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公务员(往事难忘之十二)</p> <p class="ql-block">2008年我当上了处长,并通过人劳厅内部招考转为公务员,开始了朝八晚六的机关生活。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我和六位同事齐心协力,踏踏实实做了以下几项工作。</p><p class="ql-block">一、完成了关于农垦改革的立法。2008年是农垦改革的元年,海南省农垦下放海南省管理,由央企变成地企,农垦往哪走?怎么走?很多人担心农垦会层层下放,农场给乡镇,职工变农民。虽然国务院和省政府出台了相关文件,但要把农垦改革的文件变成法律法规才能有法可依。这是我上任后的首要任务,在分管局领导王任飞副局长的指导下,抓紧向人大报立法计划,人大批准后我们就组成专班,开始准备文案。在法制办立法处的帮助下,几易其稿,完成了《关于海南省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为了征求修改审查意见,我们与人大法制工委组成调研组先后赴海口、儋州、琼中3个市县进行专项调研,召开了省直有关机关和有关院校、市县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农场参加的座谈会,并深入桂林洋、红明、东路、南阳农场,直接听取了部分农场干部和职工代表的意见,还走访了乌石农场的基层连队,实地了解了有关农垦体制改革的进展情况。同时,还根据常委们在讨论中提出的意见进行反复修改,最后定稿。2009年5月27日海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推进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农垦改革有法可依,纳入了法制的轨道。在这个法规中明确了农垦总局的定位:在过渡期内, 省农垦总局继续履行农垦的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依法管理农垦的国有资产,代表省人民政府对省农垦总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这个法规也富有含金量,文中明确要求:五年内农垦土地出让的税收由市县政府把百分之五十留给农垦。仅此项就为农垦增加了不少于十个亿的收入。</p><p class="ql-block">二、审查农垦对外合同。各农场对外经济合同都要报我处审核,并出具法核意见书。为此我们聘请了专业律师组成审核小组,共同把关。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带来的土地开发热潮,农垦对外合作的合同越来越多,正常年份有几十份,多的年份近百份,工作量很大,而且不能出差错。在土地出让合同中,我们铁的条款是按现状出让,土地变性由受让方完成,并坚持先交给农场百分之五十的土地出让金。这些条款维护了农场的权益,并提前取得收益金,解决了农场主业分离后的经济困难。同时也确保了农场的权益。如某个农场签订合同后,受让方办理不了土地改性,房地产开发受阻,上法院告农场赔偿损失。我和律师上了被告席,据理力争,正因为我们合同条款有明确责任,最终胜诉。</p><p class="ql-block">三、管理好公益项目资金。国家财政为了促进农村公益项目建设,专门拔款支持一事一议项目建设。农场原先没有列入拔款范围。王局从财政部到农垦挂职后,叫我们准备好请示报告,并通过他的协调沟通,省财政厅同意农场享受这项优惠政策,每年安排上千万资金用于农场公益项目建设。总局把这项工作交给我们处负责。我们专门出台了管理办法,规定了严格的管理程序。农场拟订公益项目一一职工代表审议通过一一中介机构出具可行性报告和定价意见书一一总局六个处室组成的审核小组评议一一总局领导召开局务会议审查通过一一我处立项一一财务处预付百分之三十资金一一农场负责招标并监督建设一一总局验收小组通过验收一一财务处拔全款。通过这样为农场建设了上百个公益项目,大大方便了职工生活。我现在天天走在金川大道上,两边的水泥路就是用这个资金建设的。</p><p class="ql-block">四、出台了农垦改革和管理的一系列文件。作为农垦改革的亲历者,我参加了省委农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还担任总局农垦改革办公室负责人,虽然没有能力引导农垦改革的方向,但也能按照总局领导的意图主持起草了一系列的报告、办法、规定和意见。比较大的有:橡胶长期承包管理办法、农场重组管理意见、农场公司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农场移交市县管理协议、农场管理人员定编预算安排、农场土地管理规范化合同、等等,还有很多记不起来了。</p><p class="ql-block">五、做好协会工作。我们处承担了海南省橡胶协会秘书处和农垦经济学会秘书处职责,除了日常工作,我们承办了两大任务。一是用橡胶协会的名义,我们通过新加坡橡胶期货、中商橡胶期货和海南民营胶收购现货的不同权重,每天测算出橡胶的挂牌价格,在新闻媒体上公布,指导胶农卖胶,确保信息透明,维护了胶农的权益。二是用经济学会的名义组织两批场长到台湾考察农业项目。</p><p class="ql-block">此外,还要下农场搞调查研究,配合总局中心工作,完成局领导布置的任务。</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