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天涯海角

鲁汉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三亚随着沈小岑《请到天涯海角来》的歌声红爆半边天。我就在那时第一次踏足天涯海角景区,彼时的记忆虽已有些模糊,却始终留存着一抹独特的韵味。时光悠悠流转,最近再度来到这片令人心驰神往之地,心境已截然不同。踏入大门,海风拂面,鲜花盛开,像是在热烈欢迎一位久别重逢的老友。我沿着海边沙滩前行,脚下的沙粒细腻而柔软,每一步都像是在与大地亲密对话。心中怀着对往昔的追忆与对当下的珍视,我先后到了“南天一柱”、“天涯”和“海角”,逐一打卡这些闻名遐迩的地标。伫立在它们面前,我不禁深深感慨,这片天地间,似乎一切景观都凝聚于这一块块石头之上,而这些石头又仿佛承载了世间万象,成为了独一无二的景观,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变迁与无尽故事 。</p> 情侣树 <p class="ql-block">岁月流转,海浪、沙滩、椰树和礁石等景观依然,但游人却变了。40多年前,到此一游时,我还是一个哼唱着“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的青年,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脚步轻快得如同沙滩上跳跃的浪花。那时的我,目光被大海的广阔深深吸引,满心都是对远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渴望 。如今,两鬓已添白发,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海风依旧温柔,可我心中多了几分历经岁月沉淀的平和。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不平和又能怎样?</p> <p class="ql-block">“南天一柱” ,清宣统元年(1909年),由崖州知州范云梯题刻。相传“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南天一柱”是被派遣来独撑南天的一截“天柱”。范云梯在崖州任职期间,面对当时国家遭受列强侵略的困境,看到巨石在惊涛骇浪中顶天立地,心潮澎湃,于是题下“南天一柱”,寓意着希望海南岛能成为祖国山河的擎天玉柱,祈求施政一帆风顺、国泰民安。</p><p class="ql-block">(资料来源网络)</p> <p class="ql-block">“天涯”,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崖州知州程哲所题。在古代,海南地区开发较晚,环境恶劣,路途遥远,在遭贬斥的文人眼中这里是人迹罕至的偏远之地,有着天涯尽头的意味。程哲在此题刻“天涯”二字,或许是感慨此地的偏远与独特,也为这里增添了浓厚的人文底蕴。</p><p class="ql-block">(资料来源网络)</p> <p class="ql-block">“海角”,1938年1月8日,由国民党琼崖守备司令王毅中将题写。当时日军侵华,局势紧张,王毅在崖县马岭村举行“六千黎民歃血会盟共赴国难大会”,在“天涯”石相邻的巨石上题写“海角”,以此表达坚守海南、抵御外敌、共赴国难的决心。</p><p class="ql-block">(资料来源网络)</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三亚湾沙滩海风吹拂,涛声依旧,白天在这里浪漫的人,又灯红酒绿去了。我在网红打卡点——海鲜大排档见到久违的“镜头",这是美丽三亚湾的浪漫缩影,还是年轻人生活的无奈?</p> 街头竹杆舞 <p class="ql-block">再见了,三亚湾,你的每一朵浪花都藏着我漫步时的惬意,每一缕海风都裹着我对自由的向往。再见了,天涯海角,你的美丽与浪漫,早已刻入我的灵魂,你的风景和故事已经在我心底里珍藏。不知道今后是否会再来,但我还会想念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