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智行之梧州

五云山人

<p class="ql-block">从黄姚古镇上包茂高速南行,至倒水南互通立交转梧州绕城高速,全程百余公里就到了梧州。我们下榻在老城区——万秀区。</p><p class="ql-block">第一次来梧州,却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也许是因为她跟广州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吧?!</p><p class="ql-block">首先,梧州人讲话也使用跟广州几乎没有什么区别的粤语,就让广州人颇有宾至如归的感觉。</p><p class="ql-block">其次是饮食,早茶文化梧州与广州毫无二致,本土菜系都叫粤菜。</p><p class="ql-block">再看地形,万秀区西临桂江、南临西江,北靠白云山;广州的老城区——越秀区也是西南邻水,北边亦有白云山。</p><p class="ql-block">万秀区有“苍梧王城”;越秀区有“南越王城”。</p><p class="ql-block">梧州有骑楼城,广州有骑楼街。</p><p class="ql-block">梧州的白云山麓有北山,北山上建有中山纪念堂;广州的白云山麓有越秀山,越秀山下亦建有中山纪念堂。梧州和广州的中山纪念堂还都是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的李济深组织筹建的。李是梧州市南郊龙圩区人,那里现在还有他的故居可供参观。</p><p class="ql-block">梧州在桂江边还有龙母庙;广州在天河区猎德村的珠江边也有龙母庙。只是广州的龙母庙也梧州的相比,规模就太小了,知名度也不高。大概是由于梧州是龙母的诞生地的缘故吧。</p><p class="ql-block">广州与梧州有这么多的相似之处,甚至连白云山的名字都一样,万秀与越秀仅一字之差,想必一定是有原因的。</p><p class="ql-block">广州珠江的上游就是流经梧州的西江,广义的珠江包含了西江。了解一下历史,就可以解开广州与梧州的相似之谜了。</p><p class="ql-block">梧州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夏商周时代,梧州、广州同属百越(粤)地。西汉吕后五年(公元前183年),南越王赵佗自称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国边邑,为了笼络实力尚存的长沙蛮苍梧族人,赐姓赵,与苍梧族的赵光兄弟相称,并封赵光为苍梧王,筑建苍梧王城,从而对抗长沙国。这是梧州建城之始,是有记载的广西最早的城池,其时南越国占地“东西万余里”。</p><p class="ql-block">从梧州东行约30公里,便到了广东境内的封开县。也是个有故事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封开县曾是岭南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之要地,也是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和粤语的发源地,同时也是广东、广西及广州得名来源,是岭南地区通往中原广大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丝绸之路海陆对接点。秦汉时期,封川属广信县地,开建属封阳县地。至明洪武年间,两县均以县建制隶属肇庆府。1961年,封川、开建两县合并置封开县建制,隶属肇庆。</p><p class="ql-block">封开县在依山傍水的西江、贺江交汇处建有广信文化园旅游区,园区里高耸着一座广信塔,铭记着一段历史。</p> <p class="ql-block">广信,是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统一岭南之后,取“初开南粤地宜广布恩信”之意。</p><p class="ql-block">从广信文化园顺江东去3公里,还可以看到始建于隋唐的封川古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封川县因封溪水而得名。又云:“县东北二十里为封门山,峰峦秀蔚,两崖如门,县盖取封山锦川合以为名”。</p><p class="ql-block">汉武帝在今梧州境设置的广信县,也是苍梧郡治和交州刺史部所在地,交州刺史部,是汉至三国370多年间统辖岭南九个郡(包括今越南北部,时称交趾)的权力机构。至宋代,以广信为界,广信以东为广南东路、广信以西为广南西路,后简称为广东、广西。</p><p class="ql-block">关于广信县治,一说为今广西梧州,一说为今封开江口镇。经实地考察,我更倾向于前说。</p><p class="ql-block">从黄姚古镇到梧州、封开,直至回广州,我全程也启用了智驾,也遇到了一点问题:一是离开黄姚古镇时用不了车载地图,说是没有网络,只好用手机上的百度地图,通过车屏互联使用导航,一直到夏郢服务区才用回车载地图导航;二是在包茂高速南行至倒水南互通立交转梧州绕城高速时,汽车一直在快车道上行驶,未能自主变道,最后是我紧急干预才驶出匝道,不知是什么原因。我向在鸿蒙智行的专属服务群提出了问询,并提交了行车记录视频,称将转发给技术部门看看,暂时未得到回复。但愿鸿蒙智行的智驾包能不断地持续改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