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品读关中牛《天藏》之人物对话</p><p class="ql-block"> 周洁</p> <p class="ql-block"> 每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本人都有个写点阅读笔记的习惯。关中牛老师的大作《天藏》,认认真真读了两遍,却迟迟未贸然下笔。作为初涉写作的文学新人,实在底气欠佳,委实不敢对资深作家的作品妄加评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关中牛老师的《天藏》,以别具一格的叙事风格与深厚的历史底蕴,将清末民初西商的兴衰史栩栩如生地铺展开来。作品深度探寻背后深层次的历史成因,揭开了西商兴衰荣辱的神秘帷幕。这部小说恰似一曲深沉的历史咏叹,裹挟着无尽感慨与思索,在文学与历史的交融碰撞间,绽放出独有的迷人魅力,令人沉醉其中,难以自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作者选材独具慧眼,聚焦于唐宋一降曾经辉煌一时,却在清末民初迅速走向衰败的西商群体。在创作手法上,巧妙选取党贾圪崂村这一小小村落,以小见大,映射大时代,将西商群体的命运起伏融入其中。</p><p class="ql-block"> 话本形式的小说现在已经没人愿意写了,然而,其阅读趣味天然亲近大众,更在如说书般的叙述间,无形中拉近了读者与那段遥远历史的距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小说开篇对牛觉寺的破败神秘、圪崂村的古朴独特,以及行脚僧奇幻梦境与奇遇的描写,充满引人入胜的传奇色彩。这些描写就像一把把精巧的钥匙,瞬间开启读者对那个久远时代的好奇之门,让人仿若穿越时空,置身于黄河岸边的悠悠岁月。</p><p class="ql-block"> 作者以细腻入微的笔触、丰富多元的情节,深度剖析西商由盛转衰背后的复杂成因。战乱,无疑是西商由盛转衰的首要催化剂。清末的陕西关中长达十三年的民乱,犹如一场灭顶之灾。在官府别有用心的挑拨下,乱民同室操戈,进一步激化了原本已无法调和的社会矛盾,致使西商的处境愈发艰难。西商自身的局限性同样不容忽视,墨守成规、缺乏远见的经营理念,加速了他们的衰败。党贾圪崂村这样的财东小村,也难以逃脱被时代洪流吞没的命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整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作者凭借精妙绝伦的构思,以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为线索,如丝线串珠一般,将故事层层推进,生动勾勒出当时中国社会的宏大背景。在这宏大叙事中,作者细腻聚焦西商的创业历程。他们的艰难困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被刻画得淋漓尽致。面对外敌,西商们如坚不可摧的堡垒,展现出顽强勇敢的抵御精神;然而,内部的“窝里斗”却又将人性的丑陋暴露无遗。这种复杂多面的描写,赋予了故事强烈的真实感。与此同时,红尘烟火中的情爱纠葛,又为小说增添了一抹温情与浪漫,使读者在大时代的宏大背景下,深切感受到个体情感的细腻与丰富。作者凭借深厚的笔力,将那个时代的浮生百态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若置身于历史的洪流之中,真切地感受着时代的脉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阅读《天藏》,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当属通过人物对话对人物的精彩刻画。这些对话犹如一把把精巧的刻刀,雕琢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让那段历史鲜活可感。</p><p class="ql-block"> 例如,十三爷与张文举的那场激烈交锋,恰似一场惊心动魄的正邪较量。一个是大义凛然的乡绅,一个是唯利是图的酷吏。从十三爷进衙门求情,到与张文举的激烈对峙,每个场景都扣人心弦。作者通过精妙的人物对话推动情节发展,不仅将十三爷与张文举这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让读者身临其境,深刻感受到人物的灵魂,同时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种种问题。这种叙事手法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的时代,亲身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与社会的压抑氛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十三爷身为乡约,心中时刻装着百姓的疾苦。面对知县的威逼利诱,他言辞犀利、毫不退缩。他与张文举在县衙的对话堪称经典,将两人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当十三爷为村里沉重的赋税和不合理的征兵求情时,张文举不屑地回应:“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党贾圪崂如果没这点银子,龙门城的人都要排着队携着饭筐去做叫花子了。”从这一句对话中,张文举的傲慢与贪婪尽显。他全然不顾百姓死活,只盯着党贾圪崂的富庶,强行摊派,认定村民理所应当承担高额赋税,全然不顾连年战乱下百姓的艰难处境,活脱脱一个只知搜刮民脂民膏的昏官形象跃然纸上。</p> <p class="ql-block"> 当张文举以“国难当头,士当以报效为先”为由,指责十三爷为百姓求情是逃避责任时,十三爷面对张文举的强硬态度,不卑不亢地直面回应:“逆言刺耳,佞语喜人。如果说,这阵子还有人在你这个县太爷面前说出这番话,你在他眼里还是个爱民如子的父母长官。二夫人被衙门送到了同州,还不知是死是活,这头又开口给她的女儿提媒,换了你,能给人家去贸然开这个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十三爷的这番话语有理有据,既点明了张文举的虚伪,又彰显自己为百姓发声的坚定立场,还巧妙以二夫人的遭遇为例,质问张文举的道德底线。这番话展现出他的正义与勇敢,在权势面前毫不畏惧,敢于为村民和正义发声,一位心怀百姓、正直不屈的乡绅形象就此树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关于二夫人去向的争论中,两人的对话进一步激化了矛盾,也让人物性格更加立体。张文举冷冷地质问:“押往同州?你这老兄这是故意给我来打这个马虎眼呢,还是真的不知底细?那个女人,这阵不是好好的在圪崂村她家堂屋躺着修心养性吗?怎么会说衙门把她送到了同州了呢?”他的语气满是怀疑与挑衅,暗示十三爷在故意隐瞒或欺骗,凸显其多疑、狡黠的性格特点,同时也暴露出他对案件的掌控欲和对真相的歪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十三爷则镇定自若地回应:“是吗?衙役进村带人,我这个乡约不但事前在你这儿就得到口谕,当时也在村头迎候。后半晌,村上安排抬送的人回来说,人半道被另外两骑快马接走了。我当时不好出面,却也知道大公子当即进了龙门城。他托人打探回来的消息,说县里已经将人犯火速解往同州,难道衙门的师爷还敢假传知县的口谕不成!”十三爷条理清晰地陈述事实,从侧面反映出他的冷静和睿智。面对张文举的质问,他没有慌乱,而是用详实的细节和合理的推断来反驳,维护自己和村民的立场,再次彰显出他的坚定与沉稳。当张文举以“官报私仇、戏弄衙门”等莫须有罪名威胁他时,他坦然回应,甚至嘲讽衙门刑罚与金钱的交易,“龙门堂上板子那点讲究,小民也听说过了……”,言语间充满对黑暗官场的不屑,其正义形象跃然纸上。他对百姓艰难处境的描述,字里行间充满对民生的关怀;对知县不合理摊派的指责,义正辞严,尽显正义与担当。从质疑为二夫人女儿提媒的荒唐,到嘲讽衙门刑罚背后的金钱交易,每一句都掷地有声。他的存在,犹如黑暗中的一丝曙光,代表着底层百姓对公平正义的渴望。两人的对话冲突,清晰映照出官民之间的尖锐矛盾,以及当时社会的腐朽本质,使读者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些人物对话不仅生动展现了人物的性格,还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矛盾冲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张文举作为知县,代表着腐败的官府势力,他的言行揭示了清末官场的黑暗与腐败,官员们为了私利不择手段,不顾百姓的生死存亡。而十三爷则代表着正义的民间力量,他与张文举的对抗,体现了百姓与官府之间的矛盾,以及普通民众在乱世中对正义和公平的执着追求。小说中,类似于这样的精彩对话俯拾皆是。作者别具匠心,通过这些对话,虽未直白点明人物性格,却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清晰地捕捉到人物鲜明的独特个性特点。</p><p class="ql-block"> 这种以对话刻画人物的手法堪称神来之笔,不仅使人物形象变得丰满立体,更让整个故事充满了张力。每一段对话,都像是人物性格的生动注脚,引导读者对人性与社会现实展开深刻的思考。 </p> <p class="ql-block"> 通过小说人物间这些精彩的对话,作者不但成功塑造出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小说人物,同样彰显出小说创作者自身洞察人性的犀利目光及扬善惩恶的创作思想和深厚的文学功底。</p> <p class="ql-block"> 正义凛然的十三爷,面对困境毫不畏惧,“跳崖保银子”这一壮举,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乡绅的正义以及农商失去土地家产后的悲哀。在生死抉择的关键时刻,十三爷的果敢与坚守,让读者看到那个时代正义之士的担当与无奈。而市侩贪婪的县官张文举,“猫鼠同眠、暗授奸计”的丑恶嘴脸被作者刻画得入木三分,其贪婪、狡黠的性格特点跃然纸上。这些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极大地丰富了小说叙事情景,让读者深切体会到那个时代人物的命运沉浮与内心的挣扎,仿若穿越时空,亲身经历那个动荡不安时代的风云变幻。</p> <p class="ql-block"> 关中牛老师的《天藏》凭借其精彩绝伦的对话、鲜活立体的人物,当之无愧地成为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文学佳作,引领读者领略历史长河中那一段鲜为人知却波澜壮阔的风云岁月。这些对话,不仅仅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要素,更是理解作品主题和历史背景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 可以说《天藏》这部小说,不惟填补了西商历史文学创作的空白,为我们展现了一段独特的历史记忆,而且从历史观的高度引发了我们对商业发展、社会变革和文化传承等诸多重要议题的深入思考,在当代文学与历史研究领域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小说人物间这些精彩的对话,不但成功塑造出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小说人物,同样彰显出作家自身洞察人性的犀利目光及扬善惩恶的创作思想和深厚的文学功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天藏》凭借其精彩绝伦的对话、鲜活立体的人物,当之无愧地成为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文学佳作,引领读者领略历史长河中那一段鲜为人知却波澜壮阔的风云岁月。这些对话,不仅仅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要素,更是理解作品主题和历史背景的重要窗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可以说,《天藏》这部小说,不惟填补了西商历史文学创作的空白,为我们展现了一段独特的历史记忆,而且从历史发展观的高度引发了我们对商业发展、社会变革和文化传承等诸多重要议题的深入思考,在当代文学与历史研究领域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