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二月廿八日上午十点,我和朋友一行四人驾着黑色SUV驶出太原,开启了前往张壁古堡的游程,后视镜上挂的朱砂符在料峭春风里打着转,赵二明老练沉稳地把着方向盘,一边说笑一边驾车,旁边坐着王建军寡言少语附和憨笑,我抱着相机包缩在后座,像只沉默的树袋熊。"过了这个收费站就是孝义“李文俊扒着椅背嘟囔着。这次行程我们专程绕道孝义,看望二明的老同学,受到二明同学老韩等人热情款待,当夜醉眠宾馆中。第二天酒醒后,才从孝义出发,赴张壁古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壁古堡,又名张壁村,位于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始建于十六国时期,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张壁古堡遵循中国传统星相和堪舆理念建造,地上阴阳五行,地下六壬奇门。张壁古堡村名的来由也源于二十八星宿之张宿、壁宿。古堡建有南北两座堡门,北堡门为砖砌,门外建有一座提升防御能力的瓮城,瓮城之上还建筑了多座宗教祠庙。瓮城城门面向正东偏北开设,与北堡门构成了两道堡门。两道堡门不在一条中轴线上,这既遵循了古代军事防御的原则,同时又寓有风水不外流之意。南堡门为石砌,堡门上有一座石雕龙头,象征龙首;门外有九条红石铺路,象征龙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5年,张壁村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张壁古堡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2010年3月,张壁村入选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示范名单(第一批)。</p><p class="ql-block"> 2012年,该村又被确定为“中国传统村落”(第一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堡的地面布局巧妙地与二十八星宿相呼应,堡内至今仍保留着可汗祠、琉璃碑等众多珍贵的地上文物。更令人惊叹的是,它不仅拥有明堡的宏伟,还挖掘出地下暗道,尤其是那条长达万米的北朝古地道,上中下三层的设计使得攻防一体,充分展现了古人的军事智慧。这些地道错综复杂,四通八达,既有军事防御的功能,又暗含了古人的智慧与谋略。</p><p class="ql-block"> 早在1994年底,国家军事科学院古代战略研究室的专家对张壁古堡进行了认真考察,将其定性为“明堡暗道”,同时称三层古地道工程为地道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壁古堡地道系统全长约10公里,是古堡隐匿于暗处的“安全底牌”,主要用于军事防御和日常生活的需要。地道内部分区域可供人正常行走,全长约1300米,其余部分则较为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地道内设有各种设施,如将军窑、指挥窑和储藏窑等,展示了古人在冷兵器时代的谋略和智慧。</p><p class="ql-block"> 张壁古堡地道始建于隋唐时期,最初作为军事要塞建立,主要用于抵御外敌入侵。随着时间推移,地道经历了多次修缮和扩建,逐渐形成了今天所见的规模。地道系统匍匐于整个堡村的地下,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进一步增强了古堡的防卸能力。</p><p class="ql-block"> 地道内部结构复杂,狭窄的甬道仅容一人侧身通过,墙面凿痕斑驳,显示出历史的痕迹。潮湿幽凉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能瞥见昔日兵卒穿梭、传递军情的紧张场景1。地道的潮湿和狭窄特点使其成为古堡隐匿于暗处的“安全底牌”,有效保护了古堡内的居民和财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张壁古堡游览了4个小时左右,午后两点,SUV载着满车困意驶上返程的公路。介休饭馆餐毕,换我驾车,二明副驾指导,他点开导航并把手机支在前挡窗下,活像尊电子罗盘,"前方三公里右拐,能省七个红绿灯!"话音未落,后座已传来文俊轻微的鼾声。阳光斜穿挡风玻璃,把方向盘晒得发烫。后视镜里,建国歪头靠着车窗沉睡,脑袋随车身颠簸轻轻叩击窗沿。我们沿汾河新开通的旅游公路蜿蜒前行,路面纤尘不染,让人心旷神怡。不由感叹山西这几年环境治理取得巨大成效,人说山西好风光的优美景致正在恢复。</p><p class="ql-block"> 过清徐界碑时,夕阳已映红了汾河水面。二明关掉聒噪的导航,车厢顿时沉入某种琉璃色的宁静。仪表盘显示室外温度升到十四度,春天正沿着轮胎印悄悄漫过晋中平原。建国忽然举起手机,在后座抓拍下车窗外的风景——后视镜里文俊酣睡的脸,与远方高楼恰好构成对角线构图,而我的右肩晒痕已从北斗七星褪成模糊的星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