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树勋:司法之路与家国情怀

平安福

<p class="ql-block">陈树勋:司法之路与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陈世甲,字树勋,生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 年)四月十五日,卒于公元 1951 年 3 月 4 日,享年六十岁,为蕲春庄升礼户,籍贯刘河镇胡坪村栗树下。</p><p class="ql-block">树勋公在司法领域建树颇丰,先后担任过长阳县代理县长、当阳县司法委员,后又出任罗田县、英山县司法审判官 ,为地方司法公正与社会稳定贡献良多。</p><p class="ql-block">在地方宗族事务中,树勋公有着一颗仁义之心。义门陈果石庄承阳户刘河镇杨河陈姓后裔某父,因性格耿直、爱“与事好出头”,被当时的刑法认定有罪,押赴河滩准备枪决。得知消息后,其子在千钧一发之际奔走求救于树勋公。彼时树勋公正好在家,其子言已备好轿子来接。但救人心切的树勋公顾不上等候,来不及等轿子到来,便一路小跑赶往杨河河滩。到达后,他高声呼喊“刀下留人”,成功使该父获救。</p><p class="ql-block">此前,杨河陈姓宗亲因寻祖无果,长期遭受地方宗族欺负。树勋公了解情况后,安慰他们:“尔后修谱就归在我升礼户下。”杨河果石庄承阳户自此有了依靠。到了民国二十二年(1933 年),该户修谱时与应隆户、宣益户、应隆一同归入陈树勋主导的升礼户,四户合修族谱,统一了派系。</p><p class="ql-block">1927 年,风云突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当时,夏斗寅于蕲水县(现浠水)和蕲春县犯下诸多暴行,制造了“一夜杀八百”“革命者家属陪斩”“虐杀革命幼小子女”等惨绝人寰的恐怖事件。这年 6 月,夏部在刘公河区进驻一个营,疯狂搜捕革命党人。在这严峻的形势之下,严阆分党部常委陈涤凡、农会委员长陈光前等十一人被陈树勋以“控告”的方式列为 “赤色分子”。当时的严阆乡及蕲春农会负责人胡祖虞、胡风、骆介子等人,率领主要成员无奈地撤离至江西九江、彭泽等地。而革命形势最为活跃的严阆乡,陈涤凡、陈光前等两位同志不幸遇害。陈树勋此举虽饱受争议,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复杂的历史局势下,他或许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尽量减少更多的流血事件。</p><p class="ql-block"> 不仅如此,依据《胡晓章采访记录》以及地方上的传说,民国期间,陈树勋借助司法手段多次努力搜救蕲春籍、罗田籍地下党员及革命家属,尽力保护他们的安全。</p><p class="ql-block">陈树勋的一生,从“刀下留人”的义举,到特殊时期微妙的“控告”行为,再到默默营救革命党人及家属,都展现出他在复杂历史环境的漩涡中,以独特的方式在司法与地方事务中留下的深刻印记。</p><p class="ql-block">文/正胜校力供稿2025年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