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炒股生涯</p><p class="ql-block"> 入市 (原创之168)</p><p class="ql-block"> 孙可为</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中国股市,始于1990年12月19日。那天,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但上市股票只有8只,全天交易时间限于半小时,全天成交仅49笔。着实有点战战競兢,摸着石头过河的样子。媒体也不张扬,因此一般老百姓都不知道。</p><p class="ql-block"> 我是在1992年,从《南巡谈话》中开始了解的。总设计师在谈话中,先肯定了私人雇工开店的“傻子瓜子”,接着说:股票市场也可以搞一点,试一试。</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认知中,股票这东西,在西方和旧上海原是很普遍的,比较难玩,发财的有之,跳楼的也不乏其例。据说马克思生活无着时,也尝试过,没有成功。蒋介石早年捣腾过一阵子,欠了一屁股的债,最后是黄金荣出面给摆平的。张学良的大老婆于凤至,却以孤独之身玩得很成功,赚了不少美元。可见,这东西不认人,变幻莫测,飘忽不定,殊难把握 。为此,我一开始就不予关心。</p><p class="ql-block"> 但它还是找上门来了。先是有人对我说,C老师在弄股票,好像三日两头有些收获,你何不也试试,以你的脑子,不会差的。我说我完全不懂,也没有闲钱,玩不了的。</p><p class="ql-block"> 可没过几天,还是去拜访了C老师。他胖胖的,戴副金丝眼镜,性格内向,很少显山露水,属于“闲事勿管,饭吃三碗”那种。同他聊了一会,得知他上代就谙于此道,现在的他也算是一种“家传”。问他怎么参与 ,注意点什么?他笑笑说,“您看看资料就行,至于内中门道,一言难尽,须自己慢慢了解体验才行,我也说不清。”听口气,他不愿多说。后来入市久了,知道他说的是真话,股市像泥塘,只有跳进去了,才能真正体味其深浅、冷暖、混浊、苦辣,乃至阴险与邪恶。总之,访C老师之后,我仍不入市。</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柯桥的一位好友F君,来访我了。他红光满面,西装毕挺,混身散发着喜气和朝气,与几年前判若两人。给他一杯龙井,他无心坐喝,直邀我上馆子去聊聊。那时我还能喝点酒,两人微醺之后,他终于按捺不住喜悦之情,兴奋地说:我发财了!</p><p class="ql-block"> 我吃了一惊。他肯定而淡定地说:发财了。</p><p class="ql-block"> 他原是当地一家供销社的主任兼采购 。生意不景气,随便到上海去找机会,经常在街头漫无目标地闲逛。一天,许多人在排队,他赶紧排进去。然后打听排队干什么?</p><p class="ql-block"> “买认购证呀。”一个老头告诉他.。</p><p class="ql-block"> “认购啥东西?”</p><p class="ql-block"> “股票呗!”</p><p class="ql-block"> “股票是啥东西?”他还想问,见老头已满脸不屑,只得中止,改成竖耳刺探 。</p><p class="ql-block"> 队伍慢慢行进,人们议论不断。</p><p class="ql-block"> 听了大约几十米的路程,终于弄明白:这年(1992年),上海将陆续发行12只股票,为了让公众有公平的购买机会,先发售“认购证”。每次发行股票时,便摇号,凡摇出的号与你手中的认购证号对上的,便可凭证购卖新股1000股(深圳市场是500股)。</p><p class="ql-block"> F君听了个大概,还想了解“买了新股有什么用?”但窗口到了,该他买了。窗口里的人说:“30元一张,你买几张?”他想既然要摇号,号码自然越多越好,该多买;但30元不是小数,可以住3夜头的防空洞旅馆,万一这劳什子不中用,岂不亏了?于是急中生智,说“跟前面的那人一样多。”结果花 900元买了30张 。</p><p class="ql-block"> 回到旅馆,与同住的舅老爷(妻弟)交流白天的遭遇,不谋而合,他也买了一叠认购证。问他买了究竟有没有用?舅老爷也不清楚,说:“反正上海人都在买,按他们的精明,错不到哪里去。”不日,时序到了农历年底,F君便回绍兴过年了。</p><p class="ql-block"> 元霄后,他重到上海,情况竟然已经大变,手中的认购证黑市最高炒到了每张5000元,100张连号的竟然可卖50万元。F君自然喜出望外,舅老爷却哭丧着脸,他因为一直在上海,当认购证每张在一两千元之间浮动时,他陆续都出手了。哪知春节后越来越疯狂,而且持证人大都死捏不放了,因为听说新股摇号的中签率不会低,每只新股,几十张认购证常能买到几千股以至上万股。而新股一旦上市交易,每股常能涨十几元或几十元,一万股就有十几万或几十万元的进帐。</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F君靠这一年手中的认购证起步,数年间狂赚了近千万元。在老家造了别墅,市中心买了豪宅;给子女们都买了房,成了家;最后还剩数百万元。其时是1995年前后,一般职工的年收入还不足万元,而一套普通住宅也才五万元左右。</p><p class="ql-block"> F君一番叙述,犹似《山海经》中的神话。但,这确是中国股市造就的现实。</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终于决定也要入市了,虽然已经大迟特迟,而且不会再有神话。但至少与“经济”这个中心沾边了,要肉搏了,这就是一种进步。不是吗,现在各方面的成功人士不少,但在有些地方的舞台中心,不就只有富翁和得志小人在跋扈吗? (待续)</p> <p class="ql-block">作者摄于清华园</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研究员、中学高级教师、全国先进教师。著有《绍兴丝绸史纲要》《绍兴丝绸史话》《鲁迅婚姻的四个问题》《论鲁迅的曲笔》《鲁迅作品教材中的绍兴风土人情》《中学课本鲁迅作品注释析疑》《鲁迅收受国民党津贴的钩沉》《越王剑考证大观》《抗日名将孙元良其人其事》等专著(论),另有2部合著。近年涉足文学创作。获中国职工思政研究会第七届年会(中宣部主管)个人最高奖优秀论文奖、全国第六届藕花洲杯故事创作大赛(国家纪检杂志社与各省文联.作协主办〉优秀作品奖、全国百字千金微小说大赛(翠苑杂志社承办)并列一等奖、绿韵杯征文(浙江省宣传部等主办)一等奖、绍兴市社科首届鲁迅奖等40余个奖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