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段时间温度较高,趁着天气暖和去了乡下的朋友家,受到了他及家人的热情接待。大家落座一阵寒喧之后,他便吩咐老伴杀鸡,让休假回家的女儿取腊货为中午饭做准备,而我也在朋友的陪同下在房舍四周遛弯,当走到他家的灶(厨)房边,一股特有的腊香味扑鼻而来。顺着香味的方向看去,瞧见朋友正在厨房里忙碌,他女儿准备取下腊肉,手正轻轻搭在悬挂着的腊货上,其动作优雅流畅,仿佛每个动作都带着韵律感,也隐隐感受着土家人那些腊货的底蕴与淳厚的味道。不一会儿,这间屋子里使弥漫着淡淡的油烟,定晴一看,那是腊肉在慢慢炒制过程中散发出来的味香。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土家人制作腊味的传统,那是代代相传的手艺。腊味是土家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块腊肉、香肠都蕴含着家的味道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在这样昏暗却充满烟火气的环境里,我仿佛能触摸到岁月的痕迹,感受到先辈们的智慧和勤劳。这不仅仅是在准备食物,更是在传承一种文化,一种土家人的生活态度。</p> <p class="ql-block"> 当今湘西北乡下的生活条件,有许多农家比城里的都要好,一派幸福美满的田园风光景象,乡土气息令人陶醉。以前都是简易房、木质房或茅草房,也有条件稍好的砖瓦房,在堂屋的靠左或邻右的墙边挖个火坑,再在四周垒砌条状石块,在梁上装个可伸可缩的铁杆梭钩,把炉锅或崔壶挂在铁钩上煮饭或烧水,一家人围坐在火坑四周取暧。临近年关时,人们把平时准备用来过年守岁用的一个大蔸老壳(大树底端根系部)几个人抬到火炕里,用火引子点燃蔸老壳后被烧得红彤彤,尽管寒冷但烤得发热流汗,并用烧得发红的子卯灰烤各种自做的巴巴、烤红薯或把腊肉、香肠置于火钳上烧烤,边吃着食物边拉家常,那情景真是其乐融融。</p> <p class="ql-block"> 而现在修建的都是清一色的砖混结构,分开建的灶(厨)房(俗称偏房、钥匙头或钥匙爪)的灶台上面,一般都设计有一根或二根横梁,为的是方便在腊月间挂上各种待熏烤的腊货。搭帮新时代的好政策,老百姓的幸福指数逐年攀高,当今乡下的农家温饱都不成问题,无论条件好坏,每家每户灶台梁木上面挂着的腊味应有尽有。返季蔬菜随吃随买,想吃腊五花肉炒蒜苗,腊排骨炖白萝卜,腊肉蘑菇香汤鲜萝卜也好吃。还有腊猪脸、腊猪耳朵和腊猪尾巴,这些用来做下酒菜绝了。除了这些以外,那就是香肠了,或蒸或煮,也可以用来炒,下饭喝酒口感都是一流。家在农村的朋友都知道,在农村的家家户户,每年都要做很多腊味,挂在灶台上任凭做饭时燃烧木柴的烟雾熏烤。想吃或来了客人的时候,把腊味取下来用火烧一下,然后放进温热水中,一边泡,一边用刀刮掉外面那层被烟熏黑的表层,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和想法,做出一道道香气四溢的美味菜肴,腊味十足,大家尽享舌尖上的味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