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妮 称:Xjj</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1274258</p> <p class="ql-block"> 尽管暮冬的江南带着欲说还休的诗意,人们总是期盼春天的归来,2月28日,我从上海乘火车到无锡,再转地铁,来到无锡梅园,走进这座始建于1912年的园林,此刻园内梅花盛开,一片芳华,春意盎然,中国第十九届梅花蜡梅展正在此举行。</p> <p class="ql-block"> 入园,一抬眼满山的梅树,依山栽种,次第开放,灿若云霞,朱红、淡粉、玉白、青绿……交织成一片彩色的云锦,漫山漫野地铺呈,梅香氤氲,宛若仙境。</p> <p class="ql-block"> 这无锡梅园又叫荣氏梅园,1912年,无锡实业家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以“为天下布芳馨”为宗旨,购地80余亩修筑梅园,依山植梅,以梅饰山,精心营建。1955年,荣德生先生的儿子荣毅仁根据父亲遗愿,将梅园献给国家,此后梅园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保护,不断进行修缮和扩建,如今梅园面积已有200来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一片花海,满庭芬芳,暗香袭来,梅花盛开。今冬前期本来是个暖冬,春节后却屡遭寒流,气温低迷,光照不足,今年的梅花比往年迟开了十多天,“不信春风唤不回”,而今梅花终于盛开了。</p><p class="ql-block"> 这绿色的亭子名锡明亭,被众多的梅树簇拥着,亭旁有一株玉蝶梅,树杆高大,高过了亭子的顶,那树大概建园时就栽种了,那么树龄就超过一百岁了。</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园内最高的建筑叫念劬塔,建于1930年,是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为纪念他们的母亲石太夫人八十冥寿而建造的,以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怀念。最初,荣氏兄弟拟名为“念慈塔”,后经常州名士钱振锽的建议,改名为“念劬塔”,取自《诗经·小雅》中的“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和《诗经·凯风》中的“棘心夭夭,母氏劬劳”。</p> <p class="ql-block"> 我多次来过无锡,可这梅园只来过一次,还是在1979年来的。那年我是大学二年级生,暑假进行军训,开学的九月份还了我们半个月的假期,我就一个人去了无锡,游了鼋头渚、蠡园、锡惠公园和梅园。以后,其他几个地方都又去过多次,而这梅园想想应该在梅花盛开时来才有味道,就耽搁下了,迟迟未来。而今全国梅展在此举办,待到梅花盛开时,找了个好天气就赶过来了。不过这天气好的有些过分,最高温度达29°C,创近150年来同期最高记录。</p> <p class="ql-block"> 踏入无锡梅园,仿若闯进一片绮丽的梅之天地,而全国梅花展中的梅花盆景,更是此间最摄人心魄的景致。</p><p class="ql-block"> 那些梅花盆景,亦被称作梅桩或梅花桩,每一株皆似饱经岁月雕琢的艺术品。虬劲苍老的枝干,开着鲜艳夺目的花朵。有的古朴苍劲,有的蜿蜒曲折,都给人无限美感。</p> <p class="ql-block"> 那些梅桩,或如苍劲的老者,沉稳而坚毅;或似灵动的舞者,在天地间舒展着独特的身姿。然而,就在这看似暮气沉沉的枝干之上,却爆发出蓬勃的生命力,枝头上依然花朵灿烂。白梅皎洁,宛如繁星洒落人间,红梅热烈,似天边的云霞飘落枝头。真是美不胜收,美的无法用语言来形容。</p> <p class="ql-block"> 那梅花桩有一百来盆,而且都是全国送展的精品,看的我目不暇接。我曾在上海看过两次全国梅展,当然也有梅桩,但数量没有如此之多。手中的相机拍个不停,记录下最美的梅花。</p><p class="ql-block"> 无锡梅园很大,还有开原寺,古梅奇石圃等景点,再说还有那么多的梅桩,做成一篇显得冗长,于是决定分上下两篇,这是上篇,以后请观看下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