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塘的教师生涯》——摘自王维刚著自传

蜀渠水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平塘老县城,誉称"玉水金盆"</i></b></p> <p class="ql-block"><b>  1970年3月,我从军垦农场被直接派往黔南(都匀),又由黔南下派到平塘,又再派往通州中学。通州是平塘县的"第二大城市",交通要道,北上贵阳,南下罗甸广西。解放前外国传教士也非常看重这地方,有基督教堂和天主教堂各一座。通州中学是平塘县1958年开办的第二所中学,主要面向通(州)克(度)西(关)三大区。时学校负责人是杨绍尧同志,后由陶国祥同志任校长。陆续派到通州中学的新教师有学政教的陈治恩,学俄语的郭玉芬,学西班牙语的崔月娣,学物理的王国初,学化学的孙振赋,学数学的蔡林根,学中文的王克文等。后我又听说有三个北大毕业的分到平塘,一个分在克度戴帽小学,一个分在县农具厂,另一个学原子能的分在县广播站。还有一个人民大学毕业的分在摆茹小学。总之,那一、两年有近百名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到了平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通州中学七五届初二(1)班毕业合影,前排(中)为陶国祥(校长),后排左一为王国初老师,左二为杨正禹( 州公社书记),后排右一为王维刚。</i></b></p> <p class="ql-block"><b>  我在通州中学主要讲授英语课程,没有脱离专业,也教过语文和历史等课程,当然也任班主任。英语教材是省编教材,当时在极"左"思想的影响下,教材以《毛泽东语录》或政治口号为主要内容,片面强调突出"无产阶级政治"。一开始除了教学字母,就是 Long live Chairman Mao ! Along , long life to Chairman Mao ! Chairman Mao is our great leader . Never forget class struggle !……(毛主席万岁!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毛主席是我们的伟大领袖。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这样的英语教材严重地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去年和原通州中学的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学生袁克勤、吴青、姜汝贵、李连祥、刘学林、梁勤刚等一起吃饭,谈到当时的英语学习情况,现平塘民族中学化学教师梁勤刚,一口气把这些句子背出来,使我们满座皆惊,拍案叫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通州中学部分学生和老师合影</i></b></p> <p class="ql-block"><b>  不久,通州中学办高中,我担任全校的英语课程。同时当时"教育革命"的一个重要活动是"校队挂钩"。我们班与通州公社高兴大队的麻翁生产队"挂钩",我们与生产队配合密切,关系很好,在生产队的支持下,我带领同学们利用公路旁小河边一块一亩左右的田栽油菜(当时栽油菜还很少)。我是靠书本指导同学们注意行距和株距,结果第二年春天油菜长势非常好,结果社员们收了280多斤油菜籽,在当时应是高产了。麻翁生产队的社员非常高兴,纷纷留种,第二年再种。</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左起依次为:陶国祥(校长)、王维纲、杨正禹(通州公社书记)</i></b></p> <p class="ql-block"><b>  在通州中学的五年,我们经历了"9.13事件",也看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也知道了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时也经历了"马振扶中学事件"和"反击右倾翻案风"等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前排左起依次为:刘方宇、万裕群、王维纲、尹仕凯(校长)、胡国强(县武装部部长)、韩国玺(县教卫办主任)、李树声(县教育局局长)、岑大芳(县教育局副局长)、王万清(平塘民中校长)、梁医生、袁家驹、杨老师。</i></b></p> <p class="ql-block"><b>  1975年10月,在全国"学朝农"、"先上马后备鞍"、"社来社去"的浪潮中,我被县教育局调进平塘县城,在梭沙坡(现平塘县职业高中)与尹仕凯(校长),刘方宇和万裕群等老师一起创办平塘县师范学校。学生们大多来自农村,有的是复员退伍战士。学校组织他们一边学文化,一边进行建校劳动,万裕群老师上数学,我上语文。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一次又一次发表讲话,他说"一点外语知识,数化知识也没有,还攀什么高峰?中峰也不行,低峰还有问题。"抓好教育,拔乱反正在全国出现了尊师重教的新气象。</b></p> <p class="ql-block"><b>  1977年以后,在平塘县教育局局长李树森的直接安排下,我在平塘师范办了两期"英语师资培训班",以解决当时平塘县英语师资严重不足的问题。教材用的是广播英语教材和《英语九百句》。王盛军老师当时就是从平塘县者密小学进入"英语师资培训班"的佼佼者,后来经过进修提高,现已经是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外语学院的副教授。1979年7月完成第二期"英语师资班"培训后,8月我就赴黔南师专(今黔南师院)报到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王维纲(后排右二)与英语班部分同学合影</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2008 年通州中学50周年校庆,左起依次为:邓庆武(校长)、杨昌文(县教育局局长)、丁木平、王维纲、张光辉(教导主任)。</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在通州中学实习,左起依次为:付和飞(副校长)、王维纲、陈永贵(总务主任)、杨正伦(书记)、邓庆武(校长)、李可佳(工会主席)。</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2023年秋,我又回到平塘通州中学</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2023年秋,夫人袁芬体(右二)又回到平塘通州卫生院</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