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之光

大侠

<p dir="ltr">     昨晚,我再次梦回童年,看到了熟悉的老屋和勤劳纯朴的老父亲。</h3></br><p dir="ltr">      四间坐北朝南的青砖瓦房,坐落在池塘北边,池塘四周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树。有椿树,榆树,桑树,槐树等,春有香椿、榆钱可做菜吃;夏有桑椹、槐花也能当果吃,做菜吃。冬天的落叶又是烧火取暖的好材料。摸鱼,上树,捋榆钱…池塘岸边留下许多美好记忆。</h3></br><p dir="ltr">      朦胧中,听到那熟悉的“沙沙”扫地声,透过梦境的迷雾,我仿佛又看到了父亲的身影。</h3></br><p dir="ltr">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洒落,父亲已拿起那把旧扫帚,从堂屋门前一直扫到院子的每一个角落,连同门前的小路,甚至连一片落叶也不放过。他总说,干净的环境能让人心情舒畅,早起也能锻炼身体。</h3></br><p dir="ltr">       扫完地,他又迈着沉稳的步伐,挑起水桶,向半里外的水井走去。我家的水缸大,三担水都装不满,父亲要在通往进台的路上往返三个来回,扁担的“吱呀,吱呀”声,在清晨的乡村上空回荡,那沉甸甸的水担,映照着父亲满脸的汗水,也映照着他对家的责任与付出。</h3></br> <p dir="ltr">       朦胧中,一场春雪给大地披上了银装。清晨的阳光尚未完全驱散寒意,我与几个小伙伴踏着厚厚的积雪,欢笑着走向学校,直到中午放学,太阳悄悄爬上了天空的中央,融化了积雪,也让那清早原本结实的土路变成了泥泞的小溪。我望着这意料之外的路况,心里开始发愁,脚上的布鞋怎能适应这泥泞的道路呢?</h3></br><p dir="ltr">       正当我站在教室外发呆之际,一个熟悉的身影从远处走来,啊!是父亲来了。他手里提着一双胶鞋,正快步向我走来。父亲微笑着,帮我换上胶鞋,又弯腰背起我,稳稳地走在泥泞中。周围的师生们都投来羡慕的目光。</h3></br><p dir="ltr">       那时的我,正处于成长的身高,已不再是小时候那个瘦小的女孩儿,体重也不轻呀。走到半路,我看到父亲头上渗出的汗珠,执意让父亲放下,父亲只好把我放下,稍作休息后,父亲牵着我的手,边走边与我轻声交谈,一路上,洒下我们父女银铃般的笑声。</h3></br><p dir="ltr">       在以后的几天里,父母早上给我准备好两双鞋,早晨上学穿布鞋,放学泥路解冻了穿雨鞋,直到天干路响。</h3></br><p dir="ltr">       这份沉甸甸的父爱,如山般坚实,如雪般纯净,如阳光般温暖,它无声却强大,默默守护着我成长的每一步,我的心被这份深情所打动。</h3></br> <p dir="ltr">       朦胧中,仿佛又闻到那葱油的浓香。父亲的身影总是与那扑鼻的葱香味交织在一起。童年时,家中姊妹众多,煎饼成了我们改善生活的渴望。母亲的煎饼虽也香甜,但总不及父亲的手艺,那是融入了红薯淀粉的秘密,是五香粉和葱花的魔力。‌‎</h3></br><p dir="ltr">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是那做煎饼的魔术师。他手持大勺,舀起一勺添加有五香粉和细葱花的粉液,轻轻在锅中一抡,煎饼便在锅中定型,像小伞,像草帽,像是阳光下闪烁的锅盖。煎饼四周的边缘逐渐脱锅,父亲迅速一提,一翻,煎饼就完成了。然后,父亲用高粱穗做的大刷子,按着煎饼转几圈,翻个身,最后几滴芝麻香油轻轻洒下,煎饼在锅中旋转几下,一个散发出诱人香气的煎饼就出锅了。‌‎</h3></br><p dir="ltr">      ‌‎ 这时,我们姊妹几个站在灶台旁,像小燕子似伸长了脖子,看着两面焦黄,散发着热香气的煎饼,早己垂涎欲滴,父亲把煎饼放到案板上,“拍、拍”几刀,我们便拿着美食离开,下一张出锅,我们又都来到厨房,等到和好的半盆粉液用完,我们姊们几个也都差不多吃饱了,惟有烧火的母亲,和掌勺的父亲,忙碌了半天,才是最后品尝到煎饼味道的,甚至,有时还吃不上。父亲说:只要你们喜欢吃,我就给你们做,看着你们吃,我不吃也不饿。</h3></br><p dir="ltr">       这就是父亲,一个言语不多,只为儿女着想,默默付出的父亲。</h3></br> <p dir="ltr">      朦胧中,我仿佛听到“吱啦、吱拉"的声音,那是父亲在穿制锅盖。       </h3></br><p dir="ltr">       童年的许多冬夜里,家里总有一盏昏黄的灯,伴着父亲忙碌的身影。</h3></br><p dir="ltr">       记得那时,父亲总会从夏日高粱地里收藏起来的梃子(高粱杆中最上面连接穗子的一截)中,挑选出合适的梃子。他将这些高粱梃子按粗细长短精心分类,再用大针和麻线,一针一线地编织成片子。因为男人手指粗壮,母亲纳鞋底的顶针父亲戴不上,于是父亲便用布条将手指缠绕,针大,线粗,梃子又光滑,手指时常会被划破,但父亲总是轻轻吮吸伤口,继续他的活计。若锅盖过大不稳固,他便用双腿夹住两边,一手用力顶针穿过,一手用力使劲拉出,两手配合,左右拉线,便发出“吱啦、吱拉"的拉线声。灯光下,父亲眼神专注而坚定,他那伸臂拉线,低头认针穿线的画面,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里。</h3></br><p dir="ltr">       那时的我,常常坐在一旁,帮父亲挑选梃子,看着他将两个方片整合在一起,再用大针插入梃子,在缝合的锅盖上找个圆心,像一个大“圆规",边旋转边用菜刀修整多余的梃子。我也会帮忙转动那如大圆规般的“工作台”。随着梃子与菜刀的碰撞声,锅盖的雏形逐渐显现,再经过父亲巧手的补充修边,一个圆润光滑的圆形锅盖便诞生了。</h3></br><p dir="ltr">        临近春节,父亲到集市上卖锅盖,无论卖多少钱,父亲都小心翼翼地攒下,直到开春上学,用来交我们姊们几个的学费。</h3></br> <p dir="ltr">      幸福的场景总那么短暂。朦胧中,我醒了,晶莹的泪如同断线的珠子,顺着脸颊往下留。</h3></br><p dir="ltr">       父亲走了,他带着对家人的不舍去天堂了。我再也听不到他早晨“沙沙"的扫地声,听不到晚上穿锅盖“吱啦、吱啦”的拉线声了,再也闻不到飘荡小院上空的葱油香味了,吃不到父亲做的煎饼果子了,再次泪如雨下。</h3></br><p dir="ltr">       都说父爱如山,我的山倒了;父爱如海,我的海枯了。</h3></br><p dir="ltr">       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对家人的爱,学到了面对艰难困苦的坚韧不拔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学到了勤奋和质朴的人之本性,也学到了真诚待人不忘感恩的品质,更学到他“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的勤俭节约理念。</h3></br><p dir="ltr">       父亲留给我的这些精神财富,走遍天涯都不怕;心里装满这些财富,再艰苦的环境也能适应。所以,我才能远离家乡三十余载,在条件十分艰苦的荒漠扎下根来。</h3></br><p dir="ltr">       我想,父爱对我来说,不仅是父爱如山,父爱如海,它更是一曙光,它照亮我人生前进的路,让我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地走向人生的彼岸。</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tOs92eqx5Ec26GFEYCRKG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