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教育的沃土里,教研是一场诗意的修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温暖生命的过程。为落实新课标理念,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根据县教研室安排,2025年3月6日在莒南县第四小学开展了小学数学课堂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交流与成长的平台,共同探寻数学教学的深度与广度。</p> <p class="ql-block"> 活动伊始,教研员韩桂美老师介绍了本节课的内容是《圆柱的认识》及她的设计意图,她将依托大单元教学和结构化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将圆柱的认识与长方体、圆锥等立体图形整合为"立体几何"大单元,帮助学生发现"点-线-面-体"的建构规律。</p> <p class="ql-block"> 韩老师首先让学生从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入手,从而引入圆柱体,使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由具体到表象的抽象过程。也体现了空间观念中的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接着,两个富有层次的操作活动任务设计,使学生在合作交中探究圆柱的奥秘。对比圆柱与长方体的面特征,理解曲面与平面的区别联系。让学生第一次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曲面。</p> <p class="ql-block"> 在探究完圆柱的特征之后,韩老师还安排了一个惊喜,让学生从桌洞里拿出一张长方形硬纸,长方形硬纸的一边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小棒,看转出的是什么形状。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柱,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通过活动使学生看到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底面半径高之间的关系。为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p> <p class="ql-block"> 韩老师巧妙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课堂气氛热烈,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课堂末尾的跨学科彩蛋也激发了学生无限的兴趣与想象空间。</p> <p class="ql-block"> 最后王主任对这次教研活动进行点评和总结。他借助韩老师的这节课提问大家:你认为数学新课堂是什么样子?韩老师的课那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参与教研的老师们各抒己见,王主任对这堂课也给予高度评价,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这种思维的交流与碰撞,让每一位老师都收获颇丰。</p> <p class="ql-block"> 韩老师的大单元备课促使教师跳出单课时局限,系统规划教学目标与评价体系。通过结构化处理,将实物模型、动态课件、生活案例等资源有机整合,如用矿泉水瓶制作圆柱教具,增强教学直观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使圆柱知识的学习更具系统性,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用整体眼光看待问题、用结构思维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为后续几何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教师在教研过程中通过大单元设计与结构化实施,也能有效提升课程整合能力与专业素养。</p> <p class="ql-block"> 本次县域教研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更让老师们在交流研讨中提升了教学水平。相信在未来的数学教学中,老师们会将教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让数学课堂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