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北京气候的一个特点是春秋两季时间短,而冬夏两季时间长,一冷就冷好长时间,一热又热好长时间。我比较怕冷,北京漫长的冬天让我感觉很不舒服,老了以后感觉更是如此,于是每到冬天就总想找个暖和的地方待上几天。去年入冬后不久,我就琢磨着找机会去一趟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一来这两个国家都在赤道附近,是比较理想的温暖舒适的地方,二来这两个国家我以前没有去过,它们都是海岛国家,岛国自有岛国的风情,看看还是挺有意思的。去这两个国家很方便,它们都对中国游客免签证,而且费用也不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远离大陆,距最近的印度和斯里兰卡也有六七百公里,这要是搁在从前,会让人觉得它非常孤单,然而现在不会再有这种感觉了,现在的世界早已经成为一体了,如今的交通和通讯高度发达,几百几千公里的距离根本不算个事儿。马岛上最早的居民是从印度和斯里兰卡那边过来的,大约是在公元前五世纪,那时的人就渡海寻找新的生存之地想想真是不易,不过我估计那时即使有人来岛上肯定也多不了,因为这的岛屿虽然很多,但岛的面积都非常小,而且全都是珊瑚岛,发展农业的条件并不好,养活不了太多的人。自从大航海时代开启以来,葡萄牙人、荷兰人和英国人先后来到这里并统治这里,而在更早的时候,阿拉伯商人已经来过这里,并带来了伊斯兰教,从那时起岛上的居民就逐渐的皈依了伊斯兰教,欧洲人的到来并没有改变他们的宗教信仰。现在马尔代夫的状况是,人口50多万,拥有1100多个珊瑚岛,是世界上珊瑚岛最多的国家,领海面积不算小,但陆地面积小的可怜,加一块尚不足300平方公里。在全部的岛屿中约200个岛屿有人居住,马尔代夫最大的岛屿是其首都马累所在地,居住着全国近一半的人口。马尔代夫人口少面积小资源匮乏,决定了其经济必然十分薄弱,马尔代夫几乎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产业,唯有旅游业十分发达,仅去年一年它就接待了200多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是它自身人口的数倍。马尔代夫200个有人居住的岛屿,面积大都在1平方公里左右,经过多年的开发,目前已有160多个岛可以接待游客,一个岛上建一座或数座宾馆,配备了全套的服务设施,各个旅游岛的挡次不同,价位也不同,游客自己选择,每天有从马累到各岛的快艇,把客人送到岛上去玩几天。客人在岛上可以自由的晒太阳、游泳、观海景、看日出日落,最好玩的是潜水和浮潜,马尔代夫是世界三大潜水胜地之一,潜水和浮潜我都曾玩过,非常有意思,能观赏到水下多彩的珊瑚和美丽的热带鱼群。马尔代夫是伊斯兰国家,但也有少量的酒吧,主要是为外国游客预备的。来马尔代夫工作的外籍劳工不少,因为每年来旅游的人很多,服务行业需要大量的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工作人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斯里兰卡是北印度洋上一个不大不小的海岛国家,它位于南亚次大陆南端,西北面隔着一条海峡与印度相望,南邻赤道。斯里兰卡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处在印度洋主航道中心线附近,被称为“东方海上十字路口”,从欧洲、东非和中东驶往东南亚的船只,不管是从红海方向过来的船只,还是从波斯湾方向过来的船只,都要先经过斯里兰卡,再穿过马六甲海峡,然后进入南中国海,最后到达中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各个国家,因此,斯里兰卡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中转站。中国与斯里兰卡的关系一直不错,几年前中国在斯里兰卡的南部拥有了一个港口,承租期为99年。斯里兰卡的经济状况不是太稳定,财政一直比较困难,外债负担沉重,不过对于普通外国人来说,它的意义和马尔代夫一样,主要是作为可去旅游的目的地。斯里兰卡风景秀丽,有“印度洋上的明珠”的美誉,拥有美丽的海滨风光和丰富的自然遗产,充满了热带岛国的气息,那里的古城、神殿、寺庙、成群的大象、古老的宗教文化以及原始的异域风情,对各国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一样,无四季之分,全年都适合去旅游,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因此旅游业一直都是该国经济的重要支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先去斯里兰卡,游完了斯里兰卡再游马尔代夫。这次的行程要走回头路,回国的时候还要从斯里兰卡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地图上看,斯里兰卡的地形像是一滴水珠,又像是一只鸭梨。该国的行政区划包括9个省,基本上是按照东南西北中不同的方位来划分。科伦坡位于斯里兰卡西南海岸,濒临印度洋,是斯里兰卡最大城市,它拥有世界著名的人工海港,是进入斯里兰卡的门户,也是斯里兰卡的商业和文化中心。科伦坡过去是斯里兰卡的首都,现在许多人依然这样认为,其实斯里兰卡的首都已于1985年搬到了科伦坡市郊区一个叫科特的地方,距科伦坡市区很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科伦坡历史悠久,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八世纪时阿拉伯人最早在这定居,后来葡萄牙人、荷兰人和英国人又先后来到这里,科伦坡这个名字是葡萄牙人给起的。现在的科伦坡是一座典型的海滨城市,有旖旎的滨海风光,市内高楼耸立,街道宽阔整洁,花草树木繁茂,到处可见斯里兰卡的国树铁木树和国花睡莲。整个城市的面积并不大,然而它非常漂亮,气候温和,浪漫多姿,形成了科伦坡独特的城市魅力。科伦坡名胜众多,在老城区,有古皇宫和多座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印度教的建筑。市内有历史悠久的国家博物馆,收藏了斯里兰卡各个历史时期的珍贵文物,据说馆里还保存着明朝郑和下西洋时在斯里兰卡建立的纪念碑。科伦坡还有若干个动物园和植物园。我觉得,让我在科伦坡待上一星期都会有事儿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先去科伦坡北面三十公里的尼甘布游览,等临走的时候再游览科伦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尼甘布是斯里兰卡西部的一个海港城市,这里有独特的风土人情、商业发达的街道和美丽的海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住的酒店,给人一种原生态的感觉,热带国家一般都有类似这样的酒店,我住过好几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酒店离海边不远,傍晚时分我们来到海滩看日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海边上人不少,而且几乎都是当地人,这让我有点意外,我觉得尼甘布是个海滨城市,这里的人应该对看海没什么兴趣,此时之所以来的人很多,可能是天气的原因,白天气温高人们尽量待在屋里,傍晚时来海边乘会儿凉,活动活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尼甘布警察开着三轮车在街上巡逻,车后面写着P0LICE,里面坐着两个警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尼甘布大部分居民信仰天主教,教堂数量众多。在这些教堂中,最大最华丽的教堂是圣玛丽教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圣玛丽教堂建于1874年至1922年,用了40多年时间建造。它是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教堂,教堂外墙为白色,搭配浅蓝色柱子,教堂内部装饰精美,有许多雕塑和绘画,整个教堂显得十分的典雅、华丽,宛如一件艺术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圣玛丽教堂是欧洲人在这时建造的,是斯里兰卡殖民时代的遗迹,现在它是尼甘布天主教社区的中心,当地凡是重要的宗教仪式和活动都在这里举行,许多年轻人的婚礼也在这里举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门前的人物塑像,是这座教堂历史上的一位神父,他对教堂的建立和发展有很大贡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主祭坛上供奉着圣母玛利亚的塑像,她坐在中间,身后站立的两个人,左边是耶稣,她的孩子,右边是天父,即上帝,是耶稣天上的父亲,这组塑像展现了神的一家人在一起相亲相爱,这从耶稣和上帝的动作及表情可以看出来。这挺有意思,一般来说,上帝的形象极为少见,我以前见过一次,和这不一样。基督教堂里的所有塑像和绘画,都是依据圣经创作的,只要不违背圣经,怎么创作都可以,没有一定之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教堂的名字也是多种多样,有以地名起的,如科隆大教堂,有以圣者名字起的,如圣玛丽、圣彼得、圣约翰、圣保罗教堂,有以地名加圣者名字起的,如巴黎圣母院,有以基督教教义起的,如圣三一教堂。它们并无本质区别,有的时候要看主祭坛上的人是谁来区别,而主祭坛上多数时候是耶稣受难像,特别是大量不知名的小教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教堂里有不少雕塑和油画,我看了几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人物塑像应该是某位教皇,这从他戴的帽子、穿的衣服、手上拿的东西以及右手的手势可以看出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幅画描述的应该是耶稣被人从十字架上抬下来时的情形,他手上还有钉子眼,右肋骨上有罗马士兵用长矛刺过的伤痕,士兵奉命看看耶稣死没死,戴帽子的女人是玛利亚,非常悲伤,旁边那个人用手扶着她,安慰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幅画描述的也是耶稣刚被人从十字架上弄下来时的情形,他躺在玛利亚的怀里,玛利亚的眼睛望向天空,心说,上帝啊,你的儿子死了,现在我该怎么办呢?这是我猜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玛利亚抱着小时候的耶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应该是玛利亚的木匠丈夫约瑟夫抱着小时候的耶稣,约瑟夫是耶稣世俗中的父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雕塑描述的应该是施洗约翰在给耶稣洗礼,此后洗礼便成为了基督徒净化自身的一种仪式,也是基督徒入教的仪式,耶稣受洗后即开始了他传教生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后面墙上的油画,描述的应该是耶稣在传教时的情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耶稣被罗马总督判处死刑后,罗马士兵将其押赴刑场,耶稣头上戴着带刺的头冠,背上背着沉重的十字架,有信徒和围观的群众跟随着他,站立拿长矛的是罗马士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耶稣赴刑场走过的路称为苦路,我去以色列旅游时看过,耶稣在苦路上共停留了14次,称作14站,所谓的14站其实是他14次跌倒又重新站起来的地方。每次耶稣跌倒,跟随他的信徒都心疼的将他扶起,而押送的罗马士兵则冷漠的扭过头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耶稣背着沉重的十字架终于走到了刑场,他已经累的不行了,到了这里他就要被钉上十字架了,此时信徒们十分悲伤,恋恋不舍,而耶稣则摆手劝他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教堂旁边还有一个大厅,墙上是耶稣受难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下面躺着的应该是被人从十字架上弄下来的耶稣的尸体,肋骨上有血印子,脚上有钉子眼,尸体被沙布罩着。这当然是制作的模型,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个教堂尽搞新鲜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尼甘布海港,实际上主要是一个渔港,这是它的主要功能。尼甘布居民相当一部分是渔民,每天都有大量的渔船出海捕鱼,渔船通常是在晚上出海,第二天凌晨返回。男人负责出海捕鱼,渔船返回后妇女和老人小孩负责分拣渔获,大点的新鲜鱼虾蟹等拿到鱼市上卖给宾馆饭店,小点的卖给当地人,卖不完的鱼虾就晒成干以后再慢慢卖。这些渔民都是世世代代的渔民,捕鱼、晒鱼、卖鱼是他们几百年不变的生产生活方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尼甘布鱼市以其丰富的海鲜和独特的交易方式而闻名。市场上的鱼产品种类繁多,甚至还有平日难得一见的鲨鱼。每天凌晨,捕鱼归来的渔民顾不上休息,趁新鲜将捕捞到的鱼虾赶紧拿到市场上去卖,而市场上的热闹景象和丰富的渔获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看。世界最大的为私人旅行服务的系列丛书《孤独星球》中曾经专门介绍过尼甘布鱼市,并把它作为在斯里兰卡旅行的一个重要景点向背包客们推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尼甘布共有两个鱼市,我们看了其中的一个,我还去海边沙滩上看了妇女老人分拣鱼和晒鱼,觉得很有意思,充满了生活气息。我每到一个国家,都喜欢看看当地人的日常生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可能是这会儿要收摊了,现在市场里鱼不多了,人也不多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鱼市外的路边上,有卖斯里兰卡特有的水果一一金椰子,这种椰子通体金黄,我以前没吃过,品尝之后觉得没什么特殊的,应该只是颜色特殊而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看完了尼甘布鱼市,又去看位于尼甘布市北面的一个著名泻湖一一尼甘布泻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泻湖这东西很多地方都有,一般都在海边,它是众多湖泊种类当中的一种。泻湖原本是一个海湾,属海洋的一部分,后来海湾的出海口被越来越多的沉积泥沙给慢慢堵死了,与海洋隔开了,就成为了一个泻湖,也有的是由于地质运动,隆起的岩石将海湾出海口堵死而形成了泻湖,这样的泻湖我以前见过。即使没有被彻底堵死只是基本上被堵死的也叫泻湖,尼甘布泻湖就没有被完全堵死,还有一条不宽的水道与印度洋连通,泻湖里的渔船可以由此水道出海捕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尼甘布泻湖周围或者是陆地,或者是沼泽地,沼泽地上长着大片的红树林,还栖息着数量很多的岸禽类鸟儿。尼甘布泻湖不大不小,算中等规模。它也是一个渔场,湖里盛产鱼虾蟹,湖边停泊了许多小渔船,湖周围居住的渔民主要靠这个湖过活,当然他们也可以出海去捕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尼甘布泻湖风景不错,我看见有游船载着游客在湖里边转悠,他们一定很惬意,而我们的时间不够,只能站在湖边看看风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名乃利亚国家公园,位于斯里兰卡中北部,占地约90平方公里。该公园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野生动物种群而闻名。公园内有一个建于三世纪的巨大人工蓄水湖,每年旱季时湖边的青草,都会吸引来成群的大象和其它野生动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许多国家的国家公园,往往也是野生动物保护区。名乃利亚国家公园内有湖泊、森林和草场,为多种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动物种类有大象、猴子、水牛、水鹿、鳄鱼、懒熊、蜥蜴等。最值得看的是象群,上百只大象聚集在湖边的景象非常壮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没往公园深处去,只在入口附近转了转,自然看不到成群的大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前年在肯尼亚国家公园已经见过很多种野生动物,现在再来国家公园,看野生动物的心情没有那么迫切了,见到野生动物时的新鲜感也没那么强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接着,我们去位于斯里兰卡中部的狮子岩游览。狮子岩是斯里兰卡八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斯里兰卡中部曾经有一座建于公元五世纪的古城,叫西格利亚,也译作锡吉里耶。由于年代久远,西格利亚古城现在已成废墟,剩下的遗迹非常少,包括护城河、花园和建在一座巨大岩石顶上的宫殿遗址。护城河和花园现在还能看出来,但它们没有多大看头,不是游览的重点,重点是建在岩石顶上的宫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座岩石高二百米,拔地而起,体量巨大,远看像是一只卧着的狮子,因此被称为狮子岩,现在它的头已经没了,也许是风化掉了。狮子的背上,也就是巨型岩石的顶上是一个面积较大的平台,过去的宫殿就建在这个平台上,宫殿现已成为废墟,只剩下宫殿的基础部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已经修建了通往岩石顶上的台阶路,沿台阶走上去,游客不仅最后可以看到顶上宫殿的遗迹,在下来的途中还可以看到崖壁上岩洞里的壁画,这些壁画创作于一千五百年前,其中有几幅还比较清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护城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花园里原本有一些建筑,现在只剩下建筑的基础部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狮子岩共有三个平台,这是第二个平台,面积不小,平台上有两个巨大的狮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僧人也来游览。我看了一眼,全是尼姑,没有和尚,和尚和尼姑是不能混到一起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来到了第三个平台,也就是岩石顶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宫殿已成废墟。关于狮子岩宫殿是怎么建造的,其实还有一个长长的故事,长话短说:同父异母的兄弟俩争王位,哥哥为妾生,本不该继承王位,但他杀父篡位,当时弟弟在驻守边疆,他怕弟弟来报仇,于是就在易守难攻的狮子岩上建造宫殿,可最后还是被弟弟打败了,自杀身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蓄水池,用来收集雨水,顶上的用水全靠下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下去的路上,遇到几只猴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居高临下,看第二个平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下去时经过一个岩洞,在里面看到了几幅已有1500年历史的壁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康提市在斯里兰卡中央省南部,是中央省的省会,也是一座古城,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我们要去那里游览著名的佛牙寺、康提湖,并参观康提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去康提市的路上,经过一个香料园,进去参观了一下。斯里兰卡的红茶在世界上非常有名,它是十九世纪英国人统治斯里兰卡时从中国引进的。而相比于红茶,斯里兰卡本土的香料不仅同样世界闻名,而且种植的历史更为悠久,至少有二千年,自古以来香料就是斯里兰卡对外出口的重要商品,如今斯里兰卡的红茶和香料都远销世界各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香料园这里,光照充足,气候温和,种植的香料有八十多种。香料园的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了一些南洋香料方面的知识,以香料制成的产品用途很广,食用的、药用的、保健品用的、化妆品用的,还有按摩用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康提市中心的康提湖畔,有一座收藏有佛祖释迦牟尼牙舍利的寺院一一佛牙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佛祖的牙舍利稀少而珍贵,在佛教中具有极高的圣物地位,这使得康提佛牙寺非常有名,成为了斯里兰卡的佛教圣地,而康提市也因此被称为圣城。一年到头,都有许多斯里兰卡以及东南亚国家的佛教徒来佛牙寺朝圣。每年的八月,康提市还要隆重举办佛牙节,以表达人们对佛牙舍利的崇高敬意。庆祝活动气氛热烈,据说在沿街巡游的队伍里,通常会有上百头披着盛装的大象,其热闹的场景吸引了大批游人前来观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佛牙寺始建于1595年,后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整个建筑群宏伟壮观。佛牙寺的布局结构大体是,寺院四周有围墙,中央是一座皇宫大殿式的建筑,它是佛牙寺的主体建筑。佛牙寺这里原来是康提王朝的皇宫,由于国王笃信佛教,佛牙舍利一直收藏在宫中,康提王朝灭亡后,佛牙舍利仍留在此地,而皇宫从此改成了佛牙寺,并由僧侣管理。其实是康提王朝的皇宫建于1595年,而不是佛牙寺建于1595年,真正属于佛牙寺的历史没那么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殿内部结构复杂,分为上下两层,两层都有一间暗室,二层的暗室里有一个小金塔,斯里兰卡的国宝佛牙舍利就收藏在这个小金塔中。信众和游客永远也见不到佛牙舍利的真面目,能见到放置佛牙舍利的小金塔就不错了。每天三次寺院的高僧会打开二层暗室的门,此时在门口已等候多时的信众和游客鱼贯而入,朝着暗室里的小金塔膜拜。据说佛牙舍利长约5厘米,我听着很是疑惑,因为有点过于长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来的时候不是暗室开门的时间,看见信众们在门外等候,男女老少皆有。我们没时间等开门,在寺院里转了一圈就走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佛牙寺大殿的后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殿一层的暗室。猛一看,迎面是一堵墙,墙上有画,其实它是暗室的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面有啥东西?一层暗室与二层暗室是什么关系?我觉得,两层的暗室相通,由一层暗室里面可以上到二层暗室里面,当佛牙舍利一旦有必要离开佛牙寺时,就先从二层暗室移到一层暗室,不走外边的楼梯,然后再运出寺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家拥挤着往二层去,许多人手里捧着莲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来到二层后,准备献花的人排成一队,其他人不用排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把鲜花放在暗室前面的桌子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二层的暗室,现在门关着,里面有个小金塔,佛牙舍利就收藏在这个小金塔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门口上方有小金塔的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些人在等待暗室开门,他们是虔诚的佛教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层有一个长条形大厅,供奉着一尊释迦牟尼的镀金坐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两边悬挂着二十余幅画,内容是释迦牟尼一生的主要经历、佛牙舍利是如何来到斯里兰卡以及人们对佛牙舍利是多么的崇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有不少欧美游客来参观佛牙寺,我很想知道这些信仰基督教的人是如何看待佛教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位于市中心的康提湖,以前是皇家宫苑的一部分,湖边有一座房子,房子里有国王和王后沐浴的浴池。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湖中央有一个小岛,湖面上时常飞过鸬鹚、白鹭、鹈鹕等鸟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晚上观看了康提舞表演。康提舞是斯里兰卡主要民族僧加罗族的传统舞蹈,是僧加罗族文化的标志之一。它起源于古代康提王国统辖下的中央山地地区,故又被称为高地舞。数百年来,康提舞一直受到王室的支持和百姓的喜爱,使它得以保存和发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伴奏的乐器很简单,只有一种男人横挎着的腰鼓,用两手有节奏的拍打,发出嘭嘭嘭、咚咚咚的声响,男女舞者身着鲜艳的服装,手腕上和脚脖子上戴着铃铛,舞蹈动作可谓是手舞足蹈,舞台上所有人都光着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种舞蹈,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我觉得这很正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斯里兰卡中部城市康提市往西南方向走,来到了斯里兰卡西南部印度洋岸边的一个滨海小镇,体验了一次红树林漂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小镇旁边,有一片由陆地和数个岛屿围成的水域,形状似湖,但被称之为河,叫马渡河。马渡河与海洋相通,河水是海水。马渡河周围是茂盛的热带雨林,其中有一片面积达60多公顷的红树林。红树林是陆地与海洋之间的一种湿地生态系统,这种湿地生态系统只有在热带和亚热带海边才有。马渡河是斯里兰卡一个知名景点,为了旅游业需要,当地人在红树林中开出了一条水道,船行其间,可以近距离观看两边的红树林。马渡河的生态环境非常好,不仅有繁茂的植物,还有大量的野生动物,除了鱼类,水鸟、蝴蝶、猴子、蛇、蜥蜴、乌龟、鳄鱼也不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据说,这里的居民过去以捕鱼为生,现在则大多从事与旅游业相关的营生,如造游船、当导游、办民宿、开饭馆、开商店、做表演,收入比以前高多了。以前的穷乡僻壤,依靠旅游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游人来到马渡河,一般是乘船沿湖游览,欣赏这里的美丽风光,观看成片的红树林和各种野生动物。途中还会上岛,看看岛上的小寺庙,再看看当地人制作香料桂皮和将椰子壳搓成麻绳的表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像这样的房子,有可能是住家,也可能是民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除了看见几只鱼鹰,其它动物都没看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岸边的小房子是供钓鱼人用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小岛上体验了一会儿鱼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岛上的小寺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斯里兰卡有数个海龟保护中心,我们参观了一个距马渡河不远的海龟保护中心。该中心主要由志愿者经营,经费来自志愿者的捐款。我们在保护中心见到了不同种类的海龟,包括绿海龟、棕海龟和金钱龟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想,海龟并不是濒危物种,但斯里兰卡人仍然要保护它,只能说明斯里兰卡人信仰佛教,我佛慈悲,斯里兰卡还有大象孤儿院,据说挺有意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的海龟多数都有病,主要是皮肤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在斯里兰卡南部的海滨度假酒店住宿。这里属加勒市,位于斯里兰卡的最南端。酒店周围的环境十分安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斯里兰卡南部海滨有着广阔的海域和金色的沙滩,这里的海水湛蓝清澈,海浪轻轻拍打着海岸,日落时分,可欣赏到《孤独星球》推荐的全球十大落日一一“锡兰日落”景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往斯里兰卡最南端来,目的是游览加勒市的老城区,习惯叫它加勒古堡。加勒市是斯里兰卡南部省的一座海滨城市,也是斯里兰卡第四大城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最初,加勒这地方是各国商人从事海上贸易的歇脚之地及中转站。十六世纪时葡萄牙人占领了这里,他们在海边建造了一个军事要塞。后来荷兰人又占据这里,将军事要塞扩建为功能更全、面积更大的城堡,即是现在的老城区。再后来英国人又占领这里,但英国人搞的建筑不多,现在保存下来的古建筑基本上都是荷兰人建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加勒古堡里的老建筑至今保存较好,它已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现在来斯里兰卡的游客,一般都会到这来看看,科伦坡与加勒的距离大约一百公里,有公路和铁路连接,交通便利。</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葡萄牙人最初建立的仅是一个要塞,用于驻扎军队。后来荷兰人赶走了葡萄牙人,将要塞扩建为城堡,里面居住的人更多,功能也更全,荷兰人在这的时候是古城堡最鼎盛时期。再后来英国人又赶走了荷兰人,加勒地区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古城堡几易其主,先是葡萄牙人,接着是荷兰人,最后是英国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为什么加勒古堡最早是葡萄牙人建立的呢?原来,在15世纪到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最早进行海外探险和开拓海外殖民地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而且这两个国家还签定了一个协议,把世界瓜分了,在大西洋上划出一条线,葡萄牙只能往这条线的东边去探险,西班牙则只能往这条线的西边去探险。斯里兰卡是葡萄牙去往东方探险必经的一个地方,是航行途中的一个天然中转站。那后来为什么荷兰人和英国人又来到了加勒呢?这是因为从时间顺序上,继葡萄牙和西班牙之后,荷兰又成为了海上强国,再后来英国又成为了海上强国,后来者不但实力强过先行者,而且后来者还踏着先行者的足迹,于是就有了在加勒这地方荷兰人打跑了葡萄牙人,而英国人又打跑了荷兰人的事情发生。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这三个国家现在都不怎么样了,但几百年前它们可不得了,是海上霸主,它们最早进行海外扩张,世界各地哪儿都敢去,最早被称为日不落帝国的不是英国而是西班牙,等到后来,英法德等大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后实力更强,野心更大,手伸得更长,占领的殖民地更多,而且欧洲列强之间还进行激烈的争夺,英法的殖民地好多是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手里抢过来的,菲律宾成为美国的殖民地,也是美国从西班牙手里抢过来的。当我们了解了这些之后,对加勒地区为什么会出现一个欧式的古城堡以及古城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历史就很容易理解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加勒”,在当地僧伽罗人的语言中是“岩石”的意思。加勒古城堡建在一个突出于印度洋的全是岩石的小小半岛之上,三面是海,三面都建造了城墙,呈∪形,长3公里,在陆地这一侧修建了城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据说,加勒古城堡是东南亚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城堡,也是斯里兰卡最具有异国风情的古城堡,它融合了欧洲的建筑艺术和南亚的文化传统。现在古城堡的状况是,城墙大部保存了下来,少数地方塌掉了。城堡内保存有古教堂、古清真寺、古钟楼,古灯塔、旧总督府等古建筑,古城内的街道大都比较狭窄,街道两旁是不同时期建造的古民居,有数百间之多。古城堡里面的街道和建筑虽然大多比较破旧,但整个古城干净整洁,商铺林立,有许多居民在里面居住,让人感觉这是一座活的古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游览古城堡时,天快黑了,而且是阴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整个古城堡占地面积约36万平方米,它的建筑融合了欧洲古典建筑风格和南亚传统建筑风格。古城的建筑材料,主要取自珊瑚。小商店、小饭馆、小咖啡馆、小博物馆、小珠宝店很多。我们在城里简单看了看,又去海边的城墙上玩了一会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建于1904年的清真寺。斯里兰卡人口数量排前三位的是:一、僧加罗族人,他们信仰佛教;二、泰米尔族人,他们信仰印度教;三、摩尔族人,他们信仰伊斯兰教。各个宗教均有自己的教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座建筑是荷兰人1684年建造的,是当时荷兰殖民当局的办公楼,现在是一座饭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座位于城堡东南角海边上的灯塔,建于1939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加勒古时候就是一个港口,我觉得,这地方应该很早就有灯塔,不至于1939年才建灯塔,现在看到的灯塔很可能是后来重建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位于北面城墙边的钟楼,建于1882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站在城墙上,眺望浩瀚的印度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据说,2004年12月印度洋大海啸发生时,古城墙对保护加勒古城和古城内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距加勒古堡30多公里的美瑞莎小镇,有一块深入印度洋三面环海的海岬。这块海岬上长满了椰树,景色极为美丽,特别符合人们对于海滨椰林美妙景色的想象,现在是一个热门打卡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过来时已是傍晚,傍晚的景色远不如白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天早上坐船出海观赏蓝鲸。斯里兰卡的观鲸季节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在这个时间段,蓝鲸会出现在斯里兰卡最南端的美瑞莎地区。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成年蓝鲸的体长可达30多米,重量可达100多吨,主要食物是小鱼小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运气不好,没看到蓝鲸,只看到了海豚,感觉效果差一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几只船上的人,也是专门来观鲸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海豚,一群一群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海豚喜欢在温暖水域活动,而且海豚一般成群结队,至少也是一个家庭在一起,所以看不见则已,看见的话就是一大群,而不会是一条二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海豚我在电视上不知见过多少次了,在海洋公园也见过,但在大海里见还是头一次。海豚的样子非常漂亮可爱,而且特别的聪明,海豚跃出海面时的样子美极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没见到蓝鲸,从网上下载了几张照片,蓝鲸就长这样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斯里兰卡西南海岸从加勒到美瑞莎一带的浅海区,流行一种叫做高跷钓鱼的传统钓鱼方式,而以这种方式钓鱼的人称为高跷渔夫。我以前曾见过高跷钓鱼图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据说,这是过去没有钱买船的渔民想出来的办法。在离岸边不远的海中,打上一根粗木桩子,再在桩子上钉上一个三角形的木架子供人坐,钓鱼时只需走到木桩跟前,坐上去就可以钓鱼了。</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觉得,没钱买船而采用这种方式钓鱼,捕鱼的成本确实是低多了,但渔获也肯定少多了,除了满足自己食用外,所剩应该不会太多,要想出售赚钱的话,显然数量不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这项活动已经成为了当地人的一个生财之道,游人想要照相的话,须付费才行,为了留个纪念,游客们普遍愿意掏钱,而对这些高跷渔夫来说,可谓是一举两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回到了科伦坡。科伦坡位于斯里兰卡西南海岸,濒印度洋,是该国最大的城市和文化商业中心,有斯里兰卡最大的港口和机场,为进出斯里兰卡的主要门户。这座城市已有1300多年历史,它最早是阿拉伯人建立的商业城镇,后来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先后占领这里,科伦坡逐渐发展成为斯里兰卡第一大城市,在殖民地时期一直是该国的首都。1948年独立后,科伦坡作为首都的地位不变。1985年斯里兰卡将国家行政中心搬到了科伦坡东南郊区的一个小地方,科伦坡仍作为文化和商业中心,但外人还是习惯称科伦坡为首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科伦坡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气候宜人,市区花草树木繁茂,街道宽阔整洁,高楼大厦林立。市区最主要的大街是一条笔直宽阔的大道,由南向北可延伸到100多公里外的其它城市,路两边椰树夹道林立。市内居住有僧伽罗、泰米尔、摩尔、印度、柏格、马来、欧洲以及印欧混血等多个种族。在科伦坡老城街头,昔日建造的印度教庙宇、佛教寺庙、伊斯兰教清真寺和基督教堂交相辉映,市区还有一些殖民地时期留下的建筑,而郊区有热带地区特色的植物园和动物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斯里兰卡国内没有航空线,各地区之间往来全靠铁路和公路。铁路以首都科伦坡为枢纽向全国辐射。斯里兰卡现有的铁路基本上是英国人在这里时修建的,斯里兰卡自己无力继续修建新的铁路,直到2019年,在中国的援助下斯里兰卡才有了一条新的铁路。英国人修建的铁路虽然已经有几十年了,有的路段甚至已有上百年了,非常老旧,但仍可使用。斯里兰卡的老铁路时速很慢,一般也就三四十公里,火车开起来以后不关门。然而就是这样的铁路,却吸引了很多来斯里兰卡的外国游客都想坐一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斯里兰卡有两条铁路沿线的风景非常独特,难得一见,它们是“海上火车线”和“茶园火车线”。海上火车线是科伦坡与加勒之间的铁路,长100公里左右,沿着海岸线修建,离海水最近的距离只有几米,远看火车好像行驶在海面上,而坐在车上观赏风景,一边是大片的森林和稻田,一边是辽阔的大海。茶园火车线的风景也非常漂亮,火车在起伏的山峦上行驶,高高低低的茶园和树林慢慢向后退去,就像穿行于风景画中一般,而若遇到雾气升起时,火车又仿佛行走于云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坐一坐海上火车,是来斯里兰卡旅游的一个项目,我们到科伦坡之后特意坐了一小段的海上火车。</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科伦坡国立博物馆,也叫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是斯里兰卡最大的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该博物馆始建于1877年,珍藏斯里兰卡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代表性文物,有照片、绘画、雕塑、宝石、石刻、织物、古钱币、刀剑和矛、传统工艺品、铜器、王宫用具、中国瓷器等,馆藏十分丰富。博物馆内有15个展厅,多为专题性展厅,如斯里兰卡佛教发展史展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众多藏品中,我特别关注的是郑和下西洋时在斯里兰卡建立的纪念碑。该碑的顶端刻有龙形图案,碑文用汉语、泰米尔语和波斯语三种文字写成,由于年代久远,大部分碑文已无法辨认,碑文内容主要是说大明皇帝知道这里的寺庙很有名气,特遣使者郑和前来布施,带来了什么什么东西,落款为永乐七年,也就是公元1409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里面有15个展厅,我们匆匆看了一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国王的宝座和宝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郑和下西洋纪念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还看了科伦坡一些著名建筑的外观,这些建筑多数不让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以斯里兰卡前总理名字命名的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中心,位于科伦坡贝塔区中心地带,宏伟壮观,是该市标志性建筑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厦是中国政府无偿援助的,于1973年竣工,投入使用50多年来,在斯里兰卡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莲花电视塔,高350多米,是南亚第一高塔,由中国和斯里兰卡共同建造,是一带一路项目之一。莲花电视塔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斯里兰卡的国花一一睡莲,象征着纯净、和平和美好。塔内设施完善,购物、娱乐、观景、住宿、餐饮等一应俱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旧国会(议会)大厦,是斯里兰卡重要的历史遗迹,建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是一座新巴洛克风格建筑,面朝印度洋。现在它是斯里兰卡财政部所在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科伦坡市政府大楼,是一座由英国人设计建造的新古典型主义风格的建筑,颜色雪白,非常漂亮。它以前是英国殖民当局的市政厅,现在是斯里兰卡科伦坡市政府大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楼周围是大片的绿地,对面是科伦坡市最大的公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市政府大楼和旧国会大厦一样,不对游人开放,只能瞧一眼外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国家独立纪念广场。1948年2月4日,斯里兰卡正式宣告独立,独立仪式在这里举行,斯里兰卡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广场中央有一座为纪念国家独立而建造的纪念堂,其建筑形式模仿了斯里兰卡历史上康提王朝时期国王接见朝觐者的大厅。康提王朝是斯里兰卡历史上的一个繁荣盛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纪念堂的梁柱上雕刻有28幅精美壁画,描绘的是斯里兰卡佛教史和神话传说,意在展现斯里兰卡古老的文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纪念堂的周围,分布有60只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石狮子。斯里兰卡这个国家并没有狮子,但神话传说斯里兰卡人的祖先是狮子,该国以前曾叫狮子国,就像新加坡并没有狮子却叫狮城一样。斯里兰卡人对狮子十分崇拜,国旗、国徽上都有狮子。这里的石狮子数量共60只,据说是为了纪念该国历史上的60位国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纪念堂前的这个人物塑像,是斯里兰卡的开国总理,也是国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粉红清真寺,建于1902年,非常漂亮,是科伦坡地标性建筑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科伦坡的乌鸦极多,当地人称它为神鸟,成千上万只乌鸦一起在空中盘旋的景象,十分壮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科伦坡飞到马累,开始了马尔代夫三天之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北距印度600公里,东距斯里兰卡750公里。陆地面积仅298平方公里,人口50余万。1192个珊瑚岛散布在9万平方公里的水域内,其中约200个岛屿有人居住。岛屿平均面积约1平方公里,地势低平,平均海拔只有1.5米。有科学家预言,100年后马尔代夫将不再适合人类居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小岛国的经济非常薄弱,日常生活的各种物品都要靠进口,而能卖给别人的东西主要是水产品。它的第一大经济支柱是旅游业,每年赴马尔代夫的外国游客达200多万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马尔代夫的首都马累市,位于同名的马累岛上,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约25万,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同时也是港口,建有国际机场。我从未见过这么小的首都,差不多一眼就能望到头,全市有上百座楼房和几条街道,人们出行主要靠摩托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马尔代夫特别适合休闲度假,200个有人居住的岛屿中现在已有168个开发成了旅游岛。一年四季都可以来马尔代夫休闲度假,每年来这的游客是当地人口的好几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马尔代夫没有人文景观可看,最吸引游人的是海岛风光,这里有最美的蓝天白云,最纯净的海水,最清新的空气,很多人评价它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海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所有来这休闲度假的客人全都一个模式:选择其中的一个旅游岛待上几天,看看海景,晒晒太阳,游游海泳,吃吃海鲜,玩玩潜水或者浮潜,看看海洋生物,有兴趣的话,再看看岛上居民的生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马累市的主要街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我们住的宾馆旁边的一座清真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天上午,从机场旁边的码头坐快艇,前往属于北马累环礁的旅游岛一一图杜岛,它是我们马尔代夫旅游的目的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码头这里看马累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马累距图杜岛约七八十公里,乘快艇需一个小时多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快艇上,欣赏美丽的海景。从天气尚冷的北京,来到了温暖的赤道附近,不仅感觉舒服,而且还看到了以前从未见过的赤道风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途中经过几座水上酒店,第一次见这种样子的酒店,像是漂浮在海面上,非常独特。这种酒店不多,房价较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水上酒店也叫水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马尔代夫的160多个旅游岛,依据岛上的宾馆、餐厅、沙滩、浮潜等条件,从4星到7星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我们去的图杜岛是6星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马尔代夫大部分的旅游岛都是由外国公司投资开发和经营管理的,马尔代夫人自己无能力做这些事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图杜岛是马尔代夫诸多旅游岛中各方面条件都较好的一个,该岛面积不是太小,岛上居民约有1200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图杜岛被蓝色的海水和白色的沙滩环绕,风景秀丽,岛上有许多的椰树、棕榈树、香蕉树和花草,构成了一个热带天堂。它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十分丰富的水上活动,如潜水、浮潜、帆船、钓鱼和冲浪。这里的海洋生物种类繁多,可以看到海龟、鲨鱼、珊瑚、海星和海螺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感觉图杜岛是一个比较理想的休闲度假地,远离尘嚣,可以尽享自然。岛上居民的生活,在我看来也是一种原生态的,看看挺有意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图杜岛算是比较大的岛,岛上有数个宾馆,宾馆都不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我们住的宾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沙滩质量非常好,可以尽情的游泳、晒太阳、玩浮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以前去越南旅游时玩过潜水,去菲律宾旅游时玩过浮潜。潜水和浮潜是两码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次在马尔代夫,我不想玩潜水了,我记得上次潜水,当潜到十米以下时感觉心脏受不了,但完全没有风险的浮潜还是要玩一玩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的海水特别透亮,浮潜时能看见好几米深的物体,能观赏到水中的鱼群、海龟和水底的珊瑚等海洋生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浮潜的装备非常简单,使用方法也非常简单:把面具往头上一套,眼睛鼻子都被透明的罩子罩住了,然后嘴巴紧紧含住管子,吸气和呼气全靠这根管子,管子不长,半米左右,把头埋进水里,人的整个身体趴在水面上,管子的口也露出水面,如果想前进或转弯的话,就用手臂和腿划水,这就是浮潜的概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在岛的东边海滩看了日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天刚蒙蒙亮,此时的海面非常平静,微风和煦,空气清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起初,海面上微微发红,预示着太阳快要升起来了。接着,太阳一点点往出冒,此时的天空、大海都被慢慢照亮,周围的景物开始变得愈来愈清晰。不久,整个太阳露出了水面,它像一个巨大的火球。当太阳全部露出来的那一刻,景象最为壮丽。</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太阳一旦露出水面,升高的速度就显得很快。太阳升高以后就没什么好看的了,于是我们开始往回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还在岛的西边海滩看了日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海边看日落,须站在面向西方的海边。我国的海滩几乎都是面向东方的。我已经有过几次在海边看日落的经历,但第一次的印象最为深刻,那是在缅甸的维桑海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日落之美不逊于日出,同样的让人赏心悦目,金黄色的余晖洒在海面上,整个岛屿被笼罩在一片暖橙色的光晕之中。日落与日出一样,美丽的景象稍纵即逝,容不得慢慢欣赏。世上凡是美好的事情都是短暂的,高兴总是一时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曾仔细对比过日出和日落那一刻的景象,我觉得二者差不多,如果拿两张都是太阳贴着海平面时的照片,让我指出那个是日出那个是日落,我分不清,也许是我的观察能力不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坐环岛观光车,在岛上随便转悠,看看图杜岛的环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图杜岛是一个村,大约一千二百人。房子建的一般,村内道路全是沙土路,家家有摩托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岛上有几座清真寺不清楚,反正不止一座,这几天每天早上5点多钟天还没亮,就听见清真寺的喇叭传出的祷告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船码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岛民养的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木瓜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岛上可下海游泳的地方有好几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天上午,我们乘船去距岛几公里的海域,观看只有那里才有护士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护士鲨经常出现在这片海域的原因不清楚,反正是难得一见的景象,抓住机会观赏就是了。我曾经在菲律宾宿务市附近的海域看到过鲸鲨,在南非开普敦附近的海域看到过海豹和企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护士鲨因其头部形似护士帽而得名。他们成群结队活动,以小鱼小虾为食,并以吸食方式进食,性情比较温顺,不主动攻击人类,人可以近距离接触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之行已经结束了。这次旅行,看到了赤道附近的风景,又增加了一种新的经历,总的感觉这次旅行还是值得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临走时,想到了一个问题:全球共有80多个热带国家,这些热带国家的风景都不错,但是热带国家几乎都是欠发达国家,除了新加坡,它是个例外,剩下全是比较落后的国家,可以说全世界不发达国家差不多都集中在了热带地区,这是为什么?我知道有一种理论或观点叫“地理决定论”,它认为一个国家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决定了这个国家国民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并进而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历史。以这种观点如何看待我的问题,我说不好,我也无法判定“地理决定论”到底有多少合理的成分,只是觉得热带国家一定存在着某些共同的特性,比如奋斗、竞争、危机意识普遍不强,暖洋洋的气候容易让人慵懒得过且过,北欧人就常抱怨南欧人懒。目前国际上还流行一个词“全球南方”,这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包括了热带国家,它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新代名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其实,冬天的时候去南美旅行也不错。我还从来没有去过南美,一直想去而没有去,主要原因,一是费用太高,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二是办签证费劲,非要美签不可,而美签办起来十分繁琐,让我反感。南美国家都是主权国家,为什么去这些国家要办美国签证呢?我的理解,南美地区太过遥远,从中国起飞的飞机不能直达南美,中途需要停一下,也就是需要在美国的地盘上停一下,而过境美国就要有美国签证,美国签证条件苛刻不易取得,南美国家可能觉得让美国放心的人,我也可以放心了。我已经想好了,这辈子不去南美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对我来说,没去过而又值得去和容易去的国家还有一些,过些日子准备去北欧几个国家看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