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文广征西

张华(经典清秋zh)

<p class="ql-block">‌扬文广征西‌</p><p class="ql-block">文/张华</p><p class="ql-block">北宋仁宗年间,西夏王李元昊公然叛宋称帝,边关告急,满朝文武皆无人敢领兵征讨。天波府佘太君闻讯,亲自点将挂帅,率杨家将出征。然而,佘太君年事已高,长途跋涉后身体日渐衰弱,在穆桂英等人的苦劝之下,只能暂且鸣金收兵,回京调养。此时,杨宗保年岁已高,五十多岁的人已不宜再挂帅出征,而杨家将下一代中,杨文广在破天门阵时还是个娃娃兵,尚未建功立业。佘太君决定让杨文广担此重任,出征西夏,收复失地。</p><p class="ql-block">杨文广接到命令后,心中既激动又忐忑。他深知此次西征任务艰巨,关乎大宋国威,也关乎杨家将的荣辱。他立即开始着手准备,选拔精兵强将,筹备粮草军械。同时,他也深知自己年轻经验不足,便虚心向穆桂英等前辈请教,学习兵法战术。</p><p class="ql-block">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准备,杨文广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大军一路西行,所到之处,百姓夹道欢迎,纷纷为杨家将加油打气。杨文广也深受鼓舞,他决心一定要打赢这场仗,为朝廷争光,为百姓除害。</p><p class="ql-block">然而,西夏军并非等闲之辈。李元昊亲自率领大军迎战,双方在边境上展开了一场激战。杨文广初出茅庐,虽然勇猛过人,但在战术运用和兵力调配方面尚显稚嫩。第一战,宋军损失惨重,被迫撤退。</p><p class="ql-block">面对失败,杨文广没有气馁。他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不能轻易放弃。他召集将领们开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战术部署。同时,他也深入士兵之中,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思想状况,激发他们的斗志。</p><p class="ql-block">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和调整,宋军再次出发,向西夏军发起进攻。这一次,杨文广吸取了上次的教训,采取了更加灵活的战术。他利用地形优势,设下埋伏,诱敌深入。当西夏军进入埋伏圈后,宋军突然发起猛攻,打得西夏军措手不及。</p><p class="ql-block">这一战,宋军大获全胜,收复了许多失地。杨文广也因此在军中树立了威信,士兵们对他更加信任和支持。然而,李元昊并不甘心失败,他调集更多的兵力,准备与宋军决一死战。</p><p class="ql-block">面对李元昊的疯狂反扑,杨文广毫不畏惧。他率领大军迎头痛击,双方在边境上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在这场战斗中,杨文广展现出了出色的指挥才能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他亲自率领一支精兵,冲锋陷阵,所向披靡。</p><p class="ql-block">然而,就在战斗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杨文广却不幸中箭受伤。他强忍着伤痛,继续指挥战斗。士兵们看到主将如此英勇,也都奋勇杀敌,最终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p><p class="ql-block">战后,杨文广被紧急送回天波府养伤。佘太君和穆桂英等人闻讯赶来探望。看到杨文广伤势严重,佘太君心疼不已。她嘱咐杨文广一定要好好休息,养好身体再上阵杀敌。</p><p class="ql-block">杨文广虽然身受重伤,但心中却仍然牵挂着前线的战事。他躺在床上养伤期间,仍然不断思考着如何打败西夏军、收复失地的问题。他还经常派人前去前线了解战况,为下一步的战斗做准备。</p><p class="ql-block">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和休整,杨文广的伤势逐渐好转。他迫不及待地要求重返前线继续指挥战斗。佘太君和穆桂英等人虽然担心他的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但看到他那坚定的眼神和迫切的心情,也只能答应他的请求。</p><p class="ql-block">杨文广重返前线后,立即投入到了紧张的战斗中。他率领大军向西夏军发起猛烈的攻势,一路势如破竹,收复了大片失地。李元昊看到宋军如此勇猛,心中十分惊恐。他调集了所有的兵力,准备与宋军进行最后的决战。</p><p class="ql-block">决战之日到来时,双方大军在边境上摆开了阵势。杨文广身先士卒,率领大军冲锋陷阵。西夏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在宋军的猛烈攻势下节节败退。李元昊看到大势已去,只好率领残兵败将逃回了西夏都城。</p><p class="ql-block">宋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收复了所有失地。杨文广也因此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了朝廷和百姓心中的英雄。佘太君和穆桂英等人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他们知道,杨文广已经成长为了一个真正的将领,能够独当一面、担当重任了。</p><p class="ql-block">然而,胜利的背后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许多英勇的士兵在战斗中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为国家和民族献出了宝贵的青春和热血。杨文广深知这一点,他心中充满了对战友们的怀念和敬意。他决定在战后为那些牺牲的战友们修建一座纪念碑,永远铭记他们的功绩和牺牲。</p><p class="ql-block">战后,杨文广带着胜利的荣耀回到了京城。朝廷为了表彰他的战功,封他为镇国公,并赐予他大量的金银财宝和土地房产。然而,杨文广却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深知这些荣誉和财富都是国家和人民赋予他的,他必须继续为国家和人民服务、贡献力量。</p><p class="ql-block">杨文广回到天波府后,开始着手修建纪念碑的事情。他亲自参与设计、选址和施工等工作,确保纪念碑能够建成一座雄伟壮观、永垂不朽的建筑。同时,他还积极投身到慈善事业中,用自己的财富和影响力帮助那些贫困无助的人们改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