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回到纽约已有多日,但在埃及旅游的情景还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5日至16日,参加了美国旅游组织“看风景”埃及之行的旅游,先后走马观花,在埃及南部和北部的几个城市走了一圈。因为与历史学有不解之缘,大学和研究生时主修历史学,又在历史研究和教学领域耕耘多年,对埃及的历史文化兴趣盎然,然而,大多只是纸上谈兵,而且涉及不深,因而对此行寄予厚望,行前数天就兴奋不已。</p><p class="ql-block">现在回首审视,的确得偿所愿,尽管仅仅历时数天,只能抓住一鳞半爪,但因零距离接触,仍然大卫震撼,目光大多只是断垣残壁,但其精美绝伦和气势恢宏为世所罕见,让人一次又一次地瞠目结舌,对厚重历史沧桑的感怀如无边落木,滚滚长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埃及之行缓缓展开。</p><p class="ql-block">11月6日 周三下午三点多抵达阿斯旺。我们在埃及南部的地陪导游Rhoshdy在阿斯旺机场接机,把我和另外五位同伴送到旅馆CitiMax,另外七人则在那天晚些时候到达,埃及之旅正式拉开帷幕。</p><p class="ql-block">我们在埃及南部游览几天,然后移师北上,探访开罗等地,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在南部多耽搁了一天,未能游览地中海名城亚历山大。我还因最后两天病倒,未能随团去白沙漠领略大漠风情。</p> <p class="ql-block">我将逐日记录我们的行程。</p><p class="ql-block">11月7日 周四,我们参观了阿斯旺大坝、菲莱神庙和未完成方尖塔,途中还在香料制作销售中心稍作停留,傍晚时分泛舟尼罗河,观赏落日美景。</p><p class="ql-block">我买在阿斯旺开始这次的埃及旅游。</p> <p class="ql-block">阿斯旺位于尼罗河东岸,开罗以南900公里处,人口约20万,是埃及著名的古城、冬季的疗养与旅游胜地和贸易中心。</p><p class="ql-block">阿斯旺在古埃及时期是埃及民族的发源地。据说,阿斯旺一词来自古埃及语“贸易”。</p> <p class="ql-block">我们早上七点出发,去著名的阿斯旺大坝参观,约二小时后抵达。</p><p class="ql-block">阿斯旺大坝是世界七大水坝之一,面积高达1649亿立方米的人工湖纳赛尔湖,就是阿斯旺水库。大坝建筑宏伟,长3830米,高110米,宽40米,是一项融灌溉、航运和发电于一炉的综合水利工程。</p> <p class="ql-block">大坝在1898年至1902年时即已建成,但到1960年代已经不敷使用,就在旧坝上游6公里处建造新坝。</p><p class="ql-block">1960年在苏联援助下开工,历时十年于1970年竣工。</p><p class="ql-block">大坝控制了洪水,消除了水灾旱灾,并提供了开罗等地的供电。</p> <p class="ql-block">这是冷战时期的产物,苏联出于争取第三世界的目的援助埃及,埃及因此而大获其利。埃及人对此感激不尽,在大坝区域建造高塔以致纪念。我们的导游也一路赞不绝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但大坝也有负面影响,截断尼罗河,改变了尼罗河三角洲的生态,一旦大坝毁坏,下游面临灭顶之灾,这与中国长江三峡的大坝情况类似。</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埃及在与以色列的战争中缔结和约,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怕以色列炸毁大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见下图,纳赛尔湖浩瀚无垠。</p> <p class="ql-block">我们有幸参观了这座奇迹般的大坝和水库,了解了当年建坝时的艰辛,据导游介绍,建坝工人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每天18小时。我们还目睹大坝及其四周戒备森严,遍布岗哨和荷枪实弹的军警,埃及政府对大坝的保护自不待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坝建造时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埃及总统纳赛尔视察大坝的工程进展。</p> <p class="ql-block">埃及为感谢苏联而修建的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离开阿斯旺大坝,随即驱车前往第二个景点菲莱神庙。</p> <p class="ql-block">菲莱神庙原來位于阿斯旺以南的尼罗河中的菲萊島上,1902年英國人修建阿斯旺大坝蓄水時该岛部分被淹,遊客只能乘船观看,而且只能看到露出水面的神庙庙门和石柱。 1960年代大坝重修時,水淹的情况更为严重,于是,埃及政府采取行动,1972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协助下,將神庙拆卸分解,然后按照原样重新组装,安置在距离菲莱島500米处的阿吉勒基亞岛上,1980年3月重建完工后对外开放。因而,我們踏足的是在另一個岛屿重建的菲萊神廟,尽管仍显得原汁原味。</p> <p class="ql-block">我们搭乘电动船前往该岛,一路风光无限,尼罗河上舟楫星罗棋布,岛上的山崖和神庙的廊柱遥遥在望。登上岛屿后,即在导游的带领下遍游全岛。岛屿不大,岛上的主要建筑是伊西丝神庙。</p> <p class="ql-block">这座神庙是埃及建于古代希腊罗马统治时期,为希腊化时期的君主托勒密二世在原来的古埃及法老神庙的废墟上建造,托勒密二世在位时间为公元前274年至264年,因而相对古埃及的各座神庙,还算是比较近代的。</p> <p class="ql-block">顾名思义,该神庙祭祀的是祭司女神伊西丝,伊西丝除了主管生育,还是所有人的庇护神,因而极受尊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伊西丝神庙位于岛的中部,由前后塔楼、前后厅、产房及托勒密二世神庙组成。前塔楼东西两侧,是分别由17根与31根石柱组成的柱廊。塔楼高达18米,紧靠塔楼的是两尊面朝相反方向的伊西丝立像浮雕,头戴牛角、托着日轮王冠、线条流畅,造型生动,沿袭了古法老时代的艺术特色。西塔楼左下侧有一幅托勒密二世用短棍猛击敌人,表现其赫赫战功的浮雕。伊西丝神庙的与众不同之处是,神庙门口有两尊石狮,这是在埃及卢克索、卡纳克等其他古埃及神庙中没有见到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进入塔楼,就到了伊西丝神庙的前厅,两侧各有8根立柱,这是当年举行祭祀礼仪的地方。前后厅之间的石砌建筑叫“产房”,是伊西丝之子荷露斯诞生之处。石壁上有根据传说雕刻的伊西丝在尼罗河三角洲的芦苇中为幼子荷露斯哺乳的浮雕,表现了伊西丝刚毅、坚贞,但又温柔、慈祥的品质,艺术价值很高。 产房的另一侧,原是托勒密二世的庙宇,但在公元5世纪拜占庭时期被毁。那时伊西丝神庙的其他部分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毁坏。</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旅游团队与埃及地陪Rhoshdy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此之后,我们参观了这天的最后一个项目古埃及的采石场遗址,也是被人称为方尖塔的地方。</p><p class="ql-block">采石场沿着尼罗河建,应该是为了利用水路将开采的石料运往各地。</p><p class="ql-block">这儿专产一种粉红色的花岗石,埃及各神庙的建筑材料均来源于此。</p> <p class="ql-block">这个采石场遗址中有一块著名的制作于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的方尖碑,此碑没有完成,因为在制作过程中发现石头顶部出现裂缝,因而遗弃在采石场中。该碑是全埃及最大的方尖碑,如果将其竖立起来,高达41米,超过十层楼的高度,重达1267吨。</p> <p class="ql-block">我们顶着摄氏30度的高温,在似火骄阳下攀登小山似的岩石,虽然有梯级和扶手的绳索,我还是有点战战兢兢,到顶后根据导游的建议原路返回,没有从另一面更具挑战性的路下来。</p><p class="ql-block">至此,一天的行程就此结束。</p> <p class="ql-block">导游带着大家去餐馆自费品尝埃及风味的午餐,每人15美元,我因为没有食欲,就没有参加。</p><p class="ql-block">旅游伙伴们在埃及餐馆吃完午饭以后,回到旅馆,此时,导游询问大家,是否有意参加自费活动,搭乘尼罗河特有的帆船欣赏日落,花费仅十美元,商议之下,大部分都决定参与,事后大家都觉得非常物有所值。</p> <p class="ql-block">尼罗河上的帆船和小火轮来来往往,非常热闹。许多游客租了帆船或火轮在河上泛舟。</p><p class="ql-block">尼罗河这段的河水清澈,下午的阳光在水面上熠熠生辉,清风徐来,水波荡漾,岸边的别墅小楼在眼前慢慢掠过。</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坐的帆船Felucca,由一位中年男子和一位十几岁的少年驾驭,利用风帆和船尾的船舵轻快地破浪前进。中年艄公还在途中击鼓高歌,歌声悠扬,类似寺庙中的经文吟诵,古朴而飘逸,令人遐想无限。</p><p class="ql-block">驴友中的女士们攀上船头拍照,与她们的先生一起,摆出泰坦尼克号的恋人姿态,顾盼流转,风姿绰约,背景是尼罗河绮旎的风光。这也成为船上的另一道风景。</p> <p class="ql-block">沿途看到一幢类似公寓大楼的楼房,外观整洁,导游说那是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建筑,奥斯曼帝国在一次大战结束时肢解,那就是说这是幢有着超过百年历史的老建筑,导游还说,尼罗河惨案的一个场景也在那里拍摄。有了这种联想,这幢并不起眼的房子就平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色彩。</p> <p class="ql-block">渐渐,到了夕阳落山的时分,火球一般的夕阳慢慢消失在河边的大楼后面,尼罗河水中</p><p class="ql-block">一片金黄,天上的五彩缤纷与其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辉,有人在画中之感。</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的尼罗河游结束已是夜色苍茫,阿斯旺街头灯火通明,我们踏着轻快的步伐,返回不远处的旅馆。</p> <p class="ql-block">11月8日 周五</p><p class="ql-block">今天的活动是从阿斯旺南下,参观阿布辛贝神庙,然后再返回阿斯旺,入住停泊在尼罗河上的游轮。</p><p class="ql-block">阿布辛贝神庙距离阿斯旺280公里,往返560公里,因而,大部分时间都是风尘仆仆地赶路,到了目的地,匆匆一瞥,即踏上返程,用于参观神庙的时间仅仅一小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由于路途遥远,早上四点即启程,三点半morning call,由于回到阿斯旺时不在回旅馆,而是入住尼罗河上的游轮,离开前需在旅馆前台办理退房手续,用信用卡结清在旅馆的自费餐饮的费用。旅馆为我们准备了袋装早餐,包括面包蛋糕水果饮料,丰富且数量多。旅馆大厅播放着柔和的圣诞音乐,一时有些错愕,埃及是一个回教国家,回教信仰压到一切,平时听到的都是穆斯林悠长的祈祷声,基督教的歌声令人错愕,以后听导游介绍,才知道埃及竟然有五分之一亦即二千多万人信仰东正教。还有一个可能,入住旅馆的游客大多来自欧美地区,顾及客人的感受,以此调节气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十三人,加上导游和两名司机,搭乘一辆中型箱型车,车的最后一排座位上整整齐齐地堆放着我们的行李箱与双肩包,不由赞叹司机的专业和效率。车辆迅速前行,感觉是在沙漠中的车道行进,沿途除了黄沙,没有风景可言。约一小时后亦即早上五点,到达车辆的临检点,经过军警的检查验明正身才放行,旅游业是埃及国民经济的支柱,埃及政府花了大量人力物力维护旅客的安全,虽然等了多时有点不耐烦,但增添了安全感。中途休息了两次,供游客休息如厕,停车场上杂乱无章地停着数十辆大巴中巴,均是满载游客的旅游巴士,应该都是前往阿布辛贝神庙的,足见旅游经济的规模和神庙的魅力。如厕收费100 埃及鎊,亦即美元的二十分。在此时获悉,这是埃及如厕的收费标准。</p> <p class="ql-block">阿布辛贝神庙内外均人山人海,是游客必到的热门景点。我们差不多九点到达,十点即离开,劳民伤财地往返奔波,就只是为了这座神庙,足见这座神庙的重要。</p><p class="ql-block">导游带我们进入阿布辛贝神庙后,作了简单的讲解,就让我们自由活动,自己进两座神庙参观,他手里拿着一叠约十张图片,介绍这种神庙人工迁移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阿布辛贝神庙由拉美西斯二世建造,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新王国第十九王朝的法老王,是古埃及的著名君主,功绩卓著,与两河流域的赫梯帝国签订和约终止战争,统治北起叙利亚,南至尼罗河第四瀑布,横跨北非和西亚的庞大帝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阿布辛贝神庙是用人工劈凿出的宏伟建筑。高30米,宽36米,纵深60米,门前为4座高20米重1200余吨的栩栩如生的巨型石质拉美西斯巨型坐像,历经三千多年的风雨仍完好无损。身着盔甲的勇士群雕整齐对称分立在神庙石柱大厅两旁,大厅四周则是记述古埃及祭神仪式和拉美西斯二世远征古努比亚击败赫梯帝国的赫赫战功的壁画。 </p> <p class="ql-block">神庙独一无二的奇特之处是太阳节奇迹,3000多年前的神庙设计者精确地运用天文学、星象学、地理学等知识,把神庙设计出只有在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2月21日)和奠基日(10月21日)才出现的奇特现象:旭日的霞光从神庙大门射入,穿过60米深的庙廊,披洒在神庙尽头的拉美西斯二世石雕巨像的全身,其他巨型石雕则享受不到太阳神的这种厚爱,这一奇观发生的时日被称作“太阳节”。神庙搬迁后这一奇迹仍然存在,但发生日期略有不同。</p> <p class="ql-block">在此近旁,还有另一座与之类似但规模略小的神庙。</p> <p class="ql-block">本想在神庙的书店里,购买介绍神庙的书籍,但薄薄的几页图片要价13美元,导游手中的图片,在书店也索价10 美元,觉得太不值当,而且这些资料多半在网上也可获取,就没有购买,后来证明此举正确,因为在卢克索神庙的书店买到一本介绍整个埃及古迹的书籍,才不到30美元</p> <p class="ql-block">离开神庙以后,我们又乘车南下,经过数小时的长途跋涉回到阿斯旺,入住停泊在尼罗河岸边的一艘豪华游轮,此时才下午二点,随即在游轮餐厅用了午餐,游轮提供的均是自助餐,生熟菜肴茶水糕点一应俱全,味道尚可,很喜欢其中的炒鱼块,新鲜,剔骨,不腥,应是尼罗河特产。</p><p class="ql-block">经过近十小时的奔波,早已精疲力尽,就在分配的卧室躺平休息。不太幸运的是入住的222室紧靠游轮的锅炉房,游轮起航后机器声轰鸣,还会带动壁橱门不断打开闭合。</p> <p class="ql-block">11-9 周六的活动分成早上与晚间两个部分。</p><p class="ql-block">早上去努比亚人的村落参观,下午游轮起航,晚上到达Kom Ombo,在夜色朦胧中参观Sobek and Horus Temple。</p> <p class="ql-block">从游轮下来,步行一段路程,来到尼罗河上的一个码头,上了一艘Felucca,前天傍晚曾乘坐的尼罗河特有的帆船, 但今天的船更大一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尽管已经乘过,无新鲜感,但时间地点不同,景色自不同,情怀也自不同,前天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傍晚,今天则是阳光初露的清晨,空气格外清新,河上及两岸的景致特别清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帆船踏浪前行,艄公也唱歌助兴,大概这已是尼罗河泛舟的约定俗成的形式。我们团的驴友受到他的感染,也情不自禁地摇晃身躯,翩翩起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令人惊异的是一些十多岁的小孩,坐在一片船板上在尼罗河上踏浪而行,他们在各条帆船四周行进,有时攀附在帆船上借力前行,口中还唱着同一首歌,而且那还不是埃及民歌,而是我们熟悉的来自法国的“两只老虎”的曲调,这么多孩子不约而同地唱这首来自异国的歌曲,有点难以想象。</p> <p class="ql-block">乘坐这艘帆船在尼罗河航行了一会后,我们跳上一条较大的机动船,快速驶向我们的目的地努比亚人的村庄。</p> <p class="ql-block">此时,尼罗河两旁的景色变了,不再是楼房住宅,而是芦苇丛生的野外,清粼粼的水波,水草丛中不断飞起的水鸟,似乎这不是世界第一大河,而是平凡不过的在乡间小河,努比亚人的村落应该藏身于这样原始的自然环境。</p> <p class="ql-block">船行中途,导游提出自费活动的建议,付20美元,即可乘坐骆驼前往努比亚人村落。连我在内,只有四人参加这一活动。船临时靠岸,骑骆驼的人上岸,不骑的人继续乘船前行至努比亚人村落。此时,努比亚人村落已经近在咫尺,骑骆驼需要20分钟,而乘船抵达更快。</p> <p class="ql-block">我决定骑骆驼的目的简单,尽量参加能所力及的所有活动,来到埃及旅游不容易,是第一次应该也是最后一次,理应尽力而为。导游看我年老体弱,给我安排了一头最为温顺的骆驼,而且还让人牵着我的骆驼前行,其余三人都是独自骑行。</p> <p class="ql-block">但我一骑上去就感到紧张,一路颠簸慢行,还如坐针毡。上去一分钟就想下来,但已经上了贼船就断无马上下船之理终于,战战兢兢晃晃悠悠地走完了全程,感觉远比自己走路吃力。</p> <p class="ql-block">尽管如此,感觉还是此举值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旅游体验,挑战了自我。但仅此一次就已足够。几天以后在开罗金字塔要作骑骆驼或是乘马车选择时,我毅然决然选择了马车。</p> <p class="ql-block">到达努比亚人村落时,我已双腿发软,在一位同伴的搀扶下才到达村落。</p> <p class="ql-block">努比亚人(Nubians)是非洲东北部苏丹的民族,但他们中的一部分居住在埃及南部。就这部分而言,他们主要活动在从阿斯旺往南直到德巴地区。其祖先和埃及王朝前期的居民属于同一民族,后来由于大量尼格罗人迁入发生融合才演变成努比亚人。</p> <p class="ql-block">努比亚人的祖先早在四五千年前便已建立国家,并于公元前8世纪一度征服埃及(第二十五王朝)。此后,埃及与努比亚人的关系一直纠缠不清,一会战争,一会又融合,埃及南部的努比亚人的历史文化与古埃及的历史文化因而融为一体,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我们之前参观过的菲莱神庙和阿布辛贝神庙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归为世界文化遗产努比亚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应该也是“看风景”安排我们参观努比亚人村落的原因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骑骆驼的缘故,我错过了聆听努比亚人介绍其文化的机会,但领略了其文化的魅力,也就是努比亚人对鳄鱼的崇尚,公元前五世纪之时,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这样描述:“在埃及某些地方,鳄鱼是一种神兽。鳄鱼崇拜的中心是法尤姆。在这些地方,他们在池塘中养一只鳄鱼,养到驯服。然后为它穿戴首饰。神鳄吃的当然特别好,而且按照神律照顾。神鳄死后,制成木乃伊,并且葬在神棺中。“在此情形下,努比亚人让我们观赏了他们圈养的大大小小的鳄鱼,并让我们与袖珍般的小鳄鱼合影,但是这种历史探索流于形式流于摄影拍照这样的纯粹娱乐活动,还是有点遗憾。</p> <p class="ql-block">在从努比亚人村落返回机动船的途中,我们这群游客在一家当地人开设的商铺购买了纺织品,长毛棉是埃及特产,用这种棉花织成的衣物柔软舒适,这家商铺中有许多富于特色的埃及服装,吸引我们之中的爱美女士驻足不前,在商铺的一隅有人演示织布的工艺,更使人对这种纺织品兴趣盎然。</p> <p class="ql-block">购买的过程也富于埃及特色,漫天要价,就地砍价,一件女服可以从30美元砍至10美元。我对此并无兴趣,但想到可以买点埃及特产送给朋友,就在两位驴友购买围巾时也买了一条。行前参加Zoom会议时,主持人曾说购物时一定要不遗余力地杀价,这个建议在此用上了。我们这次旅游真正砍价购物也就是这一次。导游也带我们去了另外几处,都是比较像样的商场,我们基本上敬谢不敏。</p> <p class="ql-block">回到游轮时将近二点,赶上午餐时间。大约三点多,游轮起航,我到顶层甲板观赏尼罗河风景并摄影留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尼罗河长6670公里,是全世界最长的河流,其上游的青尼罗河和白尼罗河在苏丹的喀土穆汇合以后,蜿蜒曲折进入埃及境内。</p> <p class="ql-block">我们此时正在埃及南部接近苏丹处,尼罗河在此阶段还不如其进入地中海的三角洲地区时那么宽阔,也没有遭到污染,河水十分清澈,放眼望去,两岸也大多是田园风光,因为接近热带,所见的多为芭蕉和棕榈的树林。</p> <p class="ql-block">大约六点光景,游轮到达康温波Kom Ombo,游轮靠岸以后,导游立即带领我们前去参观可以步行抵达的康翁波神庙(Temple of kom Ombo ),此时夜色已经笼罩大地。</p> <p class="ql-block">康翁波神庙原址是尼罗河畔的古城帕塞白克,古城遗址现已无处可寻,但神庙的废墟仍在,位于阿斯旺北面20公里处尼罗河边上的一座小山丘,我们看到的这座神庙建于希腊化时代的托勒密王朝。</p> <p class="ql-block">这所神庙的独特之处是同时祭奉老鹰神荷鲁斯以及鳄鱼神索贝克(Sobek)。一条中轴线把神庙分成互相对称的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各供奉一个神。</p> <p class="ql-block">神庙有两座大门。一座专为鹰首神荷鲁斯(Haroeris)而建,另一座则专为鳄鱼神索贝克(Sobek)而建。</p> <p class="ql-block">神庙左、右两边无论是建筑还是雕刻都自成体系,互不相干。</p> <p class="ql-block">神庙的壁画和建筑遗址精美绝伦,让人感受到古埃及神话与历史的深厚底蕴,当然,这些壁画与建筑,描绘的都与上述鹰首神与鳄鱼神有关。</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随着导游参观了整个神庙以后,又用半个小时的时间仔细观赏并摄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由于是在晚上参观,灯火朦胧中断壁残垣隐隐约约,如梦如幻,一时间仿佛穿越数千年,来到辉煌一时的古埃及。</p> <p class="ql-block">出了神庙,迅即遇见仅仅数歩之遥的鳄鱼博物馆。博物馆不大,但陈列的鳄鱼模型和从古代流传下来的鳄鱼木乃伊,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为数可观。</p> <p class="ql-block">从这些展物的说明中获悉,古埃及人相信鳄鱼是Sobek的活化身,神力很高,是法老权威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在古埃及神话里,鳄鱼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凶残、危险的象征,另一方面又是亲切的保护者。法老去世时,祭司会下令制作鳄鱼木乃伊引导他到达冥界之神Osiris面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