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边城大事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花垣县委党校 袁喜喜</p><p class="ql-block"> 为讲好边城故事,经多方面了解和查找资料,本人摘录整理了边城大事记,所漏之处甚多,若有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p> <p class="ql-block"> 边城,原名茶洞。茶,苗语意指汉人的汉。洞,意为山中的小块平地。“茶洞”即为“汉人居住的小块平地”。</p><p class="ql-block"> 茶洞始建于清朝嘉庆八年(1803年),当时是座石堡城,设东西南北4门,门楼上各设炮台4座,420个垛口。</p> <p class="ql-block"> 嘉庆八年(1803),茶洞建起了军事重地-一协台衙门,地址在南门内高坡上一广场坪里。</p> <p class="ql-block"> 1926年,秀山川河界匪首张溜子纠集土匪千余人攻打茶洞,但没得逞。</p><p class="ql-block"> 1928年,由私立崇德小学新办了茶洞“洋学堂”。原小学因北伐混战,时局难以稳定,时办时停。该年秋季开始复课,由校长朱炳臣承办各项教学事务。</p><p class="ql-block"> 1931年古历六月,一场洪水将桥脚街、隘门口大街小巷全部淹没,大河小河洪水汇集一河,快速上涨,水位高到快漫到北门口寺塔下,只差两级阶梯,全城变成一片汪洋大海。洪水一天后退完,残留的污泥有1尺多高,所幸没有造成大的损失。</p><p class="ql-block"> 1936年,一场瘟疫--老鼠症传染很快,患此瘟疫者一得病就无救。由于当时缺医少药,瘟疫来势太猛,曾夺走茶洞城乡上千人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1936年腊月,当地百姓为抗灾免祸,在打醮中请来戏班子在万寿宫唱大戏高腔目连戏,又名《刘四娘杀叉》,台下放着两副新棺木,谁被叉杀死,一埋了事。此次打醮、唱大戏的经费由商号、居民大帮小补筹集。</p><p class="ql-block"> 1936年春,湘川公路动工修建,绕茶洞东南门外过,从李家瓦厂起,沿教场坪,经马长湾,过官山,经板栗树、小寨西隆坳坡脚直通三分桥到吉洞坪至花垣。此路通后,车从老公路搭轮渡过河进川。</p><p class="ql-block"> 1938年春,修通茶洞汽车大桥,地点在李家瓦厂边对河两岸,建青石岩桥墩6个,桥面用深山老林古树铺成,桥面中间行车,两边修有人行道,桥顶盖有青瓦,以防日晒雨淋,属国内罕见的公路石礅木桥。</p><p class="ql-block"> 1938年,边城古老的岩板街因年久维修,改修成为三合土大街。</p><p class="ql-block"> 1941年春,从安徽迁来的国立师范,正式开始在狮子董及周老君、谭腊两家柑子园及兰家寨外建立新校址,定名为“国立茶洞师范学校”,第一届校长苏家祥领导众多安徽籍教职员工从事教务工作。</p><p class="ql-block"> 1942年,茶洞小学改名为“国立茶师附属小学”。</p><p class="ql-block"> 1943年,茶洞大庙宇中的万寿宫和禹王宫被国立茶师占用做了女生部宿舍,定名为女生部。庙里所有菩萨和庙宇原貌开始毁坏,除两个戏台保留外,原貌一无存处。</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入侵,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向西、因茶洞属湘、川、黔交通要地,于是,常德、武汉、重庆、秀山、松桃、司南、印江、黔江、彭水等地商贾云集茶洞,开设商号和店铺。在这个时期,茶洞拥有银行6家,即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湖南省银行、中央银行、复兴银行等。县属各局也在茶洞开展了多项业务、商号、店铺、旅社、饭馆、面店、当铺、油行、花行、米行等共计102家,市场十分繁荣,车水马龙,游客拥挤,船舶木排弯在上下河码头,塞断了河流,天天都赶集,被誉名为“小南京”。</p><p class="ql-block"> 1946年,原国立茶师改名为省立茶师。</p><p class="ql-block"> 1948年,在茶师校内的二僧俺菩萨被迁往塘沟湾新修3间木屋内,原二僧庵变成了茶师学生大食堂。同年,茶洞古城墙东南门之间,部分墙岩被茶师撤掉用来修宿舍大楼和大礼堂。</p><p class="ql-block"> 1949年11月6日,茶洞大桥被洪安国民党军队和当地国民党官员用煤油烧毁。他们企图烧断桥梁来阻挡人民解放军进川解放大西南。实际上,国民党残兵败将真不堪一击而迅速溃退。</p><p class="ql-block"> 1949年11月6日,下午快吃夜饭前,茶洞解放。</p><p class="ql-block"> 1949年11月8日,解放军千军万马,浩浩荡荡进川。解放军同百姓一道,在上渡河码头用木料、门板、船只架起了一座长约100米的浮桥,连通了四川洪安与湖南茶洞两岸,骑兵、步兵从此过渡。解放军重炮、重车只有顺公路老码头轮渡进川。</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50年夏,隘门口小河涨特大山溪洪水,水急、水猛,冲走了两部货车,冲垮了曾洪应、田跛子两家新修木楼房和木亭子,同时将岩拱桥冲垮。奇怪的是,山洪已超过桥脚街,而洪水却没进街,这是其一;其二,洪水来源除原有小河小溪汇集外,从贵炭沟熊良新家屋后桐子山下冒出一股大水,汹涌而来,实为罕见,更属怪事。于是,人们传说有蛟龙下海。</p><p class="ql-block"> 1950年古历六月,“九路军”(当地土匪)联合攻打茶洞,气焰十分嚣张。然而,他们却被区政府、驻地部队416团二营同二野护送秀山贸易公司7辆押送货车上的士兵,用机枪和迫击炮一举摧毁。</p><p class="ql-block"> 1950 年秋,进行反霸斗争,贫下中农在政府和农协会领导和组织下,分得了胜利果实。</p><p class="ql-block"> 1951年,茶洞全面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打倒地主分田地。</p><p class="ql-block"> 1951年秋,茶洞大桥开始修复。</p><p class="ql-block"> 1953年,原省立茶师改名为“湖南省第三民族师范学校”。</p><p class="ql-block"> 1954年秋,政府在天王庙修建国家储备粮仓,菩萨被迁往塘沟湾新修木屋里安放。</p><p class="ql-block"> 1956年古历二月十六日晚,突然狂风四起。颜长贵妻子点燃亮篙皮到后屋楼上收捡衣服,因风势过大,家中柴草过多引发一起特大火灾,烧毁半条茶洞街。据不完全统计,烧毁房屋48栋100多间。奇怪的是,处在大火包围中的专雕菩萨的田雕匠家,却安然无恙保存如旧,真叫人难以解释。</p><p class="ql-block"> 1957年,在大西门内,绿阴阁下坪场里,修建了第一座火力发电站,从此,再不点桐油、煤油和蜡烛灯了,全城有了电灯。</p><p class="ql-block"> 1958 年,兴修拦河堤,古城墙全部被撤毁,只剩西门河码头一段城墙免遭一难,至今还有部分旧址存在着。</p><p class="ql-block"> 1958年冬,人民公社成立,全镇实现了农村公社化。</p><p class="ql-block"> 1960年冬,茶洞街上有40多户人家被迁往苗乡落户定居。</p><p class="ql-block"> 1961 年,原“省立民族师范学校”改名为“花垣第三中学”,简称“花垣三中”。</p><p class="ql-block"> 1962年,马王庙被撤,人民群众修建茶洞街上第一座大会场。</p><p class="ql-block"> 1963年7月,又一场特大洪水淹没了整个茶洞城,马王庙一带城内外大街,水有一人深,全城成了汪洋大海,随处可以行船,在大河中间的有名高地大洲,虽然历次大水都没淹过,此次河水却将洲中高高的树尖也埋进洪水中,全城损失之大,难以估算。</p><p class="ql-block"> 1964年,茶洞水门口水轮泵站动工修建。</p><p class="ql-block"> 1966年古历七月十三日,由“造反派”等组织掀起了一场“破四旧立四新,农民进城抓坏人”的群众运动。各地“造反派”风起云涌成立,1011工联抓了200多名“二十一种人”和无辜百姓,跪在在茶小操坪等候晚上开群众批斗会。全城人心惶惶,谁也不敢乱说乱动,时局动荡,生产、生意、生活显著下降。</p><p class="ql-block"> 1966年古历七月底,观音堂被“文化大革命”中的造反派红卫兵,押着“二十一种人”撤毁了所有庵堂的古建筑和菩萨,并将菩萨一火化成灰烬。同时又将观音堂对面的古墓、石碑、石乌龟撤毁。</p><p class="ql-block"> 1966年,全民动手修建长老坟红卫水库,这是古镇人灌溉田地的最大水利工程。</p><p class="ql-block"> 1966年,北门口岩寺塔被毁坏。</p><p class="ql-block"> 1968年7月16日,为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参加游泳的女学生和农民,有3人不幸遇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1968年底,面向农村开始,街道约有三分之一的居民被面向农村落户定居。</p><p class="ql-block"> 1972年,面向农村的知青返城,陆续就业安排工作。</p><p class="ql-block"> 1975年,《连心坝》电影在红卫水库及街道拍摄现场。花垣县苗歌剧团吴中汉参加当一名落水普通群众演员。</p><p class="ql-block"> 1976年,从下至上开展了斗“暴发户”运动。</p><p class="ql-block"> 1976年,第二次修街道,将原来的三合土街道改为水泥路面街道。</p> <p class="ql-block"> 1983 年9月,在茶洞拍摄电影《边城》。</p><p class="ql-block"> 1986年10月,新修的茶洞农贸市场竣工,地址在原猪行坝,占地面积5400平方米,县工商部门投资17.5万元。同年,由县工商部门组织修建茶洞供销社古典式百货商场,第一层系营业大厅,第二、三层系宿舍、办公室、会议厅。建筑面积800 平方米,充分展示了古建筑的风貌。</p><p class="ql-block"> 1987年,茶洞镇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模范单位”。</p><p class="ql-block"> 1990 年初夏,在吊脚楼上拍摄电影《寡妇村十日谈》。</p><p class="ql-block"> 1992年9月,张兆和老人心系茶洞希望工程,遵照沈从文先生遗嘱,将5000元捐款捐给茶洞小学,用以资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p><p class="ql-block"> 1993 年,又涨起了一河洪水,只淹了桥脚和隘门口街,水深有4尺许,这段街上可以行船。</p><p class="ql-block"> 1993年,在上渡河码头修复沈从文书屋,在大洲竖起了翠翠和黄狗塑像。</p><p class="ql-block"> 1997年,为迎接香港回归,茶洞镇的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舞龙传承人张忠献组织当地老年协会10多名老人,赶制出一条99节、长199.7米的巨龙。长龙分为99节,寓意九九归一,祖国统一。经过3个多月艰苦排练,99节边城巨龙在花垣县庆香港回归大会上,进行了精彩表演。是年12月,边城巨龙获评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中国最长布龙”盛誉。</p><p class="ql-block"> 1997 年重阳节,由街道老年协会主办了一次富有新意的放河灯,为的是迎澳门回归和第八个老年节。在上渡河码头至大桥河面上放了1999盏品种繁多、式样各异的纸糊篾扎河灯。晚上8点钟,上渡河里成了灯的海洋,赢得了上万人的喝彩和称赞。</p><p class="ql-block"> 2000年5月18日,古镇茶洞小学正式迁往新校址--三岔路,定名为“茶洞边城中心完小”,是一座园林式六年一贯制完小。占地总面积 24 亩即15984平方米,拥有教学大楼3栋,教室18个,其他教学设施有电脑室、实验室、语音室、阶梯教室、图书阅览室等。</p><p class="ql-block"> 2000 年12月18日,动工兴建商贸大街,2001年4月竣工,共拆迁5个镇直单位、53户群众、8栋公房、48 栋私房,拆迁面积达7208 平方米。其中私房5608平方米,征地4.8亩,异地安置15户,就地安置38户,投资106万元。项目总投资是165万元。此路起于敬老院,沿坡脚直通天王庙脚打涵洞通到李兴友砖瓦广接319 国道,总长482米,宽8.5 米。</p><p class="ql-block"> 2000年12月至2001年元月,在茶洞老印刷厂旧址挖掘出数万年以前旧石器遗址,揭开了茶洞古镇的历史之谜。</p><p class="ql-block"> 2003年4月,沿河一排吊脚楼下的石板街和河码头竣工,总投资120万元,总长145米,坪场宽度6米。其中,新修了西门和北门两个河码头,沿河临水岸修了5台较宽的洗衣洗菜阶梯。</p><p class="ql-block"> 2005年6月,因《边城》一书的巨大影响力,茶洞镇更名为边城镇,并将“茶洞”改为“茶峒”。</p><p class="ql-block"> 2010年,边城镇在湖南省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再次被评为“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p><p class="ql-block"> 2010年12月1日,水利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了第十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名单,花垣边城水利风景区榜上有名,边城水利风景区跻身国家水利风景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12年3月31日,“吉茶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吉首至茶洞(简称吉茶)高速公路线路起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市,终于茶洞镇,主线全长64千米,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每小时80千米。</p><p class="ql-block"> 2014年边城镇进入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名单。</p><p class="ql-block"> 2016年边城镇入选住房与城乡部的《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案例集》名单,被评为“书里的小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20年边城镇荣获“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乡镇”称号。</span></p><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位于边城镇的花垣县红卫水轮泵站管理所的总工程师曾长安被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 2021年4月30日,边城镇人民政府被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湖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p><p class="ql-block"> 2021年6月7日,湘西边城小镇旅游开发项目开工仪式在边城镇举行。该项目是花垣县引进社会资本方合作,开发边城茶洞、打造全域旅游新增长极的重点项目,总投资18亿元。</p><p class="ql-block"> 2022 年边城茶洞景区被确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2023年8月18日,湘西边城机场通航。天涯咫尺,天堑通途,边城不边,千年梦圆。</p> <p class="ql-block"> 备注:2003年前资料来源于《感受边城》(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组编:花垣县民族事务局,主编:石维刚、张应和),2003年后资料来源于《边城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