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二月二大茘阿寿非遗跑骡车</p><p class="ql-block"> 陕西大荔县羌白镇阿寿村,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都会举办一场热闹非凡的非遗跑骡车、花馍古会。这一传统盛会,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是当地民众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重要活动。</p><p class="ql-block"> 阿寿村二月二庙会的由来已久,相传与唐代名医孙思邈有关。孙思邈晚年曾在阿寿村居住行医,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在这里建造了药王庙,并形成了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举办庙会的习俗。这一传统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现已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跑骡车是陕西省古老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动,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农耕文化和冷兵器时代的战争遗留。它大约在明末清初逐渐形成规模,成为当地百姓祈年成、庆丰收的一种社火舞蹈形式。在阿寿村的二月二庙会上,跑骡车是重头戏之一。</p><p class="ql-block"> 跑骡车由几匹高大的骡子拉着装饰精美的胶轮大车,车上载着几十余人的锣鼓队。表演时,骡车队伍在村道上狂奔,铜铃声、锣鼓声、马嘶声、欢呼喝彩声响成一片,场面壮观而热闹。跑骡车不仅展示了当地民众粗犷、豪迈的性格,也寄托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p><p class="ql-block"> 花馍,又称面花,是陕西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品。它以小麦面粉为主料,通过捏、剪、修等手法,制作成各种造型生动、寓意吉祥的面塑作品。在阿寿村的二月二庙会上,花馍展示是另一大亮点。</p><p class="ql-block"> 村民们会提前几天开始制作花馍,有戏楼、门楼、牌楼、石狮、前后殿、万人伞、药王洞等多种造型,栩栩如生、气势恢宏。庙会当天,村民们会扛着这些精美的花馍,由跑骡车队伍一路护送,穿街走巷,最后送到村子中央的药王庙进行供奉。这一过程不仅展示了当地民众高超的面塑技艺,也寄托了他们对药王孙思邈的敬仰和对健康生活的祈愿。</p><p class="ql-block"> 阿寿村二月二非遗跑骡车、花馍古会,不仅是一场民俗文化的盛宴,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通过这一活动,当地民众能够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这一活动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p><p class="ql-block"> 总之,阿寿村二月二非遗跑骡车、花馍古会是一项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传统活动,它承载着当地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六合坊(石建堂)</p><p class="ql-block">2025.3.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