-4m,可承载人畜立于其上而不会落入湖中。这样的草排厚度在中国范围内少见。化80元去划个草排是不少游客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  2月4日清晨,我们慕名走进和顺古镇。这里是云南著名的侨乡。六百多年来,中原文化、西洋文化、南诏文化、边地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和马帮文化,使和顺成为云南省四个典型的生态文化村。</p><p class="ql-block"> 远眺古镇,还沐浴在晨晖中……它依山傍水绵延数里,聚落着寺院、祠堂和众多小巷及100多幢清代宅院。</p> <p class="ql-block">  走过双虹桥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中国传统的楼房建筑,这是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和顺图书馆。它于1924年由华侨集资兴办,前置花园,美观素雅。图书馆现有藏书11万余册,分设古籍、民国、现代三个书库,典藏文献较为丰富。1980年被纳入国家公共图书馆建制。也是至今仍在供众人借阅与阅读的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  图书馆前面沿河边的一条街被称为和顺小巷。它沿和顺三合河而建,由近万平米的古建筑组成。一路走来,走过<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马帮博物馆,它用近2000件实物和近百幅老照片展示南方丝绸古道的历史;走过清末腾越镇总兵张松林的老宅,称总兵府,于2006年从腾冲市区原貌迁至和顺;沿着河边继续前行,发现有好几座这样的洗衣机亭,原来</span>和顺前辈出国"走夷方 ”,时刻挂念家中的亲人。为了家乡妇女洗衣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从清光绪年间开始,逐步沿河堤修建9座形态各异的洗衣亭。洗衣亭是和顺最独特、最温柔的公益建筑,它见证了古镇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  走到全长400米的和顺家风文化长廊。这里错落分布了二十多组精心设计制作的石雕,浓缩介绍了十多个和顺家风文化的故事,分为走夷方篇、励志篇、孝道篇等十六个篇目,集中展现和顺历史上的道德楷模、文教先贤、抗日英烈、爱国典范等,是一个展示和顺优秀家风文化的窗口。</p><p class="ql-block"> 以前只知道中国人为了讨生活有下南洋、走西口、闯关东之说,来到这里才知道还有“走夷方”一说。夷方”一词在历史上指的是缅甸、印度、泰国等南亚国家。“走夷方”不仅是生存的方式,也成为了和顺人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p> <p class="ql-block">  穿过和顺家风文化长廊,走进艾思奇纪念馆。艾思奇原名李生萱,和顺古镇人。纪念馆也是他的故居。他是我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哲学名家。在中国共产党开创的革命事业中,艾思奇倾尽毕生心血,致力于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大众哲学》是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  这次匆匆走过,知道了原来六百多年前明朝洪武年间,为保卫边疆,四川、湖南、江苏、江西等地的将士受朝廷派遣不远万里来到和顺军屯戍边。有事征战,无事种田。从明代洪武年间开始,先后有寸、刘、李、尹、贾、张、杨、钏、许、赵十大族姓陆续在此安家落户,繁衍生息。中原汉文化也随之在这里生根开花,传承至今。<span style="font-size:18px;">六百年来各大姓氏和谐共处,村里现在还留存着八个大姓的宗祠。</span>这才是和顺古镇六百年的根。</p> <p class="ql-block">  走进滇西抗战纪念馆。馆内陈列的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故事。从锈迹斑斑的武器,到破损的战旗;从泛黄的照片,到生动的雕塑,它们共同勾勒出一幅幅滇西抗战的壮丽画卷。纪念馆边上就是国殇墓园。走进墓地深处,那一排排整齐的墓碑,让人肃然起敬,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  2月4日年初七,晚坐动车从保山回到昆明已是夜晚10点。2月5日我们在昆明休整一天。顺便又去斗南花市去转转。 还去了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的云南陆军讲武堂转转。它先后经历了清代云南陆军讲武堂和民国云南陆军讲武学校两个时期,到1935年7月被蒋介石下令变成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五分校,从此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的历史结束了。这所讲武堂与北洋政府所办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国民政府所办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以及东北三省所办的东北陆军讲武堂并称为"民国四大军校"。学员在全国分布广泛,将帅辈出,朱德、叶剑英元帅就是杰出代表。这里也是游客芸芸,每天正点的“换岗操演”表演,使这一刻历史的厚重感变得形象。</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离讲武堂不远处还有一处值得去看看地方:西南联大旧址。 这是一所在抗战时期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云南合组而成的一所与抗日战争相始终的综合性大学。八年间,在战时艰苦的环境中为国家乃至世界培养了大批杰出的人才,铸就了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不朽丰碑。无数从这里走出的学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栋梁之才。有许多我们熟悉的名字:邓稼先、朱亚光等等。</p> <p class="ql-block">  2月6日年初六,我们包车开启了三天自助游。</p><p class="ql-block"> 第一站抚仙湖,离昆明城区约一个半小时车程,说抚仙湖形成于地质年代第三纪末,是云南高原在第三纪抬升过程中形成的断陷型湖盆,是中国第二、云南第一的淡水深水湖泊‌。它的面积非常大,有212平方公里,仅次于滇池和洱海。我们也只是走过路过不放过,打个卡而已。红沙滩之所以红是其红色沙质和清澈的水质,在阳光的照射下,沙滩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红色,非常鲜艳夺目。这里是溜娃的好去处。午饭就在景区边解决,又看到了云南十八怪之草帽当锅盖。</p> <p class="ql-block">  午饭后来到建水古城。三年曾匆匆走过这里,留下美好印象。此次再次走进建水古城,弥补上次的遗憾。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朱家花园逛逛;在著名的临安饭店吃著名的汽锅鸡;又漫步在铮亮的临安路的石板路上,感受岁月美好…晚宿古城沉香小院。</p> <p class="ql-block">  建水朱家花园,是清末乡绅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坐东南朝西北,包括家宅和宗祠两个部分。主体建筑呈“纵三横四”不对称布局,为建水地区典型的“五间六耳五间厅,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民居庭院。</p> <p class="ql-block">  来到朱德旧居陈列馆,只可惜时间晚了闭馆。</p> <p class="ql-block">  云南提督学政考棚,是云南省最高教育行政长官提督学政定期到此,集中学子举行院试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晚上与另一组自驾游的朋友在建水会面,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  来到建水古城,坐一坐小火车是许多游客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条穿越百年历史的特色旅游专列。它行驶在一条历史悠久的铁路线上,是中国最早自行修建的铁路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由民营企业运营的铁路。当时法国人筹划修建滇越铁路,云南的有识之士意识到主权问题,于是提议修建属于云南人的铁路。始于1915年,完成于1936年,历时21年。它是中国第一条主权最为完整的民营铁路。<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水小火车的轨道宽度为1米,因此得名“米轨小火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乘坐小火车的车票为120元一位(六十以上半价),从临安站出发,途径二个车站,双龙桥站、会乡桥站,终点为团山车站,旅游时长二小时。</span></p> <p class="ql-block">  双龙桥,又称"十七孔桥",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座三阁十七孔大石拱桥,横跨泸江与塌冲两河交汇之水面上,因两河蜿蜒盘曲如双龙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乡会桥车站是这条铁路上最有特点的车站。建于1932年,建成时有办公楼、候车楼、站台、货场。站内以前有铁路轨道三条,一条供小火车靠站、一条供火车会车让道通行、另一条供车皮调度、留置、货物卸载之用。乡会桥车站的站房,巧妙结合了两种建筑方式,是中法建筑特点相结合的单檐现代建筑,完美体现出科学与艺术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  小火车最后一站式团山古村。这是一个典型的家族聚居村落,全村以张姓为主。始祖张福来自于江西饶州府鄱阳县许义寨,明朝洪武年间因贸易经商来到临安,几经辗转,定居团山。清末光绪年间,张氏后裔走出家门,到个旧开发矿业,积累一定财富后,便回乡建盖豪宅。现有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15座,寨门3座,寺庙3座,宗祠1座,占地面积18384.5平方米,建筑面积16158平方米。民居内的传统建筑,粉墙黛瓦、檐角飞翘、形制规整,布局灵活、空间丰富、外雅内秀,鎏金描彩的木雕及工艺奇巧的石雕、砖雕,琳琅满目,如同一部丰厚凝重的书卷,体现出了传统文化的精髓。<span style="font-size:18px;">2006年,被世界濒危遗产基金会列入( WMF )"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2012年,被评为"国家特色景观名村";2013年,张家花园、张氏宗祠、皇恩府等12处民居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  午饭后二小时车程来到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只为欣赏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元阳梯田。</p><p class="ql-block"> 元阳梯田是哈尼族人1300多年来生生不息地“雕刻”的山水田园风光画。只是运气差了一点,漫天大雾,赶个热闹看个寂寞。那就留点遗憾吧。那就从网上截一图,以饱个眼福。</p><p class="ql-block"> 晚宿元阳阿依多村,美餐消除了疲劳。(这是半只母鸡,加一碗蘸水,接着端来一大盆鸡汤给了我们惊喜。哈哈,其实旅行享用美食也是一大乐趣)</p> <p class="ql-block">  没见过没尝过的水果。</p><p class="ql-block"> 弥勒果</p> <p class="ql-block">  十天的云南行结束了,清晨我们坐高铁回家啰。人在旅途总有不如意与遗憾………只要在旅途就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