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淮南籍作家伊北的《六姊妹》在中央一套黄金档播出,将这座古老的煤城——淮南,推入了全国人民的视野。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淮南人,看到剧中熟悉的场景,听到那亲切的淮南方言,心中涌起无尽的亲切感。我毫不犹豫地购买了原著,仅用两天便沉浸其中读完,随后便锁定央视一套,一集不落地追看《六姊妹》。这部作品的历史价值自不必多言,而剧中“生儿子顶门立户”的观念,更是唤起了我童年深处的记忆,让我对剧中人物的命运感同身受,尤其是对何常胜与刘美心的心情,有着深刻的理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七十年代,重男轻女的思想在社会上根深蒂固。我的堂嫂因接连生下三个女儿,遭受了堂哥的冷眼与虐待。堂嫂每日辛勤劳作,回家后还得照顾孩子,却常挨打,只能偷偷哭泣。堂哥嫌弃女儿,竟将老三送人,六岁的小丫头记性好,自己跑回来,堂嫂哭成泪人,跪求堂哥留下闺女,结果娘俩都被毒打一顿,老三再次被送走。这种情景,至今仍让我心痛不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堂嫂怀老四时,如同《六姊妹》中的美心一般,找算命先生算了一卦,被告知是男孩儿。那段日子,堂哥像供菩萨一样供着堂嫂,连生产队的活都不让她干,情愿少挣工分,也要让她安心养胎。母亲是堂嫂的婶婶,堂嫂每日担心又生女孩儿,而母亲怀我时,已连生四个儿子,一心盼着生个女儿。于是,两位母亲不顾辈分,私下约定:若母亲又生儿子,堂嫂生女儿,她们就换一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比堂嫂家的老四早出生三天,虽是女孩儿,却因有四个哥哥,成了家中的掌上明珠。母亲说,堂嫂得知我出生后哭了三天,以为自己又要生女孩儿。结果,堂嫂的老四是儿子,家里顿时沸腾了。村里人纷纷感叹:“这两个小鬼真有眼!”如今,社会进步了,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重男轻女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男孩儿女孩儿都是家中的宝贝。</p>