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部廊桥梦,多少离别泪。有读者评论说:“看了三次,哭了三次。”弗朗西丝卡在婚姻中的孤独、无奈和隐忍,触动了无数在婚姻中挣扎的中年女人。当她在大雨中,边哭边看着罗伯特驾车离去,就注定她为了家庭和孩子,再一次斩断了自己的翅膀,割舍掉了自己曾经的梦。只能在生命的终点,给儿女留下遗信:“我活的生命给了我的家庭,我把剩下的遗体给罗伯特·金凯德。”而那个走遍世界、浪迹天涯的摄影师罗伯特,此后余生,心里也只装着她一个人,但再也没有打扰她。直到孤独离世后,才由律师事务所把他的遗物,寄给了弗朗西丝卡,把他的骨灰,撒在她家附近的廊桥。</p><p class="ql-block"> 弗朗西丝卡是一个家庭主妇,从遥远的意大利嫁到美国小镇,跟丈夫理查德经营着一家农场。这天,丈夫带着孩子和小牛去外地参加展览了。弗朗西丝卡难得有四天的独处时间。她正在自家廊下喝冰茶,遇到了前来问路的摄影师罗伯特。她被他自由而野性的气质吸引,亲自帮他带路。为了表示感谢,罗伯特采了一把野菊花送给她。这是她收到第一束花,内心激动不已。回来后,天气炎热,她邀请他到家里喝冰茶。在聊天中,罗伯特向弗朗西丝卡介绍自己的工作,讲自己写的诗、小说,以及去过的亚马逊河和北非沙漠,然后问弗朗西丝卡怎么样。远离家乡和亲人的弗朗西丝卡,感觉到了久违的关心。她沉默了一会儿,忍不住向他吐露了自己封存已久的心声:“这里不是我少女时梦想的地方。”虽然她性格浪漫,但丈夫理查德保守无趣。他不仅不支持她工作,还干涉她的很多爱好,永远不了解她的内心。他对她的关注,不如对一头小牛多。繁忙的农场就像个难缠的病人,每天让她不得空闲。当地人思想保守,只关心天气、庄稼、生儿育女,没人关心艺术和梦想。罗伯特表示理解,并把自己写的话送给她:“旧梦是好梦,没有实现,但是我很高兴有这些梦。”她仿佛找到了知音,邀请罗伯特留下来吃晚饭。他陪她一起做饭、聊音乐、艺术和诗歌,一起喝酒,跟着音乐翩翩起舞。第二天,他们再次见面,一起拍照、游玩,度过了两天半难忘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弗朗西丝卡在留给儿女的信中说:“如果没有罗伯特·金凯德,我可能不一定在农场待这么多年。在四天之内,他给了我一生,给了我整个宇宙,把我分散的部件合成了一个整体。”罗伯特的出现,就像一道光,照亮了她那布满裂纹的生活,抚慰了她的余生。他的风度、见识,对她由衷的尊重、理解和赞美,都让她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幸福和满足。作家廖一梅说:“在我们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理解。”真正好的爱情,一定是建立在三观契合、互相理解的基础上的。我懂你的言外之意,你懂我的欲言又止。而不是同床共枕,心却相隔千里。虽然爱情无法保鲜,婚姻终将归于平淡,但在漫长的岁月中,只有互相理解、互相关爱的灵魂,才能走得更远。但凡纠缠不清的人,大都不是真的深爱你。真正深爱你的人,做不到反复纠缠。”深以为然。他们的故事,让我想起一首歌:“有一种爱叫做放手,为爱结束天长地久。我的离去若让你拥有所有,让真爱带我走,说分手。”原来,这世上最动人的爱,是深爱但不缠纠,想念却不打扰。我是爱你的,但你是自由的。</p><p class="ql-block"> 第四天,理查德要带着孩子们回来了。罗伯特提出,他跟理查德坦白,然后带着弗朗西丝卡远走高飞。弗朗西丝卡矛盾万分。她既不忍心约束充满野性和自由的罗伯特,也放不下自己对家庭和孩子的责任。她知道,只要她一走,毁掉的就是她背后的一整个家庭。理查德和两个孩子,都要在当地人的议论和指点中生活。“是的,这里的生活枯燥乏味。我的生活就是这样。没有浪漫情调,没有情-欲,没有在厨房里烛光中的翩翩起舞,也没有对一个懂得情 爱的男人的奇妙感受。最重要的是没有你。但是我有那该死的责任感,对理查德,对孩子们。”罗伯特内心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只得拼命去理解她的感情。然后,他收拾行囊,开车告别。几天后,他们又在城里的路上遇到。她好几次想打开车门,冲下去跟他走,最后还是生生忍住,只能任眼泪哗哗地流了满脸。他们就此别过,此生不复相见。世上最遗憾的爱情,莫过于在错误的时间,遇见对的人。退一步,舍不得;进一步,没资格。就像弗朗西丝卡和罗伯特,虽然明知分手就是永别,但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方远去。都说喜欢是放肆,但爱就是克制。爱情可以是两个人的激情和浪漫,但婚姻却意味着责任和承担。当一个人选择婚姻,就意味着必须要舍弃掉一部分自由。在婚姻之外,无论多爱,也只能把感情深深埋在心底。</p><p class="ql-block"> 分别后,罗伯特只给弗朗西斯卡寄过一次信,寄来为她拍的照片。弗朗西丝卡订了《国家地理》杂志,每一期都认真翻看,把罗伯特的作品和照片剪下来,装进一个专门的牛皮纸信封里。十年一晃过去,她再也没在杂志上看见过他的名字。丈夫理查德去世后,她试着给罗伯特打电话,但是联系不上他。她只好写回忆,写下她同他恋爱的详情,以及对他的思念,写满三大本。她经常到他曾拍照的廊桥边站着,很多人认为她老了,越来越古怪。直到四年后,她终于收到罗伯特寄来的包裹,里面却是他的遗物和一封长长的遗信。他为打扰她、让她冒风险感到抱歉。但因为不想让珍爱的相机落入他人之手,只好寄给她。原来,他一直孤独一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一直戴着刻有弗朗西丝卡名字的项链。“在你之前有过几个女人,在你之后一个也没有,我并没有发誓要保持独身,只是不感兴趣。”晚年的时候,在酒吧里,罗伯特跟朋友讲起弗朗西丝卡,泪流满面。但他还是默默忍受着思念,没有去打扰。几天后,他微笑着听完朋友专门为他吹奏的《弗朗西丝卡》曲子,再也没有出现。直到朋友前去寻找,才知道,他已经去世。他的骨灰,委托律师事务所,撒在了他认识弗朗西丝卡的地方--廊桥。又过五年,弗朗西丝卡趴在他们曾共进晚餐的旧餐桌上,走了。骨灰跟罗伯特撒在了一起。一场旷世之恋,就这样画上了句号。</p><p class="ql-block"> 《廊桥遗梦》最动人的地方,并不是两人多么相爱,而是相爱的两人,在婚姻和责任面前,选择了放手和成全。生前为了责任,为了无私的爱,只能自我牺牲,默默忍耐。纵使想念,也不打扰,这种克制的爱、理解和尊重,才是让人泪流满面的原因。《廊桥遗梦》不仅仅是一个浪漫感人的爱情故事,更展现了人们在爱情与责任之间的取舍与挣扎。每个人的一生,都会到让自己动心的人。有人能伴你一生,但有的人只能伴你一程。如果不能长相厮守,也请体面地放手。毕竟,在成年人的世界里,爱情不是全部。我们既要有承担爱情的魄力,也需要有放弃的格局。只愿此后一路繁花,所见皆暧阳,所遇皆良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