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现在的网络大数据让人无处遁形,刚到安阳手机上短视频就相继推送安阳的各旅游打卡点,却看得我有点恍惚,我是出来旅游了吗?看那些打卡点:天宁寺、烂柯山、小南海石窟等等,忽然看到一座“修定塔”,奇特的造型、美仑美奂的砖雕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查了地图与计划中的高陵相距不远,就决定前往参观。</p> <p class="ql-block">修定塔位于安阳西北清凉山,跟着导航穿过一座村庄到了山下,可见到在山脚高台上有座方型单层塔,与其说是塔更像一台挂着华丽帷幔的大轿,高台上大书“天下第一塔”,这便是第二批全国文保单位“修定塔”。修定寺塔建于北齐,1978年在修定寺塔发现北齐天宝五年文宣帝、王母太妃等到修定寺拜佛供养的铭文,故确定该塔建造不晚于公元553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其实同一时期的北朝寺院更多,据历史记载,单当时的邺城周围就有三千多家寺院。</p> <p class="ql-block">走近后便被塔身精美的图案所震憾,塔身长、宽、高(不含塔顶部分)都约10米左右,除南面有一券门外通身嵌满花砖,塔身四角有角柱,角柱两侧紧贴以盘龙花砖叠砌的框柱,各柱面均遍雕精致的小型团花。塔身正面以编织纹式花砖分隔出菱形区域,区域内嵌着各种人物、动物等各种佛教图案的菱形花砖,</p> <p class="ql-block">人物有峨冠博带的真人,体态丰腴的侍女,手捧莲花的童子,披甲仗剑的武士,轻歌曼舞的飞天舞女,瞪眼呲牙的擒蛇力士等;动物图案有仰天怒吼的雄狮,背负珠宝的六齿象,脚踏祥云的天马等,图案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而武士、力士像有着明显的异域特点。正午阳光斜射在塔身时,那些深浅不一的浮雕好像有了生命,祥云纹背光中的人像在光影流动中仿佛舞动起来,砖缝间的阴影勾勒出飞天衣袂的动感曲线,古代工匠显然深谙造像技艺故意将浮雕人物面部微微上仰,使得无论太阳处于哪个方位,人像都能保持慈悲垂目的神态。</p> <p class="ql-block">拱券门上门额正中嵌砌一铺首衔环兽面,铺首两边嵌砌青龙吞云和白虎喷水花砖两块,两侧侍立四臂金刚,面部狰狞,浑身筋肉隆起,两手向上各执兵刃,两手向下舞动扩张,勇武强悍。门额石上雕三世佛,所以修定塔又名“三生宝塔”。门楣匾额处刻了不同时期父母官的题记。</p> <p class="ql-block">花砖经过精心设计,用不同的方法嵌砌在塔壁上。有的花砖背面烧有背椎,在嵌砌时将榫楔入墙内;有的先在塔壁内层用素面砖砌成各种凹槽,槽的深度与花砖厚度相等,这样就牢固地卡住了花砖。类似现在的键槽、榫卯结构,不仅嵌砌牢固,同时也加固了塔身。</p> <p class="ql-block">宝塔历经了千年有些塔砖被损坏、盗撬,尤其是上世纪初社会动乱不安,村民为保护宝塔,用泥将塔身覆盖并刷上红色,因此当地人称“红塔”,1973年被省文物专家重新发现时揭去灰泥,露出花砖图案后,安阳修定寺塔才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仍有一些花砖流失海外,最近一次出现在国外拍卖会上被9万多欧元拍出,所以有“一块砖一套房”说法。</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各方面专家指导下,对修定寺塔残缺的花砖进行研究、复制、安装复修等工作,使壁面基本恢复原貌,照片上颜色较深的为修复的。</p> <p class="ql-block">目前,宝塔已被严格保护起来,塔旁专门设立了“修定寺塔文管所”,当地退休的村长专职做了守塔人,同时兼任修定塔讲解,为我们滔滔不绝地围着塔讲了两个多小时。</p> <p class="ql-block">这座始建于北齐、重建于唐的密檐方塔,在工匠手中将一千三百年前的宗教想象永远定格在了砖石之间,而历经岁月侵蚀出的每道裂痕都是时光书写的注脚。</p><p class="ql-block">说实在每每翻看手机中照片,总感觉照片过于平面、局部,任何文字描述都无法表述其壮美,只有置身其侧方能感受到令人窒息震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