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警报突鸣箭步谁?一生挚爱伴君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才说细软东流水,怎料雏书不翼飞。</p> <p class="ql-block">金岳霖(1895年~1984年),字龙荪,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近现代著 名哲学家、逻辑学家。金岳霖是第一个运用西方哲学的方法,融会中国哲学的精神,建立自己哲学体 系的中国哲学家,1926年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被誉为“中国哲学界第一人"。按照金岳霖晚年的说法,他一生共写了三本书,《论道》、《逻辑》和《知识论》。比较满意的是《论道》,最糟的是《逻辑》,花时间最长、灾难最多的是《知识论》。《知识论》花时间最长、灾难最多的原因颇为离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9年,金岳霖刚到昆明不久,七十余万的《知识论》基本完稿,正在杀青。沉醉之时,即使敌机轰炸,也闻所未闻,伏案奋笔疾书。即是瓦砾、碎片、尘土落在书稿上,拂去尘土、抖抖手稿继续写作。待警报解除,师生归来,见房前屋后皆被炸弹击毁,才感到后怕。以后,没遇敌机轰炸昆明,他就掂一只装有《知识论》手稿和林徽因写给他的信皮箱跑到郊外,找个安全的地方,继续埋头他的写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日本人的飞机几乎天天空袭昆明,跑警报时,大会把一些值钱的东西,如金戒指、金项链之类带在身边。有一天金岳霖突然意识到这样一个逻辑问题:既然有人带金子跑警报,必有人会丢掉金子,有人丢掉金子,就会有人捡到金子,我是人,我可以捡到金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有了这个逻辑推理之后,就把这个发财之道告诉了几个学生。于是,跑警报时,尤其是解除警报之后,几个学生都特别留意路面,果真如此,同学们捡到了两枚金戒指。金岳霖的推断得到了证明,非常得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却说又一次敌机突袭,警报响起,金岳霖带着他的“宝箱”跑到城北的安全地带,找一块石头,打开书箱,取出书稿,埋头修改。谁知这次轰炸的时间特别长,金岳霖又饥又饿又困,将书稿当枕头就地休息,谁知一睡竟睡着了。一觉醒来,天已黄昏,揉揉眼睛,提起箱子就走。到家后发现没有书稿,急忙提灯笼原地寻找,找不到。第二天去找,还没找到,书稿从此不翼而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金岳霖捶胸顿足、痛不欲生,想一死了之!痛定思痛,从巨大的懊丧与悲苦中走出来后,决定一切从头再来。这就是《知识论》花时间最长、灾难最多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